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个人资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传”第六十课:以马内利(18:1-22)

(2017-03-10 20:51:10) 下一个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18:1-22,保罗在哥林多传道。今天这段经文可以清清楚楚安排在如下的交叉结构中:一、使徒出去(1-5);二、人的反应(6-8);三、以马内利(9-10);四、人的反应(11-17);五、使徒归来(18-22)。诸位可以自己对照、研讨每一部分之间的前后呼应关系,并且可以在圣经中找到相关经文,加以解释。需要提醒的是,保罗进入哥林多又出来,以及在那里坠入被人践踏、审判的暗夜或绝境,乃是耶稣在地上工作的效仿或缩影:降卑到人间,被人审判和杀害,被高举,复活,升天,返回天家。这个“反抛物线”的人生轨迹或天路历程,是每一位真正的基督徒、特别是牧者必要经历、也是应该经历的。这一点主耶稣对保罗和使徒都早有预言: “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马可福音10:39b)。而这一切苦难的本质,乃是“被交给人”(马太福音26:2,27:26;使徒行传2:23)。然而神的仆人对人的经历与主耶稣不同。一方面,只有主的十字架具有救恩的意义,而我们只是见证;另一方面,耶稣的十字架上被神和人双重弃绝;但神的仆人在十字架上有主的同在——这正是保罗在哥林多所经历的:主向他显现,主的名是以马内利(???????????,以赛亚书 7:14,8:8;马太福音 1:23)。这个见证是我们极大的安慰:一方面,我们要预备经历苦难,并且喜乐;另一方面,在我们的苦难中,主一定同在,并且得胜。另外,学习今天的经文,需要参考哥林多前后书;我将在“应用”部分与大家分享对这两卷书的基本理解,以及对其中一些经文的特别感动。愿那名为以马内利的主,与我们众人同在。阿门!

引言:那个叫哥林多的地方

哥林多,Κ?ρινθος,Corinth;又译科林斯。在希腊文章,Κ?ρινθος 的基本含义是satiated,餍足的,满足并且厌倦。在某种意义上,哥林多代表人类对幸福的基本理解:奢侈(商业繁荣)、淫乱(繁荣昌盛)与文化(文学、艺术、体育、修辞和哲学)。可以用一副对联来形容这座废都或历史文化名城:妓女怨妇与犬儒齐飞;灾民政客共商贾一色。

我先解释一下上联。关于妓女崇拜,这里有举世闻名、臭名昭著的淫妇崇拜(the foul worship of Venus,Aphrodite)。在“维纳斯神庙”或阿佛罗狄忒神庙里面,长期活跃着1000-2000名妓女或女祭司以及奴隶。当时哥林多人口大约14万之多;几乎1%的人口是妓女。实际上,卖淫业是哥林多繁荣的商业支柱之一(Strabo)。她们之中最著名的拉猗司(Lais of Corinth),她被人们描述为那个时代最美丽或德艺双馨的交际花,一些哲学家和体育明星趋之若鹜;而消费者为得到她需要支付天文数字的费用。Lais的名画可以视为哥林多的形象代言人。所以保罗在哥林多书信中谈到的奸淫罪首先指向嫖娼活动(哥林多前书6:15-16;7:2)。哥林多也充满了属灵淫乱,满城偶像。保罗如果从北门进城,他首先看见的是医术之神阿斯克勒庇厄斯(?σκληπι?ς,Asclepius,Vediovis)的神庙,他是阿波罗的一个儿子,被崇拜为“医治者”,宗教符号是Rod of Asclepius。他的女儿们分别是健康女神Hygieia、康复女神Iaso、医疗女神Aceso、装饰女神Aglæa/Ægle、普救女神Panacea。而不远处,屹立着雅典娜神庙和以崇拜罗马皇帝为宗旨的Temple E……

哥林多文明的特质是:淫乱、控告并清高着。一方面这里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淫妇,另一方面这里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怨妇——只有淫妇才有极强的控告传统。一方面淫者见淫,有能力,有经验;另一方面,淫而不得就控告,只有淫人对淫人的嫉妒才如阴间般残忍,此时伪善的不共戴天。哥林多的“金羊毛英雄”伊阿宋(Ι?σων,Easun)在偷窃犯罪中和女巫美狄亚(Medea)相爱了;但伊阿宋后来移情别恋,美狄亚因嫉妒和报复将自己亲生的两名稚子杀害以泄愤。这不是偶然的,实际上在这对罪犯夫妻私奔的旅程中,美狄亚就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其碎尸扔入大海,为了阻止祖国和父亲的拦截。而犬儒只是一种文化怨妇,与权力和人民淫乱而不得,于是清高直如狗,咬人似乎犬——做狗也不会放过你。同时,婊子要立牌坊,于是这里也是“文化中心”。哥林多是狄奥根尼的故乡,也是全世界犬儒文化的故乡。不仅如此,哥林多是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犹太文化密集交汇之地。“中西”文化的结合,往往是最恶俗部分的结合;这是“狗”和“儒”的结合。

