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西去 紫气东来

My heart beating, my soul breathing
Upward falling, spirit soaring
个人资料
每天一讲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5再见上海 6:天平街道66梧桐院

(2025-03-26 21:18:42) 下一个

大凡说到武康大楼,就要说到匈籍犹太人邬达克,至于是邬达克成就了武康大楼,还是武康大楼成就了邬达克,我不知道,也不关心。但是网上有人一旦说到邬达克,好像给自己身份提高了一个档次,好像和他沾亲带故似的,想来有些滑稽,其实武康大楼就是栋普通的大楼,至少在2000年前是,生活在那个区域的人们谁会留意,去在乎大楼的历史,发展,更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位邬达克的名字呢?而在我眼里,武康大楼过街楼的商店永远是昏暗的,甚至有些历史沉淀下来的那种并不十分让人愉悦的气息。

网照

 

回上海前,闺蜜和爱人微信提到有上海第一网红社区食堂——66梧桐院的小洋楼也是邬达克设计的,闺蜜把那里说得天花乱坠,不免心动,但她又说不出具体地址,但是感觉应该离开家不远。于是在到达上海的第二天近中午就沿着高安路,到从小就喜欢买零食的衡山路口大生食品店里询问里面营业员,她告诉了大致位置,并说靠近武康大楼的巾帼园也有一家社区食堂,比66要好,但是既然是到66,就按她所指点的方向沿着衡山路,再过国际礼拜堂,一个小转弯就看到一栋小洋房人影晃动,想来是这儿了,这不就是过去的徐汇网球场吗?

正是中午,食堂面积不大,吵吵闹闹的人却不少,很有些菜市场的氛围,但是社区食堂,主要就是奔着菜品价格实惠来的,比如一大块色泽诱人的红烧肉14元,然后,里面的阿姨用小剪刀分成四小块,很人性化,至于环境就不能苛求了,无论该建筑是邬达克,还是七达克设计的。依次拿盘子,站定犹豫要什么?后面的人催促着往前走啊,我说第一次来不知怎么点。这儿的东西贵,越往前走东西越便宜,后面的人熟练地回答。拿好想要的,收费台的阿姨已经麻利的把总价给打出来,结棍,扫码。挤挤位置坐定,就赶紧按约定微信视频爱人,实时直播让她看个大致,至于菜肴的烹饪水平和色香味真的很不错的,关键是新鲜烹饪的,也许是做出名堂,成为天平街道的一个形象窗口,现在,上海不少餐馆不菲的价格却是令人作呕的预制菜。可惜我当时忙着视频,居然忘了拍照,回美后整理照片,才发现很多地方都没有拍,毕竟阿拉也不想做“文学城的网红”,不需要到此一游的实证。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食堂,有意思的是,朋友告诉我,不要看厨窗上面的琳琅满目的菜品,很多菜品是没有供应的,要往里面看有什么菜,要什么菜。哎,这种形式主义的花样连食堂也波及,毕竟是读书人的地方,没有喧闹,嘈杂和粗鄙,静静地吃,低声地交谈。。。。。。。

令我吃惊,曾经拥有上海最先进电教,卫星通讯设备的以香港船王包玉刚父亲名字命名的包兆龙图书馆,当年“89学运”因为拥有先进通讯系统,再加上负责人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于是把美国的声音直接传递了出来。而现在这个曾经在邓小平直接关心下于80年代初建成的图书馆,居然变成了叫什么经济与管理学院,实在让人不解和不平。2015年,我还曾在里面驻足停留阅读,现在竟成了绝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6)
评论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达克在上海留下了大量经典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国际饭店(1934年)——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具有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

大光明电影院(1933年)——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电影院之一,至今仍是上海的重要文化地标。

诺曼底公寓(1924年)——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因外形酷似法国诺曼底战舰而得名。

上海中国总会大楼(现上海邮政博物馆)——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是上海滩的重要历史建筑。

爱俪园(1930年)——邬达克自宅,充分展现了他的建筑理念。
==========

小康,忘了更正了,诺曼底公寓(1924)就是武康大楼 :-)也许武康大楼名字太土了,连AI都讨厌 LOL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 一讲的上海游实实在在,有情有感:)”
+1 讲的朴实、接地气!
==========

+2 谢谢茶儿姐的鼓励 :-)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乱猜,厨师长从小爱体育。与发小一起去。打完球,吃什么咖喱牛肉汤与锅贴。
他宴会厅做,又是美企五星酒店,不必去网球场。:)

===============

哈哈哈,厨师长是正人君子。比我正派 :-)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好久不见一讲、问好!不讲则已、一讲则鸣啊!
俺几周没进城、发现一讲已经跨越千山万水六连讲了、讲得好!
=============

茶儿姐,好久不见了,你好吗?

连文学城都没有跑出去,还跨越什么千山万水呢 LOL
ARooibosTe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 一讲的上海游实实在在,有情有感:)”
+1 讲的朴实、接地气!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乱猜,厨师长从小爱体育。与发小一起去。打完球,吃什么咖喱牛肉汤与锅贴。
他宴会厅做,又是美企五星酒店,不必去网球场。:)
ARooibosTea 回复 悄悄话 好久不见一讲、问好!不讲则已、一讲则鸣啊!
俺几周没进城、发现一讲已经跨越千山万水六连讲了、讲得好!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14块红烧肉实在便宜,下次去上海要留心一下武康路:)
交大第二食堂对外开放吗?一讲的上海游实实在在,有情有感:)
===========

