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三道四(66)说说中学老师弹性坐班制

(2021-06-30 09:28:32) 下一个

说三道四(66)说说中学老师弹性坐班制

我非常幸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调回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后,非常享受当时学校制定的《教师弹性坐班制》,即全校教师必须按教导处的课程表准时上课;必须按教研组规定的时间,参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必须按学校党总支的规定,参加每周四下午的政治学习。而且,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席。其他时间由教师自由支配。

我刚调回母校时,还住在硚口水厂路中学,每天上下班要乘公交一路,到航空路转乘公交十路到大东门下车,然后去学校上班,下班反之,一般得一个半小时左右。教导处排课非常人性化,每周一、三、五语文早读时间不能改变,就直接把我的语文课排在早读之后了;二、四、六英语早读,就把我的语文课排在第三或第四节上,这样就不必紧紧张张赶公交车了。等到我搬家住到学校之后,考虑到我的两个女儿中午放学回家吃中饭,原则上就不安排我上午第四节课,以便回家给孩子准备午餐。

众所周知,学校教导处排课表,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统筹安排。而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各位教师的个人需要做一点调整,这一人性化的安排,对这一位教师而言就是解忧排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教师感恩的最好方式当然就是认认真真教好书了。

当年华中师大一附中老校区,在千家街,走出校门就是人声鼎沸的闹市,穿过马路,对面就是菜市场,想买什么菜随时都可以买到。我一般是趁上午没有课时,买好当天的荤菜和蔬菜。偶尔在校门口遇到校领导,他们总是笑眯地问:“李老师今天买的什么好菜呀?”不像一般中学老师,拎着满满的购物袋进校门时,生怕遇到校领导而难堪。

以前是我“跑月票”,从硚口到武昌来上班,后来反过来了,是女儿她妈“跑月票”上下班。当年武汉人说“跑月票”,那一个“跑”字,实在太形象了!本来是动宾搭配不当、语法不通的短语,因了一个“跑”,生动地再现了持月票上下班的人,为了能抢上一辆公交车跑前跑后的状态。

那时,一般中学都实行严格的坐班制,也没有什么自动打卡机,学校领导带个“值日”的红袖章,站在校门口轮流值班,哪个老师没有自尊心呢?再大的困难也不愿因为迟到而看领导的脸色。于是,女儿她妈每天早上孩子们还没有起床,就已经在上班的路上了,下班回到家饭菜早已凉了。几年后,好不容易调到附近的武珞路中学,仍然是坐班制,公交车一站地就到了。没有想到,该校那位总务主任是一个原则性极强、极负责人的干部,他坚持不能报销每月5元的月票费,说不符合报销规定的“三站四华里”。5元钱呐,对每月只有40.5元工资的个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必须讨个说法。三站就不必说了,从我们学校走到武珞路中学绝对超过四华里,据理力争。那个总务主任最后亲自用皮尺量了之后,不得不同意报销月票费。唉!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太可笑了,苦笑之后只感觉到悲哀啊!量的是一条上下班之路,凉的却是一颗热爱教育事业之心呀!最后,我们抓住一个机会,从武珞路中学调到隔壁的武昌区重点中学15中去了。

15中也还是实行坐班制,不能与我的母校“弹性坐班制”相比。当时,乃至当下,一般中学不能与重点中学比,不论是教师素质、水平和能力,以及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都不在同一个级别。

诚然,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弹性坐班制》固然有许多好处,但这也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理念不同!

其一是学校领导管理。我在母校工作十年,一直当语文老师,其间还兼任语文实验班班主任六年,对学校领导在教师不坐班的情况下,如何管理教育教学,不甚了了。

但是,我亲身经历的两件小事,也许能窥其全貌。1982年9月,我开始试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材《阅读》和《写作》,除了参加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实验教材集体备课外,袁校长特别指定资深语文老教师汪厚铎负责指导我进行教改实验,与我一起备课、随堂听课、课后立即评课,保证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教学目的。

大约是初一下学期吧,我们班的学生及家长多次向教导处反映数学课的问题。时任教导主任尚德海,连续一周时间,每天都来听数学课。大家都知道,尚主任原来就是资深数学老师。有一天听完课后,那位数学老师问尚主任:“你怎么每节课都来听我的课呀?”尚主任:“这是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不连续听你的课,怎么全面了解你的教学情况呢?”

