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赛欧

地主杂谈


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人,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
个人资料
康赛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妈妈养老院里的攀比 (多图)

(2023-09-21 06:36:59) 下一个

妈妈在这家新的养老院里生活近6个月了,在这些日子里,我的感触颇多,这次我就来谈谈攀比之事。前些日子看报导,北京的老人90%选择在家养老,他们不去养老院的原因有各种,但对我来说妈妈去养老院是她的最好选择。

妈妈住的养老院由于属于北京城里最高档的养老院之一,所以人的档次相对来就比较高,这里就包括这在里工作的员工和那些选择这家养老院的老人们。我在此只谈这些老人,他们中高级知识分子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教授,高级工程师等等,还有一位90岁的老人,是已故的著名的早期领导人的儿媳。这个老太太很多人喜欢她,没啥架子,跟自己的晚辈关系也错,前些日子,在她即将过90岁生日之前,她的晚辈们把她接回了东北老家去给她过大寿。老人家真不简单,都90岁了,还能坐高铁。

在这些人当中,确实应了这么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老人在一起聊天,看着都挺投机的,话题肯定要谈到他们的子女。有些人的子女是在国外生活的,比如有一个退休的老教授,她的三个女儿都在美国,女儿们出钱给她养老,所以尽管她是个瘫痪的老人,自己的退休金加女儿们给的钱,在养老院里就得到很好的专业护理,可以说是花钱买尊严。象这种不能自理的老人,光是护理费就要在13,000-15,000元/月,这里不包括房费和饭费。

我曾看见有人写文说养老院里的老人互相攀比,很是不喜欢。我个人认为,养老院里的老人们谈论他们的子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晒娃儿,是无可厚非的,这些老人都是普通百姓,不是权贵,晒娃儿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要不让他们说些啥呢。有个好娃儿就应该说啊,有的人不能太玻璃心了。

风烛残年的老人,没啥好攀比的,能到这种养老院里来的都不是等闲之辈,高级知识分子居多。他们的积蓄很多都是靠年轻时积攒下来的,比如我的父母,他们一生节俭,有些积蓄,而且他们又有不错的退休金,自然而然地能够安享晚年了。到了这把年纪,他们感到唯一的杰作就是生养了我这个女儿,他们从没指望过我能出人头地,要多么的能干,只是希望我能自食其力,不要依靠自己的丈夫,不要啃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我确实达到了他们所期望的。我从小到大很少让他们操心,我是属于比较省心的孩子。

妈妈住的养老院共有开了三家,其中有一家在朝阳区,那里有些老人是拆迁户,享受了房价上涨的红利,这些人当中会有工人农民,他们结交新朋友,自然会有他们的选择。

人交朋友,肯定是选择三观一致谈的来的,这跟拉帮结派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拉帮结派是利益的驱使,是有着共同利益和目的的人结合在一起的,而晚年结交的朋友,是以能谈到一起,玩儿到一起为目的的。

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在养老院里,选对朋友圈很重要,不过这并不难,合得来就在一起,合不来的就照样老死不相往来。

人到晚年,去养老院,是要面临一些问题,首先要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这个江湖会比外面的世界简单得多,因为不存在利益之争。唯一面对的是护理,而这里的护理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组,不会存在虐待老人之事,因为管理严格,护理人员都是签了不可以虐待老人协议的,不过护理看谁不顺眼或是累了和心情不好时,怠慢的事情可能会发生,这就需要家属来监督协调了。在家养老,整天跟保姆在一起,也会起摩擦,会发生保姆虐待老人之事,象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雇个称心如意的保姆非常不容易。很多事都是有利就有弊,这就需要我们遇到问题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不是抱怨。

我妈妈在养老院里过得比较开心,她喜欢参加活动,活动挺多的,她都是积极参加。马上要过中秋和“十一”了,听妈妈说要有聚餐和举办大型活动。那里还有妈妈喜欢的能说的来的老人,他们成为了朋友,每天都见面一起聊天,这种环境,正是妈妈想要的。

