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Pingscorza 萍

在东方和西方生活中游走、历练。
正文

非虚构作品:高三少年追风记(连载三十三)

(2022-09-23 07:09:24) 下一个

三十三、

22日下午我从学校回家。父亲提到前几天有台风三巴。我假装镇定并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打开福建水利信息网,装作吃惊的样子说:“又有一个台风啊。”父亲说:“又有一个,刚生成的吧。”我略微看了一下“9月21日2时”,说:“是昨天凌晨生成的。”然后父亲看:“在哪里。嗯,可能会进入南海。”23日,杰拉华位于菲律宾以东,行动接近停滞,强度已开始突增。此前,它经历了一段南落的路径,仿佛跌进了谷底。它的纬度更低了,CDO也更紧密。似乎杰拉华从还是TD时,就开始构建CDO。这又将是一个超颱和Cat.5啊。白天的可见光云图上,可以看到CDO浑圆扎实,CDO中心的云顶已经开始塌陷。傍晚的可见光云图,塌陷处已经成为了一只细小的针眼,它已经是强台风了。这时候,我看到它与48小时警戒线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当我看到一位吧友说一天后进48小时警戒线的时候,还以为他说错了,说,你不知道48小时警戒线已经改了吗。我打开中央气象台台风网,确实是一天后进入48小时警戒线,我忽略了移速。我感到很尴尬。18点以后,我想热带气旋公报又该出了。我去看的时候,发现NMC评价杰拉华50m/s。我十分激动,马上把这个消息发到台风吧,说,晚上就该加强为超强台风了。大家看到我说17时50m/s,都持不相信态度。虽说NMC名义上每6小时定位一次,但6点和18点的热带气旋公报都不会采用2点和14点的数据,而会采用5点和17点的数据。这事实上成了每天6次定位。我想,CMA工作人员都是工作狂,喜欢加班加点吗?

晚上8点,杰拉华果然升级为超强台风。再看看之前的数值预报。EC预报,杰拉华的东侧,还有一个热带气旋。一个环在向日本以南接近。比起杰拉华,它没有浓墨绿色,也不那么大。它就是93W,在杰拉华的东侧。尽管被发布了TCFA,但是由于杰拉华外围的风切变,它的对流始终被切离向中心的东侧,随着纬度的升高,对流也偏向北侧,它始终只有一半的样子。24日早上,它被升格为19W。从早到晚,它都维持着这样的形态。纬度从10度升高到20度。它接近完全北行。我心想,前方等待它的只有转为温带这条路了,19W应该不会命名了。12Z以后,我打开JMA或是CMA的报文,却发现艾云尼已经诞生。我还在上晚自习,还在玩手机。我一看,艾云尼的形态结构特点并无改善,却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获得了名字。它不应该还是一个热带低压吗?它的中心不是仍然裸露吗?JMA怎么会命名呢?我疑惑不解。但是,你看放大一点的云图就会发现,它的中心已经被对流覆盖了。大片的外围云系被推向东方,它们从中心开始向北旋卷到东面再拖下来,很长,呈狭长形态。它从出生到获得命名,主体的形态一直未改变。它在130度经线西侧一点出生,出生后,它开始向东北走,这令我大跌眼镜,转为温带的节奏啊。看中央气象台第一报的预报吧,居然两三天后加强为台风,最强可达42米每秒的强台风,这也让我大跌眼镜。中央气象台这是让它被上一个“艾云尼”附体了吧。这样一个现时仍中心裸露开始向东北方快速移动且已经到达北纬20度的台风,注定只有消亡啊。然而我看后面几报,明白了它的真谛。中央气象台把预测最高强度调成了强热带风暴级别。然而艾云尼并非完全没有潜力。预报路径显示,在日本以南,它移速变慢,开始打转,一天移动不到一点点,经纬度数字相差不大。当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转而去关注杰拉华了。

那天以后,杰拉华很快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巅峰,随后眼填塞,开始了眼壁置换。此时它尚在菲律宾东部的偏南洋面,时间非常充裕。25日的时候,它迎来了它的巅峰,被CMA评价为65米每秒,而且不像三巴那样立马发修改报。我之后又翻看了巅峰时的云图。它不像三巴那样,看不出螺旋雨带。它环流颇大,眼也足够大,北侧的云系像竖起来的头发,南侧是绵亘数百里的西南季风的尾巴,一个标准的台风样子。我心中觉得,它的形态非常标准,比三巴强一些也说得过去。但是,只有那些尖端风迷,采用德沃夏克法分析,套什么CMG、WMG之类的理论,从而十分确切地告诉我们,三巴比杰拉华强。过后我翻云图,将它们的云图对比,我发现不同之处在于三巴中心周围很大一片范围内没有干区,感觉厚实饱满,而杰拉华的螺旋雨带之间的干区深深刻入中心密集云区之中。由此,我有三巴的结构比杰拉华好的感觉。我也相信我的直觉。第二次巅峰过后,杰拉华又开始了眼壁置换。JTWC对它的巅峰评价了140kts,这刚好是一个Cat.5。JTWC将强度调低,此时,杰拉华的路径已经明朗。它将在台湾以东洋面转向前往日本。杰拉华进不了南海,一是由于西风槽活动频繁打击副高,二是它东北侧的“艾云尼”热带气旋也挡住副高西伸,它本身的强度也极强,因此,转向成为必然。CMA将杰拉华的强度调到58m/s。我一直期待有台风达到这个强度,好看一看中央气象台究竟会给出57还是58,因为前一年有个台风在福建水利信息网上登记的数据就是57,我非常奇怪。但是我仔细想了想,这样的机会太少了。58不是48,也不是52,一年中能有几个热带气旋达到这样强度?就算有,58也不是一定会出现的。一般加强阶段是不会直接给出58这样的数据的,只有等达到更强的,强超强台风或差一点的台风减弱。今天杰拉华减弱以后,58m/s出现了。一个傍晚,天已经有些暗了,我走在去吃饭的路上,走到一号教学楼最东端的楼梯口,我在手机上看杰拉华台风的一小时一定位报。手机是我离开教室后刚刚打开。我估摸着,杰拉华的风雨云系,该覆盖了台湾了。它已经来到了台湾以东。

