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到底是中国更需要美国,还是美国更需要中国,这是厘清和处理中美所有关系的重要考量。
在中国,人人在骂美国政客,人人把美国当成欺负中国的对手,但是人人又想把产品往美国推销,把孩子甚至全家往美国送。为什么?美国人口在世界4%,而个人消费总额却占世界的32%,2023年全球个人消费总额约为55万亿美元,美国个人消费总额是17万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人口世界第二的中国,“据报道”个人消费总额是8.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一半,而中国人口约是4倍于美国。
美国给中国关税加到34%,加上前两次共计54%,中国24小时立马反击也加34%。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难道要和美国硬杠,离开世界第一消费市场,你再牛逼,再有骨气,再有意志力也是枉然,卷,内卷。。。。。恶性循环,最后必然导致。。。。。。
祸不单行,五月二日,美国全面封杀T86,即低于800美元进口商品免税,又是一击重拳,中国近几年最喜欢的两个词汇“精准”和“组合拳”,可是中国经济近几年到底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好了,美国人的“精准”和“组合拳”,一下子要把中国大大小小的的工厂,跨境电商和物流货运往死里整,上下游一个都逃不过。
回上海,一个深刻印象是体制内和事业编制的人员和部分退休人员日子过得还不错,而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却十分艰辛,35岁失业后再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的困难程度难以想象,唯一还算红火的餐饮只招收20多岁的年轻人,啃老族的队伍日益庞大,无奈也有些心安理得的被迫躺平。。。活下去,即使比较不体面的活下去,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
总之,美国——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不去占领,自然有其他国家会去占领。中国——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又能从亚非拉那里消化掉多少产能?
最后,还是回到原点,到底是美国更需要中国,还是中国更需要美国。搞清楚这个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指定大政方针了。
今天周一,人民日报发了社论,开头就是“天塌不下来”。。。。。。。
天佑中华。。。。。。。
周日清晨,没有股市,心情好,跑起来!成绩不错,较满意!
一讲你运动起来、哈哈哈、还真不含糊、大大的赞一下!
+1 先同意!对不起、我还没读文章。
===========
小康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比人民日报的社论要强,LOL
只是苦了数以亿计的为房贷,工作,子女,婚姻,看病而忧心中国人民群众
------------------------------------------------------------------
哎,你都不是中国人了,还这么操心中国人民的房贷,工作,婚姻等等,真是有情怀哈。
===========
谢谢。在上海,退休人员只要生活可以自理,一般生活还是很不错的,国家对他们也很照顾。中青年就卷得厉害,活得又累又辛苦,尤其中年失业还想对外保留做人的最后一点尊严。
到外地还不如走线来美国,好赖总有一口饭吃。
==========
中美如果是婚姻关系,那么离婚了,谁受到的打击更大?
网上说,这几天关税斗争,中国损失1000,美国损失2000。 我认为即使美国损失2000,他也能够挺住,毕竟规则是他订的,美元霸权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
基本同意。关键是谁掌握主动权,和规则的制定者。 中国早就说了,不会挑战美国的世界地位。
===========
小康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比人民日报的社论要强,LOL
只是苦了数以亿计的为房贷,工作,子女,婚姻,看病而忧心中国人民群众
============
今天写人民日报社论的那些人肯定是不用为了生活,工作而发愁担心,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群。所以文章还是那样的“精准的空洞”
=========
谢谢,基本同意。
===========
京妮儿好!
现在是体制内和事业单位人不但收入待遇过高,工作压力也不高,去年又延长退休年限,女的如果是处级干部可以做到60岁,男的年限更长。所以大家象80年代考大学一样,拼命往那里挤压。
除此之外,再去除退休人员,失业的和在私企的中年和青年人工作卷的压力和生活压力太大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社畜”,这些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问题迟早爆发。
--------------------------------------------------------------------
其实这早已不是谁“更需要谁”的简单问题,而是双方高度依存、深度博弈的现实格局。美国需要中国的制造链和市场,中国也离不开美国的高端技术和全球规则体系。关键在于,谁能掌握主动权,谁就能主导下一步的规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