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112)师生四十年后话当年语文教材改革

(2022-10-27 10:23:03) 下一个

教育随笔(112)师生四十年后话当年语文教材改革

华中师大一附中四十年前的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建了一个群,“华师一(85)语文实验班”。

有一次,大家在群里不知怎么谈起了独裁者“齐奥赛斯库”,回忆当年刚上高中就参加的“热烈欢迎齐奥赛斯库访华”迎宾活动。但是,没有一个学生能准确地说出时间和地点。于是,我告诉大家:“那次活动是在1985年10月10日上午。”

学生惊呼:“李老师的记性真好!”

“四十年前,你们刚上初一时,就对你们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接着,我把10月10日那天的《班主任日记》发到群里:“我带领学生去大东门迎候齐奥赛斯库和胡耀邦同志。等了近四个小时,直到下午二点多鈡,才完成夹道迎宾任务。其间,与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往事并不如烟。

1982年9月1日,我奉华师大一附中袁福老校长之命,参加教育部部署的六年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初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编辑出版的分编型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1986年修订版为《写作》)。这套实验教材的内容比普通班的统编《语文》多好几倍,但是,每周教学课时都是六课时,而且严格规定四节课上《阅读》,两节课上《写作》,《阅读》和《写作》教材是按单元编的,每册各八个单元,每单元课时计划两周12节课,不得增加课时。因此,唯有改革教法和学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改革了教法,学生如果不改变学法,也是不能完成教改实验任务的。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非常必要,且必须先行,如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觉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材改革成功的保证。

自古以来,学有所成的人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因此,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时掌握圈点勾画的方法,而且,规定统一的圈点勾画的符号,以便于检查督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边读边思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他们敢于质疑问难。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边读边思,就是要一边读书一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我把实验教材的单元学习过程,总结为“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小结”的五步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严格训练他们依“序”而行。

我们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经常练笔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告诉他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写好文章。“我手写我心中言,真情实感动人颜”。

诚然,学语文的良好习惯还有许多,但作为一名中学生,如果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经常练笔”等三种习惯,再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们不仅能适应语文教材改革实验教学,更能适应未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

初中三年教材改革实验取得丰硕成果,1985年6月3日上午,人教社副编审刘国正先生和该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初中《阅读》责任编辑张定远先生,在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的陪同下,亲临我们的实验班,参加“初中语文实验班成果汇报会”,学生们即席发言,汇报三年参加实验的收获和体会,并对教材的修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张定远先生最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实验班取得的成绩,特别指出“你们很会说话,有的同学还有点风度。鼓励大家继续参加高中实验,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1985年6月28日我们实验班学生中考结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由湖北省教研室组织他们参加1985年语文高考单科测试。经华中师大高考阅卷老师评改,人平成绩61分,比当年湖北省高中应届考生人平59.46分高出1,54分。得到当年高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章熊先生的高度评价。

初中实验班学生50人,入学时33人是正取生,最后有37人考取了本校高中。尽管许多学生及家长要求继续参加高中实验,人教社和省教研室也建议原初中实验班继续进行高中实验。时任校长李水生同意高中继续进行语文教材改革实验,但是,必须按学校的例行规定,抓阄分班,李培永抓到哪个班,那个班就是实验班。我抓到的4班,仅有初中语文实验班学生5人。

后来,初中语文课代表孙燕强烈要求继续参加高中实验,她的妈妈找李校长,对他说:“我是医生、女儿她爸是719所的工程师,一直期望孩子将来学理工,但是,她初中被学校分到语文实验班后,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你看,这厚厚一本稿纸,就是她中考之后,在家里写的中篇小说《正值青春年少时》(公开发表在湖北省作协主办的《长江》1988年第三期)。恳请校长满足孩子的读语文实验班的愿望。”于是,李校长特批孙燕和“小市长王江”(初中因写《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而闻名全国)调到4班。

高中语文实验班大多数学生是我抓阄抓来参加教改实验的。当我把学校的决定和自己的苦恼,写信向人教社刘国正先生倾诉之后,他立即回信说:

培永老师:

    来函敬悉。

    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你有改革的大志,而且扎扎实实地在实践着,积以时日,必见成果。中间出现一些曲折,应在意中。且高中试验另换新班,固然增加了困难,但也会多一点经验,望快然当之。

    征途何处无风雨,更望花繁桃李枝。仅以此二句相赠,匆匆,祝

教安。

                                          国正

九月三日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难度比初中要大多了!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对语文教学改革看法各异。而且,他们是被抓来参加教改实验的。语文教材改革的步子又迈得很大,虽然教材还是分编为《阅读》和《写作》,但是与初中的编排体系完全不同。三年课内阅读的整体规划是:高中一年级是《文言读本》;高中二年级是《文学读本》;高中三年级是《文化读本》。而且每周只有三课时上阅读课,还有两节课必须上《写作》教材。普通班也是每周五节课,只有一本高中《语文》。按照主编周正逵先生的说法:一个文化人,没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就谈不上文学素养,没有文学素养,也就是没有文化。他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编写体例固然很好,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初中语文实验的基础,也不了解高中语文实验的目的,我该怎么办?国正先生嘱咐我要“快然当之”,该如何“当”呢?

