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新年好。上个主日是圣餐主日,也是2015年第一个主日,也是我特别感动的一个主日。那一天蒙特利尔下了入冬以来、也是我入加以来最大的一场冰雨;地上冰封千里,天空大雨倾盆。英文堂会和巴基斯坦教会像这座城市一些教会一样,都被迫取消了主日崇拜。但我们教会不仅正常崇拜,而且更加温馨。我们教会的弟兄姐妹住址和教堂的平均距离是最远的,但上个主日前来聚会的包括才两个月大的婴孩儿,还有84岁高龄、大病初愈的老人。2014年以来,弟兄更加和睦同居,姐妹更加彼此相爱。不寐何德何能,这事出于神,为了神。感谢神。
今天是2015年使徒行传系列课程第一课,我们到了著名的“耶路撒冷大会”现场。第一次传道之旅的得胜,必然遭遇很多问题。一路上我们看见了外部的拦阻和逼迫,现在则是内部的纷争和搅扰。教会总是在内外交逼中不断摆脱纠缠而继续前进的。这场教会会议在教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这次大会标志着基督教从犹太教中正式脱离,与过去彻底告别;另一方面,这次大会也确立了教会解决内部争端的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内部原则——教会争端教会内部解决,不要告到世界上去(哥林多前书6:1-11)。第二、秩序原则:教会会议讨论问题“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哥林多前书14:29-40) 。第三、简单原则——放下一切世俗辎重,建造简单教会。第四、爱的原则——教会不是异端裁判所,从使徒时代开始,没有在真理争辩中定义和审判异端的恶俗。教会可以定道理为异端,但不能论断人是异端——人在更新中,且只有神可以审判他的生命。基督徒的争辩,应该将“主义”或“教义”与人分开;把生命交给神,我们来讨论真理。今天的证道经文较长,但仍然可以放入交叉结构中:从安提阿到耶路撒冷呼应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1-5;22-35);中间是耶路撒冷会议程序或实况(6-21)。
各位弟兄姐妹,到2015年,系列课程已经到了第三年,也就是最后一年。至少有两个原因催逼我们快马加鞭,全面提速。第一、我们已经熟悉了使徒行传的阅读和注释方法,并且基本认识了使徒行传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用词;第二,CSMP的事工任重道远,要求我完成使徒行传的解经工作之后,预备相关的旧约课程。也请大家为我的身体和眼睛祷告,更为我心灵的眼睛祷告,使我在心思意念和身体力行方面堪以重任;“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哥林多前书 9:23)。阿门。
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2 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分争辩论。
1-5节经文也存在一个完美的交叉结构:围绕“外邦人归主”的福音,引发教会风暴(5);使徒起来争辩并互相支持(2,4);攻击主要来自律法主义者(1,5)。初代教会最大的纷争是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或者那些仍然遵行犹太教律法又信基督的人,与外邦信徒之间的冲突。不仅如此,福音是从犹太人开始的,因此犹太基督徒面临着“大儿子”的试探,他们认为他更有资格成为外邦基督徒的属灵前辈。安提阿教会作为“应许之地”以外第一间教会,一直也是风波的中心。我个人同意这个释经传统,就是这段经文的内容和加拉太书第二章所讲论的乃是一件事,因此需要对照阅读。有一些人是犹太下来(κατ?ρχομαι),他们的确也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下来的。加拉太书2:12说他们是从雅各那里来的,那么至少主要成员来自耶路撒冷。他们挑起纷争的主要项目不是福音真理,而是律法问题,肉身问题,即割礼问题。不仅如此,?δ?δασκον(教训)在这里是imperfect;这场搅扰是持续不断进行的,这场风波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假弟兄将这个肉身“那么大点儿事儿”上升到是否能得救的绝对高度和属灵高度,于是,催逼“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分争辩论”。在教会生活中,拆毁教会和败坏福音的主要威胁,是魔鬼将极小的事变成极大的事,并因此引发你死我活的争斗。
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强调,为使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教会争辩的特征。ο?ν,therefor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不是保罗和巴拿巴有雄辩症,不是路德愿意惹事儿;是他们把你逼到墙角了,你必须被动起来为主争战。στ?σεως κα? συζητ?σεως,dissension and disputation,分争与辩论。στ?σις在福音书中甚至译为“作乱”(马可福音15:7;路加福音23:19,25);这意味着教会的真理纷争也是非常残酷的。συζ?τησις只在使徒行传中出现三次(使徒行传15:7;28:29),主要指双方用话语和理性进行辩论——无论如何,教会争辩仍然是话语中心,而不是拳头中心——没有谁有权利像加尔文那样用国家政权和火刑或异端裁判所来消灭对手。事实上耶路撒冷大会也确立了这样的原则——没有异端审判,没有异端分子被审判和惩罚;只有真理宣告和真理上的合一。ο?κ ?λ?γης,no small,绝非小的争辩,而是大大的争辩。这场大大的争论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事实。第一、争辩问题。真理争辩在教会是正常现象,甚至是传道人的责任;不是你要不要清高,而是涉及救恩真理和基督徒的自由的时候,你必须起来争辩(加拉太书2:4-5)。牧职不是用来修炼的,牧职是要上十字架的。第二、权力问题。教会领袖之间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政治上必须顺从的关系(加拉太书2:6)。
