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81)
2020 (59)
老话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说人生之盛衰难料。说法来自于唐朝一个传说:平叛安史之变功臣郭子仪之孙自小娇生惯养、挥霍无度,以此导致富丽堂皇的河东府门庭衰落,30年后万贯家产被消耗殆尽,落得沿街乞讨,最后被河西庄一家大户收容。而这家河西大户的女主人30年前曾是郭孙乳母,经过两代人的勤俭持家发奋图强,赢得粮囤座座,牛马成群。世人由此叹息这两家:“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虽然这个典故与我要说的意思并无关联,但过了今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到澳洲的时间和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一样长了,虽然还差一点不到30年,但的确让我有河东、河西这种世事难料的感慨。最近我就时常在想:当初如果没有出国,一直呆在“河东”,这一生又会是如何一番景象呢?
遥想当年“河东”的生活,尽管历经文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六·四,但比起大多数同龄人还应该说是顺遂的:上小学赶上复课闹革命;初中毕业赶上恢复重点;上大学时赶上思想解放。工作的几年,社会潮流倾向自由,虽然领导作风保守但不腐败,加上家庭生活的安逸,直至出国的时候,自己基本上还是一个政治不拘小节,思想自由散漫,事业不知所向,生活不能自主的女孩子。
我出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六·四事件(《http://我出国的原因-六.四》)。其实当时的情况,很有可能因为主观上放弃或客观受阻而不能出国。如若没有出国,后面的几十年一直留在河东,无疑命运也会因此截然不同!
这个不同会是好的不同还是差的不同呢?真要看怎么想。
仅以过日子来说应该也不会太差吧。看看现在留在北京的那些大学同学和好友,只要还在学术机构或事业单位,如今的生活都差不太多的不错:大多都有高级职称,比如:大学教授,出版社主编,新闻机构的总编等;有房有车有别墅;很多从政的也都是处级以上乃至局级的干部。依我当年的条件,如果乖一点,和大家一样成为某出版社或报社的主编,拿一笔过得去的退休金,再出一两本书镀镀金,就此退休,别无二话。
但是,我可以基本上确定,自己的结局不会那么顺理成章。80年代名牌大学毕业生留在北京分到一份好工作是想当然的事,作为当地人,家里有房子住,有潜在的人脉,起点自然会比外地留京的高一个台阶。不过这个台阶既可以是快速攀升的资本,也可以成为一些人“作”的本钱,我不可救药地属于后者。
那么如果不出国,又辞去了国家媒体的工作,在事业方面,我的选择很可能有两个:或找一个企业做文案、或去一家企业型的媒体工作。如果是这样,结果也有两个:一是面对现实,委曲求全,做个听话的媒体人;二是继续“作“,乃至焦头烂额,一败涂地,另谋出国之路。
自问:我会成为那个老实而无趣的媒体人吗?老实讲:也许,毕竟我胆子没那么大。。。可是,真的不敢保证!
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如果没有出国,我想自己会早一些结婚,因为我非常不喜欢和父母同住。在河东的日子里,我真正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出国前那六年多,以前都是和奶奶生活。奶奶死后我上了大学,搬去大学宿舍,毕业才去父母身边。那几年我在单位有集体宿舍,回家也是和妹妹们住在一个单元里,父母住楼上的另一个单元。即便如此,我仍感到受困于父母的严厉,浑身不自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成家或去外地的话,女孩子很难有借口离开父母家,所以我断定我那时会结婚;一旦结了婚,有孩子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结论是我可能不会成为现在的丁克一族。
好吧,既便这个情景用我今天的思维来断是有说服力的,但是我想我的婚姻十有八九会很糟糕。首先我不能想象会嫁给任何一个那时交往过的男友,其次我那时幻想的择偶标准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那种。实事求是地讲,那个我理想标准的“偶“,既便存在,定不会择我。
所以说,如果留在河东,我现在很可能是单身或单身母亲。
还会发生什么呢?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可能:
但是也有几件事我知道绝对不会发生:
然而,人生没有如果。有人说人生的每一天都好似走出一道拉门,出门往左走还是往右走的瞬间决定了你不可逆转的终点。六·四后的一天,当眼前那道拉门打开,我选择了出国那条路。顺水漂流来到河西,从零开始。也曾寄人篱下,最终嫁给了洋人,成为丁克,还做了老师。。。
可曾后悔?
前两篇博文写了北京闺蜜退休前面对职场腐败的苦恼,很多博友都不约而同发出“幸亏出国了”的嘘叹。我在心中暗自庆幸:咱纵然没有一些国人那耀武扬威之气势,但从未经历过给谁送红包的压力,从无需用心看谁的眼色!做主自己的生活,心底坦然、自得其乐。。。
无悔,不悔!
特别喜欢鱼儿总结的话“庙小心大”!弄弄总结的“随心吧,心带我们去哪儿,就去哪儿!”;这些都是我们这批人的出国心态,想看世界;同意康康总结的“享受过程”;一切经历都是才富;最后是青儿的肯定“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差不了”!是的,今天我们大家能在这儿写博儿,一定都不差!最后认同王妃娘娘的豪迈壮语:无悔!不悔!谢谢此文!祝亲新春快乐!
新春佳节之际,祝福王妃和你家内谁节日快乐,幸福安康!谢谢王妃多写好文与我们分享!
