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勇闯黎巴嫩(8)-山中的圣谷

(2023-05-13 05:25:21) 下一个

在《旧约》中,除了黎巴嫩的西顿城和推罗城常常被提到外,香柏木也常常被提及。在所罗门王为耶和华建圣殿时,他“安置香柏木的栋梁,又用香柏木板遮盖。内殿,从地到棚顶用香柏木板遮蔽,殿里一概用香柏木遮蔽”。香柏木也被用来称颂亚述王,他“曾如利巴嫩中的香柏树,枝条荣美,影密如林,极其高大,树尖插入云中”。当以色列人赞美义人时,他们说:“义人必像黎巴嫩的香柏树一样高耸。他们栽在耶和华的殿中,在我们神的院子里繁茂生长”。

当然,如果耶和华想要惩罚异己,也会提到香柏木,比如,“松树啊,应当哀号,因为香柏树倾倒,佳美的树毁坏”。为什么香柏树在《旧约》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到呢?

圣谷

圣谷

圣谷

因为它是被多个古文明追捧的“神树”。古埃及法老在为自己建造通往冥界的圣船时,必选用香柏木。古埃及人认为,法老的灵魂只有搭乘香柏木做的灵船,才能到达太阳神那里,得到永生,因此古埃及的历代法老王们都不惜代价从黎巴嫩换取正宗的香柏木。除了古埃及的法老以外,以色列、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区的统治者也用这种木材为自己建造宫殿和花园或给他们敬畏的神建造神殿,同时用之焚香等,而这种神圣的香柏树就长在黎巴嫩山。

在《地球编年史》中,作者西琴先生说,雪松曾经生长在“众神的果园里”,在那里,没有任何一种树能比得上它,“它是伊甸园里所有植物都羡慕的树”。他还说,众神在大洪水前曾在黎巴嫩山,也叫雪松山中修建了第一个用于空间运载的巨大石头平台,这个平台是大洪水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物,因而成了阿努纳奇人在大洪水过后的活动场所。他们在这里种植庄稼和驯养动物,使沉醉的大地恢复了生机。这个地方,即雪松山,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被称作“众神在地球上的着陆点”,是国王们追求永生的目的地,也是从尼比鲁星球来到地球的众神的居所,地球统治者恩利尔就把“天堂之牛”藏在了雪松森林中。“天堂之牛”是恩利尔的天神标志,也是恩利尔统治地球的“金牛时代”的象征。

圣谷

圣谷

圣谷

黎巴嫩雪松

高贵奢华的香柏树,又名黎巴嫩雪松,它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耐腐抗虫,还能散发清香。虽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等地中海沿岸国家也生长这种雪松,但黎巴嫩雪松却成了地中海一带雪松的代名词,只因它是《旧约》中的常客。这种“咖位”,让今天的黎巴嫩国旗上都画着一棵苍翠、挺拔的黎巴嫩雪松。甚至还有人说,雪松和美女是黎巴嫩的标配。来到黎巴嫩,这种神树我是一定要拜访的,而拜访这种神树的最佳地点,就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圣谷(Qadisha Valley)。

从另一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巴勒贝克古罗马遗址到圣谷入口的卜舍里小镇(Bcharre),谷歌地图给出的是60公里,不到1.5小时,此路线经过神木集中地的神杉林(Cedars Of God Bsharri)。这个卜舍里小镇也是黎巴嫩裔美国作家纪伯伦的故乡,他写出的作品《先知》曾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我想60多公里的距离对于爱开车的我来说,一定是易如反掌之事。没想到,这段路程刷新了我自驾旅程中的新纪录,让我终生难忘。

贝卡谷地

贝卡谷地

如果说我在安贾尔到巴勒贝克的沿途还未感受到贝卡谷地农业的发达,那刚开出巴勒贝克不久,我就体会到了贝卡谷地的肥沃。历史上一度是鸦片出产地的贝卡谷地到处都是农田,上面种着小麦和青菜等作物,但这里的土地是红色的。广阔的农田和贝卡谷地身后连绵的雪山搭配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立体、多元的美丽画卷。这是我从未看见的,不禁心潮澎湃,不停让我发小儿拍照,自己也停下来拍。发小儿问我:“这有什么可照的?不是跟你们美国的一样吗?” 怎么能一样呢?美国的农田背后没有雪山,更没有贝卡谷地的底蕴。这片谷地被腓尼基人称为“神之所”,还被古罗马人称为“通向文明的走廊”,这些都是美国的大平原没有的。

