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捷奥斯波四重奏(1) 陪伴你走世界,目送你去远方

(2025-09-25 16:21:50) 下一个

儿子今年十八了。

回首过去,十余年的时光,二十五个国家,几万里的行程,点点滴滴,仿佛一首娓娓道来的长诗,不知不觉中,我写了三百多篇游记,字里行间都闪动着儿子的身影。

飞越海洋,迈过山丘,不经意间,那个稚气的孩子已经悄然长大。

六月的风里,我们参加了他的毕业典礼。望着台上挺拔的少年,我心里说不清的惆怅。曾经紧紧牵着我手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比我高了一个头。九月他就要告别我们,进入大学,以后的日子,他会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庭,看着他渐行渐远,我却无计可施。

看着那张多年前拍下的照片,他在塞维利亚斗牛场的看台,远远对着我微笑,那一切彷佛就在昨天,那时我为什么不多抱抱这个可爱的婴儿肥呢?如今LD要和他亲热一下,他就躲得远远。

去年夏天,我们一起走过荷,比,德,我对儿子说,要不然,今年我们往东边走走?儿子说,好啊,但你们要等我和同学从日本毕业旅行回来。

这是儿子生平第一次自己出远门,好吧,我们等你,那时我并不知道,行程延后三个礼拜,会给我们在旅途的尾声带来那么大的麻烦。

7月底,儿子归来,休息四天,我们一起出发。

熟悉的机场,陌生的人流。

每次在机场大厅和儿子合影,成了我们这些年出行的习惯性仪式。

这次我们计划自驾四国,捷克,奥地利,斯洛伐克,波兰,全部行程3000公里。

飞机抵达捷克首都布拉格上空,看着舷窗下,静静流淌的伏尔塔瓦河,11年前开始带着儿子自助行,这儿是其中一站。

上次乘火车来的时候,LD说,将来我们一定要在捷克自驾一次,没想到,这个将来的实现,竟花了11年。

过去几年,走过10几个欧洲国家,每次我们只需要带点欧元,但今年情况不同。

这次计划去的四个国家虽然都是欧盟成员,但只有奥地利和斯洛伐克使用欧元,波兰还在使用兹罗提,捷克还在使用克朗,并且是新版,我十几年前带回来的旧版克朗已经停止流通。

上次捷克行,我们去了CK - 克鲁姆洛夫(?esk Krumlov)和CB - 布杰约维采?esk Budějovice),这些小镇的美丽,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次自驾,我更希望走进捷克的乡镇看看。于是,在机场取车后,我们没有在布拉格停留,一路向西。

离开布拉格160公里开外,有一座很少被旅行博主提及的小镇 - 萨扎瓦河畔的日佳尔(??r nad Szavou)。

小镇非常宁静,一座石桥 - 迪卡纳基桥(Deanery Bridge / Děkansk most),横跨在萨扎瓦河上,桥的两侧立有巴洛克风格的圣徒石像。

这座小桥是布拉格查理大桥的迷你版,虽然名气远没有后者大,但也是古趣盎然。

我们把这座小镇当做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因为这儿有一座十分特别的教堂。

绿山朝圣教堂(Zelen Hora),位于小镇郊外的一座名为绿山(Zelen Hora)的小山丘上。

去年夏天我们在德国阿尔卑斯山下,也曾经过一座朝圣教堂 - 维斯朝圣教堂(The 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

虽然两座教堂都先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但维斯教堂外部非常简朴,内部却极尽奢华,进入教堂,每个人都会被其无比华丽和繁复的洛可可装饰所震撼。

而这座绿山教堂的风格恰恰相反。

这座教堂是为了纪念圣约翰内波穆克(Saint John of Nepomuk)而建造。他是14世纪波西米亚王国的一位神父,因为拒绝向国王透露王后忏悔的内容,而被国王下令从布拉格的查理大桥上扔了下去。

根据传说,在内波穆克殉道后,水面上方出现了五颗星星,于是五颗星,进而延伸到和五有关的装饰都成为了他的象征。

在18世纪初,为了纪念这位圣徒,当地修道院院长决定建造一座朝圣教堂,他委托了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扬布拉热桑蒂尼艾歇尔(Jan Bla?ej Santini Aichel)来设计。

整个教堂内部的设计完全围绕着五这个数字展开 - 五边形的大厅,五个祭坛,五个小礼拜堂。这种严谨的几何布局,让整个空间显得非常和谐且充满神秘感。

站在五边形的大厅举头仰望,教堂的天花板中央竟然是一只红色舌头 - 据说在内波穆克的尸体被发现时,其舌头完好无损,且保持着鲜活的状态。绿山教堂以舌头作为图腾,是为了彰显这位圣徒誓死保守他人秘密的品德和对信仰的坚守。