现在我们在说说下联。灾民、政客、与商贾一色:苦难、顽强并奢侈着。首先这是一个灾民之城。哥林多在历史上多次经历毁灭的命运。苦难如果不将人引向启示真理,必将人掳掠到灾民理性。传说哥林多是由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儿子科林托斯(Corinthos)或大洋神俄刻阿诺斯(?κεαν?ς)的女儿埃费拉(Ephyra)所建立,“第一哥林多”在公元前2千年被摧毁。另外一个传说称哥林多的创始人就是西绪福斯(Σ?συφος,Sisyphus);这个狡猾之王实在可以视为整个人类徒劳无功的生命历程的缩影。主前431年,引发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因素之一即哥林多和雅典之间对于科林斯殖民地科尔库拉的争夺和商业利益冲突,这场内战是希腊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主前146年罗马摧毁科哥林多,罗马屠夫Lucius Mummius用屠城(屠杀所有男丁)和移民(妇女儿童卖作奴隶)和放火焚烧等手段彻底消灭了哥林多人。主前44年恺撒在这里重新建城,保罗到达哥林多的时候,这里的哥林多居民几乎不再是传统的哥林多人了;哥林多人几乎都是新移民或罗马的自由民。西绪福斯这个形象是所有灾民不屈不挠和百无聊赖历史的生动象征。这个城市,这类民族由于历经沧桑和兴衰,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但也仅仅是生存而已,不再有信仰。在历史上,古希腊七贤之一的佩里安德 Περ?ανδρος(约前627-585)曾在这里实行统治;不过有资料显示这位希腊伟大的政治家可能和母亲有乱伦关系,并愤怒中杀死了妻子。哥林多也是罗马帝国第三大城市(罗马、亚历山大),亚该亚省会。最后,由于商业地位和体育活动,哥林多总是很有钱,而且消费极高——正因为如此,基督徒怎样使用钱,就成为哥林多书信的主要议题之一(保罗谈奉献)。

这就是保罗要去的地方,上帝要在这个罪恶之城建立教会。这是神迹。很多弟兄姐妹总是对自己的城市和处境感到孤立无援,他们不相信上帝能在这样的石头上为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但是,在神凡事都能。当然,这并不导致盲目乐观的属灵轻浮态度。在哥林多建立教会是很难的。这种艰难一方面表现在使徒行传18:1-22中,那是教会的产难;另一方面,表现在牧会的艰难中,这些艰难充分记在哥林多书信——再没有哥林多教会那样混乱的教会了。但神在两种意义上都是得胜的神:从未弃绝反而继续建造;并用“哥林多经验”祝福历世历代的教会。

一、使徒进去(1-5

1 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2 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义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3 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 4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1、一对夫妻(1-3)

从雅典向西行65公里,到达哥林多。χωρισθε?ς,离开,在这里是被动语态——保罗被迫离开雅典。?λθεν,来到,主动语态——保罗在哥林多主动传福音。这个被动-主动的过程非常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基督徒共同的天路。你离开一种状态可能是被迫的,甚至不情愿的;但是,你会越来越积极主动地承担神接下来加给你的使命和工作。在这里保罗找到了一对夫妻,就是百基拉和亚居拉。这对夫妻的名字在新约圣经中共出现了6次,其中亚居拉为首2次(使徒行传18:2,哥林多前书16:19),百基拉为首4次(使徒行传18:18,18:26;罗马书16:3;提摩太后书4:19,Πρ?σκα)。所以很难从中得出“女领袖”的结论来。至于谈论百基拉是否是尊贵的妇女或比丈夫更火热,也很难找到直接证据。

这里提到了四个地名:哥林多、本都、罗马、义大利;这里提到四个人名:首先是保罗。其次是亚居拉,?κ?λας,意思是“鹰”;百基拉,Πρ?σκιλλα,意思是远古或永恒(ancient)。最后是罗马皇帝革老丢(Κλα?διος,1 August 10 BC – 13 October 54 AD;41年—54年在位)。这位罗马皇帝在使徒行传中共出现两次( 使徒行传11:28 ,18:2),这是一位充满争议的皇帝。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上帝为了拯救哥林多,动员了世界帝国各种力量,来搭建传道团队,建立教会。残疾人革老丢不过是上帝的棋子。不仅如此,在淫乱世界建立教会,首先是从家庭出发;所以保罗从这对“模范夫妻”为核心同工,开始建立教会。这对夫妻也算是“商业巨子”,在哥林多、以弗所和罗马都有房产(哥林多前书16:19;罗马书16:3-5)。上帝预备他们作保罗的同工,实在是对保罗很大的祝福。这对夫妻来到哥林多显然也是被迫的,但很快,他们开始主动而且越来越主动成为保罗一生的核心同工。 他们后来留居以弗所,应该主要就是出于福音的目的。

