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个人资料
正文

罗马书第六课:教会暨人类历史,现实和未来(9-11)

(2017-03-11 04:24:02) 下一个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欢迎大家回到罗马书的课堂,今天的证道经文是罗马书9-11章。请注意这三章中神、神的道以及神的百姓这些关键性的概念。当基督徒完成或进入向神、向内、向鬼、向万物的属灵战场之后,就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历史关系(9-11);然后是教会与世人和主内的横向关系(12-16)。横向关系中外邦人与犹太人的关系同时也是以律法主义和行为成义为主要敌人的属灵战争。但围绕罗马书9-11章一直存在神学重心的偏转,至少可以看见四种解释的歧路。第一、预定论:特别是双重预定论;第二、犹太论:锡安主义以及犹太复国主义;第三、合一论:处理现实的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间的纷争;第四、取代论或取代神学——新约教会已经取代了旧约的以色列。但罗马书9-11的重点仍在因信称义,只是转向了教会在因信称义基础上的相爱或横向关系,以及上帝对人类历史的主权。事实上,罗马书9-11章的信息,恰恰是对上述神学的拨乱反正。而这些看见藉着对罗马书9-11章的结构分析更加一目了然:

一、选民的良心(9:1-5)

   二、旧约的见证(9:6-29)

       三、因信心称义(9:30-10:4)

           四、听道信基督(10:5-21)

       五、因恩典得救(11:1-10)

   六、外邦的见证(11:11-29)

七、上帝的怜恤(11:30-36)

大体上说,罗马书9章和11章前后呼应讲以色列人、以及福音从以色列人转向外邦人再返回以色列人的人类历史;而罗马书第10章聚焦圣道和圣礼为中心的基督教会,也就是在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合一的教会中,上帝怎样藉着圣道与自己的百姓同在。如果将罗马书10:5-21放在上述交叉结构的中心,我们就看见罗马书9-11章的神学重点既不在以色列人,也不在外邦人,而在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共同组成的基督的教会;而教会的建立、成长、合一和荣耀,只能建立在圣道的根基之上。是神的话语创造了夏娃,真理乃教会根本:“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世纪2:18);“23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24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纪2:23-24)。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罗马书1-8章聚焦新郎的工作(基督);而罗马书9-16章聚焦新妇的回应。教会身在邪恶淫乱的世代,因此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教会神学,忧愁伤痛,思兹念兹;只求用真理将散兵建为铁军,“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历代志上19:10)。阿门。

一、选民的良心(9:1-5)

1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2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3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4他们是以色列人。

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5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

1、天良(1-3)

这段经文可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保罗袒露自己向以色列人的心肠(1-2);然后解释他为什么如此悲伤,只因本是儿女的以色列人拒绝基督(4-5)。当然,也可以看见“基督”在1与5之间的前后呼应。这是基督里的证道,而且是在诚实(真理)和爱心基础上的讲论,正如以弗所书4:15所说:“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信仰是良心的事业。良心是在人面前的爱与诚实(约翰福音8:9)、胜过自己内心恐惧的勇气(罗马书13:5)以及在基督(死而复活)面前的平安(使徒行传23:1,24:16)。没有“良心”的人不能明白保罗为真理的忧伤和勇毅。保罗首先强调他在讲真话,或者说在讲真理。?λ?θειαν λ?γω,I say the truth。但仅仅“诚实”是不够的,讲道台的诚实以基督里的诚实为基础和界限——你讲基督的真理,为了基督。诚实也可能是发泄私怨,那种诚实根本不是?ν Χριστ?。而一定要将发泄粉饰成真理,就是魔鬼的谎言。但保罗说,“我不说谎”:ο? ψε?δομαι,I lie not。沉默和讨好人也是一种说谎,前者如哑巴狗亚当,后者如伊甸园里的蛇。这个强调也是在表达牧者的言论自由和传道勇气——既然我确信我在讲基督的真理,我是为了我的骨肉之亲,我就一无所惧。

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真话需要勇敢——罗马书9-11章保罗同时在责备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如果缺乏勇气,就会像摩西一样同时将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变成仇敌,成为教会公敌。异教滑头,总是慈眉善目不肯批评,但神的仆人别无选择,只能为真理争战。最后,神的仆人是否诚实,是否在讲真理,有一个最好的见证人:圣灵。这不是虚空,因为圣灵就是真理——你可以打开圣经,看牧者所传的是不是圣经,是否有圣经根据。我们在基督里也可以这样说:给神的仆人的诚实作见证的也是这经。这也意味着,人的见证和攻击以及猜忌毫无意义,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是圣经赐给我们良心和勇气;因为上帝是有怜悯的上帝,所以信徒是有良知的信徒。

你怎样见证你的良心呢?去为福音受难,在传道的十字架中跟随主,分享耶稣经历的咒诅。不过3节需要完全返回原文来理解:我不断祈求分享耶稣经历的咒诅。中译太“高调”了,一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基督徒会愿意“与基督分离”,因为与基督分离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另一方面,这样翻译就把上帝置于不义的地位——上帝竟然咒诅那爱弟兄到如此境地的使徒,甚至夺去了他们的救恩。但耶稣为我死就是要救我脱离地狱,我没有理由用异教的道德高调拒绝基督的救恩。当然,可以类比摩西在出埃及记32:31-32的代祷;不过摩西的代祷有“要挟”的性质。何况保罗在罗马书8:39已经宣告:谁“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不仅如此,罗马书8:39谈分离是有明确的动词χωρ?ζω表示,不仅仅是介词?π?。?π?的基本含义不是“与……分离”,而是“从……出来”或“源于……”(马太福音1:17)。也几乎没有任何一本英译本有中国人的圣经这样极端。实际上保罗侍奉主的余生,一直在背负基督的十字架,也的的确确因此成了犹太人的仇敌;正如主所经历的。咒诅(?ν?θεμα)一词可以参见使徒行传23:14;哥林多前书12:3,16:22;加拉太书1:8-9。

2、无良(4-5)

保罗为何人如此忧伤和祈求呢?为我的弟兄们,他们是我的骨肉之亲,或按着肉身是亲族之人。没有爱就没有忧愁和伤痛。骨肉离散是最痛的,感同身受,痛何如哉!保罗为何事为以色列人忧伤祈求呢?他所爱的人是无良之人,因此面临失丧的信仰危机。4-5有三个?ς引出的句子来修饰以色列人,可以一一对应他们在三个方面丧尽天良。第一、像以扫一样藐视长子的名分,放弃了自己作为选民的大使命(出埃及记4:22)。这里有六种福分:名分(你不要学以扫)、荣耀(你要分享基督的受难)、诸约(你要忍耐守约)、律法(你不要故意犯罪)、礼仪和应许(你要靠圣道坚持到底)。翻作“礼仪”的字是λατρε?α,指“侍奉神”和“礼拜”(约翰福音16:2;罗马书12:1;希伯来书9:1,6)。你要坚持聚会。第二、他们是榜样。?ν ο? πατ?ρες,Who are the fathers。以色列人本是信仰的先行者。第三、他们拒绝基督和祂的救恩,“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最后的句子修饰基督:基督在万有之上,就意味着祂同时是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的救主,也是万物之主。

亲爱的弟兄姐妹,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以色列人,你曾经过良心的真理,你是神的王子。经过雅博渡口你才能成为以色列,才可能是神的儿女,你才可能成为男人:“他自己在他们前头过去,一连七次俯伏在地才就近他哥哥”(创世纪33:3);“18雅各从巴旦亚兰回来的时候,平平安安地到了迦南地的示剑城,在城东支搭帐棚,19就用一百块银子向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子孙买了支帐棚的那块地,20在那里筑了一座坛,起名叫伊利伊罗伊以色列(就是神,以色列神的意思)”(创世纪33:18-20)。男人就是走在女人和孩子前面直面仇敌和自己的罪而不再逃跑的人,男人就是在仇敌的国度坚持搭支帐篷和建坛崇拜的人。这就是以色列人。神子不是和亲逐鹿的天子。这就是人类简史:上帝先创造了以色列,然后愿意全人类都成为以色列。事就这样成了。