我们看过很多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相比之下,绿山教堂的内饰要简朴得多。

建筑师在设计时,非常注重光线的运用。他通过大量的窗户,让自然光线柔和地洒满整个内部空间,光影在白色的墙壁和简洁的石膏浮雕上跳跃,创造出一种宁静、空灵的精神氛围。这使得教堂内部感觉更宽敞,给人一种灵魂升华的感受。

如果把维斯教堂(上图)和绿山教堂(下图)相比,前者通过绚烂的色彩和闪亮的金饰,让信徒产生被天国之美所震撼的感官体验。而绿山教堂则是通过由光线和几何学构成的纯净空间,让信徒在其中进行更深刻的冥想和精神交流。

走出教堂,来到碧绿的山坡上,从空中俯瞰,LD飞起了无人机,这座教堂最核心的秘密完美的几何对称性只有居高临下,才能一览无余。

从空中看下去,我才理解为何这座教堂是捷克建筑史上的一颗瑰宝。

这是一座通体散发着数学之美的建筑杰作。

从无人机的镜头望去,绿山教堂宛若一颗从天而降的星辰,静静镶嵌在大地上。圆与五角的秩序,仿佛是上帝写下的诗行,又似信仰低声的祷告。

物理系毕业的LD用绿山教堂作为我们行程的第一站,是想让即将进入数学系学习的儿子体会数学的美丽 - 河流会改道,星辰会暗淡,而数学的和谐,对称之美,却能在时光里永恒不变。

捷克的夏天凉爽而明亮,告别绿山教堂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但萨扎瓦河水在阳光的映衬下,还是那么碧蓝。

今晚我们落脚的小镇泰尔奇(Tel?)也是一座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建于13世纪的泰尔奇因保存完好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而闻名,被誉为捷克最美的小镇之一。

小镇三面环水,被称为摩拉维亚的威尼斯。

初到泰尔奇,仿佛走进一幅静止的画卷。广场四周的彩色房屋在湖水倒影中闪烁,文艺复兴的拱廊与尖顶,让人误以为穿越进童话。小镇不大,安静得像一首缓缓流淌的小夜曲。

小镇的核心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广场(Zacharias of Hradec Square),四周环绕着色彩缤纷的连排房屋。

这些房屋大多在16世纪大火后重建,采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风格,外墙有精美的拱廊和彩绘。

从空中俯瞰,广场宛如一座彩色积木搭就的小人国。

它是欧洲少有的历经战乱,却完整保存风格、几乎未受现代建筑破坏的典范。

捷克在中世纪曾经因为黑死病,而招致大量居民死亡,为了纪念,几乎每一个大城小镇的市中心广场,都会竖起一根石柱,俗称瘟疫柱(Plague Column of the Holy Trinity),泰尔奇亦不例外。

天边忽阴忽晴,黄昏时分,我们走进街旁的一家餐馆。以前在外面吃饭,儿子都嫌啤酒苦,于是LD只能独饮。

没想到我们坐下以后,儿子对LD说,我查过了,加拿大法律规定,小孩21岁才能喝酒,但欧洲规定18岁就可以了,所以这次旅行我可以陪你喝了。

捷克的夏天日照很长,晚上六点多了,依然艳阳高照。

河边坐着一大圈人,等着音乐会的开始。

我们沿着湖边一路走回住处。

暮色渐沉,太阳缓缓沉落,广场旁的湖面被霞光染成一片金黄,水波轻轻荡漾,仿佛流淌着融化的琥珀。中世纪的屋檐在余晖里投下柔和的剪影,石柱与拱廊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望几个世纪的荣光。

此时此刻,我仿佛能听见旧日波西米亚的回响那片浪漫而丰饶的土地,将她的美丽镌刻在时光的肌理中,留给今日的我们一段永恒的惊叹。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昨晚睡得特别好。

泰尔奇依然沉睡在晨雾与微光之中,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色彩斑斓的房屋在薄雾里映出安宁的轮廓。

湖面安静如镜,倒映着尚未完全苏醒的天空。这样的静谧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未曾被打扰的画卷,宁静而纯粹。

可惜,我们不得不启程离开脚步已在催促,但心却被这片安详的美紧紧牵绊。泰尔奇就像一个温柔的梦,让人醒来时充满留恋,却又带着不舍不得不前行。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