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们,冬日里最喜欢西班牙的哪座城市,那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大西洋岸边的加迪斯。灿烂的阳光、湿润的海风、美丽的沿海步道和3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及我们没吃到的米其林餐饮,都让我们想生出双翅,尽早飞到它身边。如果你再问我们,除了加迪斯以外,排在第二位的是哪座城市,那我们也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梅塞塔高原上的托莱多(Toledo)。为什么人口只有8万多的托莱多会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老二”呢?答案就在《千年永宁》的歌声里:“一弯永宁江,两岸橘花香,山水间风铃回响。我想把一座城讲给你听。”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说到三教合一,在中国指的是儒释道,我在中国山西大同的悬空寺里即看到了三教合一的三教殿。而西方的三教合一,则指的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信奉这三种宗教的哪一个人,都会把耶路撒冷看作自己的圣城,它是全世界公认的三教合一之城。在西班牙,也有一座三教合一的城市,它就是被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描述为“永恒之城”的托莱多,此城今天整个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可是身居内陆,离大海300多公里的它是如何成为三教合一的城市的?它又如何成为首都的?这得从公元374年居住在中亚的匈人(Huns)一路西迁开始说起。
这些匈人好像受到了某位大神的指令,是专门来摧毁文明的。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崛起,像一阵飓风一样,向欧洲腹地推进,沿途经过的阿兰人和东哥特人瞬间被他们征服。被征服的阿兰人和东哥特人拖家带口去挤压黑海北岸,离多瑙河很近的西哥特人领地。为了躲避匈人的残杀,也为了解决人口增多带来的生存压力,一部分西哥特人在罗马帝国的允许下,于公元376年作为帝国盟友渡过了多瑙河,进入了罗马帝国境内,帮助帝国戍边。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可是,高高在上的罗马帝国根本没拿正眼看过这些他们眼中的蛮族,于是武力就成了西哥特人获得东罗马帝国认可的唯一途径。在他们渡过多瑙河的第二年,他们便在我独自去过的土耳其埃迪尔内胖揍了罗马军队,还在战斗中杀死了罗马帝国东部的皇帝。这场被历史学家称为阿德里安堡的战役(Battle of Adrianople)把罗马人自大的面纱一下子撕了下去,西哥特人为自己赢回了面子和尊严。
被痛扁的罗马帝国学乖了,继任的狄奥多西大帝给了西哥特人众多好处才勉强让他们安顿下来。安顿下来的这些蛮族看到了罗马帝国的富庶、繁华和文明,心中在升起艳羡的同时,不可能不起贪念。当狄奥多西大帝,这位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也是最后一位统治罗马帝国全境的皇帝把帝国一分为二后,西哥特人与罗马帝国签署的协议也随之作废。这些蛮族在首领亚拉里克(Araric)的带领下,率先洗劫了希腊的众多城市。而西哥特人之所以打砸抢这些富裕的城市,是因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应允把希腊北部的伊利里亚行省划给他们,以换取他们不去侵袭东罗马帝国东部的土地,这一承诺随即让西罗马帝国倒了大霉。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西哥特人在公元410年攻占了罗马帝国精神中心的罗马城,这是被称做“永恒之城”的罗马自公元前390年建造城墙起第一次落入外敌之手。因此,亚拉里克此次的洗劫被看作是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让罗马感到屈辱的还有,亚拉里克攻克罗马城后,还顺手牵羊掠走了狄奥多西大帝的女儿,也是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并强迫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两个人还育有一子,只是这个早夭的孩子是不是被公主掐死的就不得而知了。从狄奥多西大帝去世的那一年到罗马城陷落的这一年,西哥特人仅用15年就把罗马城赶下了神坛,野蛮的杀伤力有多残酷,可见一斑。
为了安抚这些野蛮人,西罗马帝国同意跟他们结盟,让他们在今天法国境内,我夏天去过的图卢兹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王国,这是罗马帝国建立起来首次被承认的国中之国。中国人常说,“血债要用血来还”。西哥特人对罗马做的“孽”,最终得到了恶报,法兰克人替罗马报了仇。皈依了基督教的法兰克人在首领克洛维一世的领导下,于公元507年将西哥特人击败,迫使他们退到比利牛斯山以南的西班牙境内。打不过法兰克人的西哥特人却能打得过居住在西班牙的其他蛮族,他们在把汪达尔人和阿兰人轰到北非,还灭亡了苏维汇王国,并在把东罗马帝国地中海沿岸势力赶走期间,于公元542年定都托莱多。为什么西哥特人要定都托莱多呢?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一定是因为它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早在公元前193年,古罗马人就在这里建了城。它建在一个小山上,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注入大西洋的塔霍河(Tagus River)缓缓从城下的东、南、西三面流过,这给它提供了天然屏障。此外,虽然托莱多位于梅塞塔高原上,但它所在地却有一个新卡斯蒂利亚盆地,盆地上的农业和畜牧业可以让城里的人衣食无忧。看来,被罗马人称做蛮族的西哥特人也不傻嘛。
