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再论唱歌的真声和假声

(2025-05-24 06:18:21) 下一个

我曾经讲过《唱歌秘笈:解密假声和头声的奥妙》,这里和大家继续分享我对真声和假声的理解。

发音解剖学认为,唱歌的发声就是气息从肺里出来,吹动声带发声,再通过口腔头腔等共鸣。这就是发声三要素:动力(能量),声带(震动),和共鸣(胸腔、口腔、咽腔、鼻腔、头腔等腔体共鸣)。

所谓真声,就是一个人的特征声音。比如和小学同学聚会,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联系了,见面聊天,每个人的声音还是和小学时候的声音一样,小胖说话的声音就是小胖的声音,柳妹说话的声音就是柳妹是声音,只要这样,小学同学聚会才亲切,否则真的没有意思,因为人都老了,如果声音都分辨不出谁是谁,回忆往事就没有穿越感了。

每个人有自己特征的声音,主要就是由于每个人的声带长得不一样,这和每个人的指纹不一样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声呐听潜艇的声音,每艘潜艇都有其自己的特征声音,因此声呐不仅能识别哪里有潜艇,还能够辨认出是哪艘潜艇,声呐能听出这是费城号潜艇还是纽约号潜艇。

但是,如果声带不发声呢,那特征声音就没有了。不要声带能发声吗?

小提琴是琴弦(相当于声带)震动,弦弓提供动力(相当于气息),琴箱共鸣。一般乐器都有发音三要素。但也有缺失震动器件的乐器,如海螺。吹海螺就是气息提供动力,海螺自己就共振了。

和海螺类似的,不要声带发声是可能的。比如吹口哨。如果你听小胖吹口哨和听柳妹吹口哨,可能你就分不清谁是谁。没有特征了。这就是假声。对不对,当用假声唱歌的时候,往往是高音,往往失去了特征声音,不同的歌唱家假声是趋同的。

说以,假声发音就靠气流自己的振动,而非靠声带振动。气流怎么能自己振动呢,这种现象叫做湍流。比如大风吹到高楼拐角的地方,就发出飕飕的声音。这个物理实验是可以显示的,有些科学博物馆就有这种显示装置,旋转玻璃桶里的液体,速度慢时候是平稳流动,没有振动,速度快到某个阈值以后,就会产生波动(振动)。比如我们看到桥墩后边是水,如果流速慢,桥墩后边就是平稳的流水,但发大水是时候,桥墩后边就会起旋涡和波浪。

不过,不要声带发声可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就是这湍流在哪里振动?很难找。我就不会吹口哨。会吹口哨的人觉得很容易,不会吹口哨的人怎么学也学不会。而且,吹口哨不能咬字,因为吹口哨是用口腔齿缝的湍流,咬字就把湍流破坏了。因此,假声的湍流一定是在头腔里边,这样才能解放口腔,用口腔咬字。

这是我一家之言,算是我对声音理论的一个贡献。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