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国风流》- 张仪(下) -- 找个暖窝养老

(2017-03-22 14:01:51) 下一个

楚国被揍得没了脾气之后,又过了几年,秦惠王觉得实在不能忍受齐国强大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相国张仪再次祭出连横法宝,主张联合齐国以外的其他诸侯国共同对付齐国。别人都好说,只是那个曾经被咱们痛扁的楚国如何会甘心与秦合伙呢?为此秦惠王派人去探楚怀王的口风,说:“要不我割片地给您消消气?等您气消了咱们再合伙去抢齐国吧。”

楚怀王兀自为受张仪的愚弄而耿耿于怀,恨恨地说:“寡人地大物博,不稀罕你的地皮。只要您把张仪这厮交给我,我愿意拿黔中之地来换。”这话带到秦国,秦惠王哪里舍得送张仪入虎口?张仪倒胸有成竹主动请行:“如今‘秦强楚弱’,臣捧着大王所赐的符节而使楚,那就代表着大王您,‘楚何敢加诛’?就算他丧心病狂要了臣的命,但以臣这把老骨头而使大王获得黔中之地,‘臣之上愿’。”——不管怎么说,这股子气魄令人佩服!

张仪胆子大,却不鲁莽,尚未至楚就派人先行,金银珠宝去贿赂那个与张仪有过数面之缘的楚臣靳尚。原来这个靳尚,小白脸一个,职位并不高,却与楚怀王的夫人郑袖有点不清不楚,自然楚怀王是戴着绿帽而不自知的。俗话说得人钱财与人消灾,收到张仪的大礼包,靳尚就开始筹划。

张仪一到,楚怀王哪里管你是什么秦国使节?立马就给扔进了班房,只等个好日子开刀问斩。那个小白脸就跑去做楚怀王夫人的工作:“我说宝贝儿,你得楚王宠爱的日子大概不多了。”郑袖白他一眼曰:“好好的,咒我干嘛?”

靳尚说:“大王今天扣押了一个秦国来的使节,这人叫张仪。秦王可是一直把张君视为臂膀的,一听你老公要杀他,慌了手脚,打算以上庸六个县的地盘外加秦国头号美女莉秀河送给你老公。你老公那个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一来人家比你年轻漂亮,二来人家的陪嫁是大片的土地。你老公因为感激秦国,还不把对你的宠爱尽数转移到这位莉小姐身上?那时候你还能住冷宫、啃冷馍就不错了...”

直听得郑袖冷汗直冒、俏脸煞白:“不成,本夫人决不能让这等不讲人权的惨剧发生!”‘于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大王何必为了张先生曾经相欺而不悦?‘人臣各为其主’而已,又不是故意针对大王您个人的。再说秦王对大王您看重得很啊,您看您许诺的黔中之地还没划归秦国,秦国就把张先生给您送来了。您要是杀了张先生,黔中之地就不得不划归秦国了,否则您就是受礼而不还,是失信于诸侯。‘秦必大怒而攻楚’,如果是那样,妾愿带着孩子回江南老家,再也不要和你过了。”

这位楚怀王啊,看起来啥毛病都占全了,现又加上惧内。在郑袖这么一哭二闹三上吊之下,加之又确实舍不得黔中那块地皮,于是乎‘赦张仪,厚礼之如故’——唉,怀王啊怀王,说你什么好呢?

张仪从班房一出来,逮着楚怀王又是一通神侃,无外乎威逼利诱之类,并答应连横之后,如果打下宋国,土地都归楚所有,楚怀王好了伤疤忘了疼,终于答应与秦联盟。

张仪回秦途中,顺道又去了一趟韩国。有了魏、楚的加盟做底子,张仪轻易就迫韩就犯了,于是七强之中同意连横抗齐的诸侯达到了四个。

回到秦国,秦惠王大喜过望,‘封仪五邑,号曰武信君’——该封,要知道人这次可是提着脑袋入楚的,结果不仅把脑袋安回了脖子,顺便还说服了楚、韩共同抗齐,本事确实大大的!

秦惠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张仪出使赵、燕,他一条巧舌再次建功,说服赵、燕联秦抗齐,这样战国七雄之六都站到了齐国的对面阵营,致使齐国空前孤立。

张仪从燕国回来,尚未到秦都,秦惠王就结束了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儿子闪电接班,是为秦武王。秦武王与战国时期的历任秦王相比,很有些另类。比如说对待张仪,按说张仪为了秦国可以说得上出生入死了,也没象商鞅那样夺走武王私家后院的什么东西,可武王就是不喜欢张仪,从做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怪吧?此公更搞怪的是后来因为举周鼎而腿折身亡(详见本系列另一篇《赵武灵王》),让人大开眼界。

就因为武王不喜欢张仪,几个嫉妒张仪的大臣就趁机诋毁张仪。碍于张仪的大功,再说连男女关系都查过了也没查出张仪什么大错,武王暂时也不好拿他怎样,但明显张仪不再受到重用。

