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吴哥夕照

(2019-06-07 16:22:05) 下一个

2012年有缘吴哥一遊,最令我惊叹的还是那吴哥夕照。看着残阳从塔影间渐渐滑落,茫茫夜色开始取代那瞳瞳塔影,心中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吴哥窟始建于12世纪,举高棉全国之力,历35年建成。1431年,古高棉王国国都吴哥为暹罗攻破,高棉人迁都金边,吴哥窟被遗弃,消失在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之中。

现已开发出的吳哥窟遗迹中,仍可见原始林木盘根错节与建筑连成一体。

 

 

 

几个世纪后的1861年,寻找热带动物的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法语:Henri Mouhot)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吴哥窟遗迹,由衷地赞叹到:“一见到吴哥的的寺刹,人们立刻忘却旅途的疲劳,喜悦和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一瞬间犹如从沙漠踏足绿洲,从混沌的蛮荒进入灿烂的文明。”
 

多年从事吴哥窟修复工作的法国专家莫里斯·格莱斯(Maurice Glaize)认为,吳哥窟造型雄伟,布局平衡,比例协调,线条优美,威风赫赫,与世界上任何最杰出的建筑相比亦毫不逊色。

 

吳哥掠影

 

 

 
 
 
 
 
 
 
 
 
 
 
 
 

吴哥的建筑理念十分先进,以小吴哥为例,该区地处沼泽湿地,工人必须在数百公顷土地上翻挖,取出数米深的湿土,换上细沙,铺上石子和表土。受热带季风影响,雨季水位高涨,旱季水位下降,由此影响地基的上隆和下沉。古高棉技师们用190米宽的护城河,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雨季时护城河成为一巨大的蓄水池,收蓄了泛濫的雨水,旱季时护城河的蓄水又保持了地下水位的稳定,使宏大的吴哥窟数百年来屹立不倒。

 
 
 
 
 

吴哥的建筑工艺也很讲究,建材主要是砂岩石料,主要由长方形石块的层层堆垒而成。巨大的石块构件,平均重约1吨半,我曾惊叹于石块间十分平滑的接缝,可谓严丝合缝。在缺乏现代起重设备和磨合工艺的数百年前,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经资料追索得知,石方上都有直径2.5厘米,深3厘米的圆孔,数目视石块大小而定。在巴戎寺有一幅浮雕,工匠将石块用插入孔洞的木桩和绳索通过支架吊起,叠在另一石块上,然后手扶木桩,推动吊起的石块,使两块砂岩石料相互研磨,从而得到完美的磨合面。

这些仙女浮雕,由多块巨大的砂岩石料堆垒而成,严丝合缝,雕刻可以顺利地一刀穿过。浮雕显然完成于建筑之后。

 

 

 
 
 

吴哥文明与埃及文明一样,很快就衰败了。余秋雨曾叹息埃及文明“一开始就缺少明澈的理性,沉醉于自负的神秘。” 埃及文明的缔造者们“只希望自己以木乃伊的方式长存于世或再度复活,没有对后嗣的延续作切实的安排。”
 

吴哥窟实际上是供奉死去先王的陵寝,吴哥文明是在专制君王的支持下产生的。因僵化不变的保守而衰败也是必然的。反观12世纪的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包罗几何、数学、逻辑学、医学、修辞、音乐的中世纪剑桥大学。不到一个世纪,欧洲实用的新发明的数量就超过之前1千年全球人类发明的总量。如印刷、火药、眼镜、精准的时钟、天文望远镜和船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证明了像希腊文明这样的古代文明,一旦摆脱保守的阴影,赋予新的创造活力,将会产生何等壮美的结果。(余秋雨)”
 

吴哥文明犹如昨日黄花,败落在历史的迷雾之中。这寺刹陵墓衰败数个世纪之后,又开始展现它的魅力,成为柬埔寨的旅游胜地,也是当今拉动高棉经济的活水源头。在旅游地多见孩子们献艺或推销各种旅游产品,不觉间自己的陋照也被制成旅游产品,一个小女孩连追几站路找到我,只能买下,作为吴哥一遊的纪念罢!

 

在吴高窟河沟边捕鱼的高棉老汉

 

玩蛇的小女孩

 

向旅客兜售吴哥窟画册的女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