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叩开地学之门(二)

(2018-08-24 00:55:34) 下一个

区测填图

野外区测填图开始,区调队让队里的技术骨干王义召和谭雪春参加指导,刚好因事返家的章浩如老师赶了回来。全班分为两队,一队由谭雪春和章浩如老师带领,我被分在由王义召老师和郑益生老师带的另一队里。陆老师因身体原因在板桥留守。

5月7日,今天起将卷起铺盖,开始20万分一野外区测工作。行李由勤务组车拉马驮赶往每天预定地质路线的终点宿营地。穿上工作服,背起地质包,脚蹬登山鞋,当然不能忘了野外记录本和地质三件宝:地质锤、罗盘、放大镜。 老天却不太合作,一早淅淅沥沥的小雨就下个不停!不能再等,迎着细线般的小雨就出发了,虽然没有雨具,大家依然坚定地大步向前赶。进入杉阳街图幅,定下第一个地质点时,雨就停了。随着有趣的地质观察,天气的阴晴变化早被丢到脑后。我跟住王老师,发觉他对沿途的地质观察敏锐而仔细。很多现象是在他点破之后,我们才注意到。正走着王老师突然停下来,在右边山坡上测了个断层产状,这断层不注意很容易放过,把它认为是一般的塌陷或滑坡。但仔细观察,滑动面上面的薄层地层并无错断,证实不是现代的滑陷。有趣的是断层旁有一个S形牵引构造,王老师照了相,并向我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力学意义。在交谈中我才知道王老师曾参加过地质部办的地质力学学习班,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一为李四光亲手创建的学科。

5月8日,官坡出发,经牛角关至天井舖,约4公里。C2与C3分界点,见一小断层,虽1/20万地质图无法表示,但应记录在案。这些小构造常能反应区域构造情况。 抵天井舖,未进村。扎营一座刚建好的麻疯病院。该院建好后未为其用,仅几个工作人员。此地海拔2400多米,高寒。晚间寻溝火而去,见马帮,同聊甚欢,烧蚕豆,食之尤香!

5月9日,抵水寨约12公里。寨子座落在山坡之上,需爬坡取水,十分困难。这一带凡带“水”字的村寨都缺水。

5月10日整休,下午休息时间与王老师在水寨附近定了一断层点。点处大多为浮土掩盖,可见少量角砾破碎带。两边地层不连续。断层东盘石炭系砂岩产状较缓,西盘二迭系灰岩产状较陡。经王老师一分析,这些孤立的现象就被有机地联系起来:实为一倾向西的正断层!

断层示意图

C3玄武岩被断失,张裂带角砾岩发育,P1地层由于重力作用下滑时倾斜厉害,倾角达70度。

5月11日,王老师外出有事,放我们自己跑。从水寨到澜沧江边再返回,来回十公里落差达700多米。从一条弯曲险峻的小路直通江边。 从小路钻出群山,眼前豁然开朗,只见澜沧江象一条白色的飘带从山下飘过,一条铁索桥飞渡两岸,甚是奇伟。江边峭壁万仞,灰岩峭壁上“西南第一桥”几个大字据说是李根源的手笔。旁边或诗或对,都是对这一奇景由衷的赞叹之词,如“悬崖奇渡”“要塞天成””沧水飞虹”,……

西南第一桥

正在江边坡上一滑动面上测产状,附近一个放羊老倌向我叫道:“危险!那里经常塌方!” 我刚转身离开,就见碎石滚下,不觉倒吸一口凉气。

普查二班另一队实习生在澜沧江边留影(戴璐提供)

5月16日,今天在白鹤山扎营,临江风大,不能燃烛。 一早和包毅二人去三台子、程家田一带补点,两人短少精悍,行动迅速,路虽远,六点左右就首批到了白鹤山。 路上钻入一山菁,发现大量黄苞(锁梅),摘了两饭盒,回来大家一块儿美歺,甚是愉快。

5月18日,进入瓦窑幅,构造更为复杂。前人已工作过,但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从打化石入手,收获较大,在黑色泥质板岩中采到单笔石、半耙笔石等证实为S1的笔石页岩变质而成。 土家族的旧地基风水甚好,泉水清甜,大家对此赞不绝口。地方偏僻,往来人少。我们一到,几乎全寨老少都前来观看!