我无比欢畅地行驶在贝卡谷地中,对这片神之选地充满了眷恋,都没注意到巴勒贝克的阳光明媚在这里很多时候变成了阴云密布。看看远处的雪山,我热切地盼望能近距离欣赏它。我的愿望达成了。穿过一个小镇后,我开上了盘山路,雪山上的片片白雪就在我的眼前不停晃动,路边还有刚刚吐蕊的樱花树,而路上一辆车也没有,这都让我感觉惬意极了,也觉得黎巴嫩的美景不在地中海岸,而是在贝卡谷地和雪山中。我继续往前开,海拔也不断升高,我看见云雾遮住了雪山,白雪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像仙境一样,更觉得黎巴嫩美极了。

去圣谷沿途

去圣谷沿途

去圣谷沿途

正在我尽情欣赏这美景时,山路中出现了荷枪实弹的士兵。他看看我们,没说什么就放行了。可谁想到,我越往前开,白雪越多,而且就在我的车边,我还看见了塌方的路,心想这里冬天不会发生过雪崩吧。还没等我想明白呢,我的前方就出现了碎石,还有被雪冲垮的路的护栏。这还不要紧,没化的白雪横在了路中间。我下车查看,发现雪从马路上越往山上越厚,如果我强行通过,一定会翻车。当时就想,要是有铁锹就好了。我用车上仅有的矿泉水瓶除雪,哪除得动呢?我站在白雪旁,望向苍茫茫的天空,只能无语。这时,我已经开出一多半的路程,离卜舍里小镇只有10多里的路程了。

没办法,我只好往回开,可从哪里去卜舍里小镇呢?我毫无头绪,返程中谷歌地图里的人声一直让我掉头,我能掉头吗?无奈之中我输入了朱拜勒(Jubail),因为我在地图中发现去这里是有大路的,心想圣谷我是去不成了。可是,去朱拜勒也得翻越最高峰3千多米的雪山。开上盘山道时,天空飘起了雨丝。随着海拔的升高,雨丝变成了小冰雹,之后变成中雪。幸运的是,这条山路有人除雪,路旁就是厚厚的雪墙。但要命的是,越往上开,浓见度越差,前方连一米的地方我都看不清楚。这情景,跟我在美国黄石公园里的一样,但那时的黄石公园没有雪。

去圣谷沿途

去圣谷沿途

去圣谷沿途

去圣谷沿途

我很紧张,我发小儿比我还紧张,一直说着丧气的话。是啊,在这荒无人烟,还下着雪,又一辆车都没有的高山上,我的车万一抛锚或者有点儿什么意外,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我把车速降到最慢,小心翼翼往前开。很多时候我都以为过了最高峰,可下坡之后又是上坡,真不知道这痛苦会什么时候结束。我发小儿坐在我旁边,不停祈祷上帝和真主保佑我们。幸运的是,对面没来一辆车,如果有,那真不能预测会发生什么。终于我冲破了浓雾,可还没等我缓一口气呢,我前方就突然出现了两个士兵,手里都拎着冲锋枪。他们朝我们车里张望,然后放行了。看来,这雪山是战略要地呀。

过了哨卡,我不死心,又在谷歌地图中输入了卜舍里小镇,心想如果再去不成,我就彻底死心了。我在黎巴嫩的山路中前行,偶然会路过信奉基督教的小城和山中世外桃源般的风光。雾气飘荡在开满野花的绿色山谷中,还有湖泊作点缀,那情景,跟挪威很像。我想,圣谷也应该是这样。可我没想到,还没到圣谷,天就飘起了小雨,离圣谷入口的卜舍里小镇很近时,又变成了中雨,而且又是漫天的浓雾。好不容易到达了卜舍里小镇,雨渐小,但圣谷中全是雾,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我们9天的旅程中唯一一天没有艳阳的。

卜舍里小镇

卜舍里小镇

卜舍里小镇

卜舍里小镇

这一路,我受尽了煎熬,本来是1.5个小时的路程我开了5个多小时,而且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可我连圣谷的毛儿都没看见,这圣谷真是辜负了我的一片诚心,我这么想。把车停到路边,我跟发小儿在雨中寻找餐厅吃饭,想在这个海拔1500米的卜舍里小镇吃点儿好的,但是小镇上没一家餐厅开业的,我们只看到了路旁的黎巴嫩雪松和在雨中傲然怒放的樱花及墓地中的一个小教堂,还有纪伯伦和黎巴嫩马龙派修道士圣查贝尔(St. Charbel)的雕像以及山上喷涌下来的瀑布。

我悻悻然走回车里,开往我们的目的地的黎波里。但是,但是,就在我把车开出去100米后,我忽然从窗口看到了浓雾正慢慢从圣谷中散去,卜舍里小镇隐隐约约露出了它美丽无比的容颜。那一刻,我真觉得上帝显灵了,赶紧下车欣赏这个黎巴嫩最幽深、最神秘的圣谷。