这对夫妻以制造帐棚为业(σκηνοποι?ς,a tentmaker),这与保罗同行。保罗一直坚持作工,他的这项工作也引起了怎样理解“全职侍奉”的一些讨论(使徒行传20:34-35;帖撒罗尼迦前书2:9;帖撒罗尼迦后书3:8;哥林多前书4:12;哥林多后书11:9;腓立比书4:12)。我个人理解,保罗这样辛苦做工。乃是“额外”的贡献,并非是对教会圣职人员的规制。也就是说原则上,牧者应该靠着福音养生;但如果牧者自己有这样的恩赐和感动,在不影响侍奉的前提下,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贴补生活。另外,制造帐棚这种行业有可能起源于犹太人的住棚节。当然,你可以从这里引申,讨论保罗和他的同工怎样建立教会,而教会就是基督徒的帐幕(以赛亚书13:20)。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见使徒时代神仆人职业的一些特点:渔夫、税吏、帐篷制造者。换一个说法就是:得人如得鱼,从大水的审判中拯救罪人;他们实实在在是罪人甚至是罪魁;神用这些蒙恩的罪人建立圣殿。

2、一对同工(4-5)

神对教会的预备工作也包括会堂,在那里,犹太会堂继续成为保罗的讲坛。而福音对象仍然是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可以想见,这里的“辩论”(διαλ?γομαι)和“劝化”(πε?θω)自然都是imperfect。不久,“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来到亚该亚的首都哥林多。这里提到马其顿,可以参考腓立比书4:15,“腓立比人哪,你们也知道我初传福音,离了马其顿的时候,论到授受的事,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供给我”。保罗离开马其顿(庇哩亚)到雅典和哥林多的时候,可能基本上接近身无分文了。所以不得不动手做工,重操旧业。而根据哥林多前后书11:9,“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这意味着,西拉和提摩太的到来,给保罗带来了腓利比人奉献。是在这个经济问题或糊口问题解决之后,保罗才更有精力和时间进入犹太会堂。另外我们看见,上帝为了赢得这座城市,继续调兵遣将,将保罗另外两位优秀的同工,也分配到这里。哥林多不是保罗一个人打下来的。

而包括保罗自己在哥林多的事工,也不是出于他自己;而是出于圣灵。这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所谓为道迫切,原文是συνε?χετο τ? πνε?ματι,直译是“被圣灵催逼”。动词συν?χω在这里的用法是:Tense: Imperfect;Voice: Passive;Mood: Indicative。保罗在这里坚持不懈地为基督作见证。这个合成词基本含义是“携带”,“拥有”(马太福音4:24,;路加福音4:38,8:45等)。神的仆人是真实的奴隶,已经被圣灵捆绑,只有传道的自由,没有不传的自由。这是保罗后来对哥林多人说的话:“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哥林多前书9:16)。把爱主也归荣耀给主,这是基本的诚实态度。一个人若秀自己靠自己为福音不顾性命,已经开始撒谎了。不仅如此,我们在这里再一次看见传道工作的中心和圣灵工作的目的:“证明耶稣是基督”(τ?ν Χριστ?ν ?ησο?ν)。换句话说,福音的目的是证明这个叫耶稣的人,是上帝的儿子,是那位救主。证明:διαμαρτ?ρομαι,通过见证极力证实(路加福音16:28;使徒行传2:40,8:25,10:42等)。耶稣是基督,是保罗在各处犹太会堂传讲的基本信息(哥林多前书2:2;帖撒罗尼迦前书1:9-10);如果犹太人接受耶稣是基督,就可以归信了。当然,这个信息对犹太教影响下的人也是有效的。

二、人的反应(6-8

6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罪原文作血)与我无干,(原文作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7 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8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1、有不信的(6)

在任何城市和任何地方都一样:一方面,听福音的人有信的,有不信的;另一方面,不信的人可能起来逼迫传道人,而带头的人总是律法主义者或犬儒主义者。在这里,由犹太人代表。这里有两个动词分词来表示犹太人对福音的态度。第一是抗拒。?ντιτ?σσω,以战争敌对,像神一样拒斥(罗马书13:2;雅各书4:6,5:6;彼得前书5:5)。两个含义充分说明了属灵争战的本质。第二是毁谤,βλασφημ?ω,说恶毒的话,亵渎(马太福音9:3,26:65,27:39;路加福音12:10,22:65,23:39等)。注意路加福音12:10,“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的,总不得赦免”。我们能看见这里面的相关性。不仅使徒行传和路加福音的作者是一位,这个字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同时,这里也明说,保罗是在圣灵催逼下讲道的,因此,这些犹太人的确犯有亵渎圣灵的罪。

正因为如此,保罗在与他们“割袍断义”并且“拂袖而去”。关于抖衣服这个动作,可以参考尼希米记5:13,“我也抖着胸前的衣襟,说,凡不成就这应许的,愿神照样抖他离开家产和他劳碌得来的,直到抖空了。会众都说,阿们。又赞美耶和华。百姓就照着所应许的去行”。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Τ? α?μα ?μ?ν ?π? τ?ν κεφαλ?ν ?μ?ν,Your blood be upon your own heads;你们的血归到你们自己头上。原文不是“罪”,而是“血”;这流血的罪指代死罪。名词κεφαλ?可以指人的头,也可以指动物的头;转喻为“自己”或人的偶像。旧约圣经是这样谈论“归罪”的:“15 人若与兽淫合,总要治死他,也要杀那兽。16 女人若与兽亲近,与它淫合,你要杀那女人和那兽,总要把他们治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利未记20:15-16);“大卫对他说,你流人血的罪归到自己的头上,因为你亲口作见证说,我杀了耶和华的受膏者。少年人就把他杀了”(撒母耳记下1:16);“36 王差遣人将示每召来,对他说,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来往别处去。37 你当确实地知道,你何日出来过汲沦溪,何日必死。你的罪(原文作血)必归到自己的头上”(列王记上2:36-37);“我何时指着恶人说,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劝戒他,使他离开恶行,拯救他的性命,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原文作血)”(以西结书3:18;cf. 33:6)……所以这是非常严厉的审判,正如主耶稣对法利赛人的审判(马太福音23:29-39)。