以色列是什么意思呢?以色列是这样诞生的:“28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29雅各问他说,请将你的名告诉我。那人说,何必问我的名,于是在那里给雅各祝福。30雅各便给那地方起名叫毗努伊勒(就是神之面的意思),意思说,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31日头刚出来的时候,雅各经过毗努伊勒,他的大腿就瘸了。32故此,以色列人不吃大腿窝的筋,直到今日,因为那人摸了雅各大腿窝的筋”(创世纪32:28-32;另参何西阿书12:3-4)。这场与神与人的角力也是一场良心功课:一直仅仅抓住别人的罪谋取自己福利因此向神向人犯罪的雅各,一直因为罪及其死亡威胁而随时逃走的雅跑跑,在被迫返回迦南仍想抓住别人作赎罪祭而自己仍想逃走、拒绝承担向以扫认罪的责任拒绝承担丈夫父亲和家主责任的男女人,因为被神残废了,从此良知苏醒。以色列穿越一切人群和牲畜,直面以扫和迦南。亲爱的弟兄姐妹,不要忘记,你是神的儿女,不要再逃避你良心的追问;你不再叫雅各,你叫以色列人。你是罪人,但你要得胜。

二、旧约的见证(9:6-29)

现在保罗开始带领教会、特别是以色列人返回旧约圣经,要在圣言和历史中寻找他们失落的原因以及重新得救的真理。罗马书9:6-29可以分成以下三部分,分别指着不同的旧约人物、事件和预言引领以色列人回家之路。而为了确保见证的合法性,每一方面都举例2项以上。

1、人物:两对兄弟(6-13)

6这不是说神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7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8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神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9因为所应许的话是这样说,到明年这时候我要来,撒拉必生一个儿子。

10不但如此,还有利百加,既从一个人,就是从我们的祖宗以撒怀了孕。11(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12神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13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首先请注意9:6与9:1之间的平行关系:“话语”一直是这段经文中支配一切的基础。神的话(? λ?γος το? θεο?)不会落空,历史乃是上帝话语的应验。其次,9与13也可以平行,进一步强调“神说”与“圣经”。而圣道这个主题将在10:6-21充分展示。另外,6节中的“以色列”就是13节中的“雅各”(创世纪32:28)。我们可以将这段经文分成两部分,分别谈到两对父母和两对儿子。第一部分是亚伯拉罕和撒拉生以实玛利和以撒,只是以实玛利被省略了(6-9);圣灵不想再提那个人了。第二部分是以撒和利百加所生的双胞胎雅各和以扫。这里重点提到三个男人: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因为神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这里重点提到两位女性,就是撒拉和利百加;其中利百加提到2次。另外一个人物是以扫,他是出卖长子名分的人。我们藉此也看见罗马书向创世纪不断的回归;也可以这样说,罗马书是新约的创世纪,至少是使徒书信中的创世纪。

第一部分重点聚焦以撒。以实玛利虽然是长子,但由于不是根据应许生的,因此在“神学”上,不算亚伯拉罕的后裔。所谓按应许生的,也指按真道、话语、福音生的(哥林多前书4:15,腓利门书1:10),否则那孩子丢了也不可惜,因为他是按肉身生的,是从人的道理和情欲中出生的;这些人不是我的家人。“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神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这句经文是解释罗马书9-11的基础。换言之,这里所说的以色列人不是指肉身意义上的以色列人,而是应许意义上的以色列人。虽然我不同意“替代神学”,但是,保罗所说的以色列也不等同于肉身的以色列人。否则,二百五党人和加略人犹大以及死不悔改的法利赛人,就无法解释了。另外,这里特别对照了“应许”和“肉身”这两个概念,人类历史从这里开始分道扬镳。应许就是上帝的话语和圣约;而肉身则是指向肉身成道以及肉身的放纵。需要说明的是,7节引用的是创世纪21:12,9节引用的是创世纪18:10。

第二部分10-13聚焦以撒和利百加所生的双胞胎,即雅各和以扫。其中12节引用的是创世纪25:23,而13节引用的是玛拉基书1:2-3。我们知道加尔文主义者以这段经文为基础建立了他们的上帝绝对主权论和双重预定论。但查考经文我们就知道孰是孰非。首先,这段经文的目的不在双重预定,“乃在乎召人的主”。而根据下文,这节经文强调的乃是我们得救出于神,而不是出于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并且这里只说神的拣选不在乎人的行为,根本没有说神的弃绝不在乎行为。这里没有任何一条信息告诉我们,上帝没有任何理由、无缘无故恨以扫。“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是强调雅各不是因善行得救。但是这句话恰恰说明,以后两个人还是善恶有别。不然,记载雅各和以扫的那些故事就毫无必要了。最多我们只能说,善恶还没有做出来以前,上帝已经设立了因信基督称义这个真理,是在这个真理之下爱雅各,恨以扫。因为“旨意”和“召”都指向神的话语、应许等等,这一切都指向基督里的称义。预定论最危险的地方在这里:只讲拣选,却无视神在基督里的拣选。与此相关,上帝喜悦亚伯和审判该隐都是有理由的,而整卷旧约包括玛拉基书,对以扫或以东罪行的审判连篇累牍。以东人主要的罪性就是看轻长子名分,贪爱世界、骄傲并伤害弟兄。简而言之,他们不要基督。玛拉基书1:4明确告诉我们上帝为什么恨以扫:“4以东人说,我们现在虽被毁坏,却要重建荒废之处。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任他们建造,我必拆毁。人必称他们的地,为罪恶之境,称他们的民,为耶和华永远恼怒之民”。创世纪藉着出卖长子名分的记载,早就告诉我们上帝为什么恨以扫。以扫败坏不是神预定的,最多是神预知的。

另外,拣选这个名词(?κλογ?)在新约中只出现了7次,没有一次指弃绝或否定性的拣选;反而都指向上帝的恩典(使徒行传9:15,罗马书11:5,7,28;帖撒罗尼迦前书1:4;彼得后书1:10)。动词?κλ?γομαι则共出现了21次,更没有一次指向双重预定论那种负面的拣选;拣选都只拣选好的、正面的(马可福音13:20;路加福音6:13,10:42,14:7;约翰福音6:70,13:18,15:16,15:19;使徒行传1:2,1:24,6:5,13:17,15:7,15:22,15:25;哥林多前书1:27-28;以弗所书1:4;雅各书2:5)。犹大貌似也是基督拣选的,但犹大灭亡出于他自己的罪。易言之,新约圣经没有一节经文说,上帝毫无道理地预定“不拣选”谁。

2、事件:出埃及记(14-18)

14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15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16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17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18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罗马书9:14-18进一步解释上帝在基督里的拣选和预定。但目的不在预定,而在阐述这个核心真理:“发怜悯的神”!神爱世人,怜悯所有的人。而“我的名传遍天下”进一步加强了“普世救恩论”。双重预定论和限定救恩论恰恰是对罗马书这段经文的断章取义。