如果说不傻的西哥特人为自己选择了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托莱多而被历史铭记,那他们于公元587年皈依基督教则应该被所有基督教的国家牢记。虽然这些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很多文明都束之高阁,甚至还把很多文明都摧毁的野蛮人在100多年的时光里没给伊比利亚半岛带来什么文明,但他们却在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后,在西班牙的一隅为基督教保存了点点星火,最终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大航海时代。
托莱多城外
托莱多城外
托莱多城外
不过,让托莱多最先成为三教合一之城却正是这些异教徒摩尔人。当摩尔人塔里克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于公元711年攻占了托莱多,让西哥特王国寿终正寝后,他和他的继任者们都把这里当作了扫荡伊比利亚半岛的大本营,直到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公元756年定都科尔多瓦。但托莱多的光芒并没有暗淡,相反,在拉赫曼一世创建的后倭玛亚王朝,它还大放异彩,成了王朝的第二首都,人口仅次于科尔多瓦。由于王朝对宗教信仰的包容,托莱多成了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聚居地,就像《宇宙变化的那一天》书中说的,“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和基督徒同他们的摩尔人统治者和平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这些人在近400年的时间里,相互融合,彼此成就,不仅在托莱多建造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清真寺、犹太和基督教堂等,而且让托莱多成为了富庶之城和跟科尔多瓦一样的文化之都。
融会贯通了各种文明,并创造出了自己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明就像雨露,通过摩尔人把这文明撒向了伊比利亚半岛,其中就包括托莱多。他们在这里编订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托莱多天文表》,还让托莱多出产的刀剑、陶器、瓷砖和金银镶嵌手工艺品享誉地中海世界。而托莱多的大型图书馆更是远近闻名,其藏书包含了许多摩尔人在哲学和数学领域的研究巨著,以及基督教已在欧洲失传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当它在公元1085年被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破城后,它随即成为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首府和全国宗教中心,也成为了这位国王的“心肝宝贝”。他下令保护当地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遗产,允许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并存。这样的宽容,让托莱多最终成为了阿拉伯科学文化艺术向欧洲传播的前哨。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联系》一书中曾这样描述穆斯林是如何把欧洲从黑暗时代带进光明的:“托莱多的沦陷,为欧洲基督徒带来了学术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复兴。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陈列着许多古典巨著和穆斯林的作品,这令基督教的欧洲深感震惊。” 这些欧洲国家的学者,就像飞蛾看见了烛光,在整个12世纪乃至随后的数百年,都汇聚在托莱多,他们在这里开启了一项巨大的翻译工程。穆斯林和犹太学者先将阿拉伯语或希伯来语书籍翻译成卡斯蒂利亚语,再由卡斯蒂利亚学者翻译成拉丁语,从而让失传已久的知识在基督教的欧洲传播。随着知识传播的还有技术,其中造纸术和印刷术对知识的普及无疑是最重要的。