最后我们需要看到保罗面对犹太人的自由;这也是传道人、基督徒面对所有抗拒和诽谤之人以及律法主义者应该拥有的自由。“抖衣”之后,你既不需要跟他们解释,也不需要跟他们纠缠。所谓“与我无干”,καθαρ?ς ?γ?,我干净了。这可能是指与我无干,也可能指我从这件事上解脱了。换句话说,既然犹太人抵挡,就不需要再向他们传福音了。这也是以西结所领受的命令:不传你有罪;传了他不听,你就救自己脱离了罪。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π? το? ν?ν,from now,从现在开始(哥林多后书5:16;约翰福音8:11)。这个时间不仅是保罗告别哥林多犹太会堂这些犹太人的时间,也应该是所有传道人和那些抗拒、毁谤的人说再见的时间。

2、有相信的(7-8)

保罗离开犹太会堂,这一动作如同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的吾珥。是的,我们要学会离开。μεταβα?νω指从一个地方换到另外一个地方,to pass over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to remove, depart(马太福音8:34,;路加福音10:7;约翰福音7:3等)。这个动词很多时候用作比喻,比如约翰福音5:24,“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在这里,耶稣用这个动词比喻人从死地“移民”到生命的国度。这也是约翰一书 3:13-14的用法:“13弟兄们,世人若恨你们,不要以为希奇。14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而约翰福音13:1则用这个动词比喻从世界移民到天国:“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然后我们来看神怎样将第一批基督徒交给哥林多,并用他们建造教会;或者带领这些人从死地移民到永生,从世界移民到天国。这里有三拨人。

首先是“提多犹士都”:“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保罗是进入提多犹士都(?ο?στος,just)的家中(ο?κ?α),继续从家庭开始为哥林多教会准备根基。其次是“管会堂的基利司布(Κρ?σπος,卷发的)和全家都信了主”。这又是一家受洗的美好见证(哥林多前书1:14)。?ρχισυν?γωγος,ruler of the synagogue;会堂管理者(马可福音5:22;使徒行传13:15)。他是犹太会堂的领袖,他归主的“政治意义”不亚于亚略巴古那位法官。最后,“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这里有三个动词是值得详细分辨的。首先是动词分词“听”(?κο?ω),信道是从听道来的,这是关键。然后是两个并列的imperfect动词,一是相信(πιστε?ω),一是受洗(βαπτ?ζω)——信而受洗是应该同时发生的。所谓信却不受洗,若非特殊情况,只能是假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哥林多人当中,可能有以拉都,他是城内管银库的,也是位高权重之人(罗马书16:24;提摩太后书4:20;使徒行传19:22 )。以拉都后来也成了保罗重要的同工。

三、以马内利(9-10

9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10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我们要注意苦难降临和魔鬼攻击的一个时间,就是在教会成长之际。这背后出于嫉妒。但是,在大逼迫来临之前,主一定会亲自临到祂的仆人和祂的教会,与我们同在。主要在真理上坚固我们,使我们靠着真理有能力经历并胜过前面的风波。所以在哥林多人纷纷归主和大逼迫来临之间,主向保罗显现。ε?πεν δ? ? κ?ριος δι? ?ρ?ματος ?ν νυκτ? τ? Πα?λ?,but spake the Lord to Paul in the night by a vision。首先是主说话,主是借着话语临到保罗。其次是通过异象,这究竟是何种形式,我们不好妄说。再次是在夜间。一般这是休息的时间,联系下文,可能也是保罗感到恐惧决定放弃的时间。主在我们最疲倦和绝望的时候,加倍与我们同在。主在哥林多赐下的话语实在宝贵,值得我们认真领受。

主的话语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劝勉和鼓励,也可以说是重申使命。“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没有人能真正享有免除恐惧的自由,特别是一位传道人在哥林多这样的城市,可以说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你越是得人如得鱼,你越是成为人类的仇敌。所以主首先要保罗“不要怕”(Μ? φοβο?);这个安慰旨在根除一切恐惧。这是神借着路加医生给全人类的安慰(路加福音 1:13,2:10,5:10,8:50,12:7,12:32;使徒行传27:24,)。然后用?λλ?(但是)强烈转折,要保罗“只管讲”(?λλ? λ?λει)。λαλ?ω的意思是公开讲论。是否敢于传福音,证明你是否真的胜过了恐惧。所以神对祂的仆人说:“你要大声喊叫,不可止息,扬起声来好像吹角,向我百姓说明他们的过犯,向雅各家说明他们的罪恶”(以赛亚书58:1;参考耶利米书1:7-9,哥林多前书2:3-4)。最后,不仅要继续讲道,而且要不停地讲,所谓“不要闭口”(κα? μ? σιωπ?σ?ς)。σιωπ?ω的意思是沉默不言(马太福音20:31等)。这个不要闭口绝对不是要纠缠固定的人唠叨,而是指在这座城市,要坚持讲道。与此相关,魔鬼要使用一切办法消灭讲道台,包括用拉人出走的方式,逼迫传道人闭嘴。传道人必须熟悉、经历和胜过这些“封口战略”。

