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二十八章讲到学道之人“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朴就是还没有成型,无极就是还没有分别差异的状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太极生阴阳,阴阳运动成为世界。而这阴阳万物怎样返回无极太极的道呢?这一章就是指点学道返璞归真的具体途径,所谓修身养性,性命双修。从“自知者明”的修性到“死而不亡”的修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和“明”有什么区别呢?古字“智”和“知”是同一个字。“矢”就是箭头,知从矢从口,说出的话跟射箭似的,又快又有力,谈吐机智,能说会道,就是“智”,是智慧聪明。“知”是一个动词,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行为。“知人”就是我知道别人,“我”是施动者,属阳,“人”是被动者,属阴。“知”就划分了阴阳,动词划分了主语和宾语。“自知”是阴阳和合,主语和宾语归一,即是施动者,又是被动者,复归于无极。“知人者智”,是主体对于社会环境的认识,是智慧。“自知者明”,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明白。明,从日从月,日月光辉普照大地,照到别人也照到自己,不加分别地普照。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基本是“知人者智”的社会科学,研究怎样在社会环境中行为。心理学”是“自知者明”学问,认识个体的人为什么行为的问题。人类学也是“自知者明”明的学问,认识人类自身的规律。“自知之明”是华夏文化心学的来源之一,反观主体自身,认识主体自身。如坐禅观想,客观地“观”主体意志的这个“想”的思维活动。这即是修道。读者会说了,哎,我自己想干什么我自己还不知道吗?现代心理学讲潜意识,就是说人的很多行为并不是自己意识到的行为,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本能,自己意志根本无法控制,另一种是超我,是社会期望内化的潜意识。比如喝啤酒,不说每个人都觉得啤酒好喝,有些人觉得喝起来就和马尿一样,但聚会之时还是拿一杯啤酒慢慢喝,这是社交场合“正常”的行为。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要有修养,即不被本能绑架,也不落为社会规范的原教旨主义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前半句主谓分离,阴阳两判。后半句复归于无极。修身第一步“自知者明”, 要观察自身思维活动的攀缘心。《六祖坛经》讲“前念不生即是心,后念不灭就是佛”,所谓即心即佛,就是观想思维活动的禅修,是“自知者明”,明了以后,就要进一步“自胜者强”。修禅功夫就是不断把潜意识变为显意识的过程,不断加强主观意志,艺术地对待本能冲动,主动地甄别社会期待,这样才能成为掌握自身命运的强者,所谓超越自我。先要认识自我,自知者明,然后超越自我,自胜者强。“力”,甲骨文就是犁地的耒形,是主体对客体的功用力度,有主客分别。“强”是自身一种状态,没有主体客体分别,身强体壮。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这句和前两句不同,知足者富,直接进入心学,把富有说成是一种心态,绝对的唯心主义。当然了,唯物唯心之分别有违道家哲学,道家讲回归无极,自然要消除唯物和唯心的区别,所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都是消除唯物唯心区别的理念。所以,万万不可用西方哲学解释华夏哲学,根本就不是一个体系。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但是很多人还感觉很穷。中国古代有《盐铁论》,那时候盐是稀缺物质,是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如今许多人盐摄入过多损害了肾功能。更不要说电视手机之类,以前皇帝连想象都想象不到。所以知足者富,是很有道理的。“强行者有志”,又深一成。从“自知者明”,到“自胜者强”再到“强行者有志”,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一个路径图。“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是建立在有自知之明的前提之下的,“知足者富”不是精神鸦片,而是一个客观看到个人需求的心理活动以后得出的认识。因为后边还要“强行者有志”半句。马克思说宗教是精神鸦片,这个论断是总结西方宗教历史的结论,对中国不适用。中国儒道释都不是精神鸦片,而是精神营养。