人类的一个梦想,是将自己从日常烦闷无聊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作自己喜欢的梦。人工智能是当下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闹话题,似乎也是帮助人们实现梦想的唯一方式。但人们日后可能会发现,它不仅是人们不得不作的最后一个梦,还是个噩梦。
1
在之前那篇"川普'工作回流'承诺难兑现"的帖子(附录1)说,科学技术转化到实际应用,将"增加/减少"社会的工作机会。
在一个特定时期,新的科学技术普遍应用到社会中,会产生新的工作品种(如多年前的电脑程序员), 并带来大量新直接和间接的工作机会;但也会导致原有旧的工作机会的消失。工作机会增加/减少结果的总和,是某一科技应用给社会整体工作机会带来的净变化Y。
当净变化Y是正数时,意味着社会整体工作的增加,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发展;当净变化Y是负数时,意味着社会整体工作机会减少,社会经济活动因此萎缩。
2
谈论经济发展时,人们大多只关注于那些新的领域/新的工作给社会带来的新的惊喜,对在发展中被淘汰的人群多会是敷衍了事/甚至冷漠处之。美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结果,导致被社会敷衍/遗忘的人群日益壮大,最终出现了一支可以左右美国政治局势的MAGA运动,对川普两次当选美国总统起到了至关总要的作用。
将其他的因素搁置一旁,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是美国的MAGA运动/或西方极右势力的回潮一个根本原因。而当下逐渐被人们接受的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将会让事态变得更糟糕。
3
一改几十年来对全球自由贸易的热衷,当今世界对自由贸易变得越来越抵触,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盛行。川普总统对全球发动关税战,欧盟对中国滥用过剩产能的限制,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是保护本国的工作机会。
面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化,各国政客所面临的问题,将越来越不再是工作机会流失到海外,而是工作机会在本地逐渐消失的问题,从而让贸易保护主义也越来越成为治标不治本的创可贴。
对加州"风险投资人马克. 安德森的预测做些必要的修正,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人工智能(机器人)最终将取代当下人们从事的【各类劳动】。
4
"宏观洞察"是YouTube 上的一个频道,几天前有一期"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回顾美国百年经济史...”的节目。讲解人在视频(17:21)中这样介绍安德森的主要观点:
"他(安德森)对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觉得...通用机器人技术, ...会在未来10年里大规模地出现,... 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未来会有几十亿,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各种形状/大小/用途的机器人在世界上跑来跑去,干各种各样的事。在他(安德森)看来,未来就业机会,就是有人去设计/制造这些机器人。所以他的观点, ... 人们应该全力以赴地投入...设计和制造所有这些新东西..."。
5
这里,安德森巧妙地回避了自己预想中的一个漏洞,这些"上千亿各种"形状/大小/用途"的机器人,在世界上跑来跑去干各种各样的事时,为什么不能顺便从事"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工作? 况且,用AI代替真人程序设计员的事情已经开始,而工厂流水线上使用机器手操作,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按安德森对机器人的美好设想, 10年后,人类还有多大机会与机器人竞争任何岗位?
在安德森这幅图像变成现实的初期,社会将投入大量资金启动这个宏观项目。对作为"风险投资人"的安德森来说,这就足够了。至于在美景图片成真后,机器人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后,现在做"各种各样事情的人们将会做什么/或能做什么,绝不是安德森想面对/能回答的问题。
6
最近通过的川普总统”又大又美"法案中有一個条款: 禁止美国各州在今后10年内立法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从前,好事之人创造出各类意识形态理论,有人为大众争取工作机会,于是有了政党/政客的恶斗,但人们至少还有活干;后来,高科技发展创造出一大批科技巨富,他们劫持政客主导世界,试图夺走人们最基本的谋生手段。
但社会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在那一天到来前,人类会因为"越来越有限的工作机会"而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附录2),还可能是核战争。几十年前,前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曾预言,"核战争结束后,幸存者将羡慕死去的人"。现在,因为多了些机器人,幸存者会多了一个羡慕死者的理由。
附录
1.川普'工作回流'承诺难兑现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411/23921.html
2.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起因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502/1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