初步决定,开学初用一个月时间,宣讲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实施计划。

开学初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详细介绍了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步子最大的一次重大举措,从教育部到省教育厅都高度重视;特别针对家长担心孩子将来高考可能吃亏的忧虑,详细解读了人教社这一套分编型教材的特点,并明确告诉家长,人教社每年都要派各科编辑参加高考命题,而且语文改革教材的特约编辑章熊先生还是高考语文命题的负责人。最后向家长讲了我们学校的计划和我的具体安排。得到大多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学生拿到全部教材之后,于9月11日早自习,明确提出了要求。特别要求学生在期中考试前做到: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第二,要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第三,要掌握初中学的一些语文基础知识。

四十年后,为了帮助学生回忆当年参加迎宾活动的情景。我把10月10日的《班主任日记》照相后发到了群里,又将9月11日的《班主任日记》也发到群里,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当年班上的宣传委员程矢说:“李老师还保存如此珍贵的资料,令学生钦佩!”

宣传委员赵明:“确实珍贵,马上收藏!”

“赵明,你手慢了!我收藏在先了!”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聊起来。

“‘我手写我心中言,真情实感动人颜’,一生都铭记老师的教导,并传给了子女。”

“那套教材好极了!您教我们诵读文言文,指导我们运用举一反三的自主学习的方式,让我们受益终生!每每想起、谈起高中语文实验班,就会由衷地感到幸运、幸会和幸福!谢谢李老师!”

“好可惜!那套教材在我们之后,好像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李老师是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引路人!”

感谢所有参加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的同学们,你们才是中国语文教材改革的践行者、先行者!如果说我们实验班语文高考人均成绩,高于那一年全省语文高考人均10分,也算改革成果之一的话,你们就是最大的功臣!

我与学生一起走过三年改革之路之后,恰如国正先生的预言所说“征途何处无风雨,更望花繁桃李枝”。

我满怀喜悦向国正先生汇报之后,他立即回信:

“得知你班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这很有说服力,我听了很受鼓舞。你信中又说,除王江外,又有一位孙燕同学写了一部中篇。这即是说,不光普遍成绩好,而且出尖子,你教学的成绩是显著的。”

1988年8月,我们实验班的汪深同学参加在芬兰举行的地20届国际化学奥赛荣获金牌第一名。汪深的妈妈应华师大章开源校长、邓宗琦副校长之邀,写信给他们谈“中学教育改革的建议”中说:“李老师不但抓全班的升学率,同时也注意培养个别人才。前面谈的王江、孙涵是人才,在对汪深培养方面也下了功夫。例如有一段时期,汪深不做化学作业,任课老师有意见,汪深则说“题目太简单容易,一看就会,何必再做?”。李老师一面要求汪深往深度和难度方向自学,另一方面建议化学老师给他出补充题。并不是简单地批评学生,硬性规定他做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得到时间多学些东西,任课老师也没什么意见。李老师还根据汪深的特长,与数学老师一起为他制定“省、全国、国际奥林匹克”数学三级竞赛的“三级跳”目标,虽然不是在数学科,而是在化学科实现了这一规划,但能说明李老师有远见、能识才并能引导学生成才。”

如果把当年的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比作“桃李枝”,那么如今在国内外事业有成的实验班的那些学生,就是似锦的“繁花”!

1991年8月,我到旅顺参加全国语文教研会,与国正先生分别那天晚上,我们促膝长谈后,先生给我写了两首赠别诗:

               一溪初入万花明,

               渐怯孤蓬风雨声。

颇怪刘郎迷路返【1】,

舍舟大可试攀登。

      二

不唱阳关怨别离,

江湖相望益相倚,

它年重会为君卜,

定是春光烂漫时。

【1】《桃花源记》载刘子骥寻桃花源迷路而返,惜其功亏一篑也。

感谢国正先生一直鼓励我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路上不断进取,尤其在我遇到挫折时,及时开导,我才不至于“迷路”,才没有功亏一篑!才有今天“春光烂漫时”的“花繁桃李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墨' 的评论 : 谢谢理解和支持!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培永兄搞教改不容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