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是历史学者 Yuval Noah Harari 2015 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这真是本很特别的历史书。一般来讲,我们读历史,讲的都是重大事件和英雄或枭雄人物,不管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这本书很特别,就像书名所说的,他注重的是人作为一个个体和集体一部分是怎样来的,很多地方都是推测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人类历史经历了4个革命:
人类历史演变,创造的财富是暴涨的。那对于一个普通的个人来讲,生活也是越来越美好吗?作者认为不一定。人类在丛林里生活的时候,工作时间小于一周35 小时,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跟周围很多人互动,吃的食物多样化而且蛋白质含量可能还好。到农业社会,看是稳定了,但是看看农民生活:工作时间多于一周40小时,不能自由离开,重复动作很多容易造成腰背关节伤害;吃的单一蛋白质含量少,要操心非收获季节有没有粮食,遇到大旱颗粒无收,多收了三两斗可能被抢走。你要做农民还是回到丛林里?回不去了。人类繁殖多了,丛林里养不下了。
同样的道理,工业革命下的工人日子比农民好吗?一个工人,在狭小的空间里,干着重复的活,不能随意走动,看老板眼色,拿着微薄的薪水,还要有被解雇的风险。很难说这日子比在丛林里过得好。但是呢,回不去了。
动物就更惨了。一头小牛天生就有在草地上撒野跟同伴玩乐的欲望。但是在养殖场,一头小牛,自从出生就被禁锢在一个比身体大不了多少的小盒子里,很难转身,不用说奔跑了。走的最多的几步,大概是养肥了走到屠宰场去。对于这些动物来说,人类的revolution给它们带来的是悲惨的命运。
所以说,人类作为一个总体,跟一个个体的利益不见得是相同的。一个人欢呼革命的同时,赢来的可能是他个体的悲剧,而且自己还不知道。
常说读史能明志。一般历史都讲大人物的故事。而这个作者,从一个凡人的角度看历史,就看出个人的渺小和无奈。历史并不理性,个人的生活也不是越变越好。我们自以为真实的东西,可能只是人类凭空想出来的。 很新颖的观点,又很有道理。
“...吃的食物多样化而且蛋白质含量可能还好。” 多样化是因为食物热量很低,大量的进食才能存活。蛋白质含量好但是数量极少,每天也基本上吃不到。
这作者的描述是瞎扯啊!
没有人类养殖,在自然界里,一头小牛的命运,一半机会是被老虎狮子吃掉,另外一半机会是被饿死。只有在人类养殖的情况下,大部分小牛小羊小鸡之类的家禽家畜才能活到成年。因此被人类养殖的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数量最多。一个物种成功与否,最终是看它在世界的总体数量。
人类随着文明的发展,寿命越来越长,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当然对所有人都是有极大好处的。今天原始部落的人,看上去逍遥自在,比成天工作的当代人更舒服,那是因为我们文明人在保护着他们。如果疾病流行,没有文明人提供疫苗和医疗,土著人经常是大面积死亡。当年欧洲人入侵美洲的时候,原始人的下场是灭顶之灾。
恐龙时代没有人类,恐龙们幸福吧?结果如何?成为历史而已。
放眼往外看,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地方。如果人类不往前发展,不往外发展,终究是坐以待毙。即使没有高级外星文明的入侵,太阳也终究会烧尽。只有不断往前发展,人类才有可能走出地球,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扩展到无穷的宇宙。
“自由的丛林人”,就像饱食终日的士子偶尔去乡村赞叹“农家乐”一样的虚幻。什么叫做丛林法则?就是你随时可能被强者吃掉。当生存都是奢望时,做奴隶不失为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