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游记 2:天门山必去必看必知
上一篇发出后,有网友说六月开始已经不算淡季了。说的对,国内的高考一般六月中上旬就结束了,高考结束后全国大中小学都陆续开始放暑假,各个旅游景点又会热起来。我们六月一日开始游玩,先玩张家界,之后又到贵州,12号回到北京。这一路游客都不多,外国游客几乎没有。所以准确地说淡季是我们去的那个时段——六月初。
言归正传,张家界必去必看的景点绝对少不了被誉为“武陵之魂”的“湘西神山“——天门山。6月2日,到张家界的第二天,我们整天都在天门山景区游览。这边最有名的景观有 “五大奇观”:天门索道、玻璃栈道、通天大道、天门洞开、鬼谷栈道。上天门山有东线和西线,都有缆车上去,无需步行攀爬,好像也没有攀爬的选择。导游那天带我们走的东线。
下图:红线是上山的线路,绿线是下山的线路
这条线路从山下搭乘天门索道上去,先过盘龙玻璃栈道,到达鲲鹏顶,之后经珙桐园,上行到灵泉院一带,过扣云关,到仙源,由此处折返天门翻水。然后搭乘穿山自动扶梯到达天门洞上方的北俯视天门,从那里穿过天门洞,走下通天大道999级天梯,到达洞前广场。
这条观光路线长3.7公里,山路木板铺道、水泥栏杆、非常容易行走,也很安全。沿途以原始森林风光为主,路边野花盛开、绿茵葱郁;山间云烟袅袅,雾气蒸腾。虽然也是个阴雨天,但不如前日那般雾大,空气湿润清凉,仿佛在仙境里徜徉,神清气爽。无限风光,赏心悦目——
·鲲鹏顶是个悬崖顶端的瞭望台,被打造成为一个翼装飞行竞技平台。站那上面看云卷云舒和雾气中时隐时现的峭峰断崖,美不胜收。游人虽然不算太多,但是却不乏站在围栏边上对着白皑皑的雾霭大声呼喊的人,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种“喊山”,他们好像觉得云雾笼罩时,喊一喊可以散云驱雾。喊声随着云来雾往此起彼伏,成为山顶另一种天人合一的景观。
(上图:翼装飞行平台)
·珙桐种植园也值得一看。珙桐又名鸽子树,世间稀有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我们错过花季,但是满园的鸽子树枝繁叶茂,可想见花开时枝头飞满白色小鸽子的满园秀色。
如果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张家界的天然景观,而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在张家界高屋建瓴的体现也叹为观止。前面提到的天门山“五大奇观”中,除了天门洞开是自然景观,其他都是为了到达天门洞而创造的人工奇迹!
上篇留言中网友X潇潇说:“我以前去也过张家界,天子山。十里画廊很美,可惜那时候看不懂,因为没有道路,坐小毛驴逛“画廊”。只顾了赶路,走来走去都是松山和峭壁。印象深的是张家界 有一户人家,家里一贫如洗,一个小男孩要翻山越岭去上学,一个星期的菜就是一瓶尖辣椒干……。他想离开山区,不知后来有没有实现理想。现在吃饱了,才有心情看风景”。。。
潇潇的经历和今日形成强烈对比。如今的张家界,几乎没有什么人不能上去看登峰造极的美景。海拔1518米的天门山,从底部到云梦仙顶都有代步工具,或缆车、或扶梯、或直梯、或摆渡车等等。
四月的时候我大学同宿舍同学丽莉在微信上发了一组游天门山的照片和诗歌。我知道她腰腿不好,一年前我在北京见她时,她连几百米的路都要开车。惊叹一年后她居然可以登高赋诗?去了张家界才知道,其实她去的地方都是不需要攀爬的,在天门山,天斧与人工的奇迹交相辉映,天门索道就是人工的典范。
天门索道
我们东线上去的那条缆车线路是世界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全程7700 (下山为7455米长),落差1279米,单程一趟运行28分钟。
坐进全封闭缆车包厢,一路白云铺道、云雾缭绕,扶摇直上时缆车如水珠漂浮云海, 穿行于千寻素壁间,俯瞰青山翠谷。回想当时完全沉浸于飘飘欲仙的感觉,口中轻声哼着小时候喜欢听的那支歌: “…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上青天;五彩的云霞在我身边飞舞,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
28分钟的缆车体验我足足“仙”了27分钟,直到最后一段才感到惊心动魄——最后一分钟,缆车突然贴着陡峭山体垂直提升到顶!