关于护理方面,我们追求的是比较高质量的服务,其中缺少不了沟通,相互理解。护理人员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我会指出,他们基本上都能虚心接受。说白了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不要在意现在人对钱的重视,因为他们需要挣钱养家糊口,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已经没人提了,只要花钱能买来好的服务,我认为就值。

 

儿时经常去琉璃厂,琉璃厂分东和西。琉璃厂是北京著名的卖古玩字画的地方,最著名的荣宝斋就坐落在西琉璃厂。下面的照片是东琉璃厂和前面附近,我已经有20多年没来这里了。

中国书店小时候经常去,记得爸妈在里面给我买了不少小人书

一得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有100多年历史了,厂子在和平门大街上,这里估计是门市部

从这里开始已经不属于东琉璃厂了,应该是以前的大杂院,贫民区

记得以前这一带都是大杂院,现在是全变了

太熟悉的品牌了

上面走的那条街叫杨梅竹斜街,往前走就是前门了

这条街上有不少老字号的店

天安门广场没有预约不让进,就拐到了长安街上,往前走大概100米处才能打车

看见了站岗的两个小战士,走过时没看他俩,但跟他们摇了摇手,不知道为何说了声Hi,他们没搭理我,我自知理亏,不敢回头看,呵呵。。。小战士背后是商业区,全部是商店或是餐馆

本来想进去看节目,但要在晚上才有演出,只能喝下午茶,还没点心吃,我早就不喝茶和不喝咖啡了,怕把牙搞黄。我以前在美国时想漂白牙齿,牙医助理还不建议我漂白,说我这样就行了。到了国内也有这种服务,也是不太建议我漂白,但如果坚持也不拦着,说亚裔的牙没那么的雪白。。。我就放弃了没进去喝茶,只在外面看看。

老舍茶馆旁边卖大碗茶的地方,为何放着雷锋的像?

到了这里,终于可以打车回家了

 