被加尔文主义者弯曲、并且人靠着印象错误领受的经文首先是15和18。人们想当然是这样理解的:“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弃绝谁,就弃绝谁”。但这两节经文说的根本不是这个双重预定。其中15节强调只有一个积极和恩典的方面(出埃及记33:19;另参出埃及记9:16)。而18节在继续强调上帝怜悯的主权之外,只说“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而这里只能返回出埃及记相关的语境中去理解。出埃及记1-12章以及旧约其他相关经文不断让我们看见,上帝叫法老刚硬是因为法老自己不断犯罪:至少在出埃及记9:16以前,法老就奴役以色列人,杀害以色列人的男婴,挑战上帝的呼告,追杀以色列人,更偶像崇拜和自以为神。而且我们曾经详细分析了十灾中法老刚硬与上帝让法老刚硬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是法老首先刚硬,而上帝最后任凭(出埃及记9:12,Piel)。出埃及记4:21与7:3提到的刚硬乃是预告未来发生的事。

不仅如此,上帝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绝对不是显示上帝的蛮不讲理和独断专横,而是为了显示“发怜悯的神”(16),为了“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17;另参罗马书10:12-13,11:32)。“我的名”启示在基督身上,而基督差遣教会往普天下去只有一个福音使命:“特意要怜恤众人”——神愿意每一个人都得救(罗马书11:32)。

18节的原文和翻译值得深究:?ρα ο?ν ?ν θ?λει ?λεε? ?ν δ? θ?λει σκληρ?νει;Therefore hath he mercy on whom he will have mercy, and whom he will he hardeneth。旨意:因此祂怜悯祂愿意的人;但是刚硬祂愿意的人。因此重点就是神的“愿意”(θ?λω);这个“愿意”与想怎样就怎样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神的愿意就是公义、真理、爱。神的愿意都在基督里藏着。那么何为神的愿意呢?我们可以看θ?λω这个动词在马太福音8:2-3中的应用:“2有一个长大麻疯的来拜他说,主若肯(θ?λω),必能叫我洁净了。3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θ?λω),你洁净了吧。他的大麻疯立刻就洁净了”(另参马太福音9:13,12:7)。耶稣又怎样使用这个字解释祂最终任凭耶路撒冷刚硬呢?“37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38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39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马太福音23:37-39)。而“刚硬”这个字在新约中的用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后来有些人,心里刚硬不信,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保罗就离开他们,也叫门徒与他们分离,便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辩论”(使徒行传19:9)——答案只有一个,上帝任凭刚硬不信的人继续刚硬。另参希伯来书3:8,13,15;4:7;强调的都是人自己刚硬。

因此19-20的问题重点根本不在上帝毫不讲理地让人刚硬,而是上帝继续叫人刚硬的道理有人不服。整卷圣经确立的道理就是:人因信基督称义;不信的必被定罪。后者也可以等同于“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你不可以说,上帝预定一些人不信基督,只为了审判他们来彰显自己的荣耀。因为圣经明明说上帝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神爱世人,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你最多只能这样指责上帝:你凭什么设立了惟信基督称义、不信定罪这个道理。而这才是“犟嘴”针对的问题。实际上问题很简单,如果上帝果真双重预定,整卷圣经都不必要了。上帝跟人有什么道理好讲,你想怎样就怎样吧。圣经就是在讲神的道理: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因此有圣经,因此有教会。因此,罗马书9:19-24面对的问题只有一个:“凭什么不信的必被定罪”。

3、预言:三位先知(19-29)

19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20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

21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22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23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24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

25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26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

27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28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29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罗马书9:19可能是这个意思:“他为什么还指责那些抗拒他的旨意的人呢”。这里的逻辑可能是这样:因为自己刚硬而被神任凭刚硬的人,似乎可以针对上帝的任凭为自己寻找免于审判的理由,但是保罗否定了这个人的道理。保罗的最终答案是,这是上帝的主权。不仅如此,19节的回答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如果上帝是任性的上帝,祂就根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用整卷圣经责备人的犯罪。反过来说,既然上帝在圣经中责备人,祂就是在说明祂弃绝人的道理是什么(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以及祂弃绝的到底是什么人(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先知不断责备以色列人并且审判天下列国,不就是要显明神拣选和预定的理由吗?而20节的回答则是进一步强调,上帝任凭人刚硬的权柄和道理源于一个:祂是上帝。这里谈到了创造主与受造者之间的天壤之别,但就亚当而言,他的被造仍然不是世界意义上的任性,他是神藉着话语创造的,是通过吹气使之成为有灵的活人。换言之,人自己刚硬离开道(基督)和灵,神就任凭他们不会成为新造的人。这个道理你没有权力与神犟嘴,因为这就是上帝创造的主权和真理。“这样(!)造我”是不能质疑的。

接下来这段经文21-29实际上至少引用了旧约三位先知的见证。其中21-24引证的首先是先知耶利米书18:1-17,19:1-15;尽管没有点出他的名字来。窑匠的比喻另参以赛亚书29:16;30:14,41:25,64:8等。窑匠和泥的比喻可以上溯到上帝用泥土造亚当那个创造事件。而耶利米书的相关经文已经显示:一方面,窑匠用泥制作器皿并不是任性的,而是“窑匠看怎样好,就怎样作”(耶利米书18:4)。这与创世纪1章中“神看着是好的”之创造原理是一样的。另一方面,瓦瓶最后被打碎更不是任性的,而是因为瓦瓶崇拜偶像多多犯罪。罗马书9:22谈到神的忿怒,而根据罗马书1:18,2:5,2:8,3:5,4:15,5:9以及12:19,13:4-5,上帝的愤怒针对的是那些不虔不义的罪恶。上帝从来没有无缘无故地大大生气好像若非如此就不能证明祂是上帝一样。不仅如此,22节强调的不是上帝怒火的发作,而是本该承受上帝审判的人却蒙受了上帝的忍耐宽容。这进一步告诉我们,“任凭”本身也包含着上帝的忍耐和宽容。以色列人在埃及400年的奴隶历史,同时更是上帝宽容忍耐或任凭法老的历史。逼到忍无可忍之后,任凭法老才终结为红海的“最后审判”。

同样重要的是,上帝对一些罪人的任凭,同时是为了将救恩临到更多的人。因着同样的逻辑,福音就从刚硬的犹太人转向了外邦人。这让我们看见,即使在上帝的任凭中,祂彰显的仍然是不变的普世的爱。这一幕就是使徒所经历的:这里人拒绝,他就跺去脚上的尘土,转向另外一个城市。没有耶路撒冷的逼迫,就没有其他城市福音的兴旺;不离开巴勒斯坦,福音不可能走向地极。

罗马书9:25-26引用何西阿书2:23和1:10,来预告福音怎样从犹太人临到外邦人,并最后返回犹太人的神圣历史。而罗马书9:27-29,先引证以赛亚书10:22-23:“22以色列阿,你的百姓,虽多如海沙,惟有剩下的归回。原来灭绝的事已定,必有公义施行,如水涨溢。23因为主万军之耶和华,在全地之中,必成就所定规的结局”。我们从中至少可以看见两个信息:第一、以色列人中最终只有少数人得救;而罗马书11:26所谓“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那个全家只能指剩余的以色列的全家。第二、福音从以色列人到外邦人再到以色列人,这是上帝规划的人类历史,人类一切历史都是福音史,无可辩驳,无可推诿。但是这个循环未必是地理上的而是民族上的。换言之,未必是从巴勒斯坦到外邦人再返回巴勒斯坦;但一定是从以色列人到外邦人再到以色列人。另外,这里还引证了以赛亚书1:9,“若不是万军之耶和华给我们稍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上帝任凭以色列人刚硬,仍然没有放弃祂对以色列人的爱。

三、因信心称义(9:30-10:4)——归正预定论

30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31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32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

33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1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2我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3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4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