有人说,圣谷所在的黎巴嫩山是高级文明传扬的源头之地。没人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人们知道,圣谷(Qadisha Valley)中的“Qadisha”在闪族语中是“神圣的”意思。人们也知道,圣谷的上方耸立着近3千米的山峰,而它的底部流淌着从的黎波里注入地中海的阿布阿里河(Abou Ali River),这条45公里长,在谷中流淌35公里的河流被称为圣河(Holy River),圣谷正由它在天长日久中冲刷而成。

圣谷

圣谷

圣谷

圣谷

圣河加圣谷,孕育出了“神树”香柏木,也就是黎巴嫩雪松。这种古代世界被法老和君主们视为最珍贵的建筑材料就在这片圣谷中,你能说此地不是被外星高级文明择选的吗?我是相信的。因为在古代植物学著作中,黎巴嫩雪松被描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而神杉林中的黎巴嫩雪松有的寿命已经超过3千年。但各个时期君主们对黎巴嫩雪松的迷恋已经让圣谷中的雪松林从公元6世纪,把东罗马帝国带入顶峰的查士丁尼时代开始消失。

不过,今天的圣谷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是因为这里曾是神之选地,而是因为它的幽深和隐蔽成了早期受迫害的基督教修士避难之所。这些修道士跟土耳其厄赫拉热峡谷和修道院峡谷里的修士们一样,在悬崖峭壁中开凿出无数修道院,使这个圣谷成为了修道院社区,后来信奉穆斯林神秘苏菲派的人也来这里冥想和独处。我站在卜舍里小镇的边缘,遥想着圣谷的古往今来,目睹着云雾渐渐飘散去,尽情欣赏着披着雪衣的黎巴嫩雪松和在圣谷中像神仙一样飘来飘去的少许云雾。那时那刻,我觉得我一路的艰辛都很值得,更感谢上帝拨开云雾,让我看到了圣谷的真容。

玛丽莎修道院

玛丽莎修道院

玛丽莎修道院

玛丽莎修道院

我看也看不够这美景,又不想离去,于是开去了圣谷旁的玛丽莎修道院(Monastery of Mar Lishaa),我要从这里俯瞰圣谷,这个修道院跟圣谷和神杉林一起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修道院的外边种的全是黎巴嫩雪松,我们到的时候,刚好有一辆车开过来,问我们做什么,我们说去修道院。他们立刻给我们开了门,原来他们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此修道院建于14世纪,里面很简单,中间是一个小庭院,四周是几个小房间,还有四个切入岩壁的小教堂以及一个食堂和一些办公室。

看教堂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要站在这里看圣谷。这里看到的圣谷比在卜舍里小镇看到的还有仙儿气,许许多多小块儿的云雾飘荡在圣谷中,远处还有瀑布从山崖上飞溅而下,那景色比挪威的还美。我想把这圣谷看透,于是顺着盘山道往谷底开,看见谷中的山坡上种满了开满梨花的梨树,便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顿时觉得圣谷美艳绝伦。我开到谷底,想沿着圣河开到的黎波里,没想到我们差一点没从黎巴嫩山中出来。

开过盘山道后,我就开进了山中,盘山道上的柏油路变成了毁车的石子路,但圣河一直与我们随行,还有山泉水和清新的空气,这些都让我很开心。我想这毁车的石子路不会太长,谁知道,这破路没完没了,中途还下起了雨。我跟发小儿说,早知开这种路,租个SUV就好了。也不知开了多久,我的发小儿忽然发现谷歌地图让我们掉头,我把地图放大一看,前方是Deir Qannoubine修道院,路是死的。我有点儿紧张,因为此时已晚上5点多了。

圣谷

圣谷

圣谷

圣谷中的圣河

圣谷中的毁车路

我掉头往回开,可是回去是上坡,我租的小车很不给力。我怕爆胎,只能爬行,然后我的车就陷到了石坑里。我使劲踩油门,但车动也不动,排气管还冒起了黑烟。我发小儿吓坏了,觉得我们要玩完,因为山里一辆车和一个人都没有。我觉得很对不起她,第一次跟我出来旅行,我就让她接连受惊吓。我保持镇定,往后倒车,幸运的是,我倒了出来,然后我紧贴着山脚下的岩石把车开了过去。

好不容易开到了柏油路上,我觉得我的后背都是汗,但我一点儿也不后悔,毕竟我把圣谷从上到下看全了。对圣谷的喜爱,让我在两日后从朱尼耶(Jounieh)又开回了这里。来这里前,我特意看了天气预报,这一天艳阳高照。善于“搂草打兔子”的我准备从亚穆内自然保护区(Yammouneh Nature Reserve)开到玛丽莎修道院,谷歌地图说是可以的,全程3个多小时。亚穆内自然保护区也跟圣谷一样,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面有一个湖,还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可我们在中途又被大雪拦住了去路,这一次更惨,大雪铺满了路面,我们只有插翅才能飞过雪山。我心中开始埋冤黎巴嫩,也不早点给个封山的提示。

