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没能克服的时代 - 梁、林的不幸

(2017-07-17 20:35:14) 下一个

我在看朋友圈里发的樱花的照片,繁花似海,古剎禅静,大女儿看见了,问:"中国吗?"

"日本呢",我指给她看那些穿和服汲木屐的背影,花下另一番流光溢彩的风景。

"中国的样子,房子像,字也像。"女儿说。

"可惜这些在中国都看不到了",千年古都,亭台花木间,处处是唐代古风遗韵,好一派端庄矜持,却是在邻国异邦。

"为什么呢?",女儿问。

"因为有人希望一眼看出去,处处是工厂的烟囱林立。"新中国要大步跃进现代, 那些挡在路上的古老的建筑,无用的封建文物,统统拆除、烧毁、砸烂吧。起先是因无知和政治而拆,后来的二、三十年来,因浅见和金钱而拆。

"The Chinese don't have a good taste!" 女儿总结道。这么说是否偏激姑且不论,可让我怎么反驳呢?

曾有人拦着呢,曾有人为此痛心疾首,曾有人无奈地断言:"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们是错的!"

网上翻出梁思成林徽因的照片。是时候向女儿讲讲他们的故事了。

"他们真漂亮啊,"女儿看梁林年轻时的照片,或在异乡求学,或在乡野考察,或与友人欢聚,全都秀美温雅,朝气昂扬。

然后日本人来了,国土沦陷,大批知识分子辗转西南。梁林也在逃亡之列,最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落脚四川李庄。此时梁林己是贫病交加,有一张照片,林徽因形容枯槁,卧病在床,孩子们坐在床边。

多年前曾看过央视拍的一部八集电视片《梁思成 林徽因》,翔实而真诚的记录,满满的对梁林的感佩和敬重。找到他们在李庄生活的那一集巜惨胜》,边放边解释给女儿听。

一九四二年,当时中研院史语所的所长傅斯年见手下干将困顿于乡间,处境艰难,提笔向教育部长朱家骅写信,为梁家兄弟讨要资助:

"……兹有一事与兄商之。梁思成、思永兄弟皆困在李庄。思成之困,是因其夫人林徽因女士生了T.B,卧床二年矣。思永是闹了三年胃病,甚重之胃病,近忽患气管炎,一查,肺病甚重。梁任公家道清寒,兄必知之,他们二人万里跋涉,到湘、到桂、到滇、到川,已弄得吃尽当光,又逢此等病,其势不可终日,弟在此看着,实在难过,兄必有同感也。弟之看法,政府对于他们,似当给些补助……总之,二人皆今日难得之贤士,亦皆国际知名之中国学人。今日在此困难中,论其家世,论其个人,政府似皆宜有所体恤也……“

求助信送上去五个月后,经几位政府要员疏通陈情,蒋中正特拨“医药暨学术补助金”二万元,派人如数送到梁氏兄弟手中。林徽因获知前后缘由,"感与惭并",回信向傅斯年致谢,又相当谦逊地表示:

"……日念平白吃了三十多年饭,始终是一张空头支票难得兑现。好容易盼到孩子稍大,可以全力工作几年,偏偏碰上大战,转入井臼柴米的阵地,五年大好光阴又失之交臂。近来更胶着于疾病处残之阶段,体衰智困,学问工作恐已无份,将来终负今日教勉之意,太难为情了……"

讲到此,一时没克制住,眼泪簌簌而下。

"二万元,很多吗?",女儿问,大概以为我为那笔钱涕零。

要跟她讲,我流泪为了什么吗?

这雪中送炭的二万元和其它艰难筹集来的经费,让受困于李庄的梁林,能拖着病体残躯,和营造社的成员一起,菜油灯下,整理战前、战时考察、测绘的古建筑资料,用最简易的绘图工具,完成了"中国建筑史"。那时头顶有轰轰而过向重庆飞去的日本机群,地上日军已经攻陷贵州都匀,正磨刀霍霍向四川挺进。

即便这样残喘于穷乡僻壤,那时的学者文人,尚能保持一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终于熬到十四年外患结束、八年抗战惨胜,以为可以放心置一张书桌,安心著书做学问了。谁会料到,之后,还有四年的内战混乱;四九年后,还会有凶猛的政治波涛。洗脑洗澡后有的重新脱胎作人,有的看风使舵,大多数或低头顺目,或沉默缄口,或被恣意践踏。那些经历了战乱最艰难岁月幸存下来的学者,没能继续学术研究,没能再写出才华横溢的作品,被视为牛蛇的他们,受尽屈辱,连生命都不保,怎么去保老北京的城门?

我泪眼中回望,为中国那一代苦难的知识分子,他们纵然学贯中西、涵养深厚,满怀赤子之心,却生于乱世、时运不济,怎不让人痛惜。

大师们来了,又去了,带着多少委屈憾恨,他们终于没能克服那个时代。

我知道自己讲不好那段沉重的历史,女儿也不懂我哭是为了谁。决定给她买本费慰梅写的梁林传记。

书到了,宾大出版的,却辗转从英国寄来,但愿美国出生的孩子,能通过这本书,了解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与悲哀,那一段历史的无奈与苍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lyflow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夕阳影里一归舟' 的评论 : 谢谢归舟阅读和鼓励。其实写得欲言又止。中国的好多事跟小ABC真是讲不清楚,文化大革命、大陆与台湾、天安门事件、、一胎政策……好难讲啊。
夕阳影里一归舟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章写得情理交融,让那个残酷的年代有了你的泪水,更加拨动人心。希望有一天有人把《南渡北归》翻译成英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