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这个“欧洲控”来说,日本之行就像“搂草打兔子”。如果不是恰巧回国,如果不是恰巧女儿有足够长的假期,如果不是恰巧我的家乡离日本很近,那拜访日本还不会这么快被提上日程。不是对日本不感兴趣,而是深入到血液中的“日本帝国主义”教育让我对日本,有一种“欲诉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复杂之感。
当踏上日本的土地,我喜欢上了日本。喜欢札幌不喧嚣但有都市味道的夜;喜欢北海道一片片五彩缤纷的花海;喜欢骑行在自由奔放的田野山间;喜欢函馆山上美轮美奂的夜景和宫岛弥山上如诗如画的日景;喜欢箱根的青山绿水和一泊二食;喜欢如水般散发着禅意的京都;喜欢清清爽爽素白的北九州;喜欢被称作“山之幸,海之幸”的伊豆半岛,也喜欢让我们心动并行动的日餐。虽然日本没有欧洲的风韵,但美好的感觉却一样。大街小巷的纤尘不染和无处不在的精致,都让我知道,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日本,一定是我记忆中唯美的风景之一。
日本弥山上的日景
日本函馆山上的夜景
这唯美的风景,来源于唐朝的言传身教,也来源于西方的坚船利炮。这坚船利炮,不仅敲开了日本的国门,也敲醒了日本人的大脑。好学的日本人风风火火开启了全盘西化和现代化改革的明治维新,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并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开始对外侵略扩张。虽然在二战中惨败,但这只“打不死的小强”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又快速崛起,不仅囊获了很多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出现了世界级别的导演、音乐家和歌唱家,还对西方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更是在制造业上站到了世界的顶端。
日本的制造业到底有多强大呢?如日中天时的日本制造业,曾制造了全世界90%的数码相机,持有全球37%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66%的半导体原材料。不仅如此,日本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曾位居世界第一,核心科技专利位居世界第一,对国际制造业的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三。在全球50强企业名单中,日本制造业领域的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产、东芝等国际知名龙头企业都曾赫赫有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的产品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享誉全球,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
日本箱根
日本箱根
消费者的狂热,也带动了日本人的狂热。从废墟中快速复兴的他们已不记得是谁给他们提供了初始资金,又是谁给他们创造了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用令美国恐惧的家电,半导体和汽车,用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标签,开始以膨胀的心态去丈量未来的高度,肆无忌惮挑战美国的神经,去追逐自己的金色大国迷梦。80年代,“购买美国”成为日本人时髦的口号,日本投资者开始对美国大规模投资,购买美国的土地、矿山、农场、工厂、企业、银行、旅馆、摩天大楼、商业中心、高尔夫球场以及好莱坞等,夏威夷几乎成了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国内,全民炒股和炒房已成为一种时尚,仅仅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购买整个美国国土的四倍价值。
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此时的日本还不知道,它就是美国圈养的宠物狗,拴狗的绳索牢牢攥在美国这个主子手中,掌握海上贸易通道的美国可以让日本这个岛国分分钟一命呜呼。当美国被惹怒,当美日贸易战开启,当“广场协议”签署,日本人的自信心爆棚就如肥皂泡一样被捅破。日元被迫急剧升值,靠出口为导向的日本在美日经济战中节节败退,经济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随即破灭。从1990年开始,日本经济增长开始陷于停滞,曾经辉煌的高增长战绩成为昨日黄花,被国际社会称之为“失落的20年”,到现在是“失落的30年”。近年来,三菱油耗造假事件、世界三大安全气囊供应商的高田气囊事件、堪称“捅漏了日本制造业的天”的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事件,还有违规、造假、瞒报、谎报频频出现的丰田、夏普、东芝等国际知名企业,都让日企的品牌形象一波又一波地跌跌不休,制造大国的光环正在褪色。
京都金阁寺
京都银阁寺
京都清水寺
高居神坛的日本制造业,曾经是日本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什么会江河日下?是什么阻碍了这个昔日创新大国在新时代的歌声中步伐错乱?又为什么会迎来被世界关注的失落的20年和30年呢?半人半神的神道教,老龄化及长期的低利率和负利率政策就是我认为的日本失落的原因。
