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2025 (7)
看上面的照片,我会说左边是荷花,右边是莲花。而有人会说左边是荷花,也叫莲花,右边是睡莲。左边是荷花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莲花。
暂且认同左边是荷花,右边是莲花,这两种花的形态和习性不同。荷花:叶子和花高高挺拔于水面之上、根部是粗大的藕颈、花色单一、叶子上有细小毛绒,没有缺口。莲花:叶子和花平浮于水面、根部是乱须、花色多彩、叶子光亮,有缺口。荷花比较大,有一股带中药味的清香,晚上不合闭。莲花比较小,有一股淡淡的八角味道,没有那么香,晚上合闭,早上再开。
仅从外形判断两种花是不科学的。菊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有大有小,有高有矮,都是菊花,顶多冠以不同的名字,如“翠菊”“六月菊”“龙盘蛇舞”“紫燕翻飞”“玉麒麟” “绿牡丹”…
从科学的角度看,植物分类学认为荷花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莲花,莲花与睡莲不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有明文,“莲花又称作荷花,是大家熟悉的水生花卉,原产印度热带地区。” 既然科学权威机构都说莲花就是荷花,好像没有争论的必要了。
民俗里荷花与莲花常常也是不分的,北京有个莲花池公园,但是都是荷花。佛手莲花图中,如来佛手里拿的是荷花,莲花宝座也是荷花。一般解释《爱莲说》,都认为其中的“莲”就是“荷”。荷花开花,却结莲子。这种文字上的混肴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上面图中右边就不能是莲花了,而是睡莲。看来,荷花就是莲花,莲花就是荷花,睡莲就是睡莲,莲花不是睡莲。可是台北农禅寺的莲花池里都是五颜六色的睡莲,又出现了文字上的歧义。
语言上的混肴就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古汉语中“荷”字有承担的意思,也就有了“负荷”这个字。古人称莲花的茎为荷,支撑莲花,后来莲与荷两者混为一谈,才索性通用,莲花就成了荷花。莲花池里的睡莲则要从语境分析。莲花原产于印度,是佛教发源地。莲花到了中国被称为荷花,是老百姓的语言。还是用上面的图:
佛教语境:左边是莲花,右边是睡莲
民俗语境:左边是荷花,右边是莲花
从这里就能看出,两个不同语境相互交融后,就发生了语义演变,莲花就是荷花,莲花也可以是睡莲。睡莲的花叫莲花也符合一般情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荷花结莲子,莲花宝座是荷花,台北农禅寺的莲花池里是睡莲。
关于这个话题不能继续追究下去,因为荷花还有许多别名。在台湾还有“水莲”,据说是台湾独有,客家人当野菜,而且濒临灭绝。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还有这样阐述:“就植物学上的科别而言,莲是宿根性水生植物,有专供欣赏用的花莲,也有专供采莲子用的子莲。大致可分为二大类:睡莲及荷莲。”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所以就此打住,荷花=莲花命题成立。不严格讲,在民间莲花=睡莲也成立。荷花与睡莲之间是没有任何瓜葛的,荷花≠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