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西域/新疆-前世/今生 (三)和亲乌孙

(2022-10-18 09:45:41) 下一个

(三)和亲乌孙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3-1) 西汉匈奴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至前134年(西汉武帝元光元年)。在这一阶段西汉采取了妥协的和亲政策,共选派9位真假公主。即使和亲,匈奴仍然背约入寇,西汉困苦不堪。

        第二阶段从马邑之谋(公元前133年,西汉武帝元光二年)开始,至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结束。其间大规模战争三次,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卫青夺取了河套地区,汉朝设置朔方郡,派遣校尉苏建率领十万人兴筑长城。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取得了河西之战的胜利,获得陇西的河西走廊,设置凉州四郡。前119年的漠北之战,霍去病和卫青率10万骑兵30万辎重部队长途奔袭匈奴,歼敌9万,驱逐匈奴远遁漠北。

        至此,通过对匈奴的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朝消灭了匈奴的主要有生力量,收复河套并占据河西走廊,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关系,开辟了汉朝与西域之间通道,而匈奴则北徙漠北,匈奴帝国从此逐渐走向衰亡,匈奴威胁基本解除。

        第三阶段从前103年(汉武帝太初二年)的开始,赵破奴率领汉军攻打匈奴,被匈奴所围,全军覆没。至前90年(汉武帝征和三年)。李广利率军深入漠北,汉军7万铁骑在燕然山全军覆没。至此,汉朝暂时停止对匈奴的攻击。在此阶段汉军负多胜少,屡败屡战,甚至全军覆没,但汉军的攻势一浪接一浪,出击已不分春夏秋冬。在此之前匈奴对中原的出击选在秋季,秋高马肥,兵锋达到最盛。而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出击是选在春季,经过冬季的严寒畜牧业最为脆弱,马廋毛长。春季又是畜牧业衍繁的季节,动荡和迁徙造成畜牧业生产环节的中断,对游牧民族今后的生计和整体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匈奴方面经受不起这种无休无止的消耗战,虽然领土面积远远大于西汉,但人口在巅峰时也只有200万,而彼时西汉人口估计有4000万。匈奴杀人1000自损900,惨胜犹败,内部资源匮乏、矛盾加剧,双方实力对比不仅未有转换,反而更加岌岌可危。

        第四阶段,从公元前73年(西汉宣帝本始元年)窦固发兵16万出击匈奴到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结束。至此,再也没有单于这一称呼,而且匈奴作为一个政权或者军事集团再也不复存在。

        在这篇西域历史的文章中,第一和第二两个篇章基本覆盖西汉匈奴战争的前两个阶段,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序曲,和西域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没有那两个篇章就无法揭示西域问题的来龙去脉,没有对匈奴的反击,中原政权就不会认知西域、争夺西域、经营西域。中原农耕人民安土重迁,强调安居乐业,易于偏安,缺乏草原民族那种开阔的胸怀和驰骋的精神。可以说如果没有匈奴的压迫,就没有西汉王朝对西域的进取和开拓。

        汉武帝在公元前121年占据河西走廊后,原本希望大月氏或者乌孙重返故地,但他们都无此意愿。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阿姆河和伊犁河流域都比河西走廊的生态条件为好。 西汉政府于是在10年内移民18万到河西四郡实边,延疏勒河筑长城到玉门关和阳关,“列四郡据两关”,将西汉王朝的土地向西拓展了1000多公里。汉武帝最初将两关内河西走廊的凉州四郡按国土治理,而没有将两关外的西域看成国土或者属国。

 (3-2) 西域

        《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36国,位于星星点点、互不连贯的绿洲之上。天山以南是农耕区,塔里木盆地南缘、西缘的人种属于雅利安人,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北部诸国属于吐火罗人。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游牧区域。盆地西部的伊犁河流域,原来居住着塞种人,西汉时形成乌孙王国。这些国家通常大者七、八万人,小者万把甚至不足,只有乌孙、大宛、大月氏是有几十万人的大国。

        西汉文帝初,匈奴的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在这里设置了“僮仆都尉”一职,驻地焉耆,主要职责是对西域诸国征收繁重的赋税。顾名思义“僮仆都尉”就是将西域诸国当作奴仆一般。汉武帝早有“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设想,当西汉的版图扩张到玉门关时,经营西域已是薅草打兔子的顺势而为。但对匈奴而言则是直接撬动他的奶酪,断他财路,刀刀致命,深仇大恨有过于杀父。

        从汉匈战争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就和对西域诸国的外交纠缠起来,并且又和西汉内部的政治势态相交织。汉武帝晚年时的“巫蛊之祸”(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含冤自杀,对汉武帝本人和西汉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走向影响深远。一年后事情水落石出后,汉武帝追悔莫及,便转手报复当初参与谋害刘据的人。下令将罪魁江充满门抄斩,将宦官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曾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均遭满门抄斩。数万人在“巫蛊之祸”中死于非命。