我还在琢磨这个题目呢:)
跟着链接,第一次看到王妃出国的过程,还是很佩服的,有胆气坚持! 也包括人事部的人。
然后又拐弯去看了六四的纪录片,听见学生唱“这是最后的斗争...”,触动了一些想法。
现在对这句话的认识。觉得把“这是最后的斗争”写进歌词的人,就是天真、甚至癫狂的人,欧仁鲍迪埃(这个名字差不多忘了,现在又看见)。国际歌反映了一个人生观、心态,就是幻觉会有一个“最后的斗争”,然后历史就结束了,人生就没有问题了。这真是自杀性的幻觉,怪不得巴黎公社革命时候,那些激进青年激情澎湃,失败后就放火烧城了事。极左大概就是不能欣赏、面对真实的日常生活。我承认自己也被这种思维所影响,现在认识到这是激进的癫狂幻觉,需要清理。也可以说,左派激进是一种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死亡时,恐惧性思维痉挛的发作。类似于尼采美其名曰说的酒神精神控制了他。
实际上,我们一辈子也不能遇见“最后的斗争”。不会突然出个什么事儿,然后一切都好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今天的事儿做完了,明天还有事儿。按永生的观念来说,即使死了,也不是最后的结束。
法国革命家(后来还影响了一大批留法中国青年),比起美国国父那些人来,确实缺乏常识感和生活的智慧,以及对上天的敬畏。
就佛教来讲,只有一个东西是可以终结的,就是无明。获得解脱智慧,从不明白变明白,不会再回到不明白。但是日常生活,永远不会停止,总有新情况。今天再努力也扫不掉明天的落叶。
“太阳照常升起”被海明威也迷幻化了,其实它的日常意思就是明天还得起床,吃饭。按佛教的说法,生命的选项不是“活着,还是死去”,而是“明白地活,还是迷惑地活”。因为人哪怕自杀,生命也并不真正结束。所以,在现象界、生活中,根本没有“最后的斗争”这一说。
回复王妃:肯定辉煌不起来,精神的贫瘠有时会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可怕。
歌里不是说:不到伤痕累累就不知道后悔!我们就是活的太滋润了,所以不悔,哈哈!
茶仙儿要常过来打卡哟!
要说有后悔的事,那就是炒股在最高点没有及时抛。哈哈,问好王妃!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很有道理。近日在网上搜了几个萍水相逢旧识的现状,赫然发现其中两人竟已锒铛入狱。曾经风光无限,省城的正局级呢,如今只剩一个惨字。不过回想起来,这二人似乎当初便是群里最有雄心之辈。雄心?野心?沙滩上画下的那条界限在哪里?谁又是那画界的人?
王妃满意于“做主自己的生活,心底坦然、自得其乐...”, 有这个性格心态在那里,自然可以河西无悔。
所以也得看泳者的心性,万一有人就喜欢那种被监管的安全呢:)?
---------------
有时候真觉得当年孙中山的三部曲就是看见了中国的特点,开始时喜欢监管、离不开监管。所以分成三步走,军政 训政 宪政。感觉台湾还真走了这条路。
现在问题是,有人不想给人民举办成人礼:)。
在国内可以安全着陆是有前提的,真的要会听话做人,我想我的性格留在国内可能会吃大亏才能安定下来。想想觉得后怕。
我现在河东河西对半的时间,以后的每一天都是河西的日子了,如果除掉小时候不懂事的几年,我的思想应该更河西化吧!
一直没意识到这一点。
怎么样在新的国家,心理上把根留住,安营扎寨。想想300年前第一批到北美或澳洲蛮荒之地的欧洲移民,他们是什么心态。或者,下面马上要被马斯克送到火星的人,他们要思念地球,还是到了火星就以彼为家了。到第几代以后,他们才会自认是火星人,而不是地球人。:)
有些人造的东西让人不安。不自然。
蓬莱挺了解我的大大咧咧,我这人散漫,活到这份儿上运气够好了,不敢抱怨:)
未来迷人绚烂总在向我召唤
哪怕一无所有也要勇往直前
你说:上帝是公平的,今生无悔应属最高境界。/同意了:-)
那年头能出国留学的多是精才也。
30年后,回看周边的人和事,不少人是熬过来的,少数人是乐过来的。
上帝是公平的,今生无悔应属最高境界。
河西这边显然风景独好/这个我同意,好山好水没烦恼:-)
计划着等姑娘安顿住了不需要我了,我就可以功成还乡,我喜欢热闹的地方,也想回去陪陪父母,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明天的事儿明天再想。
绝没本事下海经商,
绝没心思读博做学问;
最后,绝不会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如果我留在国内,上面这些,应该也是我绝对不会去做的。
看大家的讨论如此的热烈,咱王妃娘娘还在那一头呼呼大睡。:)
无论在河东还是在河西,做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文化,有涵养的人,特别是女人,我回头会写一篇。。。
我看你好。呵呵
河东的日子好是好,庙还是太小了,妃娘娘的心大!
河西的日子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选的,应该也是命中注定的。
写得情深意浓,我以为经常与自己对话,是生活里一场又一场的修行。
国内的有不少朋友和同学都比我富有,我没羡慕后悔过,因为我最想要的是不错过看“风景”的机会,哪边“风景”独好,我就会去看,回去体验。人生在世,享受的是生命的过程,这个过就程就包括学习学习不断地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能享受成果令人欣慰,但能参与到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去,那才令人振奋,即使我们已不年轻,这才不枉费到这世界走一趟。
抱抱王妃,我也是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特别理解你的感受。
王妃的文章,就是一篇人生的回顾,“如果当初没有出国”这个大命题,我估计每人都可以写一大篇。
我觉得没有出国我的生活会很不一样,生活和精神上与现在的会成极大的反比,哈哈哈。。。
绝没本事下海经商,
绝没心思读博做学问;
最后,绝不会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少了一绝:绝没有机会,摆驾进王府,尊贵为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