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人们个人作某个决定是,常常只关注"决定是否正确"。然而,当决定关乎社会大众利益时,克服各方无休止争执的方式是"民主决策" 。因为"多数说了算“的原则,民主决策的侧重点就不再是"决定是否正确", 而是"过程是否公平"。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 一个决定的产生,包含"作决定的过程"和"最终的决定"两部分,也可以被称为两个侧重点。
1
实际决策过程中,人们因为侧重点的不同,将在两者之间(决定过程是否公平/最终决定是否尽可能正确)做出取舍,争取自身关注的侧重点最大化。
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将两个侧重点分别用用两个不同的目标函数表达,问题就转化为"针对某个目标函数的民主决策最优化"的问题,
1) F1(xi) 是代表"作出正确决定可能性"的函数,F1(xi) 越大,表明某一决策方式做出正确决定的可能性越大;
2) F2(xi) 则代表决策过程"公平性"的目标函数, F2(xi)越大,表明决策过程越"公平"。
其中xi 是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相关变量,如参与决策的人数,年龄,教育水平,生活阅历等影响人们作出决定的各种因素。
2
显而易见的是,对任何一项xi要求的放松,如参与决策的最小年龄从18岁降到14岁,都会导致决策过程愈加"公平"/F2(xi)增大,并同时将导致得出正确决定的可能性降低/F1(xi)减小;反之亦然。这表明在决策过程这一系统中,F1(xi)与F2(xi)是相互矛盾的,任何一方的增大都是以另一方减小为代价。
系统优化的规律是,系统中某个变量达到最佳状态时, 与之对立的变量常处于最不佳状态。因此,当人们试图优化"民主决策过程时", 如果
1) 追求"得出正确决定的可能性最大/F1(xi)最大"时,决策过程最不民主(最不公平)的状态/相应的F2(xi)最小;
2) 反之,当人们追求"决策过程最公平时/ F2(xi)最大"时,得出正确结论的可能性就相应最小/F1(xi)最小。
3
因追求的侧重点不同,现实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决策形式,
1) 军中决策: 数量有限的高级将领讨论,最高长官作最后决定。这是少数人参与/一人决策决策方式,是一个追求目标函数 F1(xi) 最大值的优化过程,着眼点是"尽可能得出正确的决定","决策过程的公平性"成为牺牲品;
2) "民主决策": 是全社会大众参与的决策方式,一人一票,多数说了算。这是一个追求目标函数 F2(xi)最大化的优化过程,着眼点是"决策过程公平性", 但"所得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就降到最低。
4
这种相互矛盾的例子并非奇谈。靠写剧本/演话剧赚取大众流量谋生的莎士比亚,在教导演员如何表演时,却对自己的衣食父母的喝彩嗤之以鼻,
"... this overdone, or come tardy off, though it make the unskillful laugh, cannot but make the judicious grieve, the censure of the which one must in your allowance o'erweigh a whole theatre of others...." (Hamlet, Act 3, Scene 2)
"这一过分夸张的表演, 或装傻充愣,或能博得一帮愚公的喝彩,却无法赢得智叟的首肯。而在你们的考量中,后者的认可应远远重于整个剧场其他人的反应(大意)“。 (哈姆雷特,第3场,第2幕)
这或许是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的一个原因,而在"哈姆雷特"首次公演400多年后的2024年,美国大众用民主决策方式再一次选川普当了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