罗马书9:30-10:4是罗马书9-11章所有讨论以色列人的信息的真理总结,离开这段经文的所有结论都是一种极端。恰恰是根据这些结论,我们知道保罗的论题仍然是因信称义和神的义,而非拣选、锡安主义和替代神学。因为以色列人一切的刚硬和失败,被保罗归因于四大原因。第一、“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第二、“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第三、“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第四、“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这四大缺陷不仅是以色列人的缺陷,也是所有异教的共同问题。而这四大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就是拒绝基督和祂的救恩;33节总结说:基督就是绊脚的磐石,有人弃绝,有人信靠。因此,这段经文也可以交叉如上。前后两部分讲以色列人的神学问题,其中“那绊脚石”与“就是基督”,“信”与“信”、“律法”与“律法”前后呼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4节,这是保罗对律法和基督关系经典的领受,一方面,旧约所有律法都指向基督,无论审判还是完全;另一方面,律法的目的或功用只有一个,带领一切不能守全律法的罪人信靠基督,并因信称义。

我们先重点说说33节的信息。32节已经提到了绊脚石:τ? λ?θ? το? προσκ?μματος,stumblingstone。πρ?σκομμα这个名词在新约圣经出现了6次,其中4次在罗马书(罗马书9:32,33;14:13,20;另参哥林多前书8:9;彼得前书2:6-8)。而动词绊倒(προσκ?πτω)则出现了8次(马太福音4:6,7:27;路加福音4:11;约翰福音11:9-10;罗马书14:21;彼得前书2:8)。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耶稣是律法主义者的绊脚石;弟兄之间不要互相绊脚石。33节引用的是以赛亚书28:16,“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我们看见保罗用“羞愧”(καταισχ?νω,罗马书5:5,10:11)来解释了“着急”(?????)。而以赛亚书那段经文是责备用律法吃人的酒徒(以赛亚书28:1-15)。“跌人的磐石”一词是π?τραν σκανδ?λου,其中π?τρα就是马太福音16:18中的磐石;基督以及因信基督称义,是胜过阴间的磐石(哥林多前书10:4);而阴间的门基本上就是律法主义之门。

罗马书10:1-4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对全世界一切律法主义以及肉身成道思想的彻底否决。需要说明的是,2节中的“真知识”在原文中就是“知识”(?π?γνωσις;意译为precise and correct knowledge;罗马书1:28,3:20)。一方面,这节经文否决了一切无知神学和所谓悟性宗教。圣经从始至终教导我们学习和信靠真理的知识,就是认识基督(以弗所书1:17,4:13;腓立比书1:9;歌罗西书1:9-10,2:2,3:10;提摩太前书2:4;提摩太后书2:25,3:7;提多书1:1;腓利门书1:6;希伯来书10:26;彼得后书1:2-3,1:8,2:20)。另一方面,圣经以外的知识都不是真知识,因为真知识乃是关于得救的知识(σωτηρ?α,10:1)。所有宗教和文化的知识都与得救无关;或者,即使他们致力于得救却找不到道路、真理和生命。那么这一切宗教的问题在哪里呢?基本上表现在三大方面。第一、不知道神的义。亚当夏娃虽然吃了知道树上的果子,但人只是知道或只愿意知道别人的罪,这是魔鬼的“义”。然而神的意思是让人知道神的义,就是基督。第二、想要立自己的义。人类的自义是失丧之根。第三、不服神的义。不服基督和圣经,并且抵挡和逼迫。而这三者之间当然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四、听道信基督(10:5-21)——基督里的预定

我们现在到了罗马书9-11章的核心地带,或深水区,或高台。可以说这是教会的基本真理。这段经文可以平行结构。首先,5-8与14-17平行,告诉我们道在哪里,以及道怎样临到;9-13与18-21平行,一方面人都因信道得救;另一方面,这人指向所有人,从以色列人到外邦人,因为福音传遍天下。另外,保罗在这里大量引用的“律法”(摩西)和“先知”(大先知以赛亚,小先知约珥,还有大卫)为基督的真理作证,并将基督的真理指向的教会生活的基本方面。

1、道在哪里(5-8)

5摩西写着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6惟有出于信心的义如此说,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7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8他到底怎么说呢?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

罗马书10:5引用的是利未记18:5,“所以,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我是耶和华”。利未记18章首先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效仿埃及人和迦南人的“恶俗”(利未记18:2,30);然后几乎用一章的篇幅解释人类的恶俗就是露出别人、特别是亲人的下体,并将儿女经火献给摩洛,男人与男人苟合,人与兽淫合。这三方面,在文化上已经普世价值——无论东西,露出对手下体是政治斗争的基本战术了。但是,这一切恶俗都要被咒诅和灭亡。上帝藉着摩西已经指明了真正的义路或神的义,就是顺服上帝的道。而保罗“推陈出新”,将这义道归结为因信称义,出于律法的义就是信基督称义(罗马书10:4),就是“出于信心的义”(罗马书10:6)。

基督的道在哪里呢?耶稣已经死而复活,曾下到阴间,如今升天远去,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倾听这义道呢?外邦人的回答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但保罗这里引用申命记30:11-14来回答这个问题,“11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12不是在天上,使你说,谁替我们上天取下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13也不是在海外,使你说,谁替我们过海取了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14这话却离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里,使你可以遵行”。一方面,靠着真理的圣灵或信心之道(? ??μα τ?ς π?στεως)就在我们中间,就在教会中(另参罗马书1:20,32)。另一方面,这道既然“不是你难行的”(另参约翰一书5:1-5),只能指向因信称义,指向新约和心约;否则,人若靠行为不可能守全律法。

2、怎样信道(9-13)

9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10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11经上说,凡信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12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13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那么“信心之道”是什么意思,或者说我们信基督岂可如此空洞呢?信基督有具体的内容。一方面是“口里认耶稣为主”;另一方面是“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加略人犹大只认耶稣是先生,但不认耶稣是主。?μολογ?ω,confess,praise;承认并赞美,愿意同在。主一方面等同于耶和华神,就是承认耶稣是神;另一方面,耶稣是我的主,救主,主人,我是祂的仆人。而耶稣作为救主的主要事件,就是祂的死里复活——信基督如果偏离复活的信息,转向世界的成功,就与基督无关无分。另外注意,9-10本身也形成交叉结构:口-心vs心-口。信基督有什么益处呢?第一、得救。得救这个概念在这段经文出现3次。首先是9和13节中的动词σ?ζω,这个动词是将来时态。这一点非常重要:得救是一个继续进行的过程。其次是10节的名词σωτηρ?α:?μολογε?ται ε?ς σωτηρ?αν,靠着持续承认进入得救的状态。第二、称义。第三、不至于羞愧(καταισχ?νω)。这里再次引用以赛亚书28:16。那么谁是应该信基督的人呢?所有人。13节引用的是约珥书2:32,那里还有一句话是“到那时候”;而保罗将“耶和华”直接翻成了“主”。这是犹太人和希腊人共同的救主。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有人利用这段经文反对婴孩洗礼,因为婴孩不能“心里相信”、“口里承认”。这些愚昧人怎知道这一切呢?“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诗篇22:9);“我从出母胎被你扶持。使我出母腹的是你。我必常常赞美你”(诗篇71:6);“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诗篇139:13);“他在主面前将要为大,淡酒浓酒都不喝,从母腹里就被圣灵充满”(路加福音1:15);“以利沙伯一听马利亚问安,所怀的胎就在腹里跳动,以利沙伯且被圣灵充满”(路加福音1:41);“15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16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加拉太书1:15-16)。于是有人“退而求其次”:婴孩即使心里相信,但也不能口里承认。这些无知的人不晓得,罗马书10:9-10是一句希伯来文的诗歌,这里的口和心只是一种比喻和对偶关系,是可以互置的(参加罗马书10:8)。不仅如此,甚至更重要的是,保罗在这里讨论的根本不是洗礼,而是得救。洗礼只是得救的开端,而得救乃是持续得救。婴孩洗礼也只是得救的开端,他还要用一生的时间持续口里承认,心里相信。

