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意大利梵蒂冈(3):离上帝最近之地

(2019-06-08 08:42:20) 下一个

圣彼得教堂的大门(St. Peter’s basilica)徐徐打开,迎着晨曦。万道光芒照向教堂的5扇门,也照向教堂顶端耶稣和他12门徒的雕像。虽然每隔25年,教徒们才能在圣诞之夜由教皇引领从右侧的圣门走入教堂,意为走入天堂,但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足够虔诚,教堂门前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右手握着通向天堂金钥匙的圣彼得或许会随时为你开启通往天国的大门。而教堂上方的两座钟,似乎正在用罗马时间和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为你计算时日,二楼中间的祝福阳台似乎也在祝福你终会得到永生和安康。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上从未有过教堂,像圣彼得大教堂这样,从贝尔尼尼设计的广场开始,就让我们迷恋和跪拜。虽然欧洲很多教堂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我们惊艳和喜爱,却没有一座教堂,如圣彼得大教堂般,华美、壮观、细腻。这个耗时一百多年,历经18位教皇,由12位建筑师打造的教堂,不仅汇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华,更汇集了世界顶级大师的心血。他们倾尽毕生,用心血浇灌出的世界第一大教堂和全世界天主教最神圣之地,让天地惊,让鬼神泣,让圣洁永存,让大爱无边!

外观宏伟壮丽的大教堂,差不多比圣母百花大教堂大一倍,占地面积跟西班牙美轮美奂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不相上下,以中线为轴两边对称,呈拉丁十字架结构。为这个结构付出聪明才智的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之一,布拉曼特。他保持了君士坦丁时期建造的,与天主教会起源密不可分,埋葬圣彼得老教堂的设计,又推出了现代理念,以满足文艺复兴时期教皇对建筑的美学要求,最终这位大师设计了希腊十字的形状。十字的交叉点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的上方是教堂顶部的大穹顶,那大穹顶是通向天堂的必经之路。可惜,因为布拉曼特设计的柱式无法支撑巨型穹顶的重量而让大穹顶不得不搁浅。

圣彼得大教堂

替布拉曼特完成大穹顶遗愿的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大师,米开朗基罗。就是他,看完布鲁内莱斯基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以后由衷说,“我可以再建一个更大的穹顶,却再也无法匹配它的美。” 虽然才华横溢的米开朗基罗大师设计出了新的大穹顶,但因他接手穹顶的设计时已经70多岁,最终当大穹顶建成之时,他已过世17年。这个花费了近百年时间建造,直径比圣母百花大教堂小一点儿的穹顶,通透明亮,装饰华丽,空间广大,既可以满足教堂中内举办众多行进仪式的需求,也可以容纳源源不断前来拜访圣彼得之墓的朝圣人流。

随着朝圣人流,我们从中门而入,在瑟瑟寒风中等了两个小时的我们再次走入令我们瞠目结舌的大教堂。教堂内部光线幽暗,却金碧辉煌、豪奢唯美、神秘莫测。或许,世界上所有教堂的内饰加起来,都不会比圣彼得大教堂的更华美。在这里,建筑、信仰、历史和艺术用完美的方式结合,威严与绮丽。置身其中,时间仿佛静止,千百年已轮回。大师安在,神灵与造物者同存。那45个祭坛和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的450多尊雕像可以让我们洗尽铅华,内心纯净,期待真爱永恒。

大穹顶

圣彼得大教堂

期待永恒的,还有集合了众多艺术大师才华和天赋及人类灵感的作品,最不能缺席的是米开朗基罗大师的作品。除了他的大穹顶以外,还有他24岁的成名作《圣殇》。这座名动天下的雕塑几乎是米开朗基罗漫长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座“柔美”而不“壮美”的雕塑,也是唯一一件签名作品,他的名字就在圣母身上横跨胸前的饰带上。端坐的圣母玛利亚双目低垂,宁静柔美地俯视着怀中刚从十字架卸下的耶稣,突显基督教信仰中的爱和人类最伟大的母爱。《圣殇》的出世让罗马人为之震动,连米开朗基罗也对自己的这件作品非常满意,形容它为“罗马现今最美的大理石雕像”。

米开朗基罗的《圣殇》不仅影响着罗马人,也影响着其他大师。梵高在他生命的倒数第二年创作了自己版本的《圣殇》。梵高笔下的圣母有着农妇残破的面容,基督的面目也失去了祥和,带上了忧虑与疏离。犹太裔画家夏加尔画出的《红色圣殇》,跟米开朗基罗里的姿势一样,但画面中鲜红的色彩与纷乱的黑色线条,却是他对二战的可怕回忆。同样的“圣殇”题材,在几百年间里的,所表达的内涵与外延越来越广阔,可见米开朗基罗影响的深远。