明治维新初期,附属于佛教的神道教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成为国教,天皇随即被推上了神坛。有人说,日本的樱花、富士山和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寄托。对天皇的誓死无条件效忠让80%信仰神道教的日本人在二战中负隅顽抗,也在战败后瞬间偃旗息鼓。可天皇毕竟不是神,他是真真实实的人,这种对半人半神的崇拜让日本形成了森严的金字塔等级结构。上层是天皇,中间是财阀,底层是平民,下级要对上级无条件的感恩、服从和效忠。德国的社会也是金字塔结构,但不同于日本的。德国虽然上升的通道被锁住,但平民之间横向的流通却畅通无阻,而日本处于金字塔底部的平民就像被锁在小笼子里的鸟,不仅向上晋升的通道被封住,晋升要论资排辈,就连左右移动转换工作岗位的空间也被凝固。想“跳巢”,在“感恩和效忠”的主流文化背景下会被定义为“异类”。这种欲飞不能,欲走不可的囚笼生活,让日本人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深耕,造就了他们的“工匠精神”。
奈良法隆寺
奈良唐招提寺
曾有媒体说,日本“有些人可以20年呆在同一个岗位,每日只干同一件事而不会多问”。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工匠精神”可以让日本在很多领域的组合创新上达到极致,从传统工艺品到现代制造业的家电、汽车、建筑、半导体、电子、化工、精密仪器等,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上游的材料、零部件、装备制造等核心技术和高附加价值产品制造方面,日本在独有的文化背景下都可以领跑世界,即使一颗螺母的生产日本人都不放过,做到极致中的极致,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家供应高级螺母之国。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工匠精神”的痴迷,让日本制造缺乏颠覆性创新;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效忠和圈在笼子里养的企业文化不仅带来思维的固化,也让人才无法自由流动,更让各企业之间无法互通有无,形成不了像美国和德国一样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从而让日本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今天落败。按照日本学者鹫田祐一的说法,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日本制造业在软件、集成电路、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国际标准竞争中黯然“四连败”,也让日本的电子产业错过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最佳时机。日本文化资本的横向不可联动和讲究精致,却不讲究效率的“工匠精神”,造成了日本在当今重要领域的缺席和缺乏建树。日本的国运,是不是走到头了呢?
日本姬路城
日本小仓城
如果文化资本的独特性造就了日本没能赶上当今世界的潮流,那日本的支柱产业,以中高端为特长的制造业,又是如何被“抢班夺权”的呢?当中国制造业这个庞然大物横空出世的时候,就为许多国家的制造业敲响了丧钟。意大利的中低端制造业被中国蚕食,而日本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大量中端产业释放到中国,自己则开始产业升级。但在向更高层级的分工转型过程中,又遇到了欧美的阻击。狭小的国内市场,让日本高端的分工投资成本越来越高,需要全球市场来分摊成本,可欧盟和美国都不会轻易让日本进入其核心的高利润市场。中端制造业被中国占领,高端制造业受到遏制,“夹心饼干”一样的日企如何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呢?造假是最轻而易举之路吧。
这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态势让日本的制造业逐渐被压缩,导致制造业衰退,但日本的底子太好了。虽然制造业的“半壁江山”不在,可在一些高精尖的领域,比如半导体、精密机械、光学元器件等领域依然在世界上具有核心竞争力,仅仅靠专利就能让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不过,没赶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是事实,被囚在“牢笼”里,看着父辈被90年代房地产和经济崩盘吓破胆的年轻人不买房、不买车、不消费,沉浸在动漫和AV女优里,甚至丧失结婚动力而导致人口每年以近40万人的速度减少也是事实,这些都是让日本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而日本的老龄化也是让日本经济疲软的原因之一。
日本忍野八海
日本富士山下