3、教会真理(14-17)

14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15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16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因为以赛亚说,主阿,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17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罗马书10:14-15让我们看见人信基督的基本进程,这是由五个相应的动词结构的。第一、上帝呼召和差遣(?ποστ?λλω)传道人。这涉及牧者的装备、按立和差遣。第二、传道人传道(κηρ?σσω)。第三、会众和世人听道(?κο?ω)。第四、听众信(πιστε?ω)道。第五、信徒不断求他,就是求告主名,持续追求基督的真理。?πικαλ?ω,to put a name upon,呼告(使徒行传2:21;另参创世纪4:26)。一个正常的教会,这五大环节缺一不可。但是今天教会几乎在五个方面都弯曲或悖逆了。第一、没有圣职人员,所谓的传道人既没有真正的装备,更没有教会的呼召和差遣。于是他们只能伪造圣灵的呼召。第二、传道人不务正业,不传道,只是讨好人心,表演属灵。第三、听众不听道,看人,挑事儿,飞短流长,到处流窜。第四、不信所传的,挑刺儿,掩耳不听真道;甚至教导牧者,好为人师。第五、没有爱真理的心。

15b这句话引自以赛亚书52:7,“6所以我的百姓必知道我的名。到那日他们必知道说这话的就是我,看哪,是我。7那报佳音,传平安,报好信,传救恩的,对锡安说,你的神作王了。这人的脚登山何等佳美。8听阿,你守望之人的声音。他们扬起声来,一同歌唱。因为耶和华归回锡安的时候,他们必亲眼看见”(以赛亚书52:6-8)。这正是一副教会崇拜的景象。而且这里让我们看见牧者乃是教会的一种根基,正如圣经所说:教会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当然,这根基的根基乃是基督(以弗所书2:20)。另外,传道人的脚就是受伤的脚:“14耶和华神对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16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创世纪3:14-16)。传道人是脚伤的仆人,同时教会充满产难。受伤还能如此佳美,受伤才如此佳美,受伤之后还要受伤。

16-17讲了两方面的教会事实。首先、一定有很多人不信牧者所传的。因此教会必须预备接受这样的事实。耶稣传福音几乎大多数人不信,保罗传道同样如此。不仅如此,有很多听众还会听道成仇,弃绝远遁。或者捡起石头竖起十字架,背后冷箭如云,一口两舌。归根结底,不信的理由是以赛亚所预告的。这里应该重读以赛亚书53章。世人反感福音主要是两个原因:他们不能接受上帝的力量在软弱中得到见证;他们拒绝耶稣十字架的救恩,并害怕为主的十字架受逼迫:一方面是我们的罪,另一方面是神的恩典。其次、无论有多少人不信和翻脸,人的不信不能改变四大事实。第一、信道只能、总是,必然是从听道来的。教会不能因为有人不信就停止甚至改变传道。你信不信我都传,而且还要传。第二、即使有人不信但一定有人相信。第三、因信基督称义这个真理,不会因有人不信而改变;人的不信不能废掉神的信。第四、但是我们所传的万变不离其宗:这道必须是根基于基督的话。圣经根据,基督之道。否则你越是夸口,离真理越远。

4、传遍天下(18-21)

18但我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19我再说,以色列人不知道吗?先有摩西说,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动你们的愤恨。我要用那无知的民,触动你们的怒气。20又有以赛亚放胆说,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向他们显现。21至于以色列人,他说,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嘴的百姓。

罗马书10:18-21可以视为对罗马书10:11-13的进一步解释:全世界的人都应该信道,前提是福音传到全世界,包括以色列。保罗这里引用诗篇19章和申命记32章以及以赛亚书65章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可以这样说,律法、先知和君王都证明并预告:基督的福音已经并正在传到地极。这一方面赐给教会地极使命,另一方面,让一切不信的罪末世审判之时无可推诿。

罗马书9:19中“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这句话恰恰是加尔文主义者在捍卫他们“不可抗拒的恩典”这个教义之时的高谈阔论。但是我们现在清清楚楚地看见:世人都在抗拒神的恩典。一方面,“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因为以赛亚说,主阿,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10:16);另一方面,百姓就是“那悖逆顶嘴的百姓”(10:21)。上帝一直在呼喊世人和以色列人,不仅用明明白白的圣经,而且使用现实的历史事件:“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动你们的愤恨。我要用那无知的民,触动你们的怒气”——侵略战争以及政治内乱等等历史事件,都是上帝对自己儿女的呼喊,就是藉这些悲剧,呼喊世人悔改信基督。这个“历史神学”不仅适用于以色列人,也适用于全世界上帝的百姓。而我们可以这样说:人间所有的战争、灾变和内斗,都是上帝对自己子民的一种呼召。而这一切战祸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世人和选民的宗教淫乱:“16敬拜别神,触动神的愤恨,行可憎恶的事,惹了他的怒气。17所祭祀的鬼魔并非真神,乃是素不认识的神,是近来新兴的,是你列祖所不畏惧的。18你轻忽生你的磐石,忘记产你的神”(申命记32:16-18)。这是神的审判:“23我要将祸患堆在他们身上,把我的箭向他们射尽。24他们必因饥饿消瘦,被炎热苦毒吞灭。我要打发野兽用牙齿咬他们,并土中腹行的,用毒气害他们。25外头有刀剑,内室有惊恐,使人丧亡,使少男,童女,吃奶的,白发的,尽都灭绝。26我说,我必将他们分散远方,使他们的名号从人间除灭”(申命记32:23-26)。归根结底,人的罪在于错把偶像当磐石(申命记32:31,37)。

因此,全世界的政治版图和政治事件,都是为了预备上帝百姓的救赎:“7你当追想上古之日,思念历代之年。问你的父亲,他必指示你。问你的长者,他必告诉你。8至高者将地业赐给列邦,将世人分开,就照以色列人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申命记32:7-8)。世界历史和人类政治不再有什么秘密和禁区了,只剩下一个历史真相:你爸喊你回家吃饭。

五、因恩典得救(11:1-10)——归正预定论

关于预定论和拣选论,一直存在蠓虫骆驼的问题。保罗论证预定和拣选基本上不是将预定作为目的,甚至不是以主权论作为目的,而是以恩典为目的。这与福音书的启示是一致的:律法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藉着基督来的。聚焦上帝的预定和主权,就必然忽视基督中心论;而这正是加尔文主义的致命缺陷。真理只有一个:上帝预定在基督里拣选祂的子民,完全出于祂的恩典。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得救,唯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而蒙拣选的人不是靠自己的行为蒙拣选,而完全出于神的恩典。罗马书11:1-10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中1-4中保罗和以利亚见证上帝拣选的恩典;5-10则引证摩西、以赛亚和大卫见证以色列人的不信与罪恶——拣选罪人或罪人得救才是恩典。

1、保罗与以利亚(1-4)

