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新西兰女总理宣布卸任,国际内幕被曝光

(2023-01-21 06:21:36) 下一个

从自由主义偶像到众矢之的:新西兰总理为何辞职?

纽约时报 |2023-01-20 

阿德恩的年轻、直率、女权主义和对“仁慈政治”的强调使她成为自由主义偶像,但她在任期中也不断遭遇危机,新冠疫情加剧的国家分裂和阴谋论更让她成为众矢之的。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杰辛达·阿德恩周四解释了她辞去新西兰总理一职的决定。她请求人们的理解,并展现出政治上罕见的直率——正是这样的特质使她成为反特朗普的自由主义的全球象征,之后在新冠大流行加剧的恶劣分裂中成为众矢之的。

42岁的阿德恩强忍泪水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她将在新西兰10月大选前的2月初辞职。

“我知道这份工作需要什么,并且我知道我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做好这份工作了,”她说。“就这么简单。”

阿德恩在第二个任期结束前突然离职,令整个国家和世界感到意外。她是新西兰150年来最年轻的总理,这位小国领导人以流行歌星的速度成为了名人。

在许多人看来,她的年轻、明显的女权主义和对“仁慈政治”的强调让她成为一个可喜的替代者,取代了夸夸其谈的男性领导人,创造了“杰辛达狂热”现象。

然而,她的任期充满了危机管理,包括2019年基督城恐怖袭击、几个月后致命的怀特岛火山爆发以及之后不久的新冠疫情。

尤其是这场大流行病,似乎发挥了她作为一个清晰统一的沟通者的优势——直到延长的封锁和疫苗规定损害经济,助长阴谋论并引发了强烈反对。在这个仍然存在新冠限制的地方,阿德恩一直在吃力地摆脱自己与疫情政策的联系。

“人们对她倾注个人情感,这一直是她魅力的一部分,”新西兰北帕梅西大学政治学教授理查德·肖说。

“她成了一个图腾,”他还说。“她成了对大流行病做出特定反应的化身,互联网上,那些遥远的边缘人和不太遥远的边缘人都在利用这种反应来对付她。”

新西兰最初的目标很大胆:阿德恩和为政府提供建议的几位著名流行病学家对消除这种病毒,并将其完全拒之门外抱有希望。2020年初,她以“我们500万人的团队”这样的措辞说服这个国家接受关闭国境关闭和严厉的封锁,甚至从邻居的院子里找回掉落的板球都被禁止。

当更易传播的新变异株使这一目标无法实现时,阿德恩的团队改变了方向,但难以快速获得疫苗。严格的疫苗接种规定使人们无法外出工作,或进行就餐和理发等活动。

奥克兰大学流行病学家西蒙·索恩利博士经常对政府的新冠应对措施提出有争议的批评,他说,许多新西兰人对她愿意让接种疫苗的人与未接种疫苗的人产生对立感到惊讶。

“对疫苗强制令的幻灭起了很大作用,”索恩利博士说。“这制造了两个社会阶层,加上结果并不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病毒)没有像预测的那样被消灭——这成了转折点。”

在国内外,对于将强制接种疫苗视为侵犯个人权利的人来说,阿德恩成了攻击目标。在网上,阴谋论、虚假信息和人身攻击层出不穷:过去几年,针对阿德恩的威胁大大增加,尤其是来自反疫苗接种团体的威胁。

紧张局势在去年2月升级。一群抗议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和加拿大抗议活动的启发,在惠灵顿的议会场地扎营超过三周,他们搭起帐篷,停放汽车,阻塞交通。

警察最终驱散了示威者,并与其中许多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120多人被捕。

这些场面震惊了一个不习惯这种暴力的国家。一些人指责示威者,另一些人指责警察和政府。

“这无疑是新西兰历史上黑暗的一天,”索恩利博士说。

新西兰作家兼记者迪伦·里夫撰写了一本关于该国虚假信息传播的书,他说,总理的国际形象可能在关于她的阴谋论中起了作用。

“她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国际知名度,并因对事态的反应而广受赞誉,这一事实似乎确实为当地的阴谋论者提供了动力,”他说。“他们在全球范围都能找到志同道合者反对阿德恩,其程度可能与新西兰在国际上的典型地位并不相称。”