全部手机拍摄

北京9月7-9月9日这三天都在断断续续的下小到中雨

百度对琉璃厂的介绍: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的和平门外,西至西城区的南北柳巷,东至西城区的延寿街,全长约800米。实际上从历史上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8)
评论
无尘2023 回复 悄悄话 我前几天也在北京,但呆的时间短。现在北京大多数的酒店都不对外国人开放,想找个便宜酒店多住几天,都找不到,所以就没有多呆。
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
Billzhou 回复 悄悄话 我在想,當年如果張愛玲跑回中國養老,一定會被丁玲等老朋友氣死。因為丁玲子孫滿堂,活得很中國。而張愛玲孤芳自賞,應該難於融入傳統文化,終將鬱鬱寡歡,抑鬱而死。好在待在美國,“眼不見為淨”。死了也低調,真的有意思。
柏舟泛流 回复 悄悄话 心里上总觉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有得不忍心。当然我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我以前有一个邻居湖南老太太跟她女儿女婿一起住。老太太跟我走得很近,有时候跟女儿女婿有点小矛盾,常常到我家来诉诉苦,我们劝劝她事情就过去了。太太后来不能自理了,她女儿就送她去新泽西的一个养老院,一个星期去看她一次。有一次我跟她女儿女婿一起去看她,那时老太太已经话说不利索了,但她脑子还清楚,看她特别想跟我说话。我就陪她说话半小时左右(实际上几乎都是我在说),临走的时候,老太太的眼神让我真心难受。我快走出大楼大门的时候又回去抱了一下老太太。想着过段时间再去看她一下,后来因为搬家把这个事忘了。又过了半年多,突然想起老太太,就给她女婿打了电话问了问,她女儿告诉我老太太已经过世了,心里非常自责没有再去看她。后来一想起那次去看她的情景,心里总是很难过。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一讲说的没错,都是人,人性是一样的。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谢谢七月认同!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攀比和包打听,人之常情。在职场上,左邻右舍都一样,美国人也是人,和其他人有何不同,都是上帝受造物。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康康活得真是通透明白: 
“老人间没啥好攀比的,都是黄土埋人的年龄了,福气好就是身体好,儿女能自立,不啃老。” 这句我得收藏,送给我家爱攀比的老太太们。 哈哈。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查一下法源寺的位置,在宣武门,说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老舍茶馆前面的那条街是前门西大街,不是长安街,我写错了。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Yuan17' 的评论 : 尼泊尔和菲律宾的女性炫耀个啥?我只知道泰国给人当佣人的不少女性喜欢去日本做佣人,说那里薪水好。老人间没啥好攀比的,都是黄土埋人的年龄了,福气好就是身体好,儿女能自立,不啃老。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我在美国给人打工时,美国女同事之间还不是也喜欢炫耀,丈夫是干啥的,孩子是干啥的,有几个孩子等等都是话题。丈夫孩子能耐的,还不是说起来神采飞扬的。有的人就是玻璃心,听不得别人的丈夫孩子好比自己的好。有问题的家庭,老美还不是在背后议论,我去工作没多长时间,谁家有啥问题我都清楚了。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我大概下个月回美,处理些事情后还得回来,我妈这边离不开人。北京现在已经有秋意了,前几天还有些热呢,说凉就凉了。
Yu-Yuan17 回复 悄悄话 喜欢攀比是不是亚洲人的通病啊?怎么连尼泊尔和菲律宾俩穷国的年轻女性都爱炫耀个啥。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替补球迷' 的评论 : 问好球迷!我听说二环内不让建房了,只让翻新。但我这次回京,从北京南站的高铁站坐车出来,离那里不远处还在建房,拿不准是否算二环?这种翻新谁出钱啊?我现在对北京真是越来越不了解了,不是很喜欢出门,堵车的地方挺多,城里到处是人和车。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我是几乎不去那里的胡同,我家不住胡同里,跟胡同里的人没交集。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去过西琉璃厂那边的一个住在大杂院的同学家,这次我去那里,那些胡同里的大杂院全都拆了,只保留了西琉璃厂,拆除的所有胡同,取而代之的都是楼房。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几乎不去同学家串门,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只去过一个同学家。
太爱北京了 回复 悄悄话 是法源寺不是法华寺,这里没有推销香火的倒是免费送三支香,旁边是佛学院和北京杂技团。您还没有回美国吗?
替补球迷 回复 悄悄话 看着亲切的,似曾相识的北京照片,就会想起小时候。。。
谢谢这些照片和介绍!
据说现在北京计划的旧城改造翻新,二环路内胡同四合院统一作价拆迁修缮,根据位置和房产质量,每平米12万到18万元不等。四合院统一修缮翻新,破旧杂乱院落拆除重建。叫什么"腾笼换鸟"计划,不知真假。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前门再往前走,”, 意思是沿着大街向南。 :)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其实人老了, 就喜欢说子女, 说自己的过去, 也可以理解。 至于攀比的, 大家也心知肚明。 人生走过那么久, 图一个自己开心就好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前门再往前走,是珠市口大街。 丰泽园是我家喜欢的一个鲁菜馆。 那里的葱烧海参和油焖对虾是传统菜。 银丝卷和烤馒头是头牌面点。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她家就住在杨梅竹斜街, 两间房。 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康康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我的中学母校在和平门啊, 那一片胡同就就到了。 同学中也有住那边的, 带我们到出走。 那些胡同里, 也有国务院各大部的宿舍。 有个同学, 她父母是水利部的, 她爸爸支边去了西藏。 待遇特别高。 她家就比其它街坊有钱。
==“我对北京的胡同文化真不了解,比如什么斜街的。。。”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问好弄弄!你很孝顺,心中有父母。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以前我家离天安门广场近,会去那里转转。上大学后,有时会去前门,大栅栏那一带买衣服啥的。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七月你好,是我记错了,我去的是KFC,生意真好,离地铁站很近。步行街上,有一处往地下走就是地铁站,非常方便。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雍和宫我还是30多年前去的,那时没啥人。我对有的寺庙印象不是很好,这是因为我在湖州时,去太湖古镇,进了一个纪念孔子的寺庙,反正让人捐钱的手段让人不舒服。既然京京对法华寺印象不错,我有时间去看看。

