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黄金之国秘鲁:在圣谷中寻圣迹

(2025-04-08 07:13:31) 下一个

自从我的车被善良的秘鲁人修好后,我心中的阴霾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淳朴的秘鲁人,我再看秘鲁冒黑烟的汽车和无处不在的Bumps时,也不觉得那么讨厌了。心情大好的我们开始欣赏宽阔的乌鲁班巴山谷,这里流淌着被称为圣河的乌鲁班巴河(Urubamba River)。

世界上有多少圣河?我知道从被誉为“世界中心”的冈仁波齐峰流出的孔雀河、象泉河、狮泉河和马泉河是圣河,这四条圣河分别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它们孕育出了不同的文明。源出秘鲁南部安地斯山区的乌鲁班巴河没有那些河有名,但它却是大名鼎鼎的亚马逊河的上游,并且孕育出了安第斯文明。这条被分为上下两段的乌鲁班巴河长700多公里,我们住过的圣佩德罗村(San Pedro)就离乌鲁班巴河发源地很近,属于上乌鲁班巴河。为什么这条河会被秘鲁的印加人奉为圣河和母亲河呢?

乌鲁班巴山谷

乌鲁班巴山谷

乌鲁班巴山谷

乌鲁班巴河

乌鲁班巴河

乌鲁班巴河边的餐饮

根据《地球编年史》作者西琴先生给出的线索,或许来自尼比鲁星球的阿努纳奇们曾在公元前4千年左右,从皮萨克(Pisac)到马丘比丘(Machu Picchu)这段100多公里长的圣谷中挖过黄金,而乌鲁班巴河从圣谷中流过,黄金砂就在河床里。之后,或许同样来自尼比鲁星球的恩利尔家族的“风暴之神”阿达德曾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在河岸边指导被他选中的代理人,也是印加人的祖先曼科·卡帕克带领印加人替诸神挖黄金。到底为什么乌鲁班巴河和有着“圣谷”之称的乌鲁班巴山谷对秘鲁人如此重要,谁都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但我去过黎巴嫩的圣谷,西琴先生说,这个圣谷是尼比鲁星球的航空船来地球的着陆区。

不管真相是什么,我都坚信,秘鲁的圣河和圣谷一定有神来过,因而这里的神迹我一个都不想错过。而圣谷的起始点,就是我们当晚的下榻地皮萨克。其实,我们从圣佩德罗村出来,便一直沿着圣河前行,但圣河的上游水流像一条小溪,我们又急着赶往彩虹山,因而并未对它有太多关注。从彩虹山回到圣河边的公路,我们又因车坏了而心急如焚,也没心情对它另眼相看。可是,当修好车,特别是拐入森林密布的28B山路,并沿着圣河行驶后,我终于可以对圣河说:我来朝拜你了!这是我们到秘鲁后,第一次看到布满树木的群山,感觉回到了真正的人间。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在圣河边,有一家名为Quinta的餐厅,此时都下午3点了,肚子饿得瘪瘪的我们在这里就餐。餐厅的餐饮又好吃又便宜,两大盘肉菜和一大盘鱼还不到20美元,我们觉得这才是秘鲁真正的物价。餐厅的生意超级好,停车场的后边便是涛涛流淌的圣河。我在圣河边独自站了很久,看着它滚滚向下游流淌,一直流到海拔近3千米的皮萨克,它是圣谷的开端。我沿着圣河,在绿意盎然中开进了圣河河畔的皮萨克小城。令我意外的是,这个小城异常干净,窄窄的街巷中间是用泥砖砌成的排水渠,这种“造型”我在欧洲的小镇里都没见过,一看就不是西班牙人的原创。《印加帝国的末日》一书的作者说,它是印加帝国的作品。可是,处在新时期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住着茅草屋的印加人有这样的智慧吗?我不相信。

酒店Hotel Inka Pisac在小城的宪法广场里。这一天是星期天,广场上有集市,我的车开不进去。当酒店最终把我的车安顿好后,我跟先生才开始欣赏这个美轮美奂的小城。小城由西班牙总督建于16世纪下半叶,以宪法广场为中心,呈网格状分布,广场中心有一棵巨大的我们不认识的树,树后是一个建在原有印加建筑地基上的教堂。隶属于库斯科的皮萨克在这个地区非常有名,其原因之一就是周日的市场。最早的时候,来自周围高地的奎丘亚族土著居民来到这里出售他们的产品,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皮萨克人换取各取所需的物品,其中不同色彩的羊驼毛是用植物、根和虫子染出来的。今天的集市中依然能看见这些土著在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和水果,我们买了一个不大的西瓜,2美元多,算是对我们有幸赶上印加人集市的奖赏。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不过,这个周日的集市不是皮萨克唯一的市场,教堂后方还有一个更大的手工艺品市场,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这样的旅游商品还充斥着皮萨克大大小小的狭窄街巷,我转遍了带有印加色彩壁画的所有街巷后,回到酒店养精蓄锐,准备第二天沿印加古道去拜访印加遗址(Parque Arqueológico de Pisac),它是让皮萨克扬名的第二个“功臣”。这个印加遗址离酒店单程不到4公里,谷歌地图给出的徒步时间是1个半小时。我次日不到5点,天还没亮就从酒店出发了,以确保我能在酒店8点钟的早饭前赶回来。