这场冲突的本质就是律法主义和因信称义,或割礼与恩典之间的冲突。保罗在加拉太书2:11-21相对详细地叙述了这场冲突的实况以及所涉及的基要真理。我们从那里看见律法主义在初代教会中的强势地位,即使彼得和巴拿巴也曾望风披靡。在这场冲突中,保罗宣告:“19 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着。20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21 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拉太书2:19-21)。神显然允许这场风暴发生,要借着保罗的口,向全世界宣讲唯独基督、唯独恩典、唯独信心的福音真理;并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确立教会原则,带领教会从真理的根基上继续前进,纵深到世界腹地。
2b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3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4 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5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在大大的争辩中,教会陷入分裂的危机。在这种危机中至少存在三大试探,但感谢主,教会都胜过了。第一是群众运动。教会的真理争辩不是一场群殴运动。所以,“2b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安提阿教会差遣了保罗等几位代表,是这些有职分、有恩赐的人去阐述他们的观点。参考加拉太书2:1,“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第二是分门结党。分裂的根源是骄狂和任性。保罗完全可以无视耶路撒冷的使徒,但他仍然为主愿意“上京”与众使徒协调。如果教会是圣灵的教会,感动保罗的灵也感动彼得和雅各。虽然牧者权力平等,但仍然需要彼此尊重,协商,追求合一。第三是政治。总有人在教会纷争中向外邦人告状,甚至祈求世俗权柄卷入、主导教会的真理争端。罗马教会的败坏,恰恰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但安提阿教会的纷争并没有诉诸安提阿执政当局和安提阿人民群众,甚至每位平信徒,而是在教会内部,并由牧者大会解决。
不过“众门徒就定规”这句经文可以有别的解读。?ταξαν ?ναβα?νειν,They ordered…… should go up;他们决定……应该上去。这个“他们”在和合本中翻译成众门徒,但从上下文连接来看,也可以指保罗巴拿巴与之辩论的对象,即从犹太来的律法主义者。若如此,不是保罗他们自己愿意上去,而是他们愿意顺服这些“乖僻之人”(彼得前书2:18)。动词τ?σσω的基本含义是to put in order, to station;to appoint, ordain, order等,常指拥有权柄的人对别人的指令(马太福音28:16;路加福音7:8;使徒行传13:48,22:10;28:23;罗马书13:1;哥林多前书16:15)。因此很有可能,这些大儿子看不能说服安提阿教会,就以势压人,“命令”他们到耶路撒冷接受训斥。当然,最后是教会打发他们出去——安提阿教会是一间成熟的教会。不仅如此,保罗在假弟兄的强迫中,也能看见神的旨意。加拉太书2:2说,“我是奉启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说。却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显然,神也使用假弟兄的逼迫,为坚固保罗和众教会。
正因为如此,保罗一行从安提阿到耶路撒冷一路传道,特别是向众教会和基督徒传讲外邦人归主的好消息。“叫众弟兄都甚欢喜”,?πο?ουν χαρ?ν μεγ?λην π?σιν το?ς ?δελφο?ς,这句话今天可以这样翻译:他们给所有的弟兄带来了极大的喜乐。不过不要忘记,他们所经过的腓尼基和撒玛利亚,是别的使徒,特别是主耶稣自己曾经播种之地。然后他们到了耶路撒冷,更蒙众使徒和教会领袖的接待。在“保罗使团”抵达耶路撒冷之前,他们“随处”所传的事应该早已到了耶路撒冷。?ποδ?χομαι指乐意接纳,如同接纳神的使者或贵宾(路加福音8:48;使徒行传2:41,18:27,24:3,28:30)。然而,纷争不会停止,风暴也同时进入耶路撒冷教会:“5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诚如主警告的,教会里有法利赛人,有法利赛的酵(马可福音8:15;路加福音12:1)。安提阿教会和耶路撒冷教会,所有的教会,都面临同样的律法主义的困扰。然而让我们感谢主,圣经仍然没有记载这些“异端”的名字——耶路撒冷教会仍然不是异端裁判所!