去圣谷沿途

Dimane村

Dimane村

Hawqa小城

我没办法,只能往回开,这很耽误时间。虽然我喜欢开山路,但我们的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这一次我把目的地设到了海拔1400米,住着马龙派天主教信徒的Dimane小山村。这里除了可以俯瞰圣谷外,还有一条古老小径可以通到圣谷底部和圣河的南支流,但是从这个小村庄看到的圣谷并不美。我从小山村又开回了玛丽莎修道院,我想看看在雾气中美丽无边的圣谷在艳阳下是否也美得不可方物。到达玛丽莎修道院,依然一个人也没有,黎巴嫩雪松也依然傲立,但没有了雨雾缭绕的圣谷却失去了仙气儿,只是一个峡谷。如果没有背后的点点白雪,那它跟法国的凡尔登峡谷差不多。

可是当我把车开到Hawqa小城后,圣谷又恢复了动人的姿容。不过,这动人的姿容不是因为云雾,而是因为雪山。这个位于海拔1300米高处的小村庄紧贴着圣谷,它的身后就是白雪皑皑的雪山,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汇成瀑布飞溅到谷底。这景色,虽不如加拿大的班芙公园,但也是世界一流。我又兴奋起来,然后从这里开向了谷底,一路都是怡人的风光。五颜六色的野花在翠绿的谷中绽放,白雪在远方默默守望,它们跟裸露出的赭红色和青色岩石一起组成了色彩的万花筒。它们伴着耀眼的艳阳和微凉的清风,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是春天的节奏;这是春风的絮语。

圣安东尼大修道院

圣安东尼大修道院

圣安东尼大修道院

圣安东尼大修道院

圣安东尼大修道院

圣安东尼大修道院

就在这美景图中,一座靓丽的修道院跃然于图画中,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圣安东尼大修道院(Monastery of St. Anthony the Great Qozhaiya)。这座外形看似跟土耳其和希腊藏在山谷中的修道院一样的圣安东尼大修道院被称为“活宝藏”,它建在海拔950米的山坡上,周围是黎巴嫩雪松和橡树,正对面是一大片葡萄园,一看就很富庶。历史学家们说修道院建于公元四世纪初,它见证了黎巴嫩隐士生活的历史。虽然它曾多次被洗劫一空,还多次被夷为平地,但它也不断被重建。之后在15 世纪成了马龙派教长的所在地,并保持了500 年之久。在此期间,欧洲很多诗人、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政治家和神职人员都到此参观,甚至定居。1584年这座修道院安装了中东第一台非犹太人印刷机,并用叙利亚语和阿拉伯语印刷出了《圣经》中的《诗篇》,这是第一台用阿拉伯语印刷的印刷机。

如此重要的修道院一定很吸引人。本来圣谷是人烟稀少的,可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两波旅游团,其中一波来自斯洛文尼亚。修道院中有一个餐厅,趁着发小儿点菜的时候,我把修道院里里外外转了一圈。修道院的洞穴中有好几个大大小小的教堂,还有一个小博物馆。博物馆中展出了第一台印刷机和由它印出的《诗篇》以及修士们在这里使用过的器皿等。背靠山峰的修道院主教堂是所有教堂中最漂亮的,教堂上方有三个小巧的钟楼,门前是一个带小喷泉的广场,在广场上可以眺望圣谷。

Cappila Sta Rita教堂

圣斯蒂芬教堂

我逛完后回到餐厅,发小儿点的菜也上来了。虽然这家餐厅的菜是快餐,但很好吃,也不贵。囊是烤出来的,非常香脆,我们都特别喜欢。发小儿还点了一瓶啤酒,才0.5美元。吃饱喝足后的我们开向圣谷中没什么名气的基督教会(Cappila Sta Rita)和圣斯蒂芬教堂(Saint Stephen),最后从地中海岸开回了朱尼耶。这一天我开了7个多小时,可是我一点儿也不累。圣谷带给我的欢愉,就像杜甫写的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我想,圣谷的美丽和我在圣谷的经历是会让我铭记的。那铭记,一如纪伯伦墓前的墓志铭所言:“我就站在你的身边,像你一样地活着。把眼睛闭上,目视你的内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

第一次去圣谷路线

第二次去圣谷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喜欢。如果有可能,还是去黎巴嫩吧。那里又有美景,又有悠长的历史,还有乐于助人的好心人。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谢谢你的分享,我想我这辈子大概不会去黎巴嫩了,跟着你的游记游圣谷,让人向往的!准备来补你前面的系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