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走进繁花:荷兰(8)-欧洲的门户

(2022-03-20 11:07:17) 下一个

2014年,中国现任国家主席访问荷兰时曾说:“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 说者有心,听者更有意。最高领导一声令下,中企开始纷纷向荷兰投资。短短4年,就有700多家中国企业来到了荷兰,其中有80家企业把自己的欧洲总部设在了荷兰,而在欧洲纯电动巴士领域排名第一的比亚迪在鹿特丹建立了欧洲总部。

比亚迪的眼光是不错的。如果说荷兰是欧洲的门户,那在荷兰,推开欧洲大门的不是荷兰的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而是第二大城市鹿特丹。为什么鹿特丹会赢得“欧洲门户”之名呢?这要从它的建城史说起。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Rotterdam)中的鹿特,来自于意为“泥泞之水”的鹿特河(Rotte River),而鹿特丹中的丹,则跟阿姆斯特丹的丹一样,都源于英文的坝(Dam)。据史学家们说,人们于1260年左右在鹿特河上建成了一座堤坝,从此鹿特丹降临人间。至于是谁建的堤坝,并无定论,但这个时候的欧洲和那个僵而不死的拜占庭帝国,都在发生风起云涌的变化。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由威尼斯人唆使,主要由法国人组成的十字军攻克并洗劫,这些强盗还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建立了拉丁帝国。但在鹿特丹建城前后,拜占庭帝国的流亡皇室在热那亚人的帮助下,一举收复了君士坦丁堡,存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拉丁帝国正式寿终就寝。如果说阿姆斯特丹的建立跟拉丁帝国建国有关,那鹿特丹的建立是不是跟拉丁帝国灭国有关呢?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热那亚共和国在鹿特丹建城时已经崛起,且正跟让拜占庭帝国覆灭的始作俑者威尼斯共和国进行第一次争夺贸易权的战争。虽然威尼斯海军最初在正面决战中大胜,但仍不能阻止热那亚海军帮拜占庭帝国重占君士坦丁堡。这两个海上强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为了争夺黑海贸易权、地中海贸易权和东方贸易权共展开了4次大规模战争,直到威尼斯共和国最后赢得了全面胜利。历史上的无数经验都在告诉我们,当掌控世界或区域的老大和老二发生冲突时,不分出胜负,争斗就永不会停止。因此中国的无良学者鼓吹的美国会被迫接受中国的崛起并与之平分天下,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在鹿特丹“出世”的时候,欧洲的其它地方也不消停。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全面入侵了波兰王国,还占领了其首都克拉科夫。在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已全面展开,西班牙领土上只剩下了穆斯林建立的格拉那达王国。阿斯蒂利亚王国的国王阿方索十世还跨越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由穆斯林占领的摩洛哥。最爱“随风倒”的法国也没闲着。此时,作为欧洲大陆的“老大”,调停了热那亚和威尼斯第一次战争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为了对抗穆斯林,正跟蒙古帝国联盟,共同对付埃及的马穆鲁克苏丹国,结果信奉伊斯兰教的马穆鲁克苏丹国把信奉天主教,由路易九世率领的十字军打回了老家,还生擒了既是国王,又是圣徒的路易九世,同时在1260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大胜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终结了蒙古人的西进征程,保存了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市政厅

不知道信奉基督教的鹿特丹是不是要感谢一下马穆鲁克苏丹国,如果不想感谢也情有可原,毕竟鹿特丹与马穆鲁克苏丹国隔着地中海和欧洲大陆,但鹿特丹一定要感谢的是风车和在此为它“圈地”的人。没有排水的风车,泡在沼泽地中,至今还有40%土地低于海平面的鹿特丹就不会有出头之日。那为什么说鹿特丹一定要感谢给它选址的人呢?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太好了。

