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吐蕃的战神 ---- 论钦陵 (一)

(2018-08-06 15:45:06) 下一个

吐蕃的战神 ---- 论钦陵 (一)

 

论在吐蕃语中意为宰相,论钦陵为尊称,相当于汉语中的钦陵宰相。

钦陵的全名为 噶尔·钦陵赞卓。噶尔为姓,钦陵赞卓为名。论钦陵出身吐蕃世家贵族,领地大约在今天的山南加查一带,他的父亲就是松赞干布的左膀右臂禄东赞。

吐蕃王朝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雅隆河流域(今天的山南泽当),最初只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形式。第一任酋长聂赤赞普被藏民认为是天神的儿子,公元前100多年时在位,从那时起确认了酋长世袭制。经过700多年的发展,到第31和第32任赞普达布聂赛和朗日论赞(618-629年在位)时,这父子俩连续对外用兵,将势力扩张到拉萨河流域。

公元617年(隋炀帝大业13年), 吐蕃王朝的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诞生于亚隆札对园的降巴木决岭王宫(现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629年即位,633年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市)。松赞干布在位期间,基本统一了青藏高原,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制定了法律,社会形态由原始过渡到奴隶社会。西藏历史上只有一个王朝,就是吐蕃王朝。吐蕃王朝由松赞干布嗣位算起,至朗达玛被刺(842年),吐蕃崩溃为止,共计213年。松赞干布在西藏的历史地位,类似于中国的秦始皇。

松赞干布出生的那一年, 隋朝的唐国公李渊于太原起兵并攻入长安,拥立12岁的隋炀帝杨广之孙杨侑为帝,改元为义宁元年。第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用一条练巾勒毙炀帝。李渊随即逼在位177天的恭帝杨侑禅位,改朝称帝,是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姨表兄弟,有共同的外祖父---鲜卑贵族独孤信,他们的母亲分别是独孤曼陀(第4女)和独孤伽罗(第7女)。

两个新兴的王朝都有强烈的扩张意向,唐王朝的方向是向西,而吐蕃的方向是向北。这两个方向就是他们在二百多年里的争夺基调。

不幸的吐谷浑古国夹在唐帝国和吐蕃之间,处于双方扩张的十字路口,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吐谷浑政权(公元313-663年)由鲜卑单于慕容涉归的庶长子慕容吐谷浑所建,其领地为今天的青海湖、黄河源、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一带,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都城先后为枹罕(今甘肃临夏)、伏俟城(今青海共和)。

图1,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势态和吐谷浑的地理位置

经过15年断断续续的争战,贞观九年(635年),唐将李靖、侯君集重创鲜卑人的王国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逃到且末以西,唐将薛万均轻骑追至,伏允再败,自缢。大宁王慕容顺势穷无奈,斩杀国相天柱王作为投名状,举国投降唐王朝。慕容顺(看看这名字起的)是伏允和隋朝光化公主的大儿子,曾被隋炀帝扣留在内地作为人质十余年(607-618)。唐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甘豆可汗,统领故地,作为傀儡属国。唐王朝的势力向西扩张了2000多里,这样就和吐蕃有了正面、直接的接触。 慕容顺635年被部下刺杀,其子燕王慕容诺曷钵幼年继位,成为吐谷浑汗国第二十二任也是末代统治者,640年太宗以弘化公主妻之。旧唐书:顺既久质于隋,国人不附,未几为臣下所杀。其子燕王诺曷钵嗣立。

图2, 唐高宗时的版图,唐、吐蕃、吐谷浑的地理位置

两强相遇的碰撞不可避免,第一次的试探是638年的松州(今岷江上游松潘一带)之战,吏部尚书侯君集击溃吐蕃号称20万的入侵军队。是战双方都掂量到对方的实力,双方的战时表现是实力相若、各有所忌。其结果是禄东赞出使长安,援引吐谷浑和亲的例子,向唐王朝为藏王求婚,太宗许之。641年文成公主的入藏和亲,也就有了日月山、柏海迎亲、小昭寺这样的典故和佳话。和亲之后换来了大约二十多年的和平。顺便提及,禄与论都是从藏文的同一字音译而来,意为宰相,禄仅给噶尔·东赞先生专用了,其他的宰相只能称“论”。