第二、主解释祂这样吩咐的两个理由(两个δι?τι,because)。首先,“因为有我与你同在”,以马内利,世界灰飞烟灭。我们要知道我们信的是谁。?γ? ε?μι μετ? σο?,?γ?(我!)这里用于强调。因此,“必没有人下手害你”。ο?δε?ς,no one, nothing,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件事。?πιθ?σετα? σοι το? κακ?σα? σε,shall set on thee to hurt thee。我们可以参考一下?πιτ?θημι在旧约中的相关用法(LXX):”他们因为被领到约瑟的屋里,就害怕,说,领我们到这里来,必是因为头次归还在我们口袋里的银子,找我们的错缝,下手害我们,强取我们为奴仆,抢夺我们的驴(创世记43:18);“13 人若不是埋伏着杀人,乃是神交在他手中,我就设下一个地方,他可以往那里逃跑。14人若任意用诡计杀了他的邻舍,就是逃到我的坛那里,也当捉去把他治死”(出埃及记21:13-14)。这种伤害属于故意伤害、蓄意下手伤害。所以神要保护祂的仆人,让用诡诈残害祂仆人的人中了自己的诡计。其次,“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Μοι,我的,也是强调。这是告诉保罗他这样工作的目的,必有很多人要藉着他的工作得救。这对我们每一个传道人和每一间教会都是提醒:我们并不知道身边还有谁是神的百姓,因此我们在领受其他清楚的差遣之前,必须坚持,而且坦然无惧。不仅如此,这些百姓之所以能被找到,更因为主也与他们同在,这是另外一个方面的以马内利——圣灵感动他们听道信道。

根据主对保罗说的话,也根据后文发生的事件,有一种可能:保罗所见的异象可能是对以赛亚书43相关经文的看见。请大家自己对照两段经文中的对应之处:“1 雅各阿,创造你的耶和华,以色列阿,造成你的那位,现在如此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2 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3 因为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是以色列的圣者你的救主。我已经使埃及作你的赎价,使古实和西巴代替你。4因我看你为宝为尊,又因我爱你,所以我使人代替你,使列邦人替换你的生命。 5不要害怕,因我与你同在。我必领你的后裔从东方来,又从西方招聚你。6我要对北方说,交出来。对南方说,不要拘留。将我的众子从远方带来,将我的众女从地极领回,7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是我所作成,所造作的。8你要将有眼而瞎,有耳而聋的民都带出来。9 任凭万国聚集,任凭众民会合,其中谁能将此声明,并将先前的事说给我们听呢?他们可以带出见证来,自显为是,或者他们听见便说,这是真的”。

四、人的反应(11-17

11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神的道教训他们。 12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13 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14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15 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16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17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1、安坐等候(11)

保罗在第二次传道之旅在哥林多停留了18个月,时间大约在53-54年;他藉着这段事工在这里建立了哥林多教会。在你有更清楚的呼召之前,你只能继续在这里。和合本对动词καθ?ζω(to sit)的翻译看来有些力不从心——保罗不仅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而是在那里“坐”了一年零六个月。这个动作更为形象地见证了这个真理:“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靠着那爱我们的主,靠着那以马内利,神的仆人在任何时候,在完成使命之前,当这样坦然无惧地坐在那里,。这个动作一方面表示稳如泰山,平静安稳;保罗接受了主的安慰,平静下来。另一方面,这个字是指拉比教导人的基本姿势(马太福音5:1-2,23:2);甚至是一种审判姿态(马太福音19:28,20:21)。另外,这个动词也表示等候,特别是等候神。路得记 3:18,“婆婆说,女儿阿,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路加福音24:49,“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我们在蒙特利尔已经“坐”了快五年了,“坐”得很多人莫名其妙甚至七窍生烟;“坐”得我们自己如鹰上腾,玉树临风,知道天开了,千帆过海,春风浩荡。

当然我们不是异教徒,不是说你坐在那里打坐,或者像犬儒派那样,坐在那里晒太阳,秀清高。不是的,保罗坐在哥林多是“将神的道教训他们”。他一定非常忙碌,甚至连编制帐篷的时间都没有了。动词分词διδ?σκω(teaching)表示坐下的目的,就是教训他们(διδ?σκων ?ν α?το?ς,teaching among them)。而教训的内容,不是保罗自己的真知灼见或主义新说,而是神的道,τ?ν λ?γον το? θεο? ,the word of God。这如同道成肉身,住在哥林多。

2、哥城风暴(12-17)