即使大流行最严重的浪潮已经退去,攻击也没有停止。本月,前特朗普顾问罗杰·斯通谴责阿德恩的新冠疫情应对方式,他将其描述为“专制主义手段”。

在周四的演讲中,阿德恩没有提到任何特定的批评者群体,也没有指定替代者,但她承认,她无法避免工作压力和她执政的困难时代的影响。

“我知道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会有很多人讨论所谓的真正原因,”她说。“在这六年,经历了一些重大挑战之后,你会发现,唯一有趣的角度是,我也是人。政治家也是人。我们竭尽所能,尽力坚持,然后是时候了。对我来说,是时候了。”

新西兰梅西大学的领导学者苏兹·威尔逊说,应该相信阿德恩的话。她说,阿德恩受到的辱骂无法、也不应独立于她的性别而存在。

威尔逊说:“她自己已经精疲力尽了,我认为部分原因可能是她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厌女辱骂,实在令人作呕。”

周四,在基督城的酒吧和公园里,新西兰人似乎存在分歧。这座城市曾发生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在两座清真寺大规模杀害51人的事件,阿德恩因呼吁团结的回应而广受赞誉,而现在有人抱怨说,围绕住房成本等具体问题的承诺没有兑现。

72岁的托尼·麦克弗森住在其中一个四年前遭到袭击的清真寺附近,他说即将离任的总理“说得很好,但做得不够”。

他说,她在“住房、医疗保健”方面做得不够好,并且“在移民问题上绝对是一团糟”,他认为,由于封锁边境后延迟重新开放,许多企业出现了大量人员短缺。

许多选民最关注的是经济问题。民意调查显示,阿德恩领导的工党一直落后于前航空业高管克里斯托弗·卢克森领导的中右翼国家党。

52岁的汽车旅馆经理雪莉·史密斯在基督城“威尔逊的运动酒吧”的户外座位上说,她对阿德恩辞职的消息感到“惊讶”。她称赞阿德恩在2020年抑制了新冠病毒的社区传播,尽管这对新西兰经济造成了影响。当被问及她对阿德恩的印象时,她回答说:“她是一个真实的人。”

这种魅力可能已经消退,但许多新西兰人预计阿德恩不会消失太久。前总理海伦·克拉克是阿德恩的导师,卸任之后,她加入了许多全球组织,专注于一些国际问题。

“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就此消失,”肖教授谈到阿德恩时说。“她可能会得到一个更大的平台。”

新西兰女总理宣布卸任后,这个国际内幕被曝光

环球网 |2023-01-21  

近日,就在新西兰女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令人意外地宣布她将在今年2月卸任后,英国BBC罕见地在一篇报道中曝光了一个由阿德恩的突然辞职而引起关注的国际内幕——各国领导人与政府部长的“过度劳累”。

在这篇题为“杰辛达·阿德恩的过劳反映出世界领导人面临的压力”的文章中,BBC首先表示阿德恩在宣布辞职的讲话中就已经明确透露了她的精力已经耗尽的意思。

“政治家也是人,我们尽心尽力,倾尽所能,但现在到时候了”,阿德恩在宣布自己5年半的总理任期即将结束时这样说道。

BBC表示,尽管像阿德恩这样公开宣布自己已经累瘫的情况在政治家中很少见,但政治家在领导一个国家并为之承受压力时所面临的身体损耗之大,却并不让人意外。

“世界各国的领导人虽然享有很多特权,但他们也必须去面对持续的出行、长时间的工作,以及很少的休息时间”,BBC写道。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随后,BBC先是以新西兰前总理、且同样身为女性的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为例,克拉克讲述了她在担任总理9年间面临的工作压力,比如每天早上5点就得从床上爬起来准备7点乘坐飞机出访外地,然后夜里还得一直熬夜工作到凌晨。