“知足者富”不是劝人忍耐忍受安于天命,不是宿命论,而是摆正心态,保持心理卫生,以便“立志强行”,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个人是社会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方主张个人自由,把个人自由与政府和社会对立起来。老子道家思想是“复归于无极”,把个人和社会的分别重新统一起来。立志自强,强的意义是什么?“不失其所者久”。什么是不失其所?我们身体的细胞都在新陈代谢,如血细胞大约有120天的生命,也就是说,一个血细胞的生命就是120天,而人的生命有70-80岁。我们回忆儿童时光的欢乐的时候,须知我们今天身体内部的细胞和分子已经完全不是儿时身体的细胞和分子了。我们求职简历讲诉的以前经历的那个我和今天的我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原子构成的“个体”了。个人生命之于社会有如细胞之于身体,他为能为整体系统或机体起到特定的功用就是得其所,否则就是癌细胞。华尔街金融业要是能够优化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就是“得其所”,就可以持续发展,如果一味成为美国收刮全球财富的工具,就是失其所,成为全球经济的癌肿瘤,导致全球金融海啸。人生意义不在对社会有多大影响力,而在于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本分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死而不亡者寿”,亡,古字就是盲,就是看不见了,如逃亡。人死了,但是他对社会的影响还看得见,对社会的影响还在,就是寿。秦始皇寿命不长,但其郡县制影响中国两千年,是寿者。老子孔子都是寿者。每个人都和其他人有区别,有差异,但是,只有是和睦地组成一个社会,这个个体生命就有意义。西方文化不理解中国文化,说中国文化没有个人自由,抹杀人性,被洗脑等等。须知,心理学和人类学得出的结论就是人是社会的人,狼孩案例证明个体脱离了社会就不能发育成长为人。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语言系统的发育,必需放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完成。放到狼群里,就只能发育成长为成狼。
三十二章讲道家治理天下理念,这章讲道家修身理念。自知之明,知足常乐,自强不息,这些经典生活哲理支撑了华夏几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而其道家哲学原理就在于复归于无极,返璞归真。
马克思说宗教是精神鸦片,这个论断是总结西方宗教历史的结论,对中国不适用。中国儒道释都不是精神鸦片,而是精神营养。“知足者富”不是劝人忍耐忍受安于天命,不是宿命论,而是摆正心态,保持心理卫生,以便“立志强行”,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猎人尤其喜欢这两段!当今社会更适合“儒道释”来统领这个世界!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4&postID=17854
牺牲了10个脑细胞才粗看一遍。不知所云。牺牲了100个脑细胞,又看一遍,才弄明白,原来是授课关于道德经的。牺牲了1000个脑细胞,三看一遍,才弄明白是讲解前面厥文的,中间夹杂老子,孔子,马克思斗法,看谁理解道的含义更深些。牺牲了10000个脑细胞,也没弄明白道德经与美国有神马关系。鉴于细胞离我远去不停留,夹心晚饭摄入不足,没法提供足够动力,所以,夹心就愈发晕乎乎了,实在弄不懂老子的无为怎么变成了政治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老子真伟大啊,三千年前就是全能运动员了。
都是围观惹的祸啊,赶紧多运动运动骨髓,造点血。回列车上看吵架去。拜拜了,楼主,夹心无为了。木哈哈哈,莫哈哈哈
前念不生,即不起心动念。如打坐,不要追求快感,追求入静,一执着动念,就失去本我。
后念不灭。打坐时不起心动念,但念头还是自己攀缘不断,看到念头了,不要去灭了它,而是勿助勿忘,观它,就像看火车经过一样,不要自己跳到火车上。
前念不生,不是自己起心动念,而攀缘心自己出来,看到这个念头(一念初生之时是“念头”),就是看到自己心念的活动,就是知觉自己的意识,就心智的活动,所以说:前念不生即是心。
后念不灭即是佛。即自己没个跳到心念的火车上,而是客观地观察心念火车的行走,这是知觉心智的活动,就是您理解的即心即佛。
前念后念,乃打坐观念头,可六祖为何如此说?
你能否先展开说一说你对即心即佛的理解,这样我解释就可以简捷而有的放矢。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我理解的是
不失其所---grounding
死而不亡---修行好的人can die consciously therefore no 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