保罗坐在哥林多,哥林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正如起初,耶路撒冷合城不安。仇敌没有马上反扑,仅仅是在酝酿和等候一个时机。“12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Γαλλ?ων的意思是“靠吃奶活着的人”,他现在成了亚该亚的省委书记。他有位兄弟是一位哲学家(Jucius Annaeus Seneca),借着他的一些记述,我们了解到迦流的一些个性。大体上说,迦流好像是一位比较“亲民”的官,其文化背景应该是斯多葛派或犬儒主义者。迦流赴任应该是主后53年前后。从这段信息来看,这是一位标准的政客。犹太人一定认为机会到了,他们可能揣摩新领导即使不支持他们,也不会支持保罗。即使因为“百废待兴”,新官上任也没有精力管理这类案件;因此可能会给他们滥用私刑的机会。

于是犹太人起来攻击保罗。κατεφ?σταμαι的意思是下手攻击。而“同心合意”(?μοθυμαδ?ν)显示,保罗这些日子的传道,已经成功地促成了这座城市犹太人或律法主义者的团结。保罗而不是其他传道人,成了众矢之的和精英的公敌。而控告的方式仍然是诉诸政治和掌权者,捆绑权力,“拉他到公堂”。β?μα相当于哥林多的亚略巴古,原意也是指高起的平台或审判台。彼拉多就是坐在这样的位置上审判耶稣(马太福音27:19;约翰福音19:13);希律也坐在这样的位置上论断臣民(使徒行传12:21)。 ?π? τ? β?μα(to the judgment seat)这个词组,也主要指“过堂”,在公堂之上接受有关当局的审判。控告者的方式不同于雅典模式,而是经典的犹太人的控告:“13 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这里的律法应该不是指罗马法律,而是指犹太律法;或者一语双关。但这不是一个比较愚昧的控告,更可能是一个阴谋——这样的控告让哥林多最高当局完全不得要领,就给滥用权力提供了空间。事实上,犹太人因律法而起的争讼,已经让罗马当局在很多地方都厌烦透了。而这一点,哥林多的犹太人应该心知肚明。

但正如主对保罗是应许的——或耶和华神对先知所应许的——在哥林多没有人能下手害他。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看这些政治动物。“14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15 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16就把他们撵出公堂”。?ν?χω的意思是艰苦地忍耐。迦流在强调,他已经一忍再忍但忍无可忍了。?γ?在这里也是强调,大意是,“我”根本不愿意管你们这些烂事。犹太人实际上是碰了一鼻子灰:“(他)就把他们撵出公堂”。?πελα?νω(驱赶)这个动词在新约中只出现这一次,这是一个非常强暴和具有侮辱性的动作。他们不敢对罗马公民保罗动手,“ 17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果然,“这些事迦流都不管”。值得强调的是,原文“众人”乃是δ? π?ντες ο? ?λληνες,直译是“所有希腊人”,因此行凶的可能包括犹太人和希腊人,他们基于不同原因都痛恨保罗和帮助保罗的人。对希腊人来说,犹太人一语双关成功将他们挑动起来。τ?πτω(痛打,马太福音27:30等)是imperfect,暴行在公堂之上和省委书记面前,公然持续发生。?μπροσθεν το? β?ματος,before the judgment seat,在审判台前。

所提尼(Σωσθ?νης,saviour of his nation)像基利司布一样,是另外一座会堂的管理者;或者是基利司布的继任者。关于所提尼为什么挨打,人们聚讼纷纭。他有可能因为向保罗开放会堂而被犹太人殴打。但有人说他当时是控告者的代表,因为触怒希腊人而被希腊人群殴。也有人说是犹太人不满意他的诉讼水平,因控告失败而迁怒于这位领袖或代理律师。无论如何,这场暴行可能成为所提尼信主的一个动力。没有理由怀疑,他后来成了保罗的弟兄和同工(哥林多前书1:1)。暴力对信仰是无能为力或黔驴技穷的反应;而苦难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离开世界归向基督的契机。有时候,那个人总是不信,甚至逼迫基督徒。他只是需要一顿“胖揍”。在这个意义上,“迦流都不管”也可以视为上帝的“任凭”——罪人需要一次生活的“毒打”。当然,基督徒永远不需要亲自动手。掌权者或外邦人会摩拳擦掌,他们往往不知不觉成了福音的“义工”。而一个基督徒以后才会明白这个真理:让群殴来的更猛烈些吧!

五、使徒归来(18-22

18 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19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20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21 就辞别他们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22 在该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这场暴行并没有马上让保罗离开,保罗又在哥林多住了(προσμ?νω)很多日(?μ?ρας ?καν?ς,sufficient days,足够长的日子)。显然一直到使命完成或教会建立,才“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这个同行主要可能是为了照顾保罗的生活,当然也可以提供福音事工的帮助,同时也是要在以弗所留居。大家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坚革哩(Κεγχρεα?,米),它是哥林多东部的港口。“坚革哩理发”的解释也是莫衷一是。我的领受是,这件事不仅表明保罗对犹太律法的恪守(民数记6:18);也表明他的从容不迫。这是常识,一个慌乱的人是没有闲工夫理发的。实际上保罗也在这里建立了教会,罗马书16:1可以作证,“我对你们举荐我们的姊妹非比,她是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保罗第二次传道之旅实在是凯旋而过,青春作伴好还乡。

