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正式建校于1960年,前身为北京104中。在海淀区,北大附中与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和101中为四大名校。要论入学分数,101最高,其次是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只能排第三。
北大附中位于海淀黄庄,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周围是农田、泥塘、水沟、养猪场…有个破烂不堪的围墙,因此有了“北大附中,四面透风,水管漏水,厕所不通”的顺口溜。其中“水管漏水,厕所不通”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教学楼里的厕所满地是污水,根本不能上,同学们课间得跑到操场以外的茅房去上厕所。
当年在北京,只有北大附中和101可以收外籍学生。北大附中离西郊宾馆比较近,外国专家和友好人士的孩子大部分都分配到北大附中。西哈努克的儿子就曾就读于北大附中,还有一个叫柯玛凯的英国学生。有一个日本学生,叫冈崎之类的什么名字,记不清了,跑百米谁都跑不过他。还有过一个黑人学生,好像是某个美国黑人领袖的儿子。
让北大附中威名天下是文革期间,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彭小蒙,传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口号。北大附中还有个名人黄帅,原来是中关村一小的小学生,后来也上北大附中。到了80年代,又出了个毛新宇,毕业后想混入北大,被北大校长丁石孙拒之门外。《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陈晓楠也是北大附中的校友。
最让北大附中自豪的人物是洪元硕,北大附中足球队主力,还在上学就被中国青年队招去,成为职业球员。以后成为北京队和国家队主力和教练,在众多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在学校的外号叫崽屁子,绯闻不少。以后抽烟太凶,67岁就去世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就是大半个世纪。今年10月8日校友返校日,北大附中庆祝建校65周年。同学们互相通告,再次欢聚于母校。我们班50人,只有12人到场,看到照片,不胜感慨。十几年前回北京,曾和一些同学聚会,如今再看照片,又老了许多,几乎认不出来了。照片中有两个同学毕业后从未见面,根本就叫不上名字了。
当年班里有两件“大事”,一个是两个同学因家庭生活困难,不得不辍学,去挣钱养家。班里开欢送会,有人流泪了。另一件大事是两个同学被学校开除,公安局带走,送去工读学校。这两个同学,一个在北大留学生宿舍偷东西,一个给女生写信,算是“性侵”吧。后来留级、转学又来了4个同学,班里始终是50人。所以全班前后曾共有54名同学。
这次庆祝活动,许多同学因身体状况不能参加。还有2人在外地,2人在海外,8人不知天涯海角在何方,始终联系不上。更让人唏嘘的是,不算失联的同学,全班已有13人去世,9人没活到70岁,其中一人20岁在农村插队游泳溺水身亡,二人40多岁自杀。
我们这一代人,被称为祖国的花朵,蜜罐里长大,带上红领巾,荡起双桨,共和国同龄人,革命的接班人。实际生活对我们却是如此残酷,失学、务农、回城、下岗,为了生存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却病魔缠身,甚至夺走了生命。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共和国的写照,应该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参加庆祝活动的12位同学,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都很知足。告别时相互勉励,多多保重,建校70周年再相聚。衷心祝愿他们5年后还健健康康,也祈福自己,5年后还能回顾北大附中更多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