日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32%还多,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在日本,我们处处可以看见老年人在做各行各业的服务业。虽然对老年人来说,或许他们可以从工作中得到内心的丰盈,但创造财富的能力却在削弱,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不但不利于消费,不利于投资,而且会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青年人没意愿消费,老年人无法消费,这些叠加的效应不仅让日本这个有着雄厚的储蓄,个人负债不多,贫富分化不严重的国度在全世界第一个进入了低欲望社会,也抑制了企业的生产与经济活力,而日本政府采取的低利率和负利率政策虽然意图是促使民众减少储蓄,刺激消费,为企业提供长期借贷便利,却无形中为企业雪上加霜。
在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中,美国除了要求日元升值100%外,也要求加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以缩小贸易逆差。面对美国的围剿,由私人拥有的日本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来降低日元升值给出口制造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释放更多的货币流动性来加大进口并给制造业“输血”,期待通胀的来临,同时期待制造业的重新振兴可以提高工作人员薪资,进而提高购买力,来消化货币宽松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出人心的贪婪。大量的货币并未流入制造业,也没有快速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更没引起通胀,而是进入房地产及金融市场,逐渐推高了房地产及股票价格。当日本央行意识到资产泡沫危机即将到来而快速提高利率时,市场立刻陷入流动性危机,日经指数暴跌,楼市崩盘,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日本北九州
日本宫岛
经济泡沫破裂后的日本因搭上了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又续命了数十年,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却让日本的很多家庭陷入了长期的噩梦之中,也为长达一代人的消费萎缩种下了因子,全社会开始拼命储蓄以防不测。为了刺激存款的回调,为了鼓励更多资金在市面上流通,为了带动通货膨胀,为了推进贷款业务活跃,为了降低日元货币魅力,日本央妈从低利率开始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迈进,这让中国古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彻底失去了价值。这些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刺激日本的经济复苏,却让日本投资者在他们的零利率世界里倍感孤独,反而刺激大量资金流向海外市场去购买各国的有形和无形资产,铸就了现在日本庞大的离岸经济,海外净资产位居世界之首。很多人都知道,只有加息才会让金钱的魅力显露,但为什么日本央行不加息呢?也许加息也无法解决“失落问题”,毕竟日本在实施零利率后曾短暂调高利率,但随后又恢复零利率。也许怕再次陷入1990年经济破灭前的流动性枯竭,从而大面积引发经济危机。
怕,经济危机就不会来临吗?放眼世界,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一轮接一轮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促使所有国家都在实行低利率或负利率。跟日本央行一样,所有国家的央行都在期待用此法刺激经济复苏,可张开血盆大口的金融资本却用海量的资金要么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推高股市,要么流入房地产,要么把金融资产打包成各种证券化的资产在市场上出售,一个瓶子上到底有几个盖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可实业呢?没有多少钱真正流入实业。实业的效率上不来,就无法给上班族加薪。上班族的工资不涨,就没有消费能力,央妈们期待的通胀就无法来临。通胀不来,市场就无法真正稀释货币宽松所印发的海量的钱。这些海量的,本应该进入实体的钱,被无形的资产封死,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差。谁敢加息?美联储敢,结果就是众多期限的国债利率倒挂,隔夜回购利率飙升,美联储不得不止步。
日本伊豆半岛
日本伊豆半岛
人性的贪婪让贫富差距越来越扩大,也让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一步步在靠近,可是却没有一个国家想“早死早托生”。日本不想,美国也不想,但面对表面风平浪静,潜流层却是哀鸿遍野的经济市场除了印钞、降息和负利率外,别无它策。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们有幸生活在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除了大航海时代之外的最伟大的互联网时代,却不幸遭遇金融资本的贪得无厌和肆虐。日本不知何时能走出经济增长停滞,世界各国经济不知何时能默语重生,作为底层的我们,无法左右历史的走向,只能在波涛汹涌的时代大潮中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笑看金融资本的盛宴在狂欢,随波逐流。
话题一转,请问照片顺序是怎么排的啊?看不到排序的依据。
建议按地理排,从北往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