崇文门我以前出国前去过,印象不深了。宣武区是穷人多,所以被西城区吞并了。天桥那一带好像以前是属于宣武区的,以前是耍把式卖艺的地方,下九流云集。。。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这个疗养院挺好的。确实很多老人在家养老,我想送我妈去养老院,我哥不让,他说他给我妈养老,现在又听说他在跟我姐商量我妈养老的事了,估计我嫂子让我哥改主意了。我就听喝吧,不能在身边,就多听多给钱,他们就高兴。虽然在北京几十年,我和外地人一样,很少去前门以南,64的时候去过:)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康康好。 关于王府井的麦当劳, 我可能说得不严谨。 只记得打官司(麦当劳和北京市政府), 至于后来决定如何,我不记得了。 如果现在那个店还在,也许没搬?或者向步行街里面挪了点? 隐约记得当年它在东长安街和王府井大街的corner, 工艺美术点隔壁。
太爱北京了 回复 悄悄话 东富西贵穷崇文破宣武,崇文我很少去宣武去的多,那儿有很多会馆和京剧名伶故居。雍和宫游客太多很多年轻人拿着手串去开光,我喜欢法源寺的清静,门前的老树很有年代感好看,早晚课去听听诵经挺不错的,我女儿喜欢寺庙,她问我咱家有当和尚的吗?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我对北京的胡同文化真不了解,比如什么斜街的,只知道,那时富裕人家都住在东城区的胡同里,那里胡同众多。象琉璃厂,大栅栏这一带的胡同,属于以前的宣武区,都是穷人住的。噢,这次回来才知道,宣武区合并进了西城区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胡同文化。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那张“从这里开始不属于” 的照片有意思。 那些胡同房子都修得不错了。 还有加高成两层的。 琉璃厂东过去是樱桃斜街吧? 过去就是杨梅竹斜街, 以前都是是胡同房,大杂院。 那一片好几条斜街, 北京的几条斜街都集中在那了。 那一片住家儿, 是真正的老北京了。
---------------------------------------------------------------------
真正的老北京,咳,怎么对他们很多人印象不是很好呢,牛皮哄哄,说话挺冲的,还随地吐痰。。。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KFC 北京第一家, 也是中国第一家。 我说成麦当劳了。 那时上学的学校离前门近, 所以会去。 麦当劳是92年北京开店了吧? 现在王府井东方广场了。
----------------------------------------------------------------------------
记得KFC的第一家80年代末开在前门,那时吃一顿就要20来块,真是赚中国人民的钱啊。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到了这把年纪,他们感到唯一的杰作就是生养了我这个女儿
=============

嗯,小康是个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一般来说女儿比儿子靠得住.

A son is a son till he takes him a wife, a daughter is a daughter all of her life.
------------------------------------------------------------------------
是啊,很多女儿比儿子强。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走题了,不过还是要纠正一下@京妞。 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
北京那家我记忆深刻,是因为当年在它正式开张之前我们就在期待。开张后, 我每次要去王府井逛商场,都拿麦当劳做诱惑,让某人陪我去逛。 后来拆了,因为城市规划。 课本里关于王府井麦当劳的case讨论的就是, 到中国投资的国际企业,需要了解当地的社会政治因素,风险评估,等等。 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有好几年, 王府井的麦当劳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
----------------------------------------------------------------------------
五一的时候,我去过王府井步行街的麦当劳,但没吃,人太多了,队排的老长。看七月说的话,就知道是专业人士。王府井我也20多年没去了,不知道步行街里的麦当劳是不是七月说的?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独生子女政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整个社会的老龄化和一对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的问题。走养老院产业化道路目前看来还是无法大面积推广,1.3-1.5万每月基本费用还是让大多数人无法承担即使在上海,北京大城市,这是个普遍客观存在的问题。