6 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7 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8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9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 10现在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11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了。参加会议的有“使徒和长老”(ο? ?π?στολοι κα? ο? πρεσβ?τεροι),他们是耶路撒冷教会全部的领袖,当然与会者还有从安提阿教会来的“代表团”。这是一场牧者大会——若不懂真理,参加这样的聚会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更加彼此败坏。“聚会”(Συν?χθησ?ν)一词在这里用作被动语态,我相信这是圣灵的工作。Συν?χθησ?ν这个字也出现在哥林多前书5:4中,并统领着那封书信余下部分关于“聚会”的讨论。耶路撒冷会议的目的就是解决这场纷争。?δε?ν περ? το? λ?γου το?του,to consider of this matter。ε?δω的基本含义是看见、知道,查明真相。不过这场纷争与某个人的丑闻无关;教会会议要查明的真相不是个人的生命状况,而是攸关真理的争辩。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双方的辩论,而且这个辩论是非常充分的:“辩论已经多了”(συζ?τησις,15:2)。这不是一场主日崇拜,而是一次教会会议。每个人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我愿意相信,整个过程是规规矩矩按次序进行的。“自由辩论”过程结束之后,大会进入第二个程序,就是“主题发言”。这里有三位“讲员”,首先是彼得,然后是保罗和巴拿巴,最后是雅各——雅各的发言是总结性的,他应该是也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主教”或牧长。雅各和彼得对保罗都是很熟悉的(加拉太书1:18-19)。
第一个起来发言的是使徒彼得。当彼得在众目睽睽之中站起来的过程里,每一个人都可能屏住呼吸,包括保罗本人。没有人会忘记加拉太教会发生的那场激烈的冲突:保罗在安提阿对他“公开羞辱”或当面抵挡(加拉太书2:11)。今天教会遍布着小心眼的邪教徒,对这些人来说,耶路撒冷大会是公报私仇的良机。真正的基督徒只顺服真理,完全不在意人间的荣辱升黜;而彼得这种“新顺服”是一贯的(彼得后书3:15)。彼得没有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报复保罗,相反,他完全站在保罗一边。彼得的发言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彼得和保罗从同一位神那里领受的同一样的使命,就是带领外邦人,他指着自己的见证来为保罗的事工作证。我在这里只强调两个问题。,第一、彼得称呼与会者是?νδρες ?δελφο?,直译就是“各位人和众弟兄”;先生们,弟兄们。?ν?ρ也在提醒大家不过都是亚当,因此没有在辩论中自以为神,极端得不能自持。而?δελφ?ς提醒大家应该本着弟兄之爱来讨论和解决纷争。第二、人得救是神的工作,所有人只能顺服。一方面,上帝拣选使徒传福音给所有人,包括外邦人。另一方面,上帝赐给人圣灵,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圣灵带领人听道信道,因信称义:“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彼得也在这里强调了“在神面前人人平等”是什么意思:κα? ο?δ?ν δι?κρινεν μεταξ? ?μ?ν τε κα? α?τ?ν τ? π?στει καθαρ?σας τ?ς καρδ?ας α?τ?ν,And p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us and them, purifying their hearts by faith; 我们和他们之间没有区别,心灵都因信得以洁净。
第二部分,“10现在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11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这两节经文可以视为今天证道的核心信息:放下重轭,唯独恩典。这也是建立“简单教会”的基本纲领。