        要想用简练的文字厘清这一阶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并兼顾宏观的格局实非易事,因为太多的军事、外交、策反和阴谋诡计交织在一起。笔者只能尽力而为。

        自从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后,西汉王朝西行的使者和商旅不绝于途。出了玉门关和阳关之后大约500里,直面的两个国家是天山山麓的姑师和罗布泊(古称蒲昌海)湖畔的楼兰。他们臣服于匈奴已久,对西汉王朝难免暗中下跘。自从公元前109年起,西汉对西域多次用兵,当汉军撤回后,匈奴卷土重来,西汉匈奴间反复拉锯。故有著名的征战 “二征大宛”和“五争车师”。

图十三      西域,东起玉门关和阳关西至葱岭,北起巴尔喀什湖和阿尔泰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面积大约250万平方公里。横贯中部的天山山脉是游牧民族的行国和农耕民族的居国的天然界限。

(3-3)牛刀小试楼兰,金帛和亲乌孙

        公元前109年(西汉武帝元封三年),西汉以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为口实,派从票侯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击楼兰和姑师,这两国人口都是只有二、三万,即使全民皆兵能战之士也不过3000。赵破奴是霍去病麾下的第一悍将,他深感杀鸡岂用牛刀,故亲率700轻骑横扫了楼兰和姑师,俘虏楼兰王,是役因功加封浞野侯。楼兰和姑师臣服,楼兰派遣王子入汉朝为人质。

        西汉的小试牛刀的军事行动深深地震撼了西域诸国,西域最大的国家乌孙首先感到了如芒刺背。乌孙王(乌孙对国王的称呼为昆弥)猎骄靡首先看清了形势,西汉和匈奴两大强权在西域争霸,西汉已占上风,下一刀就要砍向西域体态较大的国家。为了避其锋芒,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乌孙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求和亲。次年,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冠以细君公主名号,嫁给乌孙王猎骄靡。刘建是汉文帝的孙子、汉武帝异母兄的儿子,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自杀。

        猎骄靡是乌孙昆弥难兜靡之子,史载其出生后不久乌孙即被同在河西走廊的月氏袭破,难兜靡被杀。猎骄靡被遗臣携往匈奴,传说其曾被狼与乌鸦所救,因此得以被冒顿单于收养。王子长大后,匈奴单于将乌孙民众交给他统领,在匈奴的帮助下,猎骄靡带领乌孙民众向西击走了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人,乌孙在猎骄靡的统率下,成为西汉时期游牧在天山以北地区的最大行国。匈奴对猎骄靡有抚育之恩,乌孙的朝野上下对匈奴也是畏威怀德。猎骄靡的童年经历使他懂得夹缝中求生存,首鼠两端也是迫不得已。果然如猎骄靡所预料,汉武帝的利刃在细君公主出嫁的第二年就插向了路途更为遥远的大宛国。可见一个国家领导人对形势的预判是多么的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匈奴得知乌孙与西汉结盟以后,亦遣派单于女儿与猎骄靡成婚,猎骄靡立她为左夫人,以刘细君为右夫人。游牧民族都是以左为尊,汉朝的公主就是二房。还是匈奴人实在,要派就派亲女儿,不玩什么虚头八脑的花样经。猎骄靡年老色衰,去世前就把细君公主让渡给了他的孙子,后来的乌孙王军须靡。细君公主和军须靡生一女,名叫少夫。公元前101年(太初四年),细君抑郁而终。细君公主著有《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为墙,以肉为食兮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故乡

        细君死后,公元前101年,汉又以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年-前49年)嫁给乌孙王军须靡,接细君的班。没几年,军须靡死。解忧二嫁给了军须靡的堂兄弟、继任的乌孙王翁归靡,从此开始了她风生水起、灿烂辉煌的人生。

        常惠是护送解忧去乌孙的将军,一年后他以副使的身份随苏武出使匈奴,和苏武一起被羁押在北海19年,汉昭帝时回国。昭帝和宣帝时期常惠多次出使西域,多次出任联合国军司令,纠集一帮仆从国军队东征西讨,偶尔还违背君命先斩后奏,为西汉帝国立下赫赫战功,受封为长罗侯。常惠的功绩并不比苏武少,但远没有苏武有名气。一个事实是司马迁年轻时和苏武、李陵同为汉武帝的中郎,关系莫逆。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为李广颂功多少有私人因素。

        楚王刘戊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四弟刘交的孙子,在“七王之乱”时勾结吴王刘濞起兵造反,兵败自杀。细君和解忧都是罪臣的后裔,武帝废物利用,让她们戴罪立功。从族谱上看,细君和解忧分别是武帝的孙子辈和儿子辈。