《圣殇》

在这个教堂里,还不能缺席的当然是大师贝尔尼尼的作品。这位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家、画家、巴洛克之父,不知道在罗马这块画布上画出了多少流芳百世的作品,在圣彼得大教堂中内饰这块画布上,他同样也画出了流芳百世的作品。没有他的这些作品,或许教堂就没有今天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位对教堂内饰起决定性影响的人的作品遍布教堂每一处,包括他大理石的铺设和雕塑装饰,包括众多教皇墓葬的雕刻,包括中殿与耳堂十字交汇处的巨大雕像,当然还包括他的绝世作品-青铜华盖和彼得宝座。

差不多10层楼高的巴洛克式华盖由万神殿的青铜铸就,位于殿堂中央,在教皇祭坛之上,在穹顶之下,闪烁着金色耀眼的光芒。支撑华盖的四个螺旋铜柱如游龙般向上攀升,铜柱上的植物雕刻又粗狂又精细,清晰可见镶嵌的枝叶,四个天使站在四角的柱头顶端。这些巴洛克式特有的立面上的凹凸变化和充满动感的涡卷,让华盖充满了活力和戏剧感,激发着人们对幸福的渴望。作为教堂“镇堂之宝”,它是建筑与雕刻完美结合的惊世之作。在它下方的祭坛上,只有教皇才可以举行弥撒,而华盖前面永远点燃的99盏长明灯和华盖顶部的和平鸽,仿佛在祝福大师的作品永恒。

青铜华盖

青铜华盖

接受祝福的,还有贝尔尼尼大师的另一件不朽杰作,那就是殿堂尽头的镀金青铜圣彼得宝座。这个在贝尔尼尼创作生涯中最华丽的宗教装饰,把中世纪木制的教宗座椅变成了今天的青铜镀金面的宝座。宝座由早期基督教神学中四位鼎鼎大名人物的青铜像做支撑,椅背上两个小天使手握开启天国的金钥匙,一只和平鸽在天使的伴随下向下飞翔,好像带人飞向天堂。天使们的金色光轮和绘在椭圆形窗户上的圣神散发的光线,象征上帝的慈悲通过教堂源源不断流向世界。

华丽璀璨,金碧辉煌的圣彼得大教堂,与其说是教皇的教堂,还不如说是贝尔尼尼的天下。是他创造的巴洛克风格,让宏伟的大教堂遍布高大的石柱、艳丽的壁画和精美的雕刻。他卓越的天赋,让他在这个能容纳6万余人的幽深教堂内部尽情挥洒,让我们一抬眼,一投足就会与他华美得让我们窒息的作品相遇。如果说布拉曼特为教堂的设计确定了基调,拉斐尔为教堂的建造打下了基础,米开朗基罗为教堂的完工敲响了最后一次钟,那贝尔尼尼则为教堂的面世弹完了最后一个美妙的音符。这些群星璀璨大师的合力和传承,不仅让教堂闪耀着古典主义的光辉,也为后世铸就了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经典。让我们在情不自禁感叹当年梵蒂冈的权利与财富之时,也不由自主生出敬畏感。

圣彼得宝座

让我们感叹梵蒂冈无上的权利和财富的还有教堂内的珍宝馆,虽说这里的宝物是几个世纪以来众多名人要员和信徒捐赠的,还被拿破仑掠夺了大部分,但就是那些剩下的奇珍异宝也让我们惊讶得差一点把下巴掉下来。曾经见识到丹麦珍宝馆里的宝物,那些宝物,特别是价值连城的王冠让我们想入非非,但在这里,我们连想入非非的一丝丝想法都没有。四周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让我们有做贼的感觉,看着由各类宝石和珍珠做成的,千金难买的三重冠,我们只有默念,它象征着三重权利,即对罗马城的权利,对基督宗教的权利和对信仰教化的权利。

这无价的珍宝馆,这奢侈的大教堂,若不是教权的发展高峰造就了教皇的独裁和野心,怎会有今天这个遗世的奇迹?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为了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圣彼得大教堂,教廷耗尽了所有的钱财,不得不售卖赎罪券。“只要你听到钱币‘叮咚’一响,你的灵魂就升入了天堂。” 这个引导灵魂进入天堂的通行证直接引发了宗教改革。

圣彼得大教堂

不知道长眠在圣彼得大教堂下的天主教首任教皇和之后的历任教皇,在听到美第奇家族用巨资供出的利奥十世教皇的赎罪券创新后会有什么想法,但“无利不起早”的利奥十世教皇和美第奇家族绝对不会仅仅因为圣彼得大教堂而发行赎罪券。马克思说:“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曌' 的评论 : You are right. That is his destiny. That is UK's luck.
回复 悄悄话 Had there been no divorce problem of King Henry VIII, there would have been no Reformation in UK,
History was full of odd incidents which led to something significan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