5月19日,早上小雨不断,正在举棋不定之时,雨却停了,天亮堂了些。一拉出寨子,一切都好了。 从旧地基到岩子脚是空路,平距六公里,先下后上都是陡坡。时有小雨,大家还是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从岩子脚经大寨直插江边,在黃色粉砂质板岩中打到三叶虫,定为上寒武,与前人稍有出入。 到江边已是七点一刻,到瓦窑还有7公里路。好在任务已完成,大家踏入了冥冥暮色之中。凉爽的江风格外惬意,一路爬山过沟,不觉中明月已升起在东山,月光透过墨兰色的云层,照亮了山间小道。记得同行的还有余菁和李胜利两位女生。大家都感受到这夜行的乐趣,双脚格外长劲,到达瓦窑时,正好九点正。

5月23日,昨天回到板桥放假两天。约上徐健等两个同学去保山玉龙池游泳。玉龙池泉水成湖,格外清凉。蓝天白云、碧水绿波,不觉想起下乡前与几个朋友也在这玉龙池击水长游。六年过去了,玉龙池也政变了模样,沿湖彻起了石脚和下水的石阶,只有湖水还是一样的澄碧清凉!今年第一泳,竟在玉龙池这久别的绿波里!

5月25日,下午包饺子为王老师送行,由于丽江幅工作紧张,不能再陪我们完成室内工作。张家义特制了辣椒蘸水,用干辣椒过火烧糊,兑上酱油,将大把青菜过水后蘸着吃,果然爽口不上火。 一个多月的相处,与王义召老师已可无话不谈。我问他长期野外工作有没有落下胃病,他说:“没有,在野外我都是吃冷饭。我们队上讲究吃热饭,在饮食方面想得多的人,多半有胃病。我对饮食要求不高,只要野外回来,汤喝得足足的就行。” 王义召老师喜欢打篮球,爱运动,身体很好。长期的野外生活和工作于他已习以为常。他说:“如果让我蹲在城里,我会憋不住的,而野外的景物每天都是新鲜的!” 我相信这是出自他的肺腑之言,表现了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地质队员的宽广胸怀。

二排右二是王义召老师

6月中旬,室内的报告及制图工作完成之后,前往腾冲观赏火山地貌景观。 较长一段室内工作后的第一次登山,心情特别愉快。该火山口位于腾冲西南部,将近山脚,只见一平顶山头,绿树成荫,青草遍地。沿坡而上,偶見露头。見浮石、气孔状熔岩,层面波状起伏,流动层理与原生构造清楚。登上山顶,视线被树木遮挡,再往前走,眼前现匙形凹地,层层台地直达中心,见致密火山岩出露并见到带尾的橢圆形火山弹。 出火山口,又见对面山呈一火山锥。越过凹地公路向前攀去,沿途熔岩波状起伏,表面呈面包皮状破裂,火山口呈马鞍形,中部熔岩呈大幅波状产出,是为奇观!

改天晚饭后去距城20里的同学段定勇家拜访。村寨位于前日参观的龟山与马鞍山火山口之西。从熔岩堆中清理出块块良田,田边用熔岩垒起矮墙。村里的房屋石脚,围墙皆用熔岩彻成,堪称火山之乡。 这次实习终于在腾冲火山之旅中划上了句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家宴 回复 悄悄话 干地质的游山玩水是正经事。
佩服这么详细的回忆,保存多年的日记还在吧。
SAR 回复 悄悄话 好看。期待你的续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