在尼德兰的低地中,有三条重要的河流:莱茵河、斯海尔德河(Scheldt River)和默兹河(Meuse River)。在鹿特丹建立之时,欧洲经济的发动机-毛纺织业已沿着这三条河流展开,而鹿特丹位于莱茵河与默兹河汇合处。莱茵河有多重要,相信懂得古罗马发展史的人一看便知,它是文明与野蛮的边界。而发源于法国境内的默兹河在流经今天比利时境内的列日后,形成了天然航道。双重的航道加持以及西依北海的位置,让鹿特丹天生具有航运优势。当风车技术不断改进,当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鹿特丹的海洋优势也凸显了出来,在1340年被授予了城市自治权,但居民仅有2千人。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这时的鹿特丹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不过,当一条连接鹿特丹和代尔夫特及莱顿的运河开通后,鹿特丹也随之繁荣起来。如果说运河的开通是吹向鹿特丹的第一缕春风,那在它建成后第7年席卷欧洲名城的黑死病则是吹向它的第二缕春风。因受黑死病影响较小,鹿特丹跟荷兰的很多城市一样,成为移民和资本的首选地,鹿特丹开始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开放,航运业、毛纺织业、麻织业和造船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之后的大航海及西班牙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带给整个尼德兰的和平和宽松贸易政策则让鹿特丹开始绽放,但它并不是绽放得最美的一个,此时最美的花朵是安特卫普。

伴随着荷兰共和国国王莫里斯军改的成功,伴随着荷兰海军的所向披靡,伴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横空出世,鹿特丹作为货运港的地位也不断增强,成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除了阿姆斯特丹和代尔夫特等的6处办公室所在地之一,可这时它仍然不是最耀眼的一颗星,最耀眼的星星是阿姆斯特丹。在荷兰共和国和西班牙帝国的80年战争开打,本属于共和国的安特卫普被西班牙帝国占领后,安特卫普的商人和工匠一部分逃往到了鹿特丹,为鹿特丹吹来了第三缕春风,到18世纪时,鹿特丹已成为对法国和英国贸易的中心,还有船只从这里远航到印度尼西亚和美国。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给鹿特丹吹来最强劲春风的是德国,这缕春风直接把它吹到了辉煌年代。在德国于1870年统一前,荷兰共和国早已烟消云散,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早已黯然落幕,阿姆斯特丹更是走下了神坛,而德国的鲁尔地区却实行了工业化,这让鹿特丹成为了荷兰、英格兰和德国之间的重要货运中转站。铁路被接通,通往北海的运河新河道被开拓,四通八达的河流和运河连为一体,让鹿特丹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港口运输网络,到20世纪初鹿特丹一跃成为荷兰第一大港,海运业达到全盛,被誉为“莱茵河上的明珠”。

西方有句非常有名的谚语,“Heavy is the head who wears the crown”。莎士比亚也曾在他的戏剧《亨利四世》中提及:“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中文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大家熟知的“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戴着“王冠”,二战期间已成为荷兰最大工业区的鹿特丹因地处大不列颠和德国之间的战略位置上而遭到了德国空军的血洗。不到10分钟,鹿特丹这座历史名城的中心区就差不多被夷为了平地,24座教堂被摧毁。但这场被称为“鹿特丹闪电战”的战役只是鹿特丹噩梦的开始,3年后,二战中的盟军又对被德国控制的鹿特丹港口和造船厂实施了轰炸,那里有德军U型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制造厂。经过这两场劫难,鹿特丹只能珠泪轻弹了。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也许德国和二战中的盟国觉得挺对不起鹿特丹的,也许鹿特丹的自然资源禀赋太重要了,二战结束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鹿特丹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港,也成为了连接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为自己赢得了“欧洲门户”和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的美名。可是,当美国把市场份额让给中国时,鹿特丹港和之后位列世界第一的港口都不得不把“世界第一港口”之名让给上海港。从中国现任国家主席说的从荷兰推开欧洲大门的那年起,到现在仅仅8年,但世界贸易环境已斗转星移。虽然荷兰是中国的第二大顺差国,但也不到中国第一大顺差国美国的1/4。中国这个“打工仔”天天跟美国这个“老板”针锋相对,中国外交官们时常以“战狼”的口吻对“老板”口诛笔伐,还想跟最不靠谱的“北极熊”同流合污,且发出了令人浮想联翩的“合作上不封顶”的声明,这怎么看都不像是英明的外交策略。这样的声明让我想到普京在回答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关于对中美关系看法时说的话。他用中国人的说法回答,当两只老虎打架时,聪明的猴子会作壁上观。现在俄罗斯这只聪明的猴子不仅仅是作壁上观,还跟美国一起“做扣儿”,落井下石。中国是不是真的以为俄罗斯是坚不可摧的盟友,是不是真的觉得以德国为首的欧洲永远不会离开它,是不是真的以为“老板”非“打工仔”不可呢?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答案已经在路上。中国正在遭受美俄欧的合围,美欧统一战线已初步达成,所以在美国和香港的中概股才会在几天内血流成河,很多股票跌幅在90%以上;中国股市才会一片哀嚎,北上资金每天以百亿的速度向外流出;中国副总理才会官宣稳定市场政策,实则是要为美国这几年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买单;美联储才会实行喊了好几年也不敢行动,前两天终于落下实锤的加息政策;中美两国元首才会有关乎中国国运的视频通话。让我来大胆猜测一下这次的通话精髓:中国将逐步放弃高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并停止一带一路。如果是这样,那中国倡导的民族复兴的美梦就会是一场黄粱美梦。对于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来说,今后的每一年都是最好的一年,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也一样。