1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2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你们岂不晓得经上论到以利亚是怎么说的呢?他在神面前怎样控告以色列人,说,3主阿,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4神的回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使徒和先知都是恩典的见证。现在保罗转向“祂的百姓”;而他自己就是神的百姓中的一员,这个罪人中的罪魁本身就是因信得救的见证。所有得救的人都是“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罪人蒙恩不是出于自己,而是出于神的“预知”(罗马书8:29)。然后保罗转向以利亚,旧约伟大的先知,也是一个软弱的人。翻作“控告”一词的是介词κατ?;因此这个中译语气过重。原文的意思只是“针对以色列人的祷告”,?ντυγχ?νω参见罗马书8:23,34。以利亚的抱怨重复两次:“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列王记上19:10,14)。是在以利亚第二次抱怨之后,“15耶和华对他说,你回去,从旷野往大马色去。到了那里,就要膏哈薛作亚兰王,16又膏宁示的孙子耶户作以色列王,并膏亚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儿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续你。17将来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户所杀。躲避耶户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杀。18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这段经文首先让我们看见,除了以利亚以外,哈薛、耶户特别是以利沙都是神使用的器皿;其次,还有未名的七千人,也将因恩得救。但尽管如此,“向巴力屈膝”,“与巴力亲嘴”的这些人是要在天路上被分别出去的。只是那剩余的七千人并无可夸,因为他们是“我为自己留下”的,七千人得救出于神。

2、摩西、以赛亚、大卫(5-10)

5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6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7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8如经上所记,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9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10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

罗马书11:5可以视为罗马书11:1-10的中心经文,这是神的旨意:“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余民”(λε?μμα)最终全部得救,正是罗马书11章贯穿始终的主题。不过这里更强调他们是因恩得救。恩典在这里重复出现5次(原文)。原文说的不是“拣选的恩典”,而是“恩典的拣选”(?κλογ?ν χ?ριτος),恩典才是重点。于是6节继续强调恩典与行为的对立。7节基本上是重复9:31-33的内容。顽梗不化,动词πωρ?ω是被动语态,意思是to cover with a thick skin(马可福音6:52,8:17;约翰福音12:40;哥林多后书3:14)。8节引用的是申命记29:4和以赛亚书29:10;9节引用的是诗篇69:22-23。其中“绊脚石”与“磐石”呼应;“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不是双重预定,是他们自己“顽梗不化”,被自己的愚顽所蒙蔽,然后神任凭他们。“神给他们昏迷的心”是“作他们的报应”——他们的犯罪和不信仍然是“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的前提。而实际上,保罗自己也曾经是这样的愚顽人,因此,这些论述的目的是让那些靠着拣选的恩典得救的人一直感恩。这个道理可以参考申命记9:4-6,“4耶和华你的神将这些国民从你面前撵出以后,你心里不可说,耶和华将我领进来得这地是因我的义。其实,耶和华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是因他们的恶。5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又因耶和华要坚定他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应许的话。6你当知道,耶和华你神将这美地赐你为业,并不是因你的义。你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

六、外邦的见证(11:11-29)

在罗马书9-11的交叉结构中,11:11-249可以与9:6-29前后呼应。后者聚焦以色列过去的恩典历史,而前者转向以色列以及全体选民的未来。而11:11-24也可以进一步一分为三。第一部分11:11-15,讲上帝对人类历史的基本旨意和计划:外邦人和以色列人的归回。第二部分11:16-29聚焦外邦人归来;第三部分25-29聚焦以色列人的归来。万民复归,基督复临。

1、神在历史中(11-15)

11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12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

13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敬重原文作荣耀)14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15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上帝任凭以色列人“失脚”(πτα?ω,Active,to stumble;雅各书2:10,3:2;彼得后书1:10)并不是要预定他们永远被咒诅。“跌倒”(π?πτω)在这里指永远的堕落和沉沦。上帝任凭以色列人暂时迷失,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将救恩临到外邦人。第二是反过来藉着外邦人的归信“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根据这两方面的信息,这段经文也可以一分为二如上。11节谈到“救恩”,σωτηρ?α;14节谈拯救,σ?ζω。而15节谈到“天下”。三者合起来,即神愿万人得救。激动发愤,παραζηλ?ω(11,14),这个字已经出现在罗马书10:19。15节再谈复活,这是罗马书中的复活主题(罗马书1:4,10:9,11:15)。

2、外邦人归来(16-24)

16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17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

18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19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20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21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22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

23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24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巴别塔之后,从亚伯拉罕启程开始,神就不断藉着先知预言,祂要藉着亚伯拉罕的后裔将自己的百姓从万国中召回。如今在基督里这一切开始应验。被召回的外邦人就成了圣灵用真道“初结的果子”。翻作“细面”的字是?παρχ?,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出现8次,都应该指“初结的果子”(罗马书8:23,16:5;哥林多前书15:20,15:23,16:15;雅各书1:18;启示录14:4)。一些版本将?παρχ?翻作“新面”可能是考虑后面的“团”字:φ?ραμα,但这个字的含义比较丰富:any substance mixed with water and kneaded;a mass, a lump(哥林多前书5:6-7;加拉太书5:9)。罗马书9:21用之指“一团泥”;原文并无“全”字。因此这个字可以指向树木生长的土壤。如果这些理解是对的,那么16-24就是一副完整的橄榄树喻像,而且是从最上面的果子和最下面的土壤向中间的树根和树枝聚集。如果一定要解释为“新面”,可以回应旧约中的“素祭”(创世纪18:6;利未记2:1-7等)和举祭(民数记15:17-21)。这两种解释是可以调和的(利未记19:23-25)。

一般来说,罗马书11:16-24这个橄榄树的叙事被视为一个寓言(Analogies),可以将罗马书11章中的橄榄树类比约翰福音15章的葡萄树。在旧约圣经中,根和树枝的比喻连篇累牍(约伯记18:16;以赛亚书11:1;耶利米书11;17,17:8,23:5,33:15;以西结书31:7;何西阿书9:16;撒迦利亚3:8,6:12;诗篇92:14等)。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伊甸园是“森林公园”(创世纪2:9-10),而“橄榄”指向国度的重建(创世纪8:11,出埃及记23:11等)。如今上帝要在基督里重建乐园。

这段教导的核心思想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外邦人回归也是上帝的计划,即以色列人暂时被折断而外邦人返回根本,乃是上帝的救恩计划(16-17)。第二、外邦人要谦卑谨守。一方面,“不可向旧枝子夸口”。外邦人首先胜过的罪恶就是看人吃人的夸口:κατακαυχ?ομαι,to glory against。即通过审判和伤害别人而自我荣耀;这个动词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人自义”,总是与怜悯对立,且出于嫉妒分争和谎言(雅各书2:13,3:14)。另一方面,“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自高,?ψηλοφρον?ω,to be high minded, proud(提摩太前书6:17)。要知道人得救是因为“恩慈”(χρηστ?της,x3;罗马书2:4,3:12)和“信心”(x3);因此要将信心坚持到底,长久住在祂的恩慈里;否则同样失丧。“你也要被砍下来”说明不存在“一次永远”的教义。第三、外邦人要怀着爱心盼望以色列人的回归或重新被接上。基督徒不幸灾乐祸,基督徒在基督里守望万人得救。基督徒翻身解放不能蔑视那曾经藐视你的人。

3、以色列归来(25-29)

25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26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27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28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29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

现在保罗要谈论一件奥秘的事:最终“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在展开这个难题之前,保罗先说明,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硬心的,硬心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历史前提是:“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τ? πλ?ρωμα τ?ν ?θν?ν ε?σ?λθ?,the fulness of the Gentiles be come in。动词ε?σ?ρχομαι的基本含义是to go out or come in: to enter。意思是等外邦人按着预定的数目都进来了,都回来了。难题是,如何理解“以色列全家”。26-29引用旧约强调,“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是根据上帝的应许,而神的应许一定成就。26节引用的经文是以赛亚书59:20,;27节引用的经文是以赛亚书27:9。28-29是保罗的总结。这里的“列祖”(πατ?ρ)与9:5平行,因此“他们”只能指雅各的后裔。

