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31)
2025 (29)
日期 18.06.2023 作者 Insa Wrede
德国的基督教徒要向教会缴教会税,由国家代征。除此之外,为什么德国政府每年还要向教会支付数亿欧元巨款?这还要从拿破仑的一项“德政”说起。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德国,每年有大笔财政资金从国家流向天主教和福音教两大教会,去年一年就有超过6亿欧元。这还不包括国家替教会向教徒们代征的教会税(Kirchensteuer),也就是说,这笔钱来自所有纳税人。
为什么是这样?这还要从两百多年前说起。19世纪初德国被拿破仑占领期间,实施了严格的政教分离。随着“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各地教会的财产被充公,修道院等教会机构或被关闭,或被收归国有。
教会被迫将资金和地产交给地方诸侯,作为补偿,后者有义务承担神职人员和教会机构的其他开支。这一做法延续至今,如今德国各联邦州政府仍在支付教会的日常开支。
不过,其实各方早已协议好,这种国家买单的做法应该终结。早在1919年的魏玛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国家将向教会支付一次性补偿,买断这笔“孽债”。30年后的联邦德国基本法继承了这一决议。然而直到如今,德国政府仍在年复一年地掏钱。而且相应的开支也水涨船高,从1949年时的约合2300万欧元增加到了今年的6.02亿欧元。
哥廷根大学的法律教授海尼希(Hans Michael Heinig)解释说,其实各联邦州对目前的维持现状并无不满,因为这样政府就不需要支付高昂的一次性解约费。而教会方面也乐得如此,因为付钱的是国家,这是一笔旱涝保收的进账。但是从财政经济的角度看,这种做法不是长久之计。
现任联邦政府打算给无休止向教会“给钱”画上句号,这一计划也写进了三党联合执政协议。一个工作组将于今年内提交一份框架方案,核心内容包括,是否要一次性支付教会补偿,补偿数目多高,以及国家继续支付的过渡期长度。
这可是一大笔钱。根据2020年当时的三个在野党向联邦议院提交的一份立法草案的建议,一次性偿付的数目应是当年实际支付数的18.6倍,按那一年标准就是110亿欧元。这笔钱由各联邦州在20年内向教会付清,付清之前国家则继续承担原有的开支。
明斯特大学的法律学者皮埃罗特(Bodo Pieroth)认为,这个数目太高了,并引用一份专家评估的数据指出,两百多年来国家向教会支付的资金,已远远超出了当年没收其资产的规模,包括资产的利息。
不过海尼希则有不同看法:“教会被没收的资产,原本是可以通过经营产生收益的。”而国家补偿的正是这一部分损失。此外当然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如果我租住一处房子很长时间后想把它买下来,房主也不会把我多年来缴的租金从购房款里扣除。”
对于德国的两大教会来说,国家的资助只占其收入的一小部分。仅是教会税一项,去年就有共130亿欧元的进项。此外教会还有一些资产收益,但有多少,是秘而不宣的。如今教会仍拥有一些房地产、林地和企业,如出版社、啤酒厂、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股份,因此可以说是一个大资本家。
长年关注这个议题的作家弗雷尔克(Carsten Frerk)指出,如果林林总总算在一起,估计两大教会的经济收益总计有1500亿欧元。但教会的财政十分不透明,原因之一是这些收入分布在5万个不同的法人实体头上。据估计,两大教会的总资产合计价值3000欧元。
弗雷尔克说,如果国家停止向教会付钱,教会名下的社会服务机构,如幼儿园、养护院、医院等也不会因此办不下去。“国家资助与教会慈善机构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上述机构中只有2%由教会资助。”其余绝大多数本来就是国家出资的。
德国有很多教会幼儿园,实际上都是政府出资办的
海尼希认为,从一开始,关键的问题就是,联邦政府没有为终止财政支付定下硬性的期限。因此,联邦宪法法院也不能强迫立法机构采取行动。而联邦政府如果执意落实相关计划,只能是吃力不讨好,不是得罪各联邦州,就是得罪教会。
目前,德国常住居民中仅有一半的人是教会成员。据估计,到2060年人数还会减半。海尼希指出,鉴于此,民众对这一历史遗留的、一百年前就应该终结的奇葩现象已经很难理解。因此,寻找解决方案迫在眉睫。况且,邻国捷克就已经做出了榜样:该国就通过一次性偿付,让国家摆脱了对教会的财政输血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