经过2-3天的行程,保罗回到亚洲,第一站是以弗所。保罗像以往一样在这里传福音。保罗非常爱护百基拉和亚居拉,没有让他们进入犹太会堂,而是自己进去。有可能犹太人会把这对夫妻当成外邦人,他们的进入会引起冲突。“20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按原文,这个“众人”(他们)更可能指,或首先指百基拉和亚居拉。和合本的翻译似乎丢掉了一句话:Δε? με π?ντως τ?ν ?ορτ?ν τ?ν ?ρχομενην ποι?σαι ε?ς ?εροσ?λυμα,It is necessary for me by all means to keep this feast that cometh in Jerusalem,我必须竭尽全力遵守在耶路撒冷的节期。这句经文告诉我们保罗赶回耶路撒冷是为了按律法参加犹太人的大节(地熟人认为是逾越节;也有人认为是五旬节或住棚节)。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他为什么很快又踏上了第三次传道之旅。保罗离开以弗所从该撒利亚登陆,目的地是耶路撒冷教会。最后返回出发地安提阿。无论如何,保罗没有在以弗所滞留很久,就急着返回叙利亚。但是在第三次传道之旅中,以弗所将成为重点,届时我们将详细讨论在这座城市中发生的属灵争战。

无论这个节期是什么,保罗是因为要过“传统佳节”才返回耶路撒冷和安提阿的。你可以将保罗从哥林多到安提阿的行程看为保罗的“春运”,他要千里迢迢“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首先当然是为了遵守犹太律法。但更重要的目可能是两个。第一、用自己的经历和见证来祝福耶路撒冷教会和安提阿教会。这就是国度的观念。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教会的传福音的过程中,不能总是放弃后方,让撒旦不断抄袭后路。第二、从教会基地那里汲取力量。无论如何,西方新建立的这些教会在真理和生命上对保罗的帮助不大,那里的会众都是作婴孩的,所以保罗也需要在东方的“母会”中重新获得能力。这一方面显示,没有任何一个所谓重生了的基督徒或牧者,就不再需要教会生活了;正相反,任何人都必须住在施恩之具中获得主的帮助。另一方面,教会有责任不断关切差遣出去的传道人,作他们稳固的后方。不仅如此,这个春节之后,在爱和真理上重新装备起来的保罗,将风尘仆仆地踏上新的旅程。让我们祝福耶稣基督的“民工”,愿他在所进入的所有大城建立耶和华的帐幕,愿他“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10:4b-5)。阿门!

应用:教会与爱的颂歌

1、书信结构

在哥林多这样的地方建立教会,绝不是一朝一夕、毕其功于一役的事。保罗要第二次、第三次返回这里;而且可能给哥林多教会写过四封书信,用于解决教会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建造教会。圣经收录了其中两份,就是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分享来了解这两份书信的基本内容:一方面是认识教会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学习解决之道。相对来说,前书更强调称义,后书更强调成圣。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两卷书可以合为一卷,成为教会神学的范本。

哥林多前书的基本结构可以交叉如下:一、十字架(1-2)。二、教会:1、牧众(3-4);2、男女(5);3、弟兄(6:1-8);4、身体(6:9-20);5、家庭(7);6、食物(8);7、牧者(9);8、圣礼(10-11);9、圣道(12-14)。三、复活(15-16)。在这个交叉结构中,首尾呼应着基督救赎和因信称义的基本真理,第一部分重点在基督为我们的死,赦免了我们的罪;第三部分重点是耶稣为我们复活,使我们称义。而基督的教会,就是以十字架和复活为根基的团契。中间部分讲论教会生活9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世性,不单单是针对哥林多教会的。其中第16部分之所以可以一并归入“复活”这个主题中,乃是因为,只有相信复活的人,才可能是奉献着的人。这一点正如哥林多前书16:22所说,“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

哥林多后书也可以放入交叉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大卫鲍森在在内,大部分人宣称这卷书是“最没有组织的一卷书”,意思是逻辑混乱,随机拼凑而成。这是大卫鲍森们又一次信口开河和无知无畏。实际上这卷书的结构同样甚至更加精美:一、牧者:患难与真信心:(1-5);二、教会:生命与奉献(6-9);三、牧者:假使徒与患难(10-13)。首先,前后呼应的是牧者的患难:第一部分的患难主要是面对的世界;第三部分的患难已经是内外交逼。保罗以自己为证,也是为了给所有基督徒示范何为信仰,何为十字架的道路。如果说在前书的相关部分重点讲耶稣的十字架和复活,后书的相关部分则是讲基督徒的十字架和在基督里的重生。中间部分则强调基督徒的献祭生活,一方面是生命的献祭或身体的活祭,另一方面是钱财的奉献。