话又说回来,如果儿女都健在而且活得好好的,让父母去住养老院,儿女就会被指责不孝,这个压力也挺大的。父母把孩子养大了,他们年纪大了,去住养老院,让不认识的人来照顾,很多人观念估计都接受不了,当然小康你的情况特殊。
------------------------------------------------------------------------
问好一讲!在我妈的养老院,不能自理的老人,总的费用要近3万,除非跟人合住,要便宜些。合住只有两人间。现在我周围的老人观念在变,去养老院被很多人接受了。妈妈养老院里有不少能自理的老人,住在那里是为了省心,不用做饭,也可以自己做饭,有厨房,还有人给打扫卫生,参加养老院组织的各种班,旅游等等。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康康妈妈好福气!
也喜欢你介绍的养老院的情况。
琉璃厂我去过几次,当年我家那位常去。喜欢书画的人, 那里是乐园。 现在的样子变化很大。
也谢谢康康分享照片 - 那些胡同能保留,难得。
印象最深的是前门附近的月盛斋酱牛肉,是我家餐桌上的最爱。 还有包子炒肝儿,也是我喜欢的早餐。记得正宗的炒肝儿在前门附近一胡同里。 刚刚上网查, 现在最收欢迎的所谓正宗炒肝在沙子口一家店。
--------------------------------------------------------------------------
问好七月!谢谢七月介绍。记得小时候看见琉璃厂买古玩字画的,都是些港澳台和外国人来买,那时他们的穿戴跟我们不一样。七月的先生好有品位啊,到那里掏宝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我还没吃过炒肝呢,以后可以去尝尝。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前门大碗茶, 成了北京一景了。 当年改革开放的产物。 开始一碗茶就卖一分钱,二分钱。 我小时候, 家长训孩子调皮不好好学习, 就说将来考不上大学, 就去前门卖大碗茶。 :)
--------------------------------------------------------------------
是啊,记得出国前看见过卖大碗茶的,就是不敢喝,怕碗不卫生。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琉璃厂这一段历史挺有意思。 清代的时候这里不是就开始卖古玩字画什么的了么?现在看上去不能走车了吧?
----------------------------------------------------------------------
是啊,妈妈在养老院开心最重要。东西琉璃厂都能走车,你看那里停了不少的车。路窄走车挺讨厌的,车还不让行人。。。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问好京妞!谢谢京妞在替我聊北京。是的我起床了,这里早晨7点多了。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琉璃厂附近教子胡同南口的法源寺不错,比雍和宫清静免费没那么商业化,李敖写过一本书叫《北京法源寺》。算起来北京高端养老院还是比美国1万多美元一个月的便宜,闺蜜母亲住的养老院没有会中文的老人很寂寞,其实那个地点离华人区不远不知道怎么只有一个讲普通话和一个讲粤语的老人。
-------------------------------------------------------------------
问好京京!京京对北京好熟悉,跟你比起来我就是个外地人,呵呵。。。北京很快旅游的人又要多了,中秋和十一要放8天假。很多老人不愿去养老院,中国的高端养老院是比美国的便宜不少,总的来说,收入毕竟不如老美啊。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哈, 康康起床了。 问好, 我要下去了。 和7月回忆北京。 我对琉璃厂那一片特别熟悉, 加上前门。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其实现在也没什么了。 是个老字号, 乾隆给封的名号, 里面的乾隆白菜是传统菜。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y56' 的评论 : 问好闻香!谢谢夸奖!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高水阔' 的评论 : 便宜卖大碗茶,可能是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
问好!说的有道理,我没想到。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我在北京的时候对烧麦没啥感觉,所以不知道哎。 如果早知道,肯定去吃了。
没错,那家麦当劳是92年开的。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那时候人们对洋快餐很感兴趣, 我刚来上学时, 还有人问我能不能帮买做bagel 的炉子。 我说 bagel 哪有中国烙饼好吃。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KFC 北京第一家, 也是中国第一家。 我说成麦当劳了。 那时上学的学校离前门近, 所以会去。 麦当劳是92年北京开店了吧? 现在王府井东方广场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前门都一处烧卖我喜欢。 康康没有试试吗? 7月喜欢不?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而且那家加州牛肉面大王主打的是美国品牌。 还以为在美国有很多家它的连锁店。到美国一打听,基本没人听说过它。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走题了,不过还是要纠正一下@京妞。 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
北京那家我记忆深刻,是因为当年在它正式开张之前我们就在期待。开张后, 我每次要去王府井逛商场,都拿麦当劳做诱惑,让某人陪我去逛。 后来拆了,因为城市规划。 课本里关于王府井麦当劳的case讨论的就是, 到中国投资的国际企业,需要了解当地的社会政治因素,风险评估,等等。 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有好几年, 王府井的麦当劳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不记得牛若面大王, 我不喜欢那种面。 从来不吃。 炸酱面小时候偶尔吃。 :) @7月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对对, 你说的对, 是KFC。 我记错了。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哈哈,京妞别嫌我抬杠。 北京第一家麦当劳是王府井的那家。 好像后来拆了? 记得某课本上有个case还讲到它。 前门的KFC 应该是北京第一家。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当年还有“加州牛肉面大王”, 也在前门。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真有意思。 前门这家麦当劳, 是北京第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那张“从这里开始不属于” 的照片有意思。 那些胡同房子都修得不错了。 还有加高成两层的。 琉璃厂东过去是樱桃斜街吧? 过去就是杨梅竹斜街, 以前都是是胡同房,大杂院。 那一片好几条斜街, 北京的几条斜街都集中在那了。 那一片住家儿, 是真正的老北京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问好一讲。 哈哈哈, 各爹妈都有高招。 :)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是的。 文房四宝都很有名。 纸墨砚讲究得也去那里买。 不过南方也有好砚。 这个你家全书肯定懂了。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我小时候, 家长训孩子调皮不好好学习, 就说将来考不上大学, 就去前门卖大碗茶。 :)
================

