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81)
2020 (59)
我本人不追星,除了罗杰-费德勒以外,我不承认有过任何实际意义的偶像。我不精通任何体育,不会打网球,也不真正懂网球,甚至不真正懂看网球。可是十年前,大概2006到2008年间,每年的澳网我都会去看上几场,人尽皆知我只是去看费德勒。不记得我是怎么迷上他的,反正那时只要他上场我就看,去不了球场,在电视上也要看。有那么两年,他是不败的,从第一轮打到决赛都不输一局。我根本不记得每次他的对手是谁,因为不论和谁打,总是他赢。就像是看偶像剧,终归是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结局!我一向喜欢看喜剧,所以我喜欢看费德勒,他高大,他绅士,他内敛,他球打得潇洒,他百战百胜,他所向无敌。我为他喜,为他忧,他是我的偶像。
直到有一次,大约十年前吧,我和AL一起去看澳网第四轮的比赛。不记得费德勒的对手是谁,但应该不是最强的一个,因为我们都以为对他来说是胜券在握的。我们的座位非常靠前,轮到费德勒在这半场发球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清癯的面庞。但出乎意料的是这场比赛打得异常辛苦。本来先胜了两局,可转眼之间就连续输掉第三和第四局。第五局打得险象环生,我紧张得不能呼吸,几次逃到场外去喘气。记得最后决定胜负的关头,争得激烈,一分难求,我实在不忍看下去,又跑出了赛场。门口有四五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士,见到我从里面出来就焦急的问:怎么样了?费德勒可有胜算?原来她们也和我一样不忍卒睹这场生死决战,结果我们都遗憾地错过了费德勒后来赢得比赛的那一刻。那一年,在我的记忆中费德勒终究没有拿到冠军,也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实地看过网球。虽然费德勒依然是我的偶像,我一直关注他比赛的成绩,为他的赢欢心,为他的输失落,但是他走下了我心中的神坛。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偶像效应”吧,偶像应该是完美的,不败的。
去年,35岁的费德勒在7年以后再次赢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老实说我非常惊讶,不久他又赢了温布尔登,这让我意识到他的成绩不是偶然的。今年澳网,我又开始追踪他的比赛,重新审视球场上的费德勒:他比十年前少了些矫健,多了些力量;少了些稚气,多了些沧桑;少了些腼腆,多了些睿智;他仍然稳重,仍然自信,仍然执着,仍然潇洒!昨晚澳网在费德勒喜极而泣的婆娑泪眼中落幕了,参加过19届澳网的费德勒,在36岁的年纪第六次捧得这个比赛的冠军杯。他像以前一样亲吻他的奖杯,像以前一样泣不成声,而我却没有像以前一样在电视前为他手舞足蹈。这一次,我觉得他的眼泪不单是赢了比赛的喜悦,在他的脸上,我看到艰辛,看到感恩,看到委屈,看到庆幸,看到无所畏惧。。。有一份深深的感动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突然,一个新的词跳入我的脑海:英雄!
我对同样兴奋着的AL说:费德勒是英雄!AL说:“同意,十几年不下战场,这世界上也没谁了”。他还称赞我说:“你今天不错,把比赛看下来了,我以为第二场他输掉加时赛的时候你就会关电视呢”。的确,这是十年来我第一次把费德勒的决赛从头到尾看下来。虽然赛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是我的心脏勇敢地承受住了。这回大概是“英雄效应”吧!因为我知道费德勒不是神,他输过,他还会输,总有一天他不会再得冠军。但那又怎么样呢?他的坚持,他的刻苦,他前无古人的战绩,他谦逊执着的体育精神成就了他的英雄气质,更重要的是他把他的精神气质传递给了我,传递给了所有的观众。赛事结束,灯光暗下来,可是场边的人们久久不舍得离去,坐在那里回味刚刚的精彩,和那段精彩带给他们的感动。
我没有英雄情结,因为从小到大学习的英雄,如:邱少云,董存瑞,雷锋,王杰等等,他们都是死的。第一次,我有了自己的英雄:他给我勇气,给我感动;他是真实的,鲜活的;他是罗杰-费德勒!
最近我反而关注他多些,他不再坚不可摧,赢得也让人提心吊胆,
但创造历史的脚步没有慢下来,现在是最年老的世界第一了。
他的天赋和努力似乎让上天也特别眷顾他,居然赏給了他两对双胞胎孩子!
我虽打了20多年的网球,可你打死我,我也写不出这么美丽的文字来歌颂我心目中的英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