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

爱书爱树爱美食爱这个世界,记录生活点滴个人感悟
个人资料
柿子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华二代的教育,哪里有误差呢?

(2018-11-17 18:09:09) 下一个

今日去看儿子参加的中学管弦乐队表演,是地区里近十个学校选拔的学生参加的,分两场。两场的首席大提琴师是我们华人孩子,其中一场的首席小提琴师也是华人孩子。要知道,我们这里华人是不多的,我儿子很多年都是班里唯一的亚洲人。在这个音乐会上,最重要的4个席位,华人娃占了3个,不知道听众里的白人家长们是怎么想的。

我们华二代娃,学习好,音乐好,体育也不错。可是为什么总是后劲不足,到中年时比不过其他种族呢?华二代的英文够好,在这里长大文化也是美国文化,可为什么长大了还是憋屈得很?

不是上什么大学的问题。很多白人印度人即使不是名校毕业,也可能在事业上开花,做制定规则的领军人物。而华人,就是哈佛毕业,也数不出几个有领导力的人物。

有人说华人其实并不聪明,只是勤奋多练习而已。如果美国人也像中国人一样努力,华人就被甩下了。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这样说毫无依据。就是按基因平均论,我们应该和他人一样聪明。

不过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产出大部分很好,但是没有杰出的分子呢?

是价值观不同? 华人以achievement为目标;而美国人以享受人生为目标。

是世界观不同?很多文化都认为人生不易。所以华人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只够顾自己。而另一个文化认为自己个人渺小,所以要与掌控世界的神链接。

是危机感不同?华人离饿肚子的时候并不远,饿怕了的记忆还在基因里,所以对温饱稳定有压倒一切的追求。而美国人少有饿肚子的记忆,所以追求自己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是文化里人与人关系的理解不同?传统华人文化是个等级文化,所谓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人天性都要往高里走的。所以在这个文化里,人要花时间精力维持这个秩序,就分散了资源去创新探索。这个固定的模式也限制了人的自由。越有秩序的地方,是越没有创新的。因为秩序纪律是扼杀自由的,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力。或许这是我们华人很会山寨但是创新很少的原因之一?

是社交能力不够?可能。社交里有很多微妙的东西,不同的文化还真是不同。我在美国生活多年,怎么觉得跟移民家庭沟通良好,跟美国人,尤其是小地方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虽然彼此善意,总觉得有隔阂。华二代,作为少数人,融入别的种族还是有条沟吧。

是华人表情木纳,而美国人一般表情丰富而生动?美国媒体曾称胡锦涛有个dour face. 我还去查字典。别说,还真是这样。可能我们华人眼睛小脸大,不太容易让脸上的肉活动起来。或者我们的文化注重要不动声色。

 

看哈佛对亚裔美国学生的评价:

“考试高分,课外活动出色。Personal rating 很低: less likable; less helpful; less courageous; less kind; not as widely respected, least positive personality.”

是不是看了很不爽?遗憾的是说的都是事实。

 

我儿子长了双典型的东方丹凤眼,外加表情从婴儿起就严肃,所以给人的印象是不够活泼。其实,他是个很有内容很善良的孩子。作为移民一代的父母,我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里,说得积极点是在两种文化里都自如;说得消极一点是两边都不沾。我们的华二代孩子,大概是永远有特色的一群人。或者说,亚裔美国人,过了几代还是会跟美国人不同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Norstar 回复 悄悄话 西雅图登山, 你说的真对!
"父母在美国的融入程度影响着下一代的融入。认识一对父母:把孩子倒是送入了腾校,但家里什么美国节日都不过,社交也基本只和中国人交往,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式的。。。对下一代是个什么影响可以想象。"
BeagleDog 回复 悄悄话 日本大概在六十年代在技术上就和美英相匹配。但很多科学家得诺贝尔奖,也就是近十多年的事情。过去日本人不也被认为是模仿能力强,创新能力不行吗?应该是需要时间。水到渠成。华人注重教育是好事。华二代也是比一代强。有可能在运动竞赛上不一定能超过大块头的,但在领导力上,在创造力上,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我是不想为未来人耽忧的。
xiaoji 回复 悄悄话 华二代和华一代已经不同了。在大学校园里,华二代尽管有愿望,但和中国来这里的学生已经不能在一个圈子里混了。
HBW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挪' 的评论 : 讲来无妨。
HBW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锦西' 的评论 : "音乐,绘画..医生,都是需要天赋"。这里有个细分的问题。音乐上是作曲的还是演奏的?绘画上是创作的还是绘图的?医生是做研究的还是临床的?前者的思维行动模式是搭架构、测试、推到重来、再搭架构、再测试、再推到重来一直到形成一个全新的结果。后者的思维及行动模式是在已有的架构基础上练习、练习、再练习,熟练之后重复、重复、再重复。前后的聪明和辛苦完全不一样的。华人大多再后者,社会上必不可需。大家也别和前者搅到一起也别比较。
锦西 回复 悄悄话 二楼讲的准确。音乐,绘画,包括当个称职的医生,都是需要天赋。脸谱,人种已经确认了你在他乡的基本位置。你说,台下的白人,他们在想什么?你放心,他们什么都不会想。有可能他们会想,赶紧着,,,。
lovNordstrom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个非常好的话题。
西雅图登山 回复 悄悄话 父母在美国的融入程度影响着下一代的融入。认识一对父母:把孩子倒是送入了腾校,但家里什么美国节日都不过,社交也基本只和中国人交往,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式的。。。对下一代是个什么影响可以想象。
Ramuntsch 回复 悄悄话 看哈佛对亚裔美国学生的评价:

“考试高分,课外活动出色。Personal rating 很低: less likable; less helpful; less courageous; less kind; not as widely respected, least positive personality.”

是不是看了很不爽?遗憾的是说的都是事实。

负面评论的部分对绝大部分华人都适用啊。 和这个人群格格不入, 还真不见得是件坏事。
来也匆匆London 回复 悄悄话 不无道理,令人深思!
一挪 回复 悄悄话 我看过一种理论,不敢说,因为很不PC ;)
HBW 回复 悄悄话 作者没有搞明白一件事情:作曲和演奏本质不是一类工作。华人更多是演奏的,白人和印度人更愿意作曲。聪明的不是一个地方。贝多芬的弹琴技巧比朗朗差远了。朗朗可以有很多,都能混口饭吃。但贝多芬只有一个,活的时候还挺遭罪。
农村干部 回复 悄悄话 华人孩子没问题,从第一代父母身上找原因吧!看看城中最火的子坛,应该明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