不过,国家兴衰并不是我这个小“白丁”能左右的,我能左右的是我对鹿特丹的探索。为了看荷兰乏味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在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中开进了范内勒工厂(Van Nelle Factory)。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在二战前落成,由特色钢铁与玻璃外墙以及水泥支架构成,被认为是国际风格建筑的代表作,是“理想工厂”的样貌。自从这座钢筋混凝土建筑落成的那天起,对于它的各种赞誉之词就不绝于耳。有人把它描述为“现代最美丽的景象”,还有人把它称作“钢铁和玻璃的诗”。

范内勒工厂

范内勒工厂

范内勒工厂

可能最初作为咖啡、茶叶和烟草工厂的它的确很炫目,它的诞生也的确是荷兰对工业生产过程设计的重大贡献,但对于看惯了各种美轮美奂现代建筑的我来说,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就像一个白开水。但我也不能白来啊。这里停车半个小时内不收费,我趁着这半个小时,把大楼里里外外看了个遍。里面要刷卡才能进入,可我没有卡。在门口我遇到了两个进入大楼的女士,我问我可不可以进去看看,她们热情地说“没问题”。里面没什么可看的,曾经的工厂都被改作了新媒体和设计公司,特无聊。

我在百无聊赖中开进了鹿特丹市中心的酒店,那时还不到晚上6点,但天已经黑得透透的。住市中心的坏处就是得付停车费,好在一晚的停车费是20欧元,这价格还在我的心里承受范围内。办完入住手续后,我在无星无月的黑暗中开始了夜探鹿特丹之旅。

鹿特丹夜晚

鹿特丹夜晚

鹿特丹市政厅花园

鹿特丹的夜晚真冷啊,我的手拿出来不久就有要冻僵的感觉。这个时候的口罩,对于我已经不是用来防病毒的,而是用来防寒的。晚上6点多的鹿特丹,死一般的沉静,路上几乎没人。因为荷兰在lockdown,所以所有商店和餐厅都关门打烊,只有我,冒着严寒,在路上左看看,右看看,一直看到位于鹿特丹市中心的新地标Markthal。

这个有着夸张拱形设计的新地标是被称作全世界颜值最高的内部菜市场,两端是透明的玻璃幕墙,室内的拱顶上是绚丽多彩的艺术绘画。在艺术绘画中,创作者用动画软件把水果、鱼、面包、鲜花和附近的大教堂等重叠起来,让我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这个菜市场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室内两侧是公寓大楼,很多人在自家的落地窗前就可以欣赏到市场中熙熙攘攘的场景。可是在荷兰lockdown期间,市场内冷冷清清,只有负一层的超市在营业。

菜市场

菜市场

菜市场

菜市场

我离开这个没滋没味的菜市场,走到它旁边的圣劳伦斯大教堂(Grote of Sint-Laurenskerk),此地同样冷冷清清。这座建于14世纪,完工于17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在二战中被德军炸毁,只有塔楼和墙壁幸存下来。这个钟楼,曾出现在荷兰裔作家所作的《人类的故事》的序言中。作家说,他年轻时登上了圣劳伦斯钟塔,然后看到了鹿特丹辽阔景致,那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第一瞥。二战后经过修复才有了今天新教教堂的模样,它是鹿特丹唯一一个看起来像古迹的遗迹。据说,教堂内都是壁画,还有一座红木雕刻的神龛,神龛内是圣劳伦斯的塑像。但它关闭,我什么也没看到,只在第二日白天来到这里时在它门前看到了一尊出生于鹿特丹,被称为现代思想先驱和铺路人的伊拉斯谟(Erasmus)的雕像。有人说,他对文艺复兴的贡献超过了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的其他人的总和。他所作的《愚人颂》拉开了人文主义的序幕,“是一颗轰开通向德国宗教改革之路的炸弹”,而他主编的希腊文新约圣经成为宗教改革时期基督新教世界的第一本圣经。