我是撞着胆子去的。皮萨克的凌晨一个人都没有,我从教堂边穿过,走上了山坡。印加古道修得真好,是宽阔的石阶路,石阶路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我的心开始欢喜起来。刚好看到一群羊驼被放出来,它们的主人太勤劳了。我跟着羊驼往前走,一点儿也不害怕,可还没走多远,便听见一个男人从后面喊我,告诉我得买票,我说没问题。他说卖票的8点来,然后说什么也不让我上去。没办法,我只能打消念头,但我在拂晓前又把小镇逛了一遍,还走到了圣河边。一条流浪狗一直跟着我,弄得我很紧张。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

皮萨克酒店的早餐

不能走去,我就开车去。当我绕过无数盘山道开到门口后,被告知,售票处在我来时的路上,可一个标识都没有。不得已,我往回开,每人花了70索尔,不到20美元买了套票,含4个景点。走过带有印加帝国特色的茅草屋顶的检票处,就是破落的印加遗址。《印加帝国的末日》一书中说,印加帝国君主帕查库提于15世纪中叶征服皮萨克后,在山脊上修建了这座可以俯瞰皮萨克所在地的大型建筑群,包括多功能的住宅、梯田、水道、城堡、天文台和神庙等。据说这位君主是在神的助力下登上王位的,他是印加帝国开疆扩土的第一位君主。为了庆祝征服库尤(Cuyos)和坦博(Tambos)两个民族的胜利,他在库尤人领地的中心位置建造了这个被称作皮萨克皇室庄园的建筑群。它是印加帝国第一个属于征服者个人所有的庄园,除了可以供养他的家族世系以外,还可以跟附近山峰上的神明进行交流。但是,这个远离库斯科的僻静皇家休养所在16世纪30年代初被西班牙人摧毁了。

皮萨克印加遗址

皮萨克印加遗址

皮萨克印加遗址

皮萨克印加遗址

皮萨克印加遗址

果真如此吗?我有点儿怀疑。因为海拔3300米的此地是圣谷的最高点,山崖上曾布满了数百座带木乃伊的墓穴,但木乃伊全部被洗劫一空。这些木乃伊会不会是印加人半人半神的祖先呢?而那些错落有致,但什么农作物都没有的梯田,以及遗址上的石砖建筑也不是只会建茅草房,挥舞狼牙棒的印加人建造的,它们应该在建于1020年的印加帝国前就存在。

我不知道我的猜测对不对,但这并不妨碍我站到遗址高处,俯瞰圣谷。站在那里,眼前呈现的是令我心醉神迷的画面。远处是绵延的群山,群山下是飘动的浮云和翠绿的圣谷,圣谷中是有着橘红色屋顶的房屋,这景象一点儿也不输于瑞士的山谷。但跟瑞士山谷不一样的是,这里是圣谷,还有近前高高低低的绿色梯田,它们在似乎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下闪着亮晶晶的圣光。这是一幅世界上最独有的画卷,比黎巴嫩的圣谷更胜一筹。

皮萨克印加遗址

皮萨克印加遗址

皮萨克印加遗址

皮萨克印加遗址

皮萨克印加遗址

《印加帝国的末日》还说,印加帝国君主帕查库提在他征服被周围群山环绕的奥扬泰坦博,也称欧雁台(Ollantaytambo)后,在那里修建了第二个皇室庄园。西班牙人扶持的印加帝国君主曼科·印卡在领导印加军队起义的最后阶段,把指挥总部转移到了欧雁台既有神庙,又是天然军事堡垒的建筑群中。就是在此地,印加军队于1537年击败了西班牙人的进攻,这是印加人在与西班牙人的交锋中唯一一次正面对抗的胜仗。

关于该镇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Ollantay是印加帝国一位大将军的名字,Tambo是驿站之意,最初此地是印加帝国的一个驿站。据说将军爱上了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君主帕查库提之女,但帕查库提不同意,便将公主囚禁,于是大将军“冲冠一怒为红颜”,起兵造反,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小镇自立为王达十年之久。帕查库提的继任者成全了这段爱情,后人为了纪念大将军的痴情,便用他的名字为小镇取名。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跟皮萨克一样,欧雁台也位于圣谷中,也在圣河边,也拥有绿色梯田,也归库斯科管辖。但跟皮萨克不同的是,欧雁台是圣谷的所有小镇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印加民居村落。更不同的是,此地被城墙围绕的建筑群内有极其神秘的巨石建筑。这些重达10几吨的不规则巨石被天衣无缝地聚拢在一起,中间未使用任何粘合剂。西琴先生说,这些巨石由神建于公元前4千年到公元前2千年。