“嗷嗷待哺”的欧洲在上帝天眼的注视下,飞速成长,然后变成了“白眼狼”,最后把摩尔人全部从伊比利亚半岛轰了出去。当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陷落,众多学者带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原版典籍回到欧洲大陆时,欧洲终于找到了“精神之柱”,影响人类进程的文艺复兴运动随之奏出了最绚美的华章。托莱多也随之扶摇直上,成为了开启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查理五世宫廷的主要场所,因而它又被称作“皇城”。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这样的托莱多,被我惦记好久了,第一次去马德里时就想前往,可因时间紧迫,未能成行,这次自驾,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放过这里的。从瓦伦西亚到这里,要开4个小时,这一路,我第一次在西班牙尝到了开直路的感觉,也第一次看到了西班牙这个“欧洲菜篮子”的真实模样。道路两侧都是海量的葡萄园和橄榄树,还有少量的苹果树,大量的农田和菜田分布在平整的山谷中。高山消失了踪影,只剩下丘陵。我在一路赏心悦目的美景中开到了托莱多的山谷观景台(Mirador del Valle de Toledo),这里就是提香的高徒,希腊画家格列柯(El Greco)创作出的名作《托莱多的风景》(View of Toledo)之地。他曾带着成为西班牙宫廷画家的憧憬去了马德里,受到排挤后移居托莱多,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画家并在这里终老。
当我站在观景台上,看到跟《托莱多的风景》中一模一样的托莱多时,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托莱多比我非常喜欢的法国卡尔卡松还漂亮。塔罗河从城下蜿蜒流过,两道古城墙把建在山上的小城完好地包裹起来,小城内是错落有致的房屋,而大教堂的塔尖和山上的城堡无疑占据了小城的天际线。若是这里也有跟加迪斯一样的明媚阳光和温暖海风,那比加迪斯还立体的托莱多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老大”。不过,即使它是“老二”,我也看不够它,晚上又跑来看它的黄昏和夜景。一边看一边衷心地祝福统治过这个小城的君主永垂不朽。因为是他们的睿智,才让托莱多成为了塞万提斯笔下的“永恒之城”,才让我有机会在2023年的第一天在此度过。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托莱多
我的酒店在老城中心,因不确定酒店会有停车位,于是我把车停到了塔罗河上的圣马丁桥(San Martin's Bridge)旁。临下车时,我特意询问路人元旦是否停车免费,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跟先生和女儿走上了桥。可等我晚上回来取车准备看夜景时,刚好看见警察在开罚单。心想好险,差一点拿一个。
建于14世纪的圣马丁桥是一个跨度为40米的大拱和四个小拱组成的石桥,跟中国的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种跨度的拱桥在当时是很罕见的。桥的两侧是哥特风格的塔楼,靠近小城的防卫塔上雕刻着极为华丽的帝王双头鹰徽章。在此桥建立前,是有旧桥的。旧桥被历史的车轮碾过,见证了托莱多的古往今夕。当年,有两位公主从此桥上走过,但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位西哥特公主从这里走出,嫁给了法兰克国王,两年后被虐杀;另一位法兰克公主从这里走进,嫁给了西哥特王国的王子,从此启动了西哥特人信奉基督教的按钮。
圣马丁桥
圣马丁桥
圣马丁桥
我们像那位法兰克公主一样,从桥上穿过,走进老城,一边欣赏着老城的建筑,一边寻找饭店。我们知道,元旦的很多饭店都会关闭。老城里第一个映入我们眼帘的古老建筑是建于15世纪下半叶的圣若望皇家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它由被称做“双王”的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所建,用以庆祝他们儿子出生以及战胜葡萄牙王国的军队。教堂建在犹太人居住区的中心位置,门前是空旷的广场,这让修道院显得更引人注目。虽然它的外部和内部都没有我们去过的很多教堂豪奢,但它的教堂中殿中有很多象征着双王的皇家盾形纹章。
修道院正对着坎布隆门(Puerta Del Cambrón)。这座城门最初因靠近犹太区而被叫做“犹太人之门”,15世纪中叶重建时以塔楼废墟顶部生长的植物命名。它是托莱多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起源于西哥特王国,今天呈现着文艺复兴风格外观的它还保留着穆斯林时期的部分结构。城门上有两个塔楼,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天井, 下部两个多立克柱之间是一个拱门,拱门上方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皇家盾形纹章,纹章下是托莱多守护神的雕像。
圣若望皇家修道院
圣若望皇家修道院
坎布隆门
坎布隆门
与修道院咫尺之遥的是被改作博物馆的白色圣玛利亚教堂(Iglesia de Santa María la Blanca)。它兴建于12世纪末,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犹太会堂,由伊斯兰建筑师修建,结合了穆斯林和基督教的建筑风格。我对这座建筑的内部很有兴趣,可惜元旦它关闭。白色圣玛利亚教堂前方是同样关闭的圣母升天犹太教堂(Sinagoga del Tránsito)。介绍上说建于14世纪的此座教堂是西班牙犹太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采用了穆德哈尔元素,并用阿拉伯文及希伯来文来装饰。
