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之前先说一下上一篇猜谜的答案:
沈香第一个猜对的迷1:一次性手套,口袋上画了个寿桃,是手套的谐音,故弄玄虚呀:)
两个物件都猜对了的是麦姐,迷2. 是一次性筷子头。这个物件我也是第一次见,要我猜的话也不可能猜到。
二位都是咱王府剑客的学霸级人物, 祝贺!同时也非常感谢所有网友的参与,重在参与哦!!!
2024年在北京(3)
四十年前预言中国--多少欣慰,多少失望?
我前面的博客里提到今年十月回国因为时间短,基本就呆在家里。闲来无事把一些存放在家的老东西找出来翻看。
去年回去时小妹交给我一大包她偶然发现的我的“文物“,里面大多是我上大学时候的笔记,还有一部分是我当年订阅过的杂志和报刊。这回我从那包东西里找出一本1985年出版的《文摘报》。
按说《文摘报》不能用“本”作为量词。这份报纸原本是八开四折的版面,所属《光明日报》,从1981年开始发行半月刊,至今仍有很多读者。但我的这本的确是“一本”,26份1985年的《文摘报》用塑料绳装订在一起。所有的页面都已被岁月染黄,捧在手里翻开的瞬间,报纸散发出来的霉味仿佛一下子把我裹进时间胶囊,带回了40年前。。。
那天我饶有兴致地读过每一页,上面有不少我圈画过的记号。对那些圈画过的字里行间我更多地留意了一下,试图了解自己40年前的兴趣和思想。有趣的是,我发现当年圈画过的内容大多与文学领域的争鸣和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相关,无形中可笑地勾勒出那时候自己那张“文学愤青”的嘴脸。
比如我圈画过的这篇文章:《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质疑》
那是摘自《历史研究》1984年第5 期的文章,其中对流行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提出异议。
文章回顾了这个说法的渊源,同时指出:"物质生活本身只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学科,不是“一切历史”,所以断言人民群众是一切历史的创造者或历史的主人,容易造成这样的误解:仿佛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在一切历史活动中充当主角,能够主宰社会和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些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文章还说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误解,马恩常提的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也即”所有的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者、劳动群众、各国人民在创造历史,非物质资料生产者、非劳动群众、各国统治者也在创造历史'。
显然我当时是觉得耳目一新的,所以在上面用红笔做了记号。
更有趣的是我发现40年后回望报纸上我关注过的那些言论,凡是对中国和世界未来物质经济发展的预言和展望,如今都没有令人失望,基本上都兑现并且超越了;而所有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领域提出的问题,40年后的今天却都一律没有下文。
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首先,40年前预言的未来中国和世界的物质与经济发展,结果都令人欢欣鼓舞:
例1. 摘自《甘肃青年》的短文:《二十一世纪手表》
这篇报道中说:未来的手表“。。。上面装有晴雨表、日历、温度计、收录两用机、微型电视机、电子手表及计算器等,此外还有微型发报机。它能准确提醒人们起床、用膳、会客和服药的时间。”
如果把“发报机”理解为发送信息,那么我们现在的智能手表已经完美地实现了对所有上述功能的预测。
例2. 是摘自一名叫王纪宽的撰文:《未来二十年中国能创造多大奇迹》
王纪宽当时在一篇介绍“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中国未来20年成就估计”的文章中指出了80年代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焦点的3个原因和未来持续创造发展奇迹的8个条件:
”原因之一。。。西方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曾认为,十年“文革”给中华民族造成的灾难与创伤,即使尧舜在世,要恢复至少也得30年。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仅仅五年的时间中国就出现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的局面“。
“原因之二,过去认为,中国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绊脚石。西方有人说,即使花5,000亿美元資金也无法改变中国农村落后的面貌。但是,国家没花什么投资,绊脚石却变成了中国经济起飞的登天石”。
“原因之三,一个僅化、半僵化式封闭型的社会机制,正在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型机制转化”。
继而作者提出:“在中国,既然可以出现5大于30的奇迹,那么,未来20年,能不能做到大于140年呢”?他再次归纳了西方认为中国实现这个伟大战略目标需要的8个条件:
1.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
2.遵循经济发展規律行事,而不犯重大决策失误;
3.不断改革经济体制,保证企业具有高度生机和活力;
4. 实行对外开放,敢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
5. 采用最新的管理,事事讲求经济效益;
6.握有实力雄厚的战略产业;
7.敢于放手举贤、让贤,而使经济工作掌握在一代新的贤才能人手中;
8.全面地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
这篇发表于40年前的文章如今看来非常有远见卓识,虽然作者汇总的是西方经济学家的分析,但他能以此为根据对中国的经济起飞表示出如此的信心,实属难能可贵。后面的八条中国经济发展前提,也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可惜我不知道王纪宽这个作者是个什么人,百度上没有搜到有关这个人的页面。在他名下能看到最多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一本同名作者的书《新思维与新战略》,有可能是同一个王纪宽?