我曾在埃及的吉萨金字塔和黎巴嫩的巴勒贝克(Baalbek)见过巨石建筑,来到秘鲁,我当然想看看欧雁台的巨石建筑跟这两处的有何不同。欧雁台离皮萨克遗址近70公里,途经曼科·印卡在把移师欧雁台前的军事指挥部卡尔卡(Calca),一路都是柏油路。可是,在进入该城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巨石铺设的颠簸路。我一边担心我可怜的保险杠下方的塑料挡板再次脱落,一边觉得这里是欧洲青条石铺就的街巷的祖宗。好不容易熬进了停车场,我们在紫外线很强的阳光下走进这个海拔近2800米的小镇。小镇内极其热闹,到处都是游人,圣河的水从石墙和石道中被引进小镇中,我觉得这同样不是印加帝国的人做的。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距离小镇中心广场200米处便是考古遗址(Sitio Arqueológico De Ollantaytambo),神秘的巨石建筑和梯田都在此地。我们买的套票是包括这里的,因而无需在门口买票。我们一走进正门,我们便感受到了遗址的雄伟气势。不像皮萨克遗址中在身旁的梯田,这里的梯田如一个巨人一样从正面向我们扑来,它的两侧则是高耸陡峭的安第斯山脉,梯田的最上方是著名的太阳神殿。

太阳神殿是可以攀爬的。我们在什么农作物都没有的梯田一侧上气不接下气地往上爬,怎么看梯田都不是出自印加帝国的印加人之手。这里精致的梯田又高又宽,由堆砌工整、整齐划一的石砖建成,每级梯田的护墙使用的大大小小石头都被自然地堆砌在一起,可看起来却很坚固。如果它们不是神的作品,那梯田顶部的巨石建筑一定是。这些外表平滑的巨石很多都是不规则形状的,但它们就能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什么粘合材料都没有,还既抗震,又抗“衰老”,千百年屹立在那里,岿然不动。若你告诉我它们是使用狼牙棒的印加帝国的印加人建的,打死我都不信。我让我们家那位一向相信科学的先生来看,他端详了半天,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只有神的巧手才能绘制出如此完美的画图。

欧雁台不规则巨石

欧雁台不规则巨石

欧雁台不规则巨石

欧雁台不规则巨石

太阳神殿的圣墙

太阳神殿的圣墙

梯田之上就是太阳神庙,胡说八道的人说这个神庙是用来膜拜印加君主木乃伊的。但西琴先生在《地球编年史》中说,世界上所有神庙的建筑模型都来自苏美尔,而且所有神庙都是梯形。这些神庙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用来观察苏美尔神的家,也是太阳系中第12个天体尼比鲁星球的运转。该星球的绕日轨道是3600年,即尼比鲁星球上的一年,是地球上的3600年。每当这颗行星到达离地球的最近点时,地球上的人类便会进入新时代。而当人们观测不到尼比鲁星时,祭司们就在可以目测的现象中寻找迹象和预兆,由此产生出占星术。不信吗?太阳神庙下方十龛庙(diez Hornacinas)的每个窗户和门就是典型的梯形结构。这个神庙里还有一面由竖立排成一排的六块巨大的花岗石组成的墙,每个花岗石中间只用薄薄的石片隔开,但却能准确无误地拼合到一起,上面还有雕刻的图案。这是如何做到的?这片墙又是做什么的呢?

欧雁台

欧雁台

欧雁台

我是肯定不知道的,但我看见一个秘鲁的导游摘掉了他身上所有的挂饰,闭着眼睛贴在圣墙上祈祷。我没有像他那样,而是望向了对面的山峰,那里几乎垂直的山坡上是印加人的谷物仓库。仓库所在地很难被阳光直射,加上高原冷空气在山谷中的回流,因而那里是一座天然的大冰箱。仓库建筑得极其巧妙,粮食由朝上的窗口塞进去保存,取的时候由朝下倾斜的窗口倒出来,我猜这同样是神的杰作。而印加帝国时印加人的作品,则是在遗址入口处的那些茅草屋。我站在太阳神庙最高处,迎着呼呼作响的冷风,眺望着美丽至极的圣谷,真心对来过地球上的大神们说:谢谢你们给予人类的一切,愿你们早日归来,再度赐予我们和平安康的世界!

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也谢谢你的点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市井烟火人间味道,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