克拉克还表示,阿德恩面临的压力恐怕要比自己当年还要大,因为她的任期内不仅出现了新冠疫情这个相当棘手的挑战,而且身为母亲的她还得腾出部分精力照顾自己年幼的女儿——但好在她的丈夫、女儿以及父母都很给力,很支持她。但即便如此,克拉克认为已经当了5年半总理的阿德恩,其目前状态可能和自己当年干到第九个年头时的状态差不多了。

另外,克拉克还指出,尽管担任领导人的压力本就十分巨大,但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压力又被社交媒体所带来的24小时不间断的舆论压力乃至种种网络攻击和阴谋论进一步放大了。所以,克拉克认为,任何想去领导一个国家的政治家,都得先确认这项工作是值得自己这么付出的。

接受BBC采访的英国知名历史学家安东尼·塞尔登(Anthony Seldon)也表示,领导一个国家面临的压力不仅是巨大的,而且随着人们期望的增加,这种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领导人与其他人一样每周都只有7天,每天只有24小时”,塞尔登说。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英国利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达里尔·奥康纳(Daryl O'Connor)对BBC说,尽管诸如医护人员、教师等很多职业都可能会面临过度劳累的情况,但领导一个国家面临的压力是持续不间断的,他们无法像其他人那样通过休息来转移压力。 也不仅仅是领导人,为了应对近些年的新冠疫情,一些国家的部长也同样出现了因为过劳而宣布辞职的情况。

根据BBC的介绍,这些人包括荷兰前卫生部长布鲁诺·布鲁因斯(Bruno Bruins),他曾一度因为过劳而晕倒在议会会议上。后来他对媒体说,那段时间他经常得熬夜工作到凌晨4点,以至于在辞职后,他足足“睡了3个月”才缓过来。

奥地利的前卫生部长鲁道夫·安舒伯(Rudolf Anschober)同样因为过劳而宣布辞职。他曾表示自己经历的15个月任期就仿佛度过了15年一般。

然而,在BBC这篇报道的评论区里,不少留言的人却并不买账,认为对于掌控着一个国家以及其中许多民众命运的人来说,这种压力和劳累就是他们应该去承受的责任。

但也有人对阿德恩本人表达了赞赏和肯定的意思,认为她劳累是因为她确实想做好工作,不像其他西方政客只想着用权力捞钱。

总理都撂挑子了,新西兰还能怎么“救”?


魔王 | 观察者网 |2023-01-19  

1月19日,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突然宣布辞职。

新闻引爆了新西兰乃至国际舆论,我自己的手机也响个不停,同事、朋友、家人乃至卖菜大妈都在议论此事,甚至我听到我上小学的孩子也与他的同学煞有其事地聊道:“你知道吗,总理辞职了,新西兰之后要有大问题了……”

不过从舆论温度来看,新西兰国内外还是有区别的,看新西兰以外的反应多是一脸懵圈的状态,而新西兰国内则是“喜忧参半”。

大起大落的政坛生涯

阿德恩生于1980年,作为八零后的她,2008年成为当时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会议员”,2017年则成为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理”,可谓年轻有为。

2019年克莱斯特彻奇市枪击案发生后,她戴着头巾去慰问穆斯林受害者,“一抱”震天下:这种西方白人对“千年宿敌”穆斯林的博爱感动了世界,穆斯林们激动地把她的照片投射在迪拜的哈里发塔上,西方世界也给予了她如潮般的赞誉。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阿德恩“一抱”震天下(Hagen Hopkins/Getty Images)

她因此登上了各种杂志的封面,好莱坞甚至要拍她的电影。而在新西兰国内,她领导的工党支持率瞬间历史性地超过了50%,粉丝们在街头贴出了她的头像,观察家们还发明了一个词——“杰辛达狂热症(Jacindamania)”——来形容这种舆论潮。与此同时,工党内部各派系因拜服而空前团结。

