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功地将马聚造就成一个仇恨者。马聚心中有两个不共戴天的仇人: 中共和以色列。在之前的节目中,中共是他决意复仇的对象;在当下巴以冲突的硝烟中,以色列是他誓言击溃的敌人。然而,在将这些仇恨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世界的同时,马聚成为仇恨的俘虏。当宣泄仇恨成为他能做的为数不多一件事后,他决意要实现的政治目标,就在他激昂的呐喊中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1
在哈马斯攻击以色列平民后的第一期节目中,马聚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在以色列全国惊魂未定/欲哭无泪的时候,迫不急待地开始亢奋地怒斥以色列的滔天罪行。仇恨是这一行为的动力,谎言是这一行为的理由:"联合国将以色列定为国际恐怖主义"。
佛朗西斯. 培根言,"Revenge is a kind of wild justice (复仇是一种狂野的正义)"。哈马斯暴行的代价是以色列正义的复仇。在随之而来的炮火下,马聚如梦初醒,高喊"生命可贵,孩子无辜"/"我与生命站在一起"。这些原本超越人类族裔间争斗的崇高词汇,在马聚带有强烈的偏袒性/选择性的呐喊中, 失去本该拥有的道德力量, 彰显轻飘飘的虚伪。
马聚只与他刻意选择的生命站在一起。
2
仇恨不仅让马聚的政治目标渐行渐远,还让马聚内心备受煎熬,失去感激的能力,只知道标用仇恨的眼光审视/回应世界:
1)
这次以巴冲突之前,以色列给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颁发前往以色列工作的工作签证。当时相对稳定的局面,让以色列把工作签证的数量从几千名逐渐提升到两万五千名。
以色列政府这一善意的举动,马聚斥为阴谋:巴勒斯坦人"只能从事最低收入职业,收入全部用来支付以色列收取加沙的昂贵的水电费"。在马聚充满仇恨的眼里,它是以色列欺压巴勒斯坦人的另一个罪证。
仇恨,让马聚失去了感激的能力。
2)
在轰炸加沙地带哈马斯的设施前,以色列军人会给建筑物中的人群三分钟的时间撤离。这一战争中尽可能的人道善意,被马聚斥为虚情假意,"三分钟的时间哪里够逃命用? 以色列就是为了掩盖自己摧毁加沙设施的企图"。
三分钟的的时间不长,但战争期间,对很多人来说是生与死的区别(几天前的一个报道,6000枚导弹攻击后,加沙的平民死亡为1200); 以色列从不掩饰自己摧毁哈马斯的决心,但在实施决心时也会尽可能地展现出谨慎与耐心。
仇恨,让马聚极力要否定以色列军人尽量减少巴勒斯坦平民伤亡的额外努力。
3)
在推特上被问到,"作为一个穆斯林,你为何不迁徙至伊斯兰教的中东,而是落户基督教的欧美"时,马聚给出针锋相对的回答:"欧美不再焚烧异教徒了"。
当忍不住得意地将这一自认聪明推特对话转述给自己的观众,并意犹未尽地说"气死他们"时,马聚没有意识到,
a) 对敞开怀抱无保留地收留他的美国,他应该怀揣一份感谢。给出一个充满感激之心的回答,是化解这一带有挑衅意味问题的最佳方式。但仇恨,让他只能给出上面那个吝啬的回应。
b) 马聚或许不知道,美国没有焚烧异教徒的历史。
3
在之前那篇"马聚,向以色列道歉是你的救赎"一文下有人问,"为什么要向侵略者道歉?" 答案,"为了巴勒斯坦人的和平未来"。
尽管细节或有不同,这也是马聚努力争取实现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的方式有两种,"武力与和谈"。
1) 武力
每次以巴武装冲突的结果,都是巴勒斯坦人在经历了更多死亡后,面对比上次冲突后更小的居住领土,更恶劣的生活条件。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武装反抗不是巴勒斯坦人的选择。
2) 和谈
和谈是条漫长的路,但也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通向和平未来的路。这条路,在剿灭哈马斯后开始。
彼此具有最基本的信任,是任何谈判的基础。消除仇恨,是建立基本信任的开始。道歉,是消除仇恨的开始。
4
万事开头难,当马聚为自己第一期节目中"葬礼上跳舞"的仇恨向以色列道歉后,消除仇恨的过程就启动了,然后是建立基本信任,...最终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和平未来。
摒弃了心中的仇恨之后,马聚会在巴勒斯坦人民的和平未来中找到自己的救赎。
马聚只与他刻意选择的生命站在一起。'
激赏!!
此事平息后,这是为数不多的一件让马聚庆祝的事情。
对马聚,人们会有自己的认识。那位德国老雷不知是否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