文成公主和亲后,吐蕃忙于青藏高原的统一,先后讨伐、征服了苏毗、羊同、象雄、后藏、阿里,党项,663年又灭掉唐的傀儡吐谷浑。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领着几千户(帐)逃往大唐,被安置在灵州(今宁夏银川)

图3, 670年时的吐蕃的版图

在这期间大唐也没闲着,东征西讨。在北边趁着东西突厥的内乱,先后兼并了他们的土地(630年李靖灭东突厥、657年苏定方灭西突厥)。曾经几时,东突厥还是大唐早期的宗主国,突厥铁骑连年入境劫掠,真令突厥人不胜嘘吁。在西边灭了高昌(640年)、龟兹(644年)、占据于阗﹑疏勒(656年)。东边灭了百济(660年)、高句丽(668年)。东起朝鲜半岛,北越贝加尔湖,西至咸海,南达越南的横山山脉(北纬18度附近),唐高宗时领土面积达到唐朝的鼎盛。设立了安东、安北、安西三个都护府,每个都相当于缩小版的北约司令部。纠集一帮仆从国军队,加上唐王朝驻军,指哪打哪。

650年松赞干布薨,667年禄东赞死。禄东赞的长子赞悉若继任相位,执掌吐蕃国政,以其弟钦陵掌军,和唐王朝兵戎相见。两个相向快速扩张的政权不可避免地走向决战。

660年至670年的战略事态为:吐蕃无后顾之忧,一心向东北扩张,频频向北侵吞唐朝之前抢来的地盘,都是净进账。而唐王朝东攻西守,对吐蕃隐忍退让的同时彻底灭掉高句丽和百济,西线丢分东线得分,堤外损失堤内补,基本持平。

      670年,吐蕃军队在钦陵的率领下大举越过昆仑山,乘大唐立足未稳攻占安西四镇龟兹(今库车)、碎叶、疏勒、于阗,拔大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拨换城(今库车附近)。唐王朝此时也终于在东线腾出手来,经过两年准备,唐高宗决定给吐蕃点教训,打他一个右摆拳。

      唐王朝从朝鲜战场上调出战神薛仁贵,以他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领精锐十万,以围魏救赵的方式经由吐谷浑故地直击吐蕃本土,行进路线沿着唐蕃古道,基本就是今天的共和-玉树高速。这三人都是大唐第二代名将,阿史那道真和郭侍封均出自名将世家,属于重量级人物,他们的父亲就是老搭档。阿史那道真的父亲是突厥处罗可汗之弟阿史那杜尔,后来投靠大唐战功显赫,为唐太宗平定了高昌、龟兹。而郭侍封的父亲则是出自瓦岗的开国将领郭孝恪,郭孝恪力擒窦建德, 大唐的上柱国,安西都护,648年战死于龟兹之战,其长子郭待诏亦同时战死沙场,郭待封是郭孝恪的次子,三子郭待聘,官至宋州刺史(待诏、待封、待聘名字起得有意思,如有老四可能是待业)。 逻娑就是吐蕃的首都今天的拉萨,战役的代号有直捣黄龙的意思,可见唐军还是很狂妄的。

670年4月,唐军带着慕容诺曷钵夫妇开始了自卫反击复国战。5月,薛仁贵率精锐越过昆仑山脉的东延北支阿尼马卿山,进至河口(玛多黄河沿),与吐蕃军遭遇,大胜。史书说获牛羊万余,“数万吐蕃人死伤籍枕”。薛仁贵乘胜退守乌海城(今花石峡),据险固守。兵法云:上伐交,中伐谋,下伐战。薛仁贵的方略是引诱钦陵围攻, 郭待封率主力反包围,里外夹击,让钦陵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钦陵感到怪异,唐军远道而来,求的是速战速决,怎会取胜之后不进而退,坐失战机。当他悟透其中奥妙,薛仁贵的诡计在他眼里也就如同洞若观火了。林彪有一战术围点打援,钦陵点也不围,纠集20万军队直接绕到唐军的后方,打郭待封的援军,断薛仁贵的后路。郭待封进至乌海(今冬给错那湖)畔,离薛仁贵也就40里,他要等双方打得精疲力尽时出奇至胜。哪知对方突然来袭,无备,大败,辎重、粮草尽失。薛仁贵、郭待封被迫退保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切吉草原)。8月,钦陵增兵至40万将唐军团团围住,再战,再大败,唐军损失殆尽,薛仁贵等与钦陵约和而还”(《通鉴》卷201)。这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战后,大唐的小兄弟兼爪牙土谷浑彻底出局,今天的青海大部成为吐蕃疆域。唐朝撤销安西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在回朝的路上就被盛怒的唐高宗迫不及待地免死除名,由钦差纪委书纪送入囚车。(“敕大司宪乐彦玮即军按其败状,械送京师,三人皆免死除名”)。这就是著名的大飞川之战。