其二是教师自我管理。老师有那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干什么,怎么干,全由自己,如果没有自我管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不仅难以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更难以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

我在执教实验班语文教材改革的那六年,始终怀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和一定要出成果的心愿,如孔子所言:“执柯伐柯,其则不远”。所以我的自由支配时间一般是这样安排的:每天上午花一节课时间买菜、洗菜,为中餐做好准备,其余时间在年级办公室或处理班级事务、或批改作业;快下第四节课回家做中饭:饭后午休两小时,然后,或去教研组办公室参加教研活动,或到年级组参加年级活动;课外活动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晚饭后看完“新闻联播”之后,检查两个女儿的学习情况;晚上十点,两个孩子睡觉后,到凌晨一点,这三个小时先完成每天必写的《教学后记》、《班主任日记》、《我的日记》;再准备第二天的教案或备新课;最后完成各地语文杂志的约稿一篇。当时工资低,装不起空调,夏天挥汗如雨、赤膊上桌,双脚放在一只冷水桶在泡着;冬天就靠煤炉取暖,十年如一日,夙兴夜寐。当时看得见的成果就是洗衣机、电热水器、彩电、冰箱等,一件一件搬回家了,有一次给两个女儿开玩笑说:“你们看那冰箱门上贴的是什么?”“什么都没有啊?”“再仔细看看,那不是稿纸的格子吗?你爸爸每天爬格子爬出来的冰箱啊、彩电啊!”

教师自由支配时间取得教育教学成果的内驱力,就是自己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安排,学习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母校现在仍然在坚持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是华中师大一附中历代校领导和历届师生共同的精神财富,正是有这样的理念,辅以行之有效的如《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领导不打招呼随堂听课制度》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才有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的中国一流示范高中!

【附录】 我教《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写的一篇把数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说明文。

  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写的实用文。这三种文体,学生感觉最难学的、老师感觉最难教的就是说明文。

  1984年湖北省中学语文研究会决定在沔阳(现为仙桃市)召开会员大会,让我在会上上一节公开课,借沔阳三中的学生,讲说明文《统筹方法》。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大庭广众之中上公开课,师生相互缺乏沟通,又是比较难的说明文教学,困难重重。

  我坚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课前去沔阳三中与那个班的老师和学生见面、聊天,熟悉基本情况,特别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课堂学习表现等。

  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拿着教案,向老一辈虚心请教。

  时任会长是我们学校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陈治平老师,当时去参加年会的还有我的恩师刘友三老师,两位前辈和省语文教研室的几位教研员,认真审阅教案,及时指导。

  万事开头难。上课如此,上公开课尤其如此,上这样在台上表演的大型公开课更是如此了。

  课堂教学的开头,就是导入程序。上好公开课特别要精心设计导入程序。

  上公开课那天,我和沔阳三中的学生,面对与会的三百多老师,我是这样开头的: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是第二次见面了,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而且,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央视春晚,特别喜欢去年春晚表演哑剧的王景愚。我现在来为你们表演一幕哑剧,好不好?(学生兴趣盎然,齐声叫好)你们不花钱买票,但是不能白看,看完我的表演,请大家说说剧情,好不好?学生齐声说好,我就开始表演了。

   于是,我开始表演一个教师中午下班回家,处理家务的情景:

打开房门,放下课本、备课本,进厨房。

       洗手、淘米、煮饭。

       然后,择菜、洗菜、切菜;炒菜。

  虽然我的表演并不十分到位,但是,最可喜的是学生放开了,大家七嘴八舌说“剧情”,基本符合要求。明白了老师中午下班回家时间紧,事情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安排好。接着,问学生:“如果老师回家先做菜,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都抢着说,那就会耽误吃饭的时间,影响全家中午休息了。

  此时,再要求学生翻开课本,速读《统筹方法》。学生恍然大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速读完课文后,我问他们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我讲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吗?记得就用我说的方法,再读一遍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加着重线。

  巡视结果,发现大家都不懂的一句话是:“卑之无甚高论”。而关键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大家都找到了。

  将课前准备好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自己抄写“卑之无甚高论”的解释。

  然后,在黑板上挂出课文中的“泡茶”的两幅插图,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再把我的哑剧表演与华老文章中举的“泡茶”的例子结合起来,想一想华老讲的“时间方面的事”。你们以后在学习中能不能多考虑一下“时间方面的事”呢。

  充分肯定大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都明确了文章第一句不仅是关键语句,而且也是文章的中心。这种写法,跟写其他文体的文章一样,都是“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

  最后,感谢同学们为我们这次会议所做的努力!

  《统筹方法》公开课在与会全体老师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金玉屋' 的评论 : 谢谢你!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与你们不同啊!被动接受分配,能在城市工作已经不错了,先被动后主动,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回忆曾经的那些事、那些人,还是很有意思的!谢谢你的理解与关注!
金玉屋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曾经做过几年教师,深知那微薄的报酬和繁重的工作之不易。能坚持一辈子实在不容易。
向李老师致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