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迁堂笔记

颜氏家训有教诲“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以此纪念我的禀烛夜行
正文

杜甫笔记之八一一杜甫迷恋杨贵妃吗?

(2017-06-18 11:42:07) 下一个

史上美化杨贵妃莫过于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无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让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相遇相伴看起来这么无辜。其实在杨妃专宠之前,唐玄宗宠武惠妃多年;杨玉环十六岁嫁武惠妃之子寿王,四年之后武惠妃过世唐玄宗即敕杨玉环出家为道士,之后杨玉环在二十六岁正式受封为唐玄宗的贵妃。白居易不但选择了春秋笔法来粉饰玄宗杨妃的开始,也竭力美化二人的感情:"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至于白居易为什么要以浪漫爱情为诗的基调,我倒觉得不难理解,一则时过境迁,白居易比他们晚一个时代,他写长恨歌时杨贵妃都已过世五十年了,隔着时空的距离,人们倾向于美化事情;二则白居易当时才三十五岁、少年得志、人生的波折还没有开始,文人的浪漫情怀正处于高峰;三则白居易仍在李唐王朝的天下,辱骂讥讽先皇遗事应该不是明智之举。

相对于笔灿生花歌颂凄美爱情的《长恨歌》,我觉得难以理解的是杜甫对玄宗杨妃的态度。杜甫他是身受其害者,他早期仕途的不顺虽然不是拜杨家国戚所赐,但中年时期困守长安,身经安史之乱、国破家亡,生活流离失所,家庭分离,幼子饿死,均是杨戚乱政的直接后果。他的巜丽人行》是讽刺了玄宗给杨家国戚的特权,也有几句直指杨家兄妹,"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是不是非常地有节制?相当地客气?《丽人行》说到底还是讽喻诗,也许杜甫的节制也是因为不能太冒犯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我觉得难以理解的是后来唐肃宗时期杜甫再作的《哀江头》,里面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是不是对杨妃的死有深沉的惋惜?为什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