图4, 大飞川之战

乌海又称“黑海”,藏语冬给错那,意思是“被千山环绕的长湖”。该湖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8公里,面积约2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湖面海拔4300米,被阿尼玛卿山脉所包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绕着阿尼玛卿山的山麓兜了一个几字型大弯,而阿尼玛卿山腹地的冰川融雪经冬曲汇流西北向注入冬给错那湖,湖水由托素河泄出,西北翻越昆仑山,流入柴达木盆地的香日德绿洲。再往下成了节令性的柴达木河。 冬给错那湖为柴达木盆地提供了珍贵的水源,托素河河谷为在建的香花高速(香日德-花石峡)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图5,冬给错那湖

大飞川之战和“唐蕃和亲”时间上相隔29年,首战发生地河口与柏海迎亲地点(今鄂陵湖畔)距离不到五十公里。很难想象在逻些(拉萨)城中的文成公主会是怎样一番心境。

唐王朝在战争的时间和地点上的选择无可挑剔,东北、西北都消除了挑战的势力,王朝如日中天。战争从始至终都是在吐谷浑的故地,打着鲜卑人复国的旗号,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将帅是最强阵容,兵士多数来自辽东,久经沙场。唐军败在了仅知已,不知彼上。首先不知道钦陵的灼见和军事指挥能力,其次不仅得不到当地土著的支持,反被土人在钦陵的指挥下围殴。

史书对吐蕃兵力说法一致,40万。对唐军一说五万,一说十万。史书为了维护民间战神形象又将失败的责任一古脑扣到郭待封头上。倘若真是如此,高宗不至于同时降罪于三人。 薛仁贵也不至于说:乃天意,非战之罪。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仁贵叹曰:"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 我们的史书每当写到失败时,都语焉不详,经不起推敲,莫衷一是。

钦陵一战成名,在之后的30年里唐蕃战争经年不断,唐王朝负多胜少,败是大败,胜只小胜,基本被吐蕃碾压到地上打。唐王朝的周边都向其进贡输诚,认其为老大,唯独几百万人乌合的吐蕃是个例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唐山故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武胜' 的评论 : 黑齿常之有勇有谋,因功进封燕国公,先后曾任江南道、燕然道大总管。受酷吏周兴诬陷,狱中含辱自杀。周武自毁长城,中国的事情就是如此诡异,2000多年来都是玩这样的把戏。所幸唐初战将如云,虽周武时大半凋零,但仍有可用之人。
钦陵虽赢得素罗汗山胜利,但吐蕃的综合实力无法和唐王朝相比,况且唐还处于上升期。唐和吐蕃那时的反复拉锯也只是在唐帝国从别人手中抢来的土地上,吐蕃还无法深入汉区。另一方面,适时钦陵家两代三人把持朝政已70多年,深受藏王猜忌,处处掣肘。故钦陵也无法取得更大战果。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素罗汗之战是比较重要,但吐蕃还是没有能拿下安西。

唐军将领中黑齿长之是吐蕃比较怕的,钦陵的弟弟赞婆与他打连战连败。后来被派去打突厥也是连胜,却没有机会作为主帅与钦陵一战。
唐山故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武胜'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很高兴有人感兴趣。纵观新旧唐书,只有娄师德、王孝杰二人可和钦陵抗衡,分别在682和692年“大胜”两场。但696年这二人在素罗汉山前大败,唐军十万以上战死,“尸骸高与天齐”,王孝杰被武则天免为庶人。旧唐书:“长寿元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之众,克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镇,乃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发兵以镇守之。万岁登封元年,孝杰复为肃边道大总管,率副总管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孝杰坐免官。”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30年里唐蕃战争...基本被吐蕃碾压到地上打”过份了。事实上唐军不久后就收复了西域安西,然后反复争夺,到692年大破吐蕃军。可以说安西一带唐军占优。青海一带钦陵确实占优,但名将黑齿长之数击吐蕃没有败过,可惜被酷吏诬陷自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