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尼燕京人

本人近期完成了历史记实故事,以我家四代为中心,在中国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甚至世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希望让后人知到也可作为历史的侧影,供写这段历史的人参考。也是一为老人在离开世界之前想说出的话。
个人资料
佩尼燕京人penn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在中国 133遭嫉妒

(2021-07-21 18:22:54) 下一个

出难题

航空部鉴定会通过我的课题,说明得到部的认可,下一段五座标数控加工软件的经费就应当由航空部提供。

在株洲加工期间,陈厂长告诉我株洲研究所温高工也作了这类软件,在他们厂试切整体叶轮。这时全国至少有西工大、我和温工三家在研发整体叶轮加工软件。

航空部看到我们三家都向部里要钱做同类软件,要求我们三家合作,沈阳厂和株洲厂是试验加工场地、也是将来的使用单位,就要求五个单位合作。1987年暑假末,航空部的相关部门在沈阳召开五个单位的会议,我、杨海成、温高工、株洲厂陈厂长派李树林来参加、沈阳厂工艺员小王参加。在会上部里提出五家合作,部里只投一份钱,最后形成一个属于部里的软件,五家表态同意。这时沈阳厂发现这个软件是搞整体叶轮的,沈阳厂不会用,只派观察员。所以最后是四家的课题。方向定下后部里要花时间研究,下一次会议将在株洲研究所进行。

扯皮

1987年下半年四家集中到株洲研究所开会。决定经费分配,和制作软件的分工。看来干什么事都要扯皮。

首先明确分工,由分工决定经费的分配。三个单位都强调自己原有软件的算法是最棒的。但谁也不愿透露具体的算法,没比较怎能说是最好的呢?三家都抢着承担软件核心部分:计算刀具位置,因为有刀具位置计算的软件是可以独立销售的。

只争论不摆出自己的软件的计算的原理、适用范围、软件的结构等,就无法知道谁的算法可靠,简单,软件好用。不摆出来也无法吸取各家所长,形成一个新的、算法可靠、简单、易行、方便用户的软件。航空部不出面抓具体技术,就不可能把三家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形成一个新软件。大家都死抱着自己原有东西不放,不想互相充实。我一看这样子心里就凉了半截。

最后部里敲定:

由于西工大有图形工作室,图形不错,就请他们承担图形显示部分:包括整体叶轮,叶片形状、刀位的图形,刀位加工时的干涉分析,误差分析等的图形显示;

研究所处于株洲工厂地区,容易了解刀具情况和数控机床对刀具运动数据的要求,就让他们完成符合机床命令的刀位数据的转换。简称刀位的后置处理,和刀具的数据库;

我作这个核心部分:刀具位置计算。

这样表面上让航空部看到可以得到非常漂亮完整的整体叶轮用四、五座标机床加工的软件,但没有吸收大家的精华。只是简单的分段拼合。

经费问题本来是我们三个作软件的人在申请,通过上面的分工,另两位分到的任务不是他们原来想做的,他们将交给单位其它人。也就是说各单位分到了钱,但他们两位没拿到,很不高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