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离开了主流,失忆。也选择了忘思?
正文

从“鸡汤”看传统思维

(2018-05-16 07:17:39) 下一个
 
 

鸡汤看传统思维


 


先品一品以下鸡汤


 


如果往一个瓶子里面装石头,装满石头以后还可以装进细砂。如果往瓶子里面先装进细砂,再装石头可就难了。人生也是同理,应先装大的东西,比如理想,人格,品质。然后再装小的东西,比如习惯,技能,本事,方法。这样的人生也许会完美!这样的人生也就有期许!一一一一一读书有感


 


 


到此暂停回味一下鸡汤味道

————————————————————————————————————————————————————————————————


 


鸡汤的瑕疵


以上鸡汤存在的缺陷:



  • 如何测量这两组特性,即理想,人格,品质习惯,技能,本事,方法

  • 测量结果是什么,量化值多少?

  • 是如何知道这两组东西的差异相当于细砂与石头呢?

  • 如果两组东西的大小差异只是黄豆与豌豆大小差异,先放哪个就无所谓了。

  • 如果理想太大放不进去的话,如何办呀?7-8年前,澳洲有位华人小孩高考成绩很棒,够学医,面试的时候考官问他为什么学医,他答到为了获医学诺贝尔奖。他的理想太大,医学院放不下他的理想。放不进去理想习惯,技能,本事,方法都不要了吗?



 


————————————————————————————————————————


如何先细砂后装石头


其实,先装细砂后装石头也不难,实施如下步骤则可:


步骤1:先装细砂,再装一块石头。


步骤2:盖上盖,反过来振动几下。


步骤3:再放正,开盖。


步骤4:重复以上3步骤即可。


 


--------------------------------------------------------------------------------------------------


鸡汤中的传统思维



  • 巧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即比作三维空间中的可见可触及的东西,如以上鸡汤把理想,人格,品质习惯,技能,本事,方法的重要性对比比作石头与细砂大小的对比,把生活的价值比作往瓶子里装细砂和石头。仔细想想,这都是什么样的比喻呀!

  • 缺乏对事物的量化。没有量化就不可能进一步推理和发展。如用唇亡齿寒阐述地缘政治学中的一些理念,但却无法进一步用这个来自比喻的唇亡齿寒概念推演一个国家对一个相邻国家的援助的开始时候和力度。如果力度太大,则牺牲太多,一旦第三方的压力消失,则可能由于前面牺牲太多而被这个邻国欺负,在三国演义中,蜀吴两国就是这种情况。

  • 比喻无法构成逻辑推理环节,因此易被其他人用其它比喻击破,这往往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进而无法获得一个共识。

  • 传统思维模式中过多应用比喻来阐述问题,这样导致管理层(特别是高管层)感觉事情很容易,如上面提到的唇亡齿寒的典故,其实如果只知道唇亡齿寒是无法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的。比喻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理解,但却给管理层带来了过多的自信并进而不重视专业的分析,甚至是轻视、蔑视专业人员。其实回看秦至清的文人的傲气就可以明白比喻带来的无知式明白。

  • 传统思维中比喻的滥用同时导致逻辑、推理和量化的缺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