玻璃栈道
乘坐索道在索道上站下来,就又开始下雨,好在我们今天都有所准备,买了雨衣和鞋套。全副武装,走去大名鼎鼎的玻璃栈道。
天门山的玻璃栈道也是为提升游客的天门山体验而造的,共有3段,我们只走了盘龙崖玻璃栈道。这段长度为100米,如水晶项链一般悬挂于绝壁颚下,走上去脚下是万丈悬崖,底部巨龙般盘旋的公路时隐时现。这条栈道于2016年开放使用,以其绝壁凌空之视觉效果著称,至今约有累计超1200万人次走过。
大概爱美之心可以给人以勇气,我和二妹本来都不打算挑战玻璃栈道,但是到了那里却被脚下的神奇吸引,鬼使神差一般踏了上去。至今回想仍然不可思议自己居然可以如此“飞檐走壁”。
穿山扶梯
这是天门山的又一个人工奇迹。
这个扶梯一共7级,全程在山体隧道中运行,从天门洞底直达山顶。扶梯有两部分,上半部分共5段,下半部分7段,总长度为897米,提升直立高度340米,总跨度692米,耗时约20分钟。
天门洞天
天门山主峰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叫天门洞,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
天门山的旅游开发虽然是近年的事情,但其历史传说却由来已久。网上的资料提到:三国时期,天门山叫做嵩梁山,公元263年,嵩梁山顶一峭壁轰然开裂,玄朗如门,吴王视为吉祥,由此改称其为天门山,下置天门郡。
天门洞南北开,门高131.5米,宽57米,进深60米,是天门山的标志性景点。如今,这里吸引来的不仅是观景的游客,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冒险家。山上设置各种竞技、历险的平台和设施,邀请世界各地的高人来探险:有人驾飞机穿越天门;有蜘蛛人徒手攀越天门洞;前面提到鲲鹏顶的翼装飞行,这里举办过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
天门洞在景区至高的位置,远处每个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同形状的天门——上山在缆车上由低往高处走,看天门洞由扁到方再到长方;绕盘山路迂回下行,看洞由宽变窄再呈月牙状…真正的360度无死角!
通天大道
(图片:通天台阶上战战兢兢的下山游客们)
下天门洞可以选择继续坐扶梯下去,或自己走下去。我们选择步行走下通天大道。
穿过神奇的天门洞,眼前顿时开阔,乍看一条石阶好像冲出天门的水流倾泻而下,一望无际。这条人造天梯,取中华文化中“9 ”的吉祥寓意,共999阶,总长218米。上从海拔1170高度的天门洞口垂下,下落海拔1050米的洞前广场。
从上往下走台阶,看似容易,但要克服的是心理对高、陡、险的恐惧。天梯的台阶很窄也很陡,往下走我从不敢张望,始终抱紧扶手,可谓步步惊心。然而每走下百级台阶再回首仰望,天门洞都会以不同的样貌一次又一次地愉悦你的目光,让你感叹大自然的神功妙手。
老同学丽莉四月在天门山上赋诗一首,现在读来,囊括了我看到的诸多美景, 抄录于此:
天门山上景万千,云梦仙顶入云端;
鬼谷栈道惊心魄,玻璃栈桥步亦难;
吊索桥横连绝壁,索道高悬载客欢;
天梯直上凌霄处,巧妙构思景更全。
天门翻水
这篇关于天门山的游记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天门翻水。
天门山除了五大奇观,同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天门翻水是最有名的。
天门洞左侧的一处绝壁,每隔数年会突然涌出一股洪水,倾流而下,极为壮观,当地人称这个现象为天门翻水。
最早的翻水是什么时候似乎没有记载,清代有这样的诗句被认为与此自然现象有关:
“六月天漕飞瀑布,倒泻银河出仙溪”;“白练双条绝壁悬,看泻银河下九天”。。。
然而,诸多现象人们至今无法解释:为什么绝壁会有洪流出现?这水从哪来?为什么总是出现在旱季?于是有了各种猜测。也巧了,虽然这种事发生的频率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不等,而且每次翻水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到一个小时,但奇怪的是近一个世纪的每次翻水,中国必有大事发生。
这是自1949的翻水记录:1949年,1965年,1976年,1989年,1998年和2003年。
这些记载甚是诡异。我去那天正好还差两天到六·四,今年因为回国没能写六·四的纪念文章,看到89年居然曾有一次天门翻水,让我愿意相信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天安门事件也许人为地从中国人的记忆中抹去,但殊不知大自然却有它自己的神奇记忆!
。。。。。。。。。。。。。。。。。。。。。。。。。。。。。。。。。。。。。。。。。
附:鬼谷栈道的奇景(我居然忘记了那天是如何通过鬼谷栈道的,只有照片纪念)
(待续)
这是自1949的翻水记录:1949年,1965年,1976年,1989年,1998年和2003年。
看下一次翻水什么时候发生。
哈哈哈,同佩服娘娘,真是云雾缭绕,充满仙气,又美又壮观又惊险,赞赞赞!
王妃这篇《必去必看必知》写得非常细致生动,既有旅行路线的清晰梳理,又有身临其境的氛围描绘,还穿插了历史典故、自然奇观、朋友诗句,艾玛,朋友和班主任一样的有才啊!“这是自1949的翻水记录:1949年,1965年,1976年,1989年,1998年和2003年。”,记录也很让人长见识!
这个地方好险啊,看着台阶都觉得步步惊心,佩服娘娘,居然在天门山转了这么久,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