然而,涉及到另一个话题,我不能不说40年的结果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可以说1985年国内的文化名流针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石沉大海,没有下文:
例1. 摘自1984年12月11日《辽宁日报》的报道:《谢晋说“伤痕文学”-并未完成彻底否定“文革”的使命》
”。。。谢晋说,在表现和反映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个主题上,文学作品还是远远不够的。已经出现的一些作品对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个主题的表现,多停留在红卫兵运动、大串连••等等,并没有能够从历史的深度上更深刻地反映出造成这场大悲剧的历史原因及惨痛教训。。。“
40年后再回首,我想在文学作品反映文革这件事上,谢晋导演只能是死不瞑目了。
例2. 摘自报道:《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报道记录了当时几位有影响力作家的发言:
巴金:”这次会议提出的创作自由,对未来文学的发展,将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
周扬:”文学必须在自由讨论、自由竞争中得到发展“。
邓刚:”提出了创作自由,我们就已获得了一半的自由。如果要得到它的全部,必须理解时代,理解生活,而且对时代和生活充满激情“。
张贤亮:”我们有了创作的自由,却也加重了我们的社会责任。过去的“遵命文学、跟风文学”,写得错与差都可以,而且应该由上面负责。。“。
张辛欣:”作家从生活的发展中提取合乎时代潮流的审美观念,即令有些失误,也应该是允许的,否则无法繁荣文艺创作。
张光年:“伤痕文学”是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率先以勇敢的、不妥协的姿态彻底否定“文革”的文学,是投身于思想解放运动,担当起拨乱反正的时代任务的文学"。
公刘:"否定文革不能止于抚摸伤痕,更不能展览伤痕,而应该找出文革之所以在大陆折腾十年的历史诸原因"。。。
袁鹰:“那个“左”的幽灵,有些同志认为很可爱,如同宝二爷的那块“通灵宝玉”,片刻不能离。“右”可以使许多好同志受苦告二十年之久。而“左”不仅丝毫无损,反而有名有利,你说那些同志怎能不恋恋不舍,一往情深”?
上面这些作家中很多已经作古,但令人失望的是“创作自由”在国内仍然只是字面上的意思,40年止步不前,袁鹰先生说的“幽灵”仍然在中国徘徊!
40年中我并没有记起读过这些文字,也不记得我当初为什么把这些已经读过的旧报纸用心地订在一起并保留下来,但是我庆幸今天有机会再次从这些四十年前的文字田埂间走过,从中审度过去、懂得今天、也发现自己曾经的心路和足迹。
哇,没有想到我和麦子又双双猜对了美王妃的问题,太开心了!美王妃的这本有四十年的《文摘报》集非常的珍贵,太有价值了。从美王妃当年的关注点可以看出你是一位有思想、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洞察力的知性女性,佩服你!从你的介绍中,我发现,对物质文明方面的预言基本上都实现了,而精神文明方面却没有多大的进步,这值得深思。
赞美王妃好文!谢谢你的有价值的分享!感恩节快乐!阖家幸福!
今天的很多预言不久也能实现,地球人发展实在太快了!
好久没上来了,错过文城很多风景。麦子和沈香是王府家族共认的学霸,必须葱白!
小主祝娘娘节日快乐,万福金安!
王妃的收藏有意义,看看85年的时候人们的评论,倒感觉那是未来,现在都抽抽回去了
学霸就是学霸,麦子和沈香一猜就中!
谢谢北京留言!
王妃的文摘报收藏成珍贵史料了。茶儿也曾经是文摘报的热情读者、还曾特别的订了和收集了什么世界导报(名儿记不准了)、“六四”前歺、因为突然停刊。应该是时的上海的江总书下令停的。
王妃真是个有心人,爱思考,这些收藏都可以参加论坛的收藏活动了。我很同意二郎和云台兄说的。我现在也经常读一些西方专家对中国的剖析,我觉得还是挺中肯的。这个王纪宽也很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