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作家,他认为自己的文风属于一种adventure of ideas的风格,虽然大部分作品都不属于虚构,又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故事展开,但其中的故事情节却一般比较曲折,看他的文章很有adventure波澜起伏的韵味。另外,马尔科姆善于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切入,研究商业世界的各类问题,对商业战略决策、商业世界成功哲学等等命题有着非凡的见解,是欧美商界备受欢迎的新锐思想家之一。2005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他最有名的著作有《TheTipping Point(引爆点)》,《Blink(瞬间)》,《Outliers(异类)》,每一部是《时代》杂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的畅销书。《大卫与歌利亚》是2013年出版的,好像没有像前三部那样引起轰动,但读完后你会发现书中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发人深省。
先说说标题里的两个人:大卫就是圣经中以色列人的大卫王,扑克里的黑桃K。不过这里的说的还是他小时候,一个放羊娃大卫。歌利亚是非利士人的战士。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地点是以拉山谷。当时非利士人的军队集结在山谷的南侧山坡上,以色列人集结在山谷北侧。 双方都不敢率先发起进攻,因为想要进攻就必须先冲下山谷,然后再向上冲向敌军的阵地,地势非常不利。僵持很久,非利士人不耐烦了。他们派出了最出色的武士歌利亚走下山谷,向以色列人发出挑战:以单挑决定胜负。
歌利亚身高超过两米,全身披挂着铠甲,头上还有头盔。身上带着长矛,巨剑,手中还握有标枪,身前还有一个随从持着盾牌保护他。他开始向以色列人叫阵时,以色列阵营这边没有人敢应战 — 歌利亚太强大了,和他对战只能是送死,没有人能战胜他。但是突然一个男孩站了出来,走到以色列王扫罗面前毛遂自荐道:我愿意迎战歌利亚。
扫罗王开始根本就不同意,说:你只是一个孩子,对方这个非利士人是一个从小就为打仗而训练的武士,你不可能赢他。
下面是大卫的回答:如果一头狮子或者黑熊把羊从我的羊群里叼走,我一定是一路追下去把它杀死,把我的羊救回来。狮子和黑熊我都能杀死,我一定能打败歌利亚。
扫罗王被说服了,但仍然不放心。他把自己的佩剑和盔甲拿出来,要大卫穿上。赢不赢先不说,至少佩剑和盔甲能给大卫创造点儿机会。但是大卫拒绝了,理由是穿上盔甲他走路都困难,还怎么打仗,佩剑更不需要,因为他根本不会用。大卫只是从地上找了5颗小圆石头,放进肩袋里,然后拿起他放羊用的木棍,下山了。
歌利亚看到从以色列队伍里出来迎战他的不是一个武士,而是一个小男孩,立刻被激怒了。等这个孩子站在他面前时,再看他手中的武器:木棍。立刻咆哮道:你就拿几根木棍和我打吗?你当我是什么,一条狗吗?过来,走近点,我要把你的肉一点点剥下来喂这里的鸟和野兽。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只见大卫从肩袋里拿出一颗小石头,放进木棍上吊索的皮袋里,然后挥舞木棍,带动吊索里的石头高速运动,最后把石头向歌利亚发射出去。作者通过实验发现,这样发射出去的石子,速度几乎能达到早期来复枪发射的子弹的速度。石子正中歌利亚没有盔甲保护的额头,这位巨人武士立刻就倒下了。大卫冲上去,拔出歌利亚的随身佩剑,割下了他的头,战斗结束了。
人们喜欢听以弱胜强的故事,而且这类故事开始的时候强弱悬殊越大,故事越曲折,就越是激动人心。普通的小伙子战胜魔鬼,成功救出了公主;穷人打败富人;小国打败大国;小律师打败大公司;小公司战胜巨无霸等等,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不仅励志,令人振奋,而且弘扬正义,打击邪恶,散发正能量。但是《大卫与歌利亚》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些故事,案例的解读都错了。我们通常认为强大的力量其实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强大,甚至它强大的地方正是其最致命的弱点所在。而且弱者战胜强者的故事中,我们总是忽略了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一开始的弱者如何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一点可以给我们打开一扇门,使我们能用不同的方法、角度思考问题,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性。
这本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劣势中的优势(优势中的劣势)
第二部分:有益难度理论
第三部分:力量的局限
每一部分又包含三个章节,也是三个主题,每个主题里都有几个类似的小故事。三部分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讲述了很多普通人与“庞然大物”对抗的故事。这里“庞然大物”是指我们通常认为不可战胜的困难、或对手,比如军队,旧的传统,身体的残疾等等。
我从每一个部分里摘出一个主题故事做一个介绍。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到原书通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