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尼燕京人

本人近期完成了历史记实故事,以我家四代为中心,在中国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甚至世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希望让后人知到也可作为历史的侧影,供写这段历史的人参考。也是一为老人在离开世界之前想说出的话。
个人资料
佩尼燕京人penn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在中国 67.怎样一起生活

(2021-05-16 18:11:34) 下一个

婆和我住

婆搬来北航

1982年婆换房,搬到北航。她人大两间屋的东西是放不下的,许多家具让妹妹拿去使用。一个卡车把她的东西全部运来。这些东西在外人看是一大堆的破烂,但对她来说,这些破烂使她能正常生活,是无价之宝,是她生命的支撑,包含着她的怀念、她的痛苦、她的一生。

这些东西是:她的大单人钢丝床,钢丝已经完全松了,床垫也塌了下来。但母亲爱她的宽度,睡惯了,就是不愿换床。无论到哪都必须带着这破床;她的嫁妆,那古老的枣红色雕花、五块拼成的、市场上罕见的巨大衣柜;她的梳妆台;一个大玻璃书柜;一个一米半长一米宽的两头沉父亲使用的木质大书桌;一个白色冰箱;几只大皮箱;便盆和放便盆的小椅子;许多箱书籍等。

我们把305号朝南大间给她住,只有这个大间可放下她全部家具。我家三口人分散在两个单元的三个朝北小房间里居住。这三个小房间中一个稍大的是七平米,处于该大楼中间通道的楼上,穿堂风猛烈经过门洞,使得该房间冬天极冷,只有摄氏5度。我和女儿在这里学习和工作时不仅穿皮大衣,还要把棉被捆在身上。钢琴放在这间屋里,我女儿住。另外两个是五平米多,我住其一,和女儿在同侧。我丈夫仍住他原来的小北屋,和我母亲在同侧,厨房分在这两个单元里。

吃饭成问题

我家已经习惯简单的生活方式,不在做饭上花时间。每天早上吃食堂馒头,鸡蛋、牛奶、芝麻酱等。中午我去食堂买回来吃,晚上简单做一点。母亲来后,她就随我们这样生活。

虽然是母女,几十年没生活在一起,互相很不了解。文革中她曾来我这住一礼拜,全是买食堂食物凑合的。每月周末我们回家一次,像客人一样只吃个午饭。对于母亲平时吃什么,怎样吃,谁做饭一盖不了解。

来了几天她开始抱怨吃得很不好。她牙不行,嚼不动肉和蔬菜。怕胆固醇高,不能吃鸡蛋,又嫌菜太咸超过多少克的盐,等于我们平时的饮食要全面改革。她要每天有鱼吃,是她蛋白质的来源。在那种票证年代,鱼很难买。我校和五道口都没有,开始几个周末我丈夫兴致勃勃地骑车到处去寻找,费了很大力气买的鱼不是她喜欢的,几次之后他也没有兴趣再跑了。她吃不好,一肚子的不高兴,白天又没人和她说话,很是烦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