暖冬好! 14元红烧肉的确便宜,交大食堂是不对外开放的,要刷交大人员卡才能购买。价格真正便宜,一块红烧大排2.5元

暖冬的眼力惊人的准确:一讲的上海游实实在在,有情有感,情景交融 :-)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14块红烧肉实在便宜,下次去上海要留心一下武康路:)
交大第二食堂对外开放吗?一讲的上海游实实在在,有情有感:)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主流媒体' 的评论 : 看到我的学院不服气。:-)
============

失敬失敬! 原来主流媒体是交大毕业的,牛B!虽然没听说过这个学院,但是文学城居然藏着一个安泰学院“卧底”的,这个世界也太小了。LOL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社区食堂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便捷性,距离居住区较近;另一方面则因其干净卫生和物美价廉,极具性价比。毕竟,对普通百姓而言,中高档餐厅并非日常消费之选。
===========

同意,在中高档餐厅吃饭,一是真的好朋友,二是有事要你帮忙,三是回你情,大家都心里有数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学校和社区食堂的介绍很好看。 这才是回家探亲的味道。 要是有菜品和价钱的介绍,就能让人了解更多了。
---------------------------------------------
+1,呵呵。。。
============

+2, 同意!其实在交通大学的食堂,我有打算拍价目表的,但是学校是敏感地区,万一遇到“警惕性高的爱管闲事人”就麻烦了,所以放弃了。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邬达克被誉为“塑造上海近代天际线的重要建筑师”,他的作品至今仍是上海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设有邬达克纪念馆,以纪念他对城市的贡献。
===========

“塑造上海近代天际线的重要建筑师”,不知道是哪位大家的“精准评论",开眼界了 :-)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一讲这上海系列写得好并且很接地气,读起来非常真实和自然。
============

小康早,所以说嘛,我的文章一向写得就不错嘛,高中时还代表学校参加徐汇区作文比赛。过去有网友揶揄我,在城里写得都是“狗屁文章” LOL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学校和社区食堂的介绍很好看。 这才是回家探亲的味道。 要是有菜品和价钱的介绍,就能让人了解更多了。
============

说得好!一幅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我找到一张在长乐路,陕西南路的社区食堂的价目表的照片,我因为早上吃得太多,所以没有点菜,就拍了照片,等此文下架我放上去。

66号是我这次回上海的唯一吃过的社区食堂,主要也是按照爱人的吩咐,否则也不会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去,头还昏昏沉沉 :-)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京妮儿早,我只是谈谈我个人的想法,没有去贬低邬达克的意思,就是不习惯有些人把他捧到天,中国人总喜欢要么把某某捧上天,要么一棍子打死,好像总喜欢走两极端。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厨师长看过二三个视频,这家食堂太火了。他居然没有认出。二十小伙子的他约朋友常去打网球。
============

觉晓早,每天早上撸铁,跑步,再开车上班,现在才有时间回复。

90年代末出国后,这还是我第一次走乌鲁木齐南路,这段路从衡山路到肇家浜路变化很大,徐网没有了,小时候夏天常去的常熟游泳池没有了,很多高楼拔地而起,还有些私宅掩映围墙内,我记忆中那里应该没有什么别墅,也许是新建的。

你家厨师长年轻时常去打网球,看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LOL 当时那里美国人多,年轻有活力的女人也多,是个很好的社交场所。
主流媒体 回复 悄悄话 看到我的学院不服气。:-)
当年学院有工业外贸,工业管理和宾馆管理。曾经同寝室的工业外贸的同学,最高做到了虹口区的副区长。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最近两次回国,我切身体验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社区食堂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便捷性,距离居住区较近;另一方面则因其干净卫生和物美价廉,极具性价比。毕竟,对普通百姓而言,中高档餐厅并非日常消费之选。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学校和社区食堂的介绍很好看。 这才是回家探亲的味道。 要是有菜品和价钱的介绍,就能让人了解更多了。
---------------------------------------------
+1,呵呵。。。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我在网上看到,最近有些在北京的单位的食堂对外开放了,比如国家图书馆,是自助餐,看着物美价廉。有的大学的食堂也对外开放了,比如北京农业大学的食堂等等。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以前我对邬达克不了解,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他。在那些自认为“博学”的人看来,我估计会被嘲讽,毕竟有些人总喜欢以此炫耀见识。但AI不会笑话我,所以我特意去查了一下他在上海的设计成就。

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大量经典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国际饭店(1934年)——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具有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

大光明电影院(1933年)——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电影院之一,至今仍是上海的重要文化地标。

诺曼底公寓(1924年)——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因外形酷似法国诺曼底战舰而得名。

上海中国总会大楼(现上海邮政博物馆)——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是上海滩的重要历史建筑。

爱俪园(1930年)——邬达克自宅,充分展现了他的建筑理念。

邬达克被誉为“塑造上海近代天际线的重要建筑师”,他的作品至今仍是上海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设有邬达克纪念馆,以纪念他对城市的贡献。

发现没有,邬达克最重要的作品里,没有武康大楼,LOL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一讲这上海系列写得好并且很接地气,读起来非常真实和自然。有的人写文章时只是简单地把网络和书本上的内容搬运过来,虽然这种做法有些人认为无可厚非,但如果搬运得不好,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呵呵。。。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学校和社区食堂的介绍很好看。 这才是回家探亲的味道。 要是有菜品和价钱的介绍,就能让人了解更多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有人一旦说到邬达克,好像给自己身份提高了一个档次,好像和他沾亲带故似的,想来有些滑稽”。 建筑设计是有时效的。 100年前的东西,肯定有不适合现代人需要的地方。 就算 Frank L。Wright 的
fallingwater 再有名, 也还是有缺陷的。 更何况邬达克比Wright还是差很远。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这不就是过去的徐汇网球场吗?”
哈哈哈,厨师长看过二三个视频,这家食堂太火了。他居然没有认出。二十小伙子的他约朋友常去打网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