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画派 是指一个由艺术家和作家组成的团体之贬意名称。该团体的成立宗旨是为了复兴中世纪精神和提倡艺术为宗教服务的思想。这个画派的作品表现一种英雄的,至少是浪漫主义的品质,而这种品质正适合富有灵感的题材。
虽然这个艺术团体的存在时间不长,但它却对英国和法国的这类具有相似观点的画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著名的有拉斐尔前派和安格尔。
彼得·冯·柯内留斯(Peter von Cornelius),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画家,拿撒勒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任杜塞尔多夫、慕尼黑、柏林等地的美术学院院长。他使拿撒勒画派与古典主义合流,创立了正统的德国学院派美术,作为官方美术的代表,影响极大。代表作品:《最后的审判》(Jüngstes Gericht)、《愚蠢的和睿智的处女》
作为一个油画家,柯内留斯的技巧并不高,对色彩的运用也不高明,即使他的壁画的绘画技巧也并不高超,他的绘画风格遵循着意大利画家的精神,但受丢勒风格的影响,画面安排比较满,人物纤细,裸体轮廓不清晰,衣物褶皱有明显的哥特风格,这些在他的《最后审判》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柯内留斯虽然对颜色不敏感,但他有一种设计的气势和自信心,他的这种精神成为以后主导德国画家风格的主流,他的座右铭是“德意志具有一切”,充分体现他的爱国主义热忱。
在19世纪时,德国并没有自己的画派,在造型艺术上当时德国落后于同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柯内留斯开创了德国自己的画派,令欧洲开始瞩目慕尼黑,1841年,英国在西敏寺举办了一次素描比赛,柯内留斯也受邀访问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