阿德恩当时可谓气势如虹、风光无两,那时候很多人似乎都觉得,阿德恩的辉煌声望将伴随她的一生,而她领导的工党也将因她的声望而长期执政。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4年,工党就面临支持率低迷的困境。如今阿德恩不仅辞掉了总理和党魁职位,甚至还宣布自己今年不会参选国会议员,算是从政坛直接裸辞了。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英年早逝的“麻风王”鲍德温四世,令人感叹人生无常。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在阿德恩的辞职声明中,能够读出一股浓浓的负能量。

她称自己已为国家贡献了一切,自己“油箱里没油了”(“no longer had enough in the tank” to do the job);她还对自己幼小的女儿说“妈妈期待着你今年开学时能在场”,对因国事繁忙而一直无法与之结婚的未婚夫克拉克说“我们终于可以结婚了”。

这种公开的亲情表达,似乎也在透露着某种对时局的不满。

阿德恩的辞职,更像是因沉重的政治压力,而不是心血来潮的淡泊名利。这和2016年突然辞职“回归家庭”的前总理约翰基有些相似,也让很多人感觉,新西兰的总理似乎特别爱辞职和搞“回归家庭”的叙事。

总理这个职业,真的这么“可怕”吗?

阿德恩的负能量,主要来自新西兰正在面临的各种危机。

新西兰的银行利率飙升到了30年来的最高点,伤害了企业主,而物价上涨则伤害着工薪阶层。与此同时,劳动力正快速流失到他国,而国内治安的恶化也逼得向来随遇而安的华人都上街抗议了。

此外,工党过去推行的很多政策,如水务制度改革(三水改革)和土著平权改革(He Puapua),都引发了很大的社会争议甚至导致族群分裂。而工党曾经承诺的很多事情,比如用于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的Kiwibuild建房计划,都仅仅完成了个零头,相当不好看。

糟糕的是,阿德恩的政治盟友们也有所动摇了:党内,2022年阿德恩在中美关系中试图倒向美国时,被党内大佬公开警告“不要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党外,常年当“跟班”的绿党因环保议题的分歧而认为“工、绿跨党派协议”是“有毒的”;而在坊间,阿德恩严格的抗疫政策和减排政策,同样激起了连绵不绝的游行集会。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反对阿德恩抗疫政策的集会者在国会大厦前“长期作战”(图/新西兰媒体)

由这么多问题引发的政治危机令阿德恩“压力山大”。多次民调显示工党的支持率低于反对党国家党,今年大选连任已有悬疑。同时,新西兰人对阿德恩的态度也从过去的“杰辛达狂热症”一百八十度转弯,变成了现在的满腹牢骚。

在对政府前进的方向越来越失望之后,许多新西兰人现在正在庆祝阿德恩的辞职。

新西兰记者和《每日邮报》专栏作家丹·伍顿严厉批评阿德恩,称她的领导导致了“经济灾难”。他谈道:“杰辛达·阿德恩辞去了新西兰总理的职务,她非常清楚自己即将被新西兰人残酷地赶下台。新西兰人已意识到她在疫情中展现的威权主义、虚伪的善良以及她给一个了不起的国家造成的经济灾难。”

“谣言”成真了

其实早在去年10月,坊间就盛传很多来自工党内部的各种传闻,其中最惊人的便是“阿德恩马上要辞职了”。对此,阿德恩还曾郑重地辟了谣。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当时新西兰华媒的相关报道

然而谁能想到,当初还煞有其事地辟谣称自己“不会在大选前辞职”的阿德恩,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断然宣布走人了。可见,当时的“谣言”未必完全是空穴来风。因此,我们也可以再顺便回顾下去年10月份的“谣言”还有什么:其中包括“阿德恩会去联合国任职”以及“阿德恩下台是为了不在她的执政期间输掉选举”。当然,阿德恩都一一否认了。

新冠疫情后产生的各种连锁危机,对于西方政府来说是相当难解决的,这使得西方国家在疫情后几乎都发生了执政党更迭,新西兰工党的支持率低迷甚至可能无法连任,其实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执政党更迭之后的新政府也依然是“西方政府”,也几乎无法解决前任的危机——很多阿德恩的反对者也深知这点。他们当然会对阿德恩的辞职而欢呼雀跃,但很快就都意识到,潜在的替代者可能也不会好到哪去。

谁来捡这个“烂摊子”?

