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与李白的友谊,有人评论过"只见杜甫忆李白,不见李白写过杜甫"。其实结合李杜的生平,这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事。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俩人第一次相遇,是公元744年,当时杜甫是32岁的青年人,他在在二十四岁考进士落第之后四下游历,在洛阳碰到李白,当时李白刚刚被排挤出长安。显然李白早已名满天下,重量级作品《蜀道难》《行路难》已经问世。而当时的杜甫,还只是初出茅芦的文青,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巨作。李杜俩人意气相投,共同游历梁宋间。次年公元745年俩人再次相逢,共同游历齐赵间,俩人共同游览、饮酒、吟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相遇的两年杜甫写过两篇《赠李白》,表达的主要是感情上的亲近感、共同的仕途失意和志趣上的类似。可以说在李杜相识时,年轻的杜甫对年长的李白是有很多仰慕成分的。
可惜的是,李杜两人在745年秋天分别之后余生再未见过面。
公元747年杜甫写下《春曰忆李白》,开始见到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同时表达了他对李白的思念"渭北春天树,江东曰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由这首诗看,杜甫对诗歌创作有了自身的积累与观察。
公元759年杜甫在两人分别十四年后又写下《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是得知李白入狱及流放夜郎时对李白安危的牵挂。其中有"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等感人至深的句子。
公元762年,杜甫本人也是五十岁的老翁,经历过十年的困守长安,又四年的安史之乱,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重量级作品已经写下,在得知李白在当涂养病,写下《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对李白的诗才评价达到了历史巅峰:"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在同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杜甫于八年后公元770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两个诗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