        在西汉时代许多皇帝的女儿在史书上都没有名字,比如汉武帝的胞姐 -- 长公主,汉武帝的女儿 — 卫长公主。细君、解忧都是授予她们的封号,原名反而无案可查。封号看来不能乱起,细君过于纤弱,故享年太短,在布局阶段就黯然陨落,虽然小卒过了河,在匈奴的阵营里打进了一个锲子,但仅发挥了铺垫的作用,离期待值有些许差距。解忧光是封号就要豪放大气得多,解汉家之忧,解武帝之忧。这颗前赴后继的锲子膨胀到使乌孙和匈奴翻脸,常年以兵戎相见。

        翁归靡和解忧既是相得益彰又是相互利用,他们在成就对方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翁归靡借助汉朝的势力消灭异己,重新统一了乌孙。在猎骄靡晚年乌孙处于事实上分裂的状态,分别由其本人、其子大禄、其孙军须靡统领。解忧给了翁归靡抵抗匈奴的勇气,在西汉王朝的扶持下翁归靡瓦解了匈奴一次次的军事侵扰,使乌孙王国进入历史上空前昌盛的一个阶段。历史上乌孙的昆弥中翁归靡最为亲汉。

        公元前72年,匈奴联合车师入侵乌孙,翁归靡和解忧联名向汉王朝求救。此时已是宣帝时代,宣帝当即派解忧的老相好、时年50的常惠为使,协调军事行动。第二年(本始二年,前71年),汉朝出动十五万骑兵(有汉一朝的最大规模),由五位将军率领,分五路出击,进攻匈奴。匈奴向西逃遁,翁归靡和常惠率五万乌孙骑兵迎头痛击,斩杀、俘虏三万九千多人,缴获马、牛、驴、骡、骆驼五万多,羊六十多万,共计七十多万。失败后的匈奴对汉王朝和乌孙都不再构成威胁。

        前60年(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翁归靡死,军须靡之子,拥有匈奴血统的泥靡继位(《汉书》中称狂王)。军须靡临终时泥靡年龄太小,难以服众,遗诏传王位给堂弟翁归靡,但条件是翁归靡死后由泥靡继承。前72年乌孙遭受匈奴攻伐,为了救燃眉之急,情急之下向汉王朝许若立解忧的长子、汉的外孙元贵靡为太子。翁归靡为了巩固元贵靡的地位,为其请求汉家公主为婚,宣帝于是选派了解忧的侄女、元贵靡的表妹,授于“相夫公主”封号,仍由常惠率军护送。当刘相夫和常惠行至敦煌时,传来泥靡继位的消息,他们也就没有继续西行,失去政治意义的联姻随之化为乌有。

        外孙元贵靡当了12年的太子,却无法继承王位,西汉朝廷自然不满,但又不完全在理,只好听之任之。因为西汉不再需要联合乌孙共同对抗匈奴,与乌孙的蜜月和联盟由此中止。

        解忧公主仍依收继婚习俗第三次下嫁,改嫁给第一任丈夫军须靡的儿子狂王泥靡,并生下一个叫鸱靡的儿子。算来解忧的年龄已有60,也不知史书是否哪里有误。乌孙的国王被称作“昆弥”,就像匈奴的国王被称作“单于”一样。乌孙国王的名字都是以“靡”结尾,国王的儿子中总有一个的名字是以“靡”字结尾,是否这个儿子就是王位的预定继承人呢?

        某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解忧和汉朝使者卫司马魏和意、副侯任昌,定计在酒宴上谋杀亲夫泥靡。泥靡被砍伤、逃走,随即命其子细沈瘦围攻公主所在的国都赤谷城,要取解忧、魏和意、任昌三人性命,西域都护郑吉解救了公主。赤谷城的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Yshtyk),位于天山山脉的河谷中,坐标(41.604453,78.280184),距离天朝今日的边界只有25公里。

        汉朝因魏和意、任昌擅自行动并且失败,问罪按律处死。如果擅自行动并且成功,那么就是封侯,常惠和陈汤都是后面的例子。陈汤更为恶劣,不仅人品极差,而且以副手的身份挟持顶头上司,矫诏发兵。但他成功了,拜将封侯。陈汤一生只打了一仗,扬名立万,为后世所推崇。推崇的不是他的人品,而是他的名言“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公元前53年,乌孙昆弥泥靡被同母异父弟、翁归靡的儿子乌就屠刺杀身亡。不知其中是否有西汉的黑手,但西汉和解忧公主是明显的受益方。汉宣帝以平叛为借口,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讨伐乌孙。冯嫽的丈夫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所以西域都护郑吉就派冯嫽调停劝降乌就屠。乌就屠接受调停,乌孙国按四六开一分为二,成了大小乌孙,元贵靡和乌就屠分别为大小乌孙的昆弥。两个乌孙王分别含有西汉和匈奴的血统,又都是翁归靡的后代,都要接受汉王朝的册封,他们一并成了西汉的附庸。