2、爱的定义

在哥林多前书中,有脍炙人口的爱的颂歌。如果说保罗在智慧之城雅典讲智慧,则在爱欲之城哥林多讲爱。值得强调的是,这首爱的颂歌在应用之中存在普遍的偏离。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保罗这里谈的爱主要是指教会之爱,而不是世界之爱和男女之爱,尽管可以将教会之爱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宽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但是,首要和根本的,这是在谈教会内部的爱。一方面,没有教会生活的人根本不配谈这里的爱,也不可能明白保罗所说的爱;另一方面,没有这种爱教会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第二、这段经文“只喜欢真理”这个强调,基本上被忽视了,爱神爱真理的相关内容被剥离,爱的颂歌单单扁平为仁爱(人与人之间的相爱)。这样一来,爱的颂歌进一步远离教会,进一步被掳掠到巴比伦、埃及和世界。所以我们注意到霾国邪教一个经典表情:完全没有教会能力的一些人,天天爱来爱去地互相讨好,或以“那人没有爱心”为名定罪别人和教会。

首先我们要注意,这段经文是在教会语境中展开的,而且是放在“圣道”这个大主题之下的。其次我们知道,很多人也提到,“爱”这个字用的是?γ?πη ,这和希腊人常常使用表示爱欲和有爱的那些字不同;这指向神圣之爱或从神而来的彼此相爱,对人牺牲的爱,对人舍己的爱。这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个爱在圣经语境中,主要的用法在三个方面。第一、神的爱或神就是爱((约翰福音5:42,13:35,15:9-10;约翰一书4:8等)。第二、对神的爱。不是指爱人,而是指爱神(马太福音24:12;路加福音11:42)。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爱在希腊和中国所有外邦人文化中都存在,甚至更加博大精深泛滥成灾;但是,在这些异教文化中,从来没有神对人的爱和人对神的爱。第三、这个字也同时或专门指聚会之爱,盛筵之爱、节会之爱(love feasts)。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γ?πη首先是指以圣餐、圣坛为中心的教会生活之爱。而这种爱,更是基督教绝无仅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V46ycq0d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H5WhAdPnc

3、教会之爱

现在我们来看看哥林多前书13:4-8a,“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 爱是永不止息”。只有在教会语境中,哥林多前书13:4-8a中的每一句话才可能被充分、准确地理解。不过我们首先要将原文放在这里,以便重新对这段经文进行结构分析:

? ?γ?πη μακροθυμε? χρηστε?εται

? ?γ?πη ο? ζηλο?

? ?γ?πη ο? περπερε?εται ο? φυσιο?ται ο?κ ?σχημονε? ο? ζητε? τ? ?αυτ?ς ο? παροξ?νεται ο? λογ?ζεται τ? κακ?ν ο? χα?ρει ?π? τ? ?δικ?? συγχα?ρει δ? τ? ?ληθε??;;π?ντα στ?γει π?ντα πιστε?ει π?ντα ?λπ?ζει π?ντα ?πομ?νει

? ?γ?πη ο?δ?ποτε ?κπ?πτει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将哥林多前书13:4-8a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讲教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忍耐和善意;这是从神而来的“正能量”。第二部分讲教会中人与人之间要远离阴间的权柄和试探,就是嫉妒。嫉妒是从魔鬼而来的“负能量”,是拆毁教会最重要的势力。实际上教会所有的风波归根结底是嫉妒,甚至嫉妒罪。第三部分较长,主要是管理自我或舍己。老亚当是最难制服的,因此这里连续“8诫”地管理自我;并在“八戒”基础之上,为自我开辟了唯一的自由之路——只喜欢真理。所谓不喜欢不义,就是不要在不义的罪中有份。在教会生活中,不义常常表现为论断审判、蜚短流长和爱管闲事的罪。只爱真理是伟大的属天自由,让我们从别人和自我的奴役中抬起头来,思想上面的事。然而真理是扎心的,只有在这种心志或信心中,你才可能持续听道,住在真理之中,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如果不是涉及真理,这四句话是不可理解也是违背圣经的。换言之,只有圣经或圣经上的道理才值得我们“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最后一句是前三个爱的总结:爱是永不止息。? ?γ?πη ο?δ?ποτε ?κπ?πτει。副词ο?δ?ποτε可以翻译成never,有决不、从不、永不之意(马太福音7:23,9:33,26:33等)。“止息”(?κπ?πτω)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几乎全部是指“从高处掉下来”、“下落”(马可福音13:25;使徒行传12:7,27:17,26,29,32;罗马书9:6;加拉太书5:4;雅各书1:11;彼得前书1:24;彼得后书3:17;启示录2:5)。所以,ο?δ?ποτε ?κπ?πτει的意思可能比“永不止息”要丰富的多;而且在教会语境之下,更可能是强调这样两个事实。第一、只有只爱真理,才能忍耐相爱到底。弃绝教会的人,多是不爱真理爱管闲事的无聊之徒。所以爱指向“不要停止聚会”(希伯来书10:25),在教会生活中半途而废的人根本没有神的爱;在一切“爱情”中夭折的灵魂从未蒙爱、能爱。第二、这是信心宣告:在基督里我们仍然“相信爱情”,就是相信可以穿越并胜过罪恶之城哥林多所有试探和苦难的“永远的爱情”。从来没有永不止息的爱,爱情的结局永远是美狄亚的搁浅和沉船,是绝望、冬天和先行到死。但是感谢神,从今以后,“马利亚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经蒙恩了”(路加福音1:30)。阿门。

任不寐,2015年2月22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