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17”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却又触动人心的故事。英法联军和德军在法国某地对垒。英法联军的一个1000多人的部队按计划准备在第二天早上对德军发动进攻。然而德军在前一天突然主动撤退, 改变防线。如果这支部队按原计划继续进攻的话, 必然遭受重大损失, 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联军指挥部紧急派两名士兵前往送信, 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整个电影一镜到底, 没有剪接, 镜头跟随这两名士兵穿过无人区和德军的占领区将命令送达, 挽救了上千名士兵的生命。
看这部电影之前, 翻了翻评论, 对这部电影评价最高的地方就是所谓的一镜到底。加上对战争场景的精心设计和光影的巧妙运用, 对观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恍若置身其中, 仿佛电影的主角不止两位士兵, 而是三个人, 还有观众自己。遗憾的是, 我不是在电影院观看, 是窝在沙发上, 对着个老旧的电视机。这些所谓的视觉冲击和浸入式的感受完全没有。打动我的是电影的内容。
这部电影是根据导演的爷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不同的是他爷爷真实的故事是前往下达发动攻击的命令, 而电影里改成了下达停止攻击的命令。因为整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拥抱和平, 杜绝战争, 停止毫无意义的互相杀戮。
两位送信的士兵一位叫Blake, 另一位叫Schofield. 接到命令, 二人首先要穿过无人区, 这是电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谓无人区就是两军阵地中间的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人类作战的方式。在冷兵器时代, 两军需要靠近, 摆好阵型, 来将通名报姓, 然后捉对厮杀。火药枪刚开始发明并在战争中使用的时候, 仍然沿用这种近距离对阵的方式, 只不过肉搏改成了互相射击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步枪的精度已经大大提高, 再加上机枪的广泛使用, 完全不可能继续沿用这种近距离对阵的作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双方深挖战壕, 双方战壕之间的空地就成了屠宰场。任何活物出现在这片空地上都有可能成为靶子被射杀。这块空地就称为无人区。
无人区内随处可见战死的士兵, 还有一匹战马的尸体。满目疮痍的土地, 堆积如山的弹壳, 硝烟未尽的木桩, 镜头跟随Blake和Schofield的脚步向观众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二人在穿过无人区的时候有一段对话, Blake很羡慕Schofield有一枚Somme大战的纪念章。没想到Schofield把这枚纪念章卖了, 换了一瓶酒。Blake表示不理解 。Schofield说这枚纪念章只不过是沾满鲜血的锡, 毫无意义。Somme大战是英法联军和德军在法国的Somme河地区展开的一场为时四个月的激战,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战, 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场战争。双方共投入三百万兵力, 伤亡一百万。Schofield参加过这样一场战争, 显然和Blake对战争有完全不同的看法。Blake对战争还有一种浪漫的幻想, 希望自己能在战场上成为一名英雄, 带着勋章返回家乡, 让全家都有荣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Schofield已经厌倦了战场上的杀戮。无数死亡的士兵中有几位能成为英雄?绝大多数死得毫无意义。在战场上每时每刻都有死亡的风险, 一枚纪念章有什么用?倒不如换一瓶酒, 痛痛快快喝上几杯。
两人穿过无人区和德军抛弃的阵地, 来到了一个无人的农场。正好遇到英法的飞机和德国飞机在空中战斗。一架德机被击中降落在农场。飞机起火, 德军飞行员命悬一线 。Blake和Schofield合力将飞行员拖出机舱, 救了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飞行员拔出匕首刺死了Blake。梦想着带一枚勋章返回家乡的Blake就这样死了。他的死和绝大多数阵亡的士兵一样, 毫无意义, 也没有勋章。
Schofield独自一人继续送信的任务。在德军占领区被追击的时候, 躲进一个地下室, 遇到了一位美女和一个婴儿。Schofield问美女是婴儿的妈妈吗?美女说,“不是。” 他又问, “孩子的父母呢?” 美女答,“不知道。” 简简单单几句对话, 道出了战争的残酷。在这个到处是断垣残壁, 饱受战争蹂躏的城市中有多少这样的孤儿?
电影结尾, Schofield完成了任务, 如释重负的坐下来, 靠在一棵大树上。电影的开头, 也是Schofield坐靠在一棵树上睡觉。在经历了这个危险的任务, 失去了好友Blake之后, 他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金色的阳光在远方绽放, 对和平的渴望在内心燃起。没有战争, 就这样坐在这里, 享受上帝创造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