之前我抢到了北大西洋的第14个飓风的贴子,这个飓风名叫“纳丁”。它是9月11日生成的,它在北大西洋上上演了一幕幕传奇,包括死而复生、高纬加强,活了十多天才谢幕。它是我抢到的又一个经典台风。

由于杰拉华在,艾云尼的关注度少得多。我之前讲了一个原因,那就是刷手机报文时看不到它。我想突出艾云尼这个名字很好听,就说:“形态这么差,真是对不起‘艾云尼’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不知不觉它就来到了日本以南洋面。它的贴子回复少得可怜。28日早上,我看到昨晚有人发图。下载了看,这是艾云尼吗?清晰的台风眼,匀称的一圈眼墙。我以为他发错了。可是昨天晚上确实有着T4.0的分析。人们说这就是艾云尼。唯一不足的就是对流差了一些。可毕竟它纬度已经那么高了。它的对流全部偏向北边,南侧的眼墙很薄弱。那是一张NRL的色调强化云图,只有蓝色和绿色。虽然分析摆在那里,但没有机构按照T4.0给出评价。CMA将强度定在了28m/s。它一改之前裸奔的形态,竟打开了风眼,在日本东南方的海面上,它陷入鞍形场中,它打圈圈。在CMA的路径图上它仿佛绕了一个钝角三角形。在这里,它止住了快速北上转化的道路,有一段额外的时间。同时,时维九月,这里的洋面温度还很高。艾云尼就这样改变了人们对它的印象。当然,它只是改变了少数人的印象,这些人必须是非常细心的。后来,有人发起2012年热带气旋强度排名,艾云尼居然被我是BH的城管排在最后几位,还说它裸奔:“悟空半个底层眼,至少比那几个裸奔的要强。”我提醒他:“艾云尼连高层眼都有。”之前我找的艾云尼的巅峰照是28日1时。为了告诉我是BH的城管,我决定发一张数字台风网的云图。我上数字台风网,翻看27日晚间前后每个小时的云图,发现27日19时的形态更好,随即发给我是BH的城管。28日1时是怎么来的呢?因为我想起我从手机贴吧存了一张艾云尼巅峰照,我看它的时间是28日1时许。但是我很奇怪,我从来没在1时用手机上过网啊。我想了想,难道那时间是发图者存图的时间?或是这张图产生于NRL的时间?太神奇了。但是现在,我用的是27日19时的照片。

杰拉华过了台湾以东,开始转向。听说它是为数不多的成功进行了三次眼壁置换的台风。当然这三次的过程我并没有关注,只是听说。它已经减弱为强台风了,它顺着琉球群岛北上,接近冲绳岛。冲绳岛今年第三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之前三巴的风眼、布拉万的台风眼都经过冲绳,而且经过时都是超强台风。这次杰拉华又从冲绳岛旁边经过,虽然它已经减弱为强台风了,但它的出身是一个顶级超强台风。这已经成为了传奇。人们都说:“我好想住在冲绳,一年体会三次风眼。路径集合图上,布拉万、三巴、杰拉华这连续三个超强台风的轨迹相交于一点——冲绳岛。有视频显示,冲绳岛上汽车被吹飞。加上之前从冲绳到北边路过的海葵。有人发了一张图片,上面把今年所有经过东海的台风路径放大。热带扰动94W在后面评论说:“从经过图中的角度变化,季节的变迁一览无遗。”不过三个台风的时间,盛夏变成了初秋。中秋节也要到了,学校要放假了,我也有要回到家看台风了。

9月29日下午我回到家里。中秋国庆假期又是从9月29号开始,直到10月5号。矗吧大楼距离预定的完工日期越来越近了。在我几个星期的持续努力下我看到了完工的希望。舍长吧主也已经发帖鼓励我们抢1000楼。我看剩下的楼层距1000楼有一定的距离,谁也不可能一次盖完,这样一千楼一定是我的了。我这么想着,下午回家一看却大吃一惊。1000楼早已被麦抢走,他还发了另一个帖子炫耀,我哭泣了。我站立在阳台上,面对着楼下凌乱的郊野,还有连绵的别墅群、远方的高楼和马路,在苍凉悠远的天空下,遥望对面的学校,倚着栏杆,蹲坐着,心中悲伤感慨交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Pingscorza 回复 悄悄话 十年后回顾十七岁的自己,沉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