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赛欧

地主杂谈


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人,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
个人资料
康赛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百盛落幕,带走三十一年的北京记忆 (多图)

(2025-11-15 08:48:45) 下一个

今天是周六,我去了趟离家不远的一家大型商场。偌大的商场灯光明晃晃的,却没什么人。走在灯火通明的长廊里,那种“实体经济在硬扛”的气息,扑面而来;感觉每一家店咬着牙撑着,可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上周在百盛看到的景象,这是一家已经决定退场的“硬扛失败者”。

那天我沿着复兴门内大街走向金融大街,路过百盛 —— 一个曾经听说过的名字,却从来没进去逛过的老商场。这次恰好路过,我心里一动:进去看看吧,也算补上一个迟到的第一次。

刚走到门口,一位男子突然走过来搭话:“您要卖消费卡吗?” 我听后愣了一下。他接着说:“百盛要关了,全北京都知道。”

原来,这家陪伴北京三十一年的老牌百货,真的要说再见了。

复兴门百盛开业于1994年,那时候叫“洋气”的地方不多。电扶梯宽敞明亮,品牌比别的商场多得多;店员制服笔挺、服务利落;夏天一进门,空调夹着化妆品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直呼一句:“挺体面!”

对很多北京人来说,百盛是:

  • 第一次买“贵点”的衣服
  • 第一次试高档化妆品
  • 第一次带家里人来“逛个好地方”
  • 第一次觉得原来生活可以这么讲究

从西单往西走,百盛就是复兴门内大街的流行地标。

那时候,如果有人随口说一句:“周末去百盛逛逛?”语气里都会带着点悄悄的骄傲。

三十一年后走进今天的百盛,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 中庭空得能听到回音
  • 一层楼只有三三两两的人
  • 空气感觉不流通,味道不好,昔日昂贵的香水味已散尽,只剩一丝滞闷。
  • 留守的品牌也提不起精神,都在打折
  • 看到站在门口的两个店员在聊天

不是百盛不努力,是整个传统百货业,不少在悄无声息地退场。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进来了?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 买东西上网更快
  • 新式商场更好玩
  • 大家不再需要纯粹“卖货”的百货公司

如今年轻人逛街图的是:

  • 一杯设计感咖啡
  • 一个小展
  • 一顿网红餐
  • 几张能发朋友圈的照片
  • 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而百盛还停留在过去那套“标准百货模式”里:卖的东西大家早就习惯在手机上买了,提供的服务也不再稀缺。

这不是百盛的错,这是时代的选择。

百盛关店,不是偶然,是必然

官方给出的理由很坦诚:

  • 客流减少
  • 成本上升
  • 租约到期
  • 转型压力巨大

一句话:它撑不住了。

一个曾经辉煌的商业地标,最终走向撤柜、打折、清场 —— 像极了故事里“英雄迟暮”的那一幕。

对北京人来说,这是一种心酸的时代感

年轻人可能觉得:关了就关了呗。可对五六十岁的北京人来说,百盛关门像是在说:哎,又一个时代过去了。

你会突然意识到:

  • 曾经带你来这里买新衣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了
  • 一家人在周末吹空调、随便走走的下午,再也回不去了
  • 北京从商场稀缺的年代,跑进了选择过剩的年代
  • 那些你以为永远不会消失的地方,一个个在淡出

百盛关掉的不是一家店,而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城市记忆和年轻时的体面感。

百盛的原址,未来肯定会迎来新的规划:咖啡、餐饮、运动、展览、文化空间……
一切都会变得更年轻、更时髦、更潮流。

城市不会停,旧的退场,新的登场,剧本永远如此。而当一个多月后,那块曾经璀璨的招牌彻底熄灭,你也会突然明白:那些以为永远不会变的日常,不过是时代流沙里悄然崩塌的沙堡。

百盛关门,是北京商业史上一个时代的句点。如果你年底前路过,不妨进去最后逛一圈,买件小东西留个念想。这不仅仅是对一家店的告别,更是对那个爱逛街、爱热闹、对生活充满期待的自己,轻轻地说一句:谢谢你,曾经那么认真地生活过。

 

 

 

百盛(Parkson)

 

站在立交桥上,可以看到百盛

 

中华世纪坛附近的免费公园

 

照片中央的建筑,是中华世纪坛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照的是侧面

 

 

全部照片均为原创

全部照片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原汁原味

 

注:百盛(Parkson) 是一家总部在中国广州的零售企业,成立于1994年。它主打中高端百货零售,主要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等。百盛最初由新加坡上市公司百盛集团(Parkson Holdings) 投资开业,后来逐渐在中国扩张,成为当年颇具影响力的百货连锁品牌。

百盛的特点:

  • 以传统百货模式为主,卖服装、化妆品、家居用品等

  • 面向中产及追求品质的消费群体

  • 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核心商圈拥有地标性门店

随着电子商务崛起、年轻消费群体偏好体验式消费,以及运营成本上升,百盛逐渐面临压力,部分门店关闭。

资料来源于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喜欢满树和遍地金黄的北京秋色, 点赞美片!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回忆中写出变化和些许心酸。 你还记得当时在那里买过什么东西么? 现在购物确实很少有人去商场了,除了食品。 麻烦,还贵。 选择也不多。

我对这个店不是很熟,因为赛特比它早开,更多样和时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