我们继续在老城中闲逛,觉得就像走进了历史凝固的建筑博物馆。老城没有一栋现代建筑,所经之处都是古朴的遗迹,哥特式、穆迪哈尔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的各类教堂和修道院等随处可见,这让我们觉得托莱多真是一个宝藏,也让我们觉得千年的时光与气息触手可及。
白色圣玛利亚教堂
圣母升天犹太教堂
托莱多老城
托莱多老城
托莱多老城
就在我们左顾右盼时,我家先生看见了一家营业的餐厅,这是我们在托莱多发现的唯一一家营业餐厅,而且餐厅晚上不营业。它家有鹿肉,做的有点咸,价格也不便宜,面包还收费。不过,我们管不了那么多了,能在元旦吃上一顿热乎的已经很不错了。
老城中最恢弘的建筑当属托莱多主教座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 Primada)。建于13世纪,历时200多年才建成的它被认为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前身曾是西哥德人的宗教圣殿和摩尔人的清真寺。但看过太多哥特式教堂的我并不觉得它的外部有多么“高大上”,也对内部拉斐尔、鲁本斯、提香、格列柯等大师的画作没有太大兴趣,让我感兴趣的是吸收了穆德哈尔等风格的内部装潢和里面的珍宝博物馆,可教堂在元旦期间关闭。虽然托莱多因为1561年查理五世之子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而衰落,可它的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住所就在这所教堂。
托莱多主教座堂
托莱多主教座堂
托莱多城堡
托莱多除了主教座堂以外的另一个地标建筑-托莱多城堡离教堂很近,可这个位于托莱多最高处的石砌城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堡,它是一座呈正方形,四角有四个方形尖顶塔楼的宫殿。罗马时期这里就有一座宫殿,现如今城堡被改作了军事博物馆。博物馆在元旦一定是关闭的,元旦期间关闭的还有罗马温泉(Termas Romanas)。在窄窄小巷中的它外表太不起眼了,还不如我在土耳其去过的土耳其浴。据说这里能看到罗马遗留的供水系统遗迹,摩尔人统治托莱多时,在这里建造了一栋大别墅。
我们从这里走向兴建于人类第一个千禧年的光辉基督清真寺(Cristo de la Luz),我们的酒店就在清真寺附近,这里原是富裕的穆斯林居住地。据说,国王阿方索六世进入托莱多后,他的马突然跪在了清真寺前,结果他发现了一支蜡烛在石缝中燃烧。凭借着蜡烛的光芒,他找到了隐藏在这里几个世纪的基督雕像,于是他立刻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场弥撒,并留下了他的盾牌,盾牌上记述了此事件。也许是这个神迹,因此这个清真寺与最初建造时的外观几乎一模一样,也是托莱多保存的唯一一座清真寺。
光辉基督清真寺
光辉基督清真寺
光辉基督清真寺
走下清真寺的楼梯,即是我们的酒店。我们的房间在最顶层的阁楼里,超级干净、也超级舒适。酒店旁边是太阳门(Puerta del Sol),它建于14世纪,由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所建,因其朝向东方而得名,但最初建造此城门的是摩尔人。太阳门也跟托莱多的很多建筑一样,采用了穆德哈尔风格。门是长方形,顶是半圆形,拱门是马蹄形,两侧有两座塔楼。今天大门已不在,只剩下入口,入口拱门的徽章上雕刻着托莱多的守护神。
对托莱多的着迷让我在黄昏时又把车开到了观景台。此时,白天的乌云已散去,太阳的光辉正笼罩在托莱多的“身”上。当阳光慢慢变得温柔,我们惊奇地发现,托莱多变成了一座红城,所有的建筑都披上了一层玫瑰色的轻纱。那美丽的颜色,跟我在法国阿尔比主教城看到的如出一辙。那一刻,欣喜、赞叹、愉悦一并涌上心头。托莱多,太美了!
太阳门
托莱多黄昏
托莱多夜色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片红,依依不舍地看着它变暗,再看着它花灯初放,慢慢穿起“晚装”。夜色中的托莱多,也同白日一样,美得不可方物。当我把车开回酒店时,我幸运地在离酒店最近的一个停车场找到了唯一一个停车位,顿时觉得托莱多没有辜负我对它的一片深情。为了表达我对它的爱恋,下车后我一个人在星光下的引领下走入了幽深的老城。
跟摩肩接踵的白天相比,夜晚的老城,众多小巷都冷冷清清,只有我自己在孤独地流浪,可我一点也不害怕。在我走出迷宫般的小巷,看到耶稣会教堂(Iglesia de San Ildefonso)后,我才又看到了托莱多的人气,无数人走进教堂做礼拜。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供奉着托莱多的守护神和教会之父圣伊尔德方索(Saint Ildefonso),他就出生在此处。教堂里金碧辉煌,跟马拉加主教座堂的内部很像。
耶稣会教堂
耶稣会教堂
比萨格拉门
托莱多
从这里我走到了离酒店不远的比萨格拉门(Puerta con bisagras)。此门是托莱多最知名的,最初也由摩尔人建造,现在的建于16世纪中叶,城门上刻着查理五世帝国皇鹰的纹章,而城墙上则刻着塞万提斯写给托莱多的题词:西班牙之荣,西班牙城市之光。
至此,我已经把环绕在青山绿水中的托莱多老城看了八九不离十了。千年的历史风霜,铸就了托莱多的厚重、朴实和内敛。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托莱多,就像《城市之光》那首歌里唱的那样:“眼前又灯火辉煌,城市之光更明亮。”
路线
托莱多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