以色列(?σρα?λ)在罗马书中出现了12次,全部集中在罗马书9-11章。π?ς ?σρα?λ(all Israel)在LXX中出现了136次,但新约圣经中只出现2次(使徒行传2:36)。至少有6种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其中5种指种族上的以色列人:所有时代的所有以色列人;所有时代蒙拣选的以色列人;末世幸存的所有以色列人或整体上的以色列人;末世大部分以色列人。第6种指由全体以色列人和基督徒组成的教会,这基本上就是取代神学的观点。坚持这种观点的一个基本理由是,25-29是对16-24那个“全团”和“整个”橄榄树的解释,所以全以色列人等于全体信徒。但是我们在上文中根本找不到“全”这个概念。这是包括加尔文在内的大部分基督教会的观点,路德教会附议者大有人在。有人争辩说,罗马书9:6中的“以色列人”与罗马书11:26中的“以色列人”不是一个概念,但真相可能正相反:罗马书11:26正是对罗马书9:6的回应。但问题仍然是,罗马书9:6中的“以色列人”就是种族之中蒙拣选的以色列人。所以我的观点是:罗马书9-11章中所有的“以色列”就是蒙拣选的以色列(另参加拉太书6:16,约翰福音1:47)。如果以色列人指全体信徒,罗马书9-11章中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的那些分别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指的是未来直到基督复临,全部蒙恩典的拣选的以色列人都将因信称义。

我们可以纵览这些经文:罗马书9:6,“这不是说神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得救);罗马书9:27,“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罗马书11:2,“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罗马书11:4,“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罗马书11:5,“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罗马书11:7,“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罗马书11:14,“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最后,“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前提仍然是因信称义:罗马书11:20,“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罗马书11:22,“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罗马书11:23,“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这里的每一节经文都支持我们的结论。

七、上帝的怜恤(11:30-36)

30你们从前不顺服神,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31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32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33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34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35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36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罗马书11:30-36与罗马书9:1-5之间的呼应关系是非常清楚的。“万有”与“阿门”前后呼应,而“主”和“祂”是对“基督”进一步的解释。不仅如此,保罗的“良心”,乃是为见证神的“怜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罗马书9-11章,尤其是11:30-35所见证的神是怜恤的神,而不是加尔文如狼似虎、双重预定的上帝。怜恤(?λε?ω,to have mercy on)这个概念作为动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了31次,名词?λεος则出现了28次;形容词?λε?μων出现2次(马太福音5:7;希伯来书2:17)。大部分时间这个字翻作“怜悯”、“可怜”等。?λε?ω已经出现在罗马书9:15,16,18中;而11:30-32出现3次;名词?λεος出现在31节中。需要说明的是,路加福音18:13中的可怜用的是另外一个动词?λ?σκομαι,基本含义是赎罪、安慰。32节中的“众人”(π?ς)就是所有人: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圈,συγκλε?ω(to shut up together, enclose),这是一种抗辩性的说法(加拉太书3:22-23)。一方面,所有人都是罪人;另一方面,上帝怜悯所有的罪人。只是人不都信福音,只是人恐惧怜悯和恩典。但是人的不信不能废掉神的信:我们的神愿意万人得救,都知道救恩。我们的上帝,这位圣经启示的上帝,就是爱!

罗马书11:33-36是颂赞,上文的“不顺服”变成保罗的“我服了”。我们需要明白,无论神的旨意怎样长阔高深,但藉着基督我们知道祂永恒不变的心肠:祂怜悯我们。因为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我说这话,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语迷惑你们”(歌罗西书2:2-4)。这段颂赞只是排除了加尔文主义者那样的谋士,并让我们仰望上帝在历史中超验的主权和奇妙的恩典。但无论上帝怎样高过我们,但是祂爱我们。虽然“8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9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8-9);但是祂马上安慰了我们:“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以赛亚书55:10)。基督不将自己交给万人,但从来没有拒绝过可怜的巴底买、可怜的母亲、可怜的父亲:“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主啊,怜悯我”(马太福音9:27;15:22,17:15,20:30-31)。这就是这段经文要表达的福音、恩典和真理:“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阿门。

应用:历史是祂的故事

罗马书9-11章是一篇反教会主流(特别是加尔文主义)的讲章,更是反对社会主流(各种人本史学)的宣言。当圣经宣告:“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罗马书11:15);神就预定了新约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福音全球化的历史:福音从巴勒斯坦进入世界直到地极,然后再返回以色列人。神的旨意一定成就,而人类历史以及教会历史必须也事实上就是这个神圣计划的见证。

1、圣殿时代(主前2000-0000年)

从亚伯拉罕到耶稣,律法和福音在应许之地迦南或巴勒斯坦扎根建造,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推动启示真理和圣礼型教会的标志性人物是挪亚、亚伯拉罕、摩西-亚伦、大卫-所罗门、以斯拉-尼希米。他们是领受律法和建坛建殿的神仆。与此同时,“汉族”在各民族融合中开始形成。汉族也是世界上唯一严格的无圣殿种族(庙堂与圣殿针锋相对,周礼不过周官);这源于草原经验和灾变历史:“单于”而“天子”,假基督万世一系。对家族和祖先的崇拜传统源于圣殿失丧(共同信仰缺失)、种族混合以及猎战需要三大原因。汉人和匈奴人的区别可能仅仅在抵达远东的先后之别。匈奴人可能源出斯基泰人(歌罗西书3:11,西古提人,Σκ?θης)。他们是游牧民族的代表,应该在巴别塔之后已经横亘于阿尔卑斯-高加索到贝加尔湖-大兴安岭的广阔区域,即从匈牙利到黑龙江的Eurasian Steppe。包括日耳曼人、匈奴以及东胡东夷(殷)在内的游牧民族很可能是猎人宁录的后代(创世纪10:8-9);而匈奴与华夏之夏有共同的祖先。司马迁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因此匈汉之战可能是蒙古人种或龙之传人的内战(匈奴人是龙蛇狼崇拜者,也是祖先崇拜者;参考红山文化中的玉龙)。无论如何,巴别塔是他们的祖国,动物图腾是夏商国号,转而周弃(后稷)弃猎为耕以食为天,周革殷命,封地为国、秦非子公卿郡县牧草,国号China。从那时起,圣殿和巴比伦的对立直到如今;从那时起,政治就成为匈汉共同的宗教:冒顿杀父,武帝食子,汉祖和亲,唐戮贵妃……由于同样的原因,中国信史纪年只能到前841年。但是,整个游牧民族在圣诞以后将被不可思议的力量驱逐向西,归回基督。这个过程仍未结束。

这是具有霾国特色的三大罪恶或三大邪教:政治上升为宗教(庙堂中心);男人变成女人(太监制度),女人变成男人(女人和亲)。远方在等候也只能等候教会的洗礼和重生。

2、教会时代(主后0000-800年)

福音从巴勒斯坦向亚洲、非洲(埃提阿伯)、欧洲初步扩散;教会在旧大陆、特别是小亚细亚和环地中海一带开始建立。首先,使徒行传覆盖了这一阶段的基本信息:五旬节普天下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经历圣灵的浇灌,然后众位使徒走出耶路撒冷向南、向北、向西、向东传讲基督的福音。其次,这一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君士坦丁大帝归主、米兰赦令颁布(313)、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得合法地位,教会走向地上,并开始建立大公教会。大公教会陆续有七次大会确立了基本原则。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25年);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381年);第三次:以弗所公会议(公元431年);第四次:迦克墩公会议(或称卡尔西顿会议,公元451年);第五次: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553年);第六次: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公元680年-681年);第七次: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787年)。只有当教会大公化,才可以开门迎接归来的浪子。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欧洲中古世纪中,中国从汉而唐,正在进一步完成文化的一体化,并由安史之乱宣告了中国文明在整体上的衰落——安史之乱是以儒教和佛教作为复兴理想的中国文化的真正转折点,并且基本上阻断了丝绸之路。安禄山史思明皆“突厥杂种胡人也”,出于东北(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北为天尽头);安禄山母阿史德氏,突厥巫师信仰祆教。五胡十六国,承前启后。安禄山苏联红军关东军。

