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8)
我第一次听说唱歌要用共鸣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那那时我刚进工厂做学徒,一个工友就跟我说起这个事,说什么低音用胸腔共鸣,高音用鼻腔共鸣。半个世纪以来,这个共鸣对我一直是个迷,直到我跟沈老师学唱歌。
回想起来,用共鸣这事其实生活中是经历过的。小时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还是有自留地和小商小贩补充的。那时候小商小贩是挑个扁担叫卖。我们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叫卖酱油的。他挑两坛酱油,一边走一边吆喝:“有豉油卖,买酱油了。”前边半句用的粤语,后边半句用的普通话。那是有调的,叫得一里远都听得到,那肯定是用共鸣吗,要不一天下来,嗓子不就叫哑了吗?叫卖的还有收破烂的,阉鸡的,补鞋的,爆米花的,还有就是《红灯记》都演过的“磨剪子嘞,锵菜刀”。这些小商小贩丰富了我们小孩的生活,我们一听到这些叫卖,一定出去围观。围观最刺激的是爆米花,最期待的就是那“嘭”的一声,空气立马变得香香的。
工厂其实也有,第一次学轮大锤,师傅就教导要吆喝一声,说出气才有力,所谓力气力气。我们把自己制造的天车运到生产车间的时候,都是大家用杠杆一步一步撬过去,那就得有人领头打劳动号子。一人吼一声,大家一起应一声,就和轮打锤那样,大家一起出声一起出力。不是谁都能领号子的,那领号子的肯定用了共鸣,声音嘹亮呀。
在农村分校上山砍柴草的时候,不能扎堆砍,肯定是分散的。四下看荒山野岭一个人都没有,吆喝一声“哦........哦”,回荡山谷,附近同学听到了也吆喝一声,相互就知道附近有人了,就有了安全感。山歌就是这样唱的呀,这山唱到那山和,天高山远的,不用共鸣,肯定传不了那么远。
但是,我就学会这一吆喝,还不是每次都吆喝得出来,吆喝不出来还得学,那事关生命安全呀,山里遇到什么事吆喝一声就相当于打911。我只能用力气才能发很特定的一个“哦......哦”声。后来跟沈老师学唱歌,就试过找这个共鸣,但没用呀,发那个音时喉咙僵得咬不出字来,唱歌时一点都用不上。一次,跟着沈老师练伸舌头哈气,忽然那声音就惊喜而出。原来这共鸣不是用力气去共鸣,而放松了舌头根轻松就出来了。追求共鸣了,咬字就咬不出来了。辅音都在唇齿之间,元音都在口腔中间,共鸣跑到咽喉里,老师就批评了,不对不对,声音都吞进去了。往前,往前,我一往前,就没有共鸣了。最近好像又有点领悟了,要共鸣,还要往前,就是沈老师说的往眉心唱呀。
记得我和朋友在黄山蹬上天都峰后,就往玉屏峰走,来到玉屏峰山脚时,脚下就是一条陡峭的石梯路,石梯是一条条花岗岩铺成的,也就是一米来宽,两人并行还可以,三人并行就危险了。石梯在悬壁中间,右边是九十度垂直峭壁,左边是九十度深渊,石梯坡度和一般楼房里的楼梯差不多,深渊云遮雾障,远处莲芯峰就像是云海上的一个浮岛。
忽然,我们看见前面有两个壮汉抬着一条铺路的花岗岩上山。用竹杠抬东西我见得多了,但这条路是无法用竹杠抬东西的。如果横着抬,左边的人就得被挤到深渊里,如果一前一后抬偌大一块石头,后边的人就无法举步。但见这两个状汉,赤裸着上身,两人肩靠着肩,各自站在路两边,组成一个“人”字形,每个人个自重心都在自己的脚外,都要靠对方的肩膀顶住才不至于倒下。在两个肩膀上扛着一根一尺来长的短棍,就像一根奇粗的擀面杖,擀面杖下用绳子挂着那条花岗岩石料。
我们空手登山就够累的,但我们累了还能休息,这抬石头上山一定会更累,但中间是不能休息的,因为石料一放下就得滚下山,所以,这石料必须一口气抬上玉屏峰。只见这两个壮汉将石料往前后方向晃起来,每次石料晃到前边最高点时,他们就登高一步,然后扎稳马步捏着劲道,让石料大幅度再往后晃荡。大石头晃一个来回,壮汉就登一步阶梯,两壮汉唱着号子,用号子节奏协调动作,用号子出气发力。这是人体肌肉组成的一个结结实实的三角形,三角形下面一块巨大的石料摆动着。号子声激越豪壮,这不是以前我在工地听到的那种几个简单音调的重复号子,而是跌宕悠扬的旋律,两人一唱一和,高呼低应,吆喝出对位和弦的二重唱。这号子声是气力运行自然之声,是纯阳的丹田之气,至纯至壮,天然朴实。号子声被右边石壁反射出去,再被莲芯峰回荡回来。这苍穹就是歌厅,这青山就是舞台,我就置身在这人生戏剧高潮当中,全部身心都沉浸在这优美雄壮震撼人心的号子声中,不知道我朋友在哪,不知道山上游人在哪,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我不由自主地跟随着这浑身是劲的人体三角形,跟随着这壮观的石摆,一步一步不知不觉地到达了玉屏峰上。到玉屏峰后,两位壮汉就将肩上的石料卸下来,放到一堆石料中,然后走出来。待壮汉们离开石料堆走了十多步以后,我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来,才发现我的朋友,还有其它六七个游人,都和我一样还呆呆地站在原地不动。
那劳动号子,绝对是共鸣发音的应用。那共鸣不仅不费劲,而且还助力,还协调劳动合作。可惜我不懂乐理,不会谱乐,如果当时我能把黄山号子谱下来,今天一定有一首激动人心的旋律流传于世。大家注意到沈老师最近要大家跳这练嗓子了吗?力气力气,用力才能出气,这是有生活经验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