在新西兰,连孩童都知道国家的情况很糟糕。阿德恩宣布辞职之后,副总理格兰特·罗伯逊声称不会接任总理职位,足见这个位置的烫手程度。

按理说,总理这一职位“光宗耀祖”,理当有各种人打破头竞争总理这一职位;但现在看来,却是一个被撂在众人面前的烂摊子,大家对此似乎都表现得很是谦逊。

毕竟,处理如此烂摊子,不同于作秀演讲那么轻松愉快,需要的是丰富的执政经验,而新西兰的民主制度缺乏官僚体制对政客的长期培养。在座的议员,很多在几年前只是个过着自己小日子的平头百姓,国情顺利的时候可以混混日子;国家一旦遇到挑战,到了需要见真章的时候,很多政客们就露怯了。

当然,工党里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才。关于工党内潜在的新总理人选名单,其实在去年10月“阿德恩辞职”的“谣言”出来时就已经有了,而当下新西兰人正就此话题进行热烈的猜测。

坊间热传的几个版本略有不同,但每个版本里似乎都有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也就是现任的移民、交通和劳工部长。

伍德也是生于1980年,也是“年轻有为”。他出身于工会,为人谦和、低调和接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也深受党内同事的喜爱。他于2019年担任工党党鞭,而这个职位往往是新西兰政党留给重点培养对象的。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作为交通部长,伍德牵头推动了城市铁路计划以改善交通问题,为此从中国引进了盾构机并命名为“Dame Whina Cooper”(图自推特)

此外热传的人选还有几位,比如克里斯·希普金斯(Chris Hipkin),生于1978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党议员,2017年成为教育部长,在2020年临危受命当卫生部长,成功应对了新冠抗疫事务,目前正担任新西兰教育部长、警察部长、公共服务部长和国会议长。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再比如娜耐娅·马胡塔(Nanaia Mahuta),是新西兰的外交部长和地方政府部长,引起争议的“三水改革”即为她牵头。马胡塔是已故毛利女王的养弟、毛利长老罗伯特·马胡塔爵士的女儿,她留着非常醒目的毛利传统的面部纹身,象征着她在毛利族裔中的地位。坊间猜测她可能会成为总理接任者的主要依据是她在2014年竞争过工党党魁。作为新西兰外交部长,她在美国和中国在南太平洋国家事务上持中立立场,2022年底她曾表示该地区“对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感到不舒服”。

结语

无论是谁接任总理一职,对于他/她来说,挑战都将是非常严峻甚至是有些绝望的。

因为新西兰的很多问题,可能并不是新西兰人所能解决的:比如利率高企问题,新西兰的银行利率被迫要跟随美国银行利率上涨(否则财富会被美国吸走);再比如劳动力流失问题,这是澳大利亚等西方盟国在新西兰重金挖人所致;而新西兰社会的犯罪率飙升,更多是因为整个西方文化圈的社会心理原因。无论怎么应对,新西兰这个“细胳膊”似乎都很难拧得过大环境的“大腿”。

也许新的总理必须是个政治天才,才能让新西兰摆脱窘境。然而,如果上述候选人有天才之能,那为何之前没有出来辅佐阿德恩力挽狂澜呢?可能无论谁接任总理,最终都只是一个“临时工”,也因此,即使有的政客曾积极竞选党魁,现在也不想、不敢露头了。

也许孩童们说的是对的,阿德恩的撂挑子和“油箱里没油”,反映了新西兰面临的挑战已经无人可挡。未来可能真的是要有大麻烦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