比上海强。我读书时,父母说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以后就在马路扫垃圾。:)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到了这把年纪,他们感到唯一的杰作就是生养了我这个女儿
=============

嗯,小康是个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一般来说女儿比儿子靠得住.

A son is a son till he takes him a wife, a daughter is a daughter all of her life.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独生子女政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整个社会的老龄化和一对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的问题。走养老院产业化道路目前看来还是无法大面积推广,1.3-1.5万每月基本费用还是让大多数人无法承担即使在上海,北京大城市,这是个普遍客观存在的问题。

话又说回来,如果儿女都健在而且活得好好的,让父母去住养老院,儿女就会被指责不孝,这个压力也挺大的。父母把孩子养大了,他们年纪大了,去住养老院,让不认识的人来照顾,很多人观念估计都接受不了,当然小康你的情况特殊。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康康妈妈好福气!
也喜欢你介绍的养老院的情况。
琉璃厂我去过几次,当年我家那位常去。喜欢书画的人, 那里是乐园。 现在的样子变化很大。
也谢谢康康分享照片 - 那些胡同能保留,难得。
印象最深的是前门附近的月盛斋酱牛肉,是我家餐桌上的最爱。 还有包子炒肝儿,也是我喜欢的早餐。记得正宗的炒肝儿在前门附近一胡同里。 刚刚上网查, 现在最收欢迎的所谓正宗炒肝在沙子口一家店。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前门大碗茶, 成了北京一景了。 当年改革开放的产物。 开始一碗茶就卖一分钱,二分钱。 我小时候, 家长训孩子调皮不好好学习, 就说将来考不上大学, 就去前门卖大碗茶。 :)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琉璃厂这一段历史挺有意思。 清代的时候这里不是就开始卖古玩字画什么的了么?现在看上去不能走车了吧?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你妈妈开在养老院开心就好了。 这个很重要。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可能华人不喜欢去养老院? @爱北京。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问好爱北京。 近来可好。 法源寺没有雍和宫的气派大。 后者是潜邸啊。
太爱北京了 回复 悄悄话 琉璃厂附近教子胡同南口的法源寺不错,比雍和宫清静免费没那么商业化,李敖写过一本书叫《北京法源寺》。算起来北京高端养老院还是比美国1万多美元一个月的便宜,闺蜜母亲住的养老院没有会中文的老人很寂寞,其实那个地点离华人区不远不知道怎么只有一个讲普通话和一个讲粤语的老人。
yy56 回复 悄悄话 你妈妈好幸福,喜欢养老院。

琉璃厂也是我喜欢的地方。
山高水阔 回复 悄悄话 便宜卖大碗茶,可能是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