        冯嫽是解忧公主陪嫁侍女,嫁给乌孙的右大将,具有语言天赋,可以说多种语言而不用翻译,被乌孙百姓所信任,认为是自己人,尊称为“冯夫人”,她的老公反被淹没在她的盛名之下。解忧公主以年近70的高龄归国后,冯嫽仍多次持节奔波在西域诸国,最后只有她的出境记录,而无入境记录,也不知所终。冯嫽有胆有识,具有非凡才干和远见,她既有政治才能,又善于外交,所以在西域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以一个女子身份屡次作为皇帝的正式使节,到异邦从事外交活动,在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史,也是绝无仅有。

图十四      乌孙的王系和血系

        解忧公主和翁归靡育有三子二女。长子元贵靡,曾被翁归靡立为王储,后为大乌孙国的昆弥。次子万年,曾任莎车国国王。长女弟史,嫁龟兹王绛宾为王后,后被汉宣帝封为公主。三子大乐,乌孙国大将。次女素光,嫁乌孙翮侯。另外解忧有养女少夫(细君公主之女),和幼子鸱靡。

        公元前51年,(西汉宣帝甘露二年),长子元贵靡、幼子鸱靡皆病死,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当时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常惠将她迎回长安,一同返回的还有孙子和孙女三人, 宣帝亲自出长安城门迎接,以示敬意。 根据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相关汉代简牍,解忧公主由常惠护送,甘露三年(前51年)十月由阳关入塞。常惠对解忧公主而言,绝对是有始有终。

        解忧公主是对汉朝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没有之一。她历经西汉王朝四个皇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由太爷爷武帝派出再由重孙宣帝接回,亦是一个圆满的轮回。解忧在乌孙生活了50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稳固了大汉边疆的安全,促进大汉统一西域,为大汉和乌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十五      三国时期的西域和乌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唐山故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dirk' 的评论 : 同意你的观点,应听取双方意见。由于立场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事件也会有不同的解读。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是消亡了,但匈奴是最早融入汉民族的草原民族,汉族人,包括你我,可能都有匈奴的血脉。
唐山故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同意你的观点,每篇文章不能太长,否则没有心思去看。雪莲的文章有很强的真实性,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切肤之痛,也认识到很多东西。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对。匈奴人后代是谁无法说清。不过有关西域的文献应该是有的。维吾尔人有文字记载。附近的几个斯坦国家也应该有记载。不过咱们看不懂也得不到。有些东西出国后才知道。在美国一个大学的东亚图书馆看过一套剑桥中国史,了解到许多原来在国内不曾了解的东西。有关韩战的历史,美国公开了大部分档案,俄罗斯也公开了一些档案,大陆还没有公开,比如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电报往来等等。历史这个东西要得到一个全面完整的真相很难。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唐山兄:谢讨论!很高兴愚作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雪莲是新疆人,作品我也很欣赏。她第一篇将新疆几千年历史洋洋洒洒写了一长长长篇,我在点赞之余在文体上建议她将这恢弘的北亚史分几段,每段减少篇幅,突出主线来写,很高兴她接受了。你的篇幅正好,历史阶段性分段(periodization)也有道理,我会期待下篇,继续拜读!
唐山故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dirk' 的评论 : 多谢。部分同意你的观点。法官听控辩是听了甲方再听乙方,但这里乙方缺失。匈奴和西域诸国根本没有文字,所以哪里有什么对方所说。这也是为社么匈奴脱离了汉民族的视野后,其去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使西方写匈奴的历史也是取自汉文典籍。
唐山故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方古猿' 的评论 : 多谢。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写得有意思。不过真实性谁也不知道。不怪作者。这些内容大都是从中文历史中得来的。应该设法读一读西域语言所写。 正如朝鲜战争不能只读中文文献,也要看看对方所说。 History was written by the victors.
南方古猿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赞
唐山故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多谢。一直想搞清新疆的历史问题,阅读过很多资料,受到你的匈奴和突厥文章的触动,也受到雪莲新疆文章的触动,就动笔写了开头。计划是四块,1.两汉和匈奴;2.隋唐和突厥、吐蕃;3.满清和准格尔;4.天朝和维吾尔。初衷是想用简练的文字梳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尤其是民族间的争纷。现在感到难度不小,工程量还很大。但愿能和网友们互动,共同学习、进步。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行文清晰,历史迷雾变得清晰起来,点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