3、圣礼时代(主后800-1500年)

耶稣在约旦河洗礼,预表着大洪水事件将以恩典的方式临到全人类——所有新造的人都要被呼召回来,经过基督的洗礼。为了“一主,一信,一洗,一神”(以弗所书4:5-6),上帝在全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化、政治和交通的一体化,以便将预定的选民从普天下带到洗礼池。这段历史可以上溯到耶稣时代,在旧大陆东西两端兴起了罗马和汉朝两大帝国,凯撒西征高卢远至大不列颠,武帝西凿走廊直到罗马,横亘欧亚的大陆交通线畅通无阻。罗马帝国的兴起实际上在主前8世纪就开始了(前750年开启罗马的王政时代,前509年进入共和时期),与周朝兴起时间大体相同——而这个时间大致是所罗门建立圣殿的时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不久,历史上早就开始的“欧亚民族大迁徙”进入高潮:上帝藉着汉朝铁锤驱逐匈奴人之针一路向西,与欧洲之锥北方蛮族日耳曼人争战;而日耳曼人不断向南钉入了欧洲的心脏。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版图兴邦建国,命定成为基督教国家: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法兰克王国,英吉利王国、德意志王国、俄罗斯公国……裹挟世界各民族不断涌入基督教世界,蛮族及其国王不断接受基督的洗礼。

中世纪的历史,其实就是蛮族(保罗所谓“化外人”)基督教化的历史。从布匿战争(前264-146)开始,到奥斯曼帝国兴起,因民族迁徙和教皇封建而进入洗礼池的标志性事件包括:496年,法兰克王国奠基者克洛维一世(Clovis I,466-511)在其妻子勃艮第公主克洛蒂尔德的劝说下皈依罗马公教。800年圣诞节,法兰克国王、欧洲之父查理大帝接受教皇加冕,查理曼帝国统一西欧。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帝国分裂为东、西、中法兰克,10世纪前两者演变成德意志王国和法兰西王国;中法兰克在近代演进为意大利。德意志大帝奥托一世(Otto I,912-973)962年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东欧在启示录7间教会的基础上兴起了千年帝国拜占庭(476-1453)。北欧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则是罗斯受浸——大约在987年末或988年初,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并与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的妹妹安娜公主在拜占庭正式举行婚礼——至此,东欧、西欧、北欧或整个欧洲完成了基督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心灵在两宋商女、元清铁蹄和明朝腐败的落日黄昏中向宋明理学退守内心,等候坚船利炮击碎任何意义上的闭关锁国。郑和远洋,中国太监文化壮烈牺牲,距离埃提阿伯的福分5米之遥。

4、海岛时代(主后1500-2000年)

中世纪结束的时候,以耶路撒冷为轴心的西方世界基本上已经或正在基督化,但东方仍然在灵性的黑暗之中。与此同时,由于阿拉伯帝国(632-1258)和奥斯曼帝国(1290-1922;突厥人可能是匈奴人的一支)以及蒙古帝国(1206-1259)先后控制了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和欧亚草原,因此迫使教会转向海洋寻找东进的路线。以赛亚书24章有一些特别奇妙的预言:“1看哪,耶和华使地空虚,变为荒凉。又翻转大地,将居民分散……14这些人要高声欢呼。他们为耶和华的威严,从海那里扬起声来。15因此你们要在东方荣耀耶和华,在众海岛荣耀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16我们听见从地极有人歌唱,说,荣耀归于义人。我却说,我消灭了,我消灭了,我有祸了。诡诈的行诡诈,诡诈的大行诡诈……23那时月亮要蒙羞,日头要惭愧。因为万军之耶和华必在锡安山,在耶路撒冷作王。在敬畏他的长老面前,必有荣耀”。先知看见上帝的威严“从海那里扬起声来”,“要在东方荣耀耶和华”;教会要在全地建立起来。而这些预言完全应验在地理大发现或海洋时代了。与此同时,中国历史到了晚晴和民国,在这个国家数千年的历史中,在这个从无教会经验的民族中,唯一的文化资源就是二十四史。

有人只读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除了吃人战法(周到唐)和魔鬼谎言(宋到今天)或罪之经验,没有任何道路、真理和生命。政治一直是中国的宗教;连20-21世纪的公共知识分子实际上也分享着这种庙堂即圣殿的龙文化——普林斯顿评论员网络作家独立分析人士之流,从时事大家谈到百家讲坛,闻基督而拂袖变脸,谈妖术而色舞眉非,大抵如是。东方以美育代宗教,以政治代神学,与中国教会谈政治而便溺,到近代以两大主义统领而大罪弥天。近代的大门是从罗马书的目的地罗马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现代的曙光是从大西洋的英伦群岛开始的。

5-6世纪的民族大迁徙也覆盖了大不列颠,经过七国争雄,威塞克斯建立英吉利王国。大不列颠群岛在随后与丹麦、法国及西班牙的战争中,英国都铎王朝(1485至1603年)兴起(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英伦群岛与欧洲大陆的冲突和竞争最后造就了日不落帝国,上帝藉着大英帝国,最终将福音送到新大陆、南亚和远东。一起被使用的福音工具还有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另外6大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俄罗斯和美国。这些国家大致上都可以定义为基督教国家。当然,这并非要赋予帝国主义某种道德光环,而是强调政治史不过是福音史的附庸或婢女。海洋时代在远东兴起了另外一个帝国就是日本,日本的兴起实际上是神道教联合欧洲幽灵一举扼杀了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步随康斯坦丁大帝后尘的希望——中国现代政治领袖(孙蒋)竟然都是基督的门徒。海洋时代结束了,东方福音使命仍然任重道远。巴耶稣藉着麦加、伊斯坦布尔和东京,反复成为拦阻保罗的魔鬼之子。这些先后在陆地和海洋设置的防线,加上幽灵的封锁,不仅要求教会从软弱涣散的乌合之众更新为基督精兵,也促使福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空中时代或信息时代。

5、空中时代(主后2000年-?)

唐牧老矣,耶利哥仍然大门紧闭。但是,世界之王只能在地上和海上貌似掌权。我们的神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福音28:18-19)。这伟大的应许意味着没有任何势力能拦阻上帝的计划:救恩一定要从以色列到地极再返回以色列。于是海洋时代之后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全球化时代。实际上柏林墙只是螳臂当车,福音正从虚拟世界和空中“裂天而来”。

这就是人类的历史:中国和亲女性列表;这是神的历史:伊利伊罗伊以色列。前2000-1500年,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的吾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迦南;后1500-2000年,全世界外邦人提速进入基督。福音到地极是不可阻挡的,阻挡者必将被破碎,飞灰湮灭。这是亚伯拉罕代替我们教会接受的应许:“2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3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纪12:2-3)。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主对我们说,你们“5不要害怕,因我与你同在。我必领你的后裔从东方来,又从西方招聚你。6我要对北方说,交出来。对南方说,不要拘留。将我的众子从远方带来,将我的众女从地极领回,7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是我所作成,所造作的。8你要将有眼而瞎,有耳而聋的民都带出来。9任凭万国聚集,任凭众民会合,其中谁能将此声明,并将先前的事说给我们听呢?他们可以带出见证来,自显为是,或者他们听见便说,这是真的”(以赛亚书43:5-9)。阿门。

任不寐,2016年10月23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