圣劳伦斯大教堂

圣劳伦斯大教堂

伊拉斯谟雕像

我被冻得哆哆嗦嗦,不得已返回了酒店,第二天在晨曦中赶往以伊拉斯谟名字命名的大桥(Erasmus Bridge),此时,已近上午9点了。就在我离伊拉斯谟桥不远时,我看到了摩天大楼中间升起的金灿灿的朝阳。这是我在荷兰除羊角村外第二次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也是整个旅途中仅有的两次。之后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尼德兰的冬天真是糟透了。

虽然很多人赞美这座连接鹿特丹城市北部和南部的斜拉式大桥,说它以美妙的姿态跨越了约800米的距离,如同天鹅引颈长歌,因此大桥又被称作天鹅桥,但在我眼中,它也只是漂亮的大桥之一,我并没有觉得有多震撼。不过,当我在朝阳中,沿着默兹河与莱克河(Lek)汇合而成的新马斯河河岸,从位于新马斯河鹿特丹市中心的北岸横穿伊拉斯谟桥,看河水在宽阔的河中缓缓流淌,看不远处鹿特丹港中的桅杆影影绰绰,那视野的开阔带来的豪迈和鹿特丹曾经的辉煌就像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全身,让我忘记了寒冷,觉得鹿特丹真美。

伊拉斯谟大桥

立体方块屋

立体方块屋

我在鹿特丹带给我的美丽心境中,沿着新马斯河南岸,又走回了北岸的市中心,那里有让我产生强烈视觉效果的立体方块屋(Cube House)。这些黄灰相间的方块房子只有一点被安置在柱子上,三面向着地面,另外三面向着天空。设计师说他的设计就像一棵抽象的树,使扭转了45度的正方体生长在六边形的树干上,是他在思考把建筑形式、美学和空间融为一体的实验。他和其他建筑师的实验令鹿特丹看上去像一座现代建筑的露天博物馆,再也看不到它曾经把眼泪在月光中凝聚成霜的模样

可是,离鹿特丹不到30分钟车程的小孩堤坊(Kinderdijk),却见证了鹿特丹的朝气蓬发和泪光闪闪的时刻。这个建于18世纪中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小孩堤坊其实是一个风车群,一共有19台风车。虽然风车数量比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桑斯安斯风车村里的风车多得多,但没有桑斯安斯风车村里的风车历史久远,也不漂亮,都是清一色的色调。至于为什么以“小孩”命名,原来这里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1421年,荷兰因风暴侵袭而遭遇了浩大的水灾,鹿特丹的部分地区被水淹没。当风暴过去后,人们在提防附近发现一个漂浮在水上,装有猫咪的摇篮。猫咪为了保持摇篮平衡不进水而来回跳动。当人们吊起摇篮,竟然发现里面有一个熟睡的婴孩, 从此,此堤防得名“小孩提防”。

小孩堤坊

小孩堤坊

小孩堤坊

小孩堤坊

此传说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堤防讲述着低地国家用风车和水道与汹涌的海水斗争及共处的故事。此堤防坐落在莱克河与诺德河(Noord)交汇处。随着第一批永久定居者的到来,他们在此建立堤坝,用风车排干沼泽地里的水,然后建立家园。从这时起,用来排水的沟渠、风车、水闸、堰和各种泵站就成了此地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伙伴。这些高达四、五层楼高19座风车,在河道边“站”成两排,为两侧地区不间断排水。据说,夏季时风车内部向游人开放,可现在是冬天,我只能看到它恢弘的外部。

虽然我没看到风车的内部,但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不用付停车费,还位于田野乡间,这样的环境氛围依然让我无限喜欢。徜徉在无声的田园乐音中,看高高耸立的风车,回望鹿特丹在二战中经历的凄风苦雨,我不禁想祝福它:“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善其身,愿你遇良人。”

莱茵河流经路线

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光阴的故事21' 的评论 : 年少时的你很幸运,也很幸福。
光阴的故事21 回复 悄悄话 清丽的鹿特丹 ,小孩风车镇…勾起年少游学的光阴故事……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韭菜' 的评论 : 阳光下的鹿特丹的确非常漂亮,谢谢。
山韭菜 回复 悄悄话 太漂亮了,感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