敏感的张仪觉察到了这一点,深知再混下去不知哪天脑袋就莫名其妙地搬了家,于是再次自荐于秦武王:“今年真是天下太平啊,诸侯也不互相攻伐了,这未必是好事。对咱们来讲,东方诸侯互相掐得越厉害,咱们就越能见机行事,坐收渔利。老臣游走一生,干的都是齐国不待见的活儿。‘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要不是畏秦之强,估计齐兵如今已在咱们城门口叫阵了。老臣愿意以这把老骨头再为大王尽绵力。臣愿意出走魏国,引齐兴师伐魏。趁他们打起来无心他顾,您悄悄带兵假道韩国,到达周都洛阳。周天子如今穷的连侍卫都不敢多养了,大王兵临城下,周天子只好献出所有了。如此大王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帝王功业了。”

武王一听是正中下怀,于是乎吹吹打打送张仪入魏,生怕别人不知道张仪去了魏国。齐军果然闻风而动,欲入侵魏国。还没出门呢,忽然就有这么个神秘的说客找到了齐宣王。这位说客倒是一门心思为齐王打算:“张仪这次入魏,故意搞得天下皆知,为什么呀?不就是要引您去打魏国么?他和秦王谋划好了,等您与魏国开战,秦王就趁你们脱不开身,就直出函谷关,兵临周都。如此秦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进而成就帝王功业。您这一出兵不正好落入张仪算中吗?这不是因为憎恨他反而帮助他又为秦国立一大功吗?”

齐宣王一听,心话俺不上你这个当,马上宣布:“全军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集中精神筹备...过年。”也不看看外面知了长鸣,正值盛夏。

齐宣王这个人,人不坏,有时候未免浪漫的过了头,缺乏一个领导者应有的通盘考虑。他很崇拜有学问的人,曾经在稷下专门划出一块地盘供养这些‘游说之士’,孟子、荀子、驺衍等等都曾在那儿著书立说,为百家争鸣的佳话添砖加瓦。不过这并不表示齐宣王就会用他们的理论、学说,齐宣王说了:“你们啊,就在这儿挂着虚衔‘不治而议论’吧”。所以稷下这帮人议论来议论去,思想家出了一堆,政治家一个也无。齐宣王一如既往地想起一出是一出,让三军大夏天就筹备过年,未免前卫了一点。

这儿齐宣王拍拍PP回去睡觉去了,根本没去魏国。秦武王哪儿知道其中奥妙?只说张仪计策不灵而已,却不知那个劝齐宣王罢兵的神秘说客,正是张仪的门客冯喜!——一切都在张仪算中。

张仪对于魏国,多是以一个拯救者的身份出现的,也确实助魏国从楚国捞了不少好处,与魏国君臣关系不差,因而得以在魏国养老,于一年后寿终正寝。

从一个道学者的角度看张仪,他当然是为人所不齿的,简直是奸诈到了极点,屡次戏楚也免不了公报私仇的嫌疑。然而本人认为他的品性却是符合他的职业的。外交场上,从来就只有利益,哪里有什么诚信?虽然大家都这么自我标榜。

去看看《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比张仪尤甚十倍,何以诸葛行之就称智慧,张仪行之就称奸诈呢?或许智慧和奸诈本身就是一对同义词,取决于评判者的视角而已。外交场合的楚怀王,那不叫诚信,而叫愚蠢。

张仪也出自魏国,然而与吴起、商鞅不同,本人并不觉得张仪的仕秦是魏国又外流了一个人才。在张仪游说的辩词中,几乎百分之百地提到了秦国如何强大无敌,用以威迫对方就范。应了那句“弱国无外交”,私以为以魏国日益衰落的国力,难以有张仪的用武之地。很好的例子就是公孙衍和陈轸了,他俩的水平恐怕也并不就比张仪差到哪儿去。能让张仪有所发挥的,唯秦、齐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张仪应该多给商鞅烧些纸钱,感谢商鞅留给他一个强大的秦国。齐国没有得到张仪是齐国的不幸,秦、齐曾国力相当,然而由于张仪助秦抗齐,齐国在外交舞台上大输特输,综合实力无可避免地向弱于秦国的方向滑去。

始终不明白秦末诸侯反秦,立的那个义军首领如何要称作“楚怀王”。他的先祖楚怀王实在是个提不起来的人物,刚愎、贪婪、愚蠢、好色、死要面子...你几乎可以把所有能想到的贬义词都在他身上用一遍。难道就因为他最后是死在秦国,因而更能激起老百姓的反秦情绪么?据我看来,他死于秦国也实在是蠢死的。上天弄人,楚怀王几乎是在与张仪升任秦相的同一时间登基为王的,从此简直成为张仪找乐的对象。可惜了陈轸的大才了,如本人在《吴起》中所说,战国时期的楚国,没出大才,有的只是埋才,屈子投江,又未尝不是为此而绝望呢?

让我们以景春之语为一代纵横家张仪作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千度 回复 悄悄话 采用任何一种理解都不影响对相关人众的评价,所以我说信各自想信的。纠这根鸡毛还上升到什么对历史负责云云,纯属扯淡。
blueflame 回复 悄悄话 好看
o88 回复 悄悄话 在兵坛和几坛追看了千兄此系列的前几篇,看到了关于“膑脚”的争论。其实关键是周礼改”膑“为”刖“。虽然查证的没错,但是都忘了那时已是战国,周礼早已”礼崩乐坏“,不然孔夫子为什么要”克己复礼“呢? 换句话说,到底是”挖了膝盖骨“,还是”砍了脚“已没有了逻辑严密的推理结论,It is anybody‘s gues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