一方面,彼得指出律法主义的进攻在试探神,因此要远离律法主义的重担。另一方面重申罪人因恩得救、因信称义的常识——基督徒信仰的常识总是在纷争和风波中被弃绝和遗忘,在吃人的时候却忘记了我们所信的到底是谁,是什么,以及自己是怎样得救的。于是教会纷争常常不得不返回基督道理的开端,回到重生的起点。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信主得救都不是凭着律法,乃是凭着恩典;因此,教会必须放下一切辎重或轭,轻装前进。这也是在主面前存着诚实的心——如果我们自己也不能行全律法,更没有资格将这个自己也背不动的重担勉强别人。惟愿霾国邪教也能从这里得以医治,因为他们的痼疾就在这种不诚实:一边对别人属灵高调,一边自己所行的其实和别人一样。惟愿教会从彼得开始就存着这样诚实的心:你自己不能负的轭,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教会必须要摆脱的第一重担,即律法主义。律法主义的罪恶还不在他们宣讲律法,主张非行全律法不能得救;而在于他们自己也不能行全律法,却用律法去控告和剥夺别人的救恩,又在这种吃人的行动中自以为神;更在于,他们在神在人面前控告弟兄,忘记了所有人都是罪人,你和他一样,都因恩得救。控告的实质是在试探人,更在试探神。律法主义的控告表面上是尊重神的权能,实际上是在试探神的全知——好像神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知道被告的真实状况,不知道控告者包藏祸心。因此,彼得说他们是在“试探神”,这种试探背后站着魔鬼(πειρ?ζω,马太福音4:1,3;16:1;19:3;22:18,35)。
关于轭,ζυγ?ς,出现在马太福音11:28-30,我们因此就更清楚我们救主基督的意思,怎样与律法主义者的意思不同:“28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29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30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耶稣要释放我们,但律法主义者只是想让我们重新作奴仆,用轭辖制我们,在我们的身上报仇取利,或者荣耀他们自己(加拉太书5:1)。让我们永远记得“这是我们所信的”:“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
12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神借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感谢主,彼得的讲论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σ?γησεν δ? π?ν τ? πλ?θος ,Then all the multitude kept silence。——我愿意相信他们在思想我们到底所信的是什么,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祖宗都不是律法上完人,而我们凭什么要用律法要求外邦人。凡知道羞耻的人此时此刻都应该闭嘴。不过真的很遗憾,无耻是霾人的通行证和墓志铭。正如在约翰福音第八章中,当耶稣说谁没有罪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的时候,唯有霾人会顶风做恶;同样,在耶路撒冷大会现场,彼得话音刚落,必有霾人变本加厉起来硬驳,而且此起彼伏。愿那让人知耻和严严责备克里特恶兽的灵,也严厉责备霾国的恶兽。安静使人愿意将话语权交给巴拿巴和保罗,快快地听,慢慢地说。彼得为安提阿代表团争取了第二个主题发言的机会。所有人对巴拿巴和保罗的倾听是耐心的,?κο?ω在这里用作imperfect。没有人冒充圣灵和属灵来打断他们。我们在这里也看见保罗的谦卑——巴拿巴在保罗的前面,巴拿巴先发言。第一次传道之旅保罗是当然的领袖,甚至在安提阿风暴中,在来去耶城的路上,保罗仍然奋勇在先(使徒行传15:2,15:22)。但是保罗没有将耶路撒冷大会变成他个人出风头的“福音大会”,反而让巴拿巴位列己先(使徒行传15:25-26)。当然,巴拿巴和保罗不是在讲自己,而是在讲神借着他们在外邦人中的救恩大工。?ξηγ?ομαι指诚实的复述(路加福音24:35),以及将奥秘的事阐发出来(约翰福音1:18)。所以巴拿巴和保罗的发言具有启示性:指向神,宣讲神的作为,引出神的旨意(使徒行传10:8,15:14,21:19)。不是我们要这样做,而是神要这样做(约翰福音3:2)。最后这句话也回到大会的主题:外邦人归主问题。这是一个从始至终没有跑题的严谨、高效的大会。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会开会的民族,开会文明可从教会开始。
13 他们住了声,雅各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 14方才西门述说神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 15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16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17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 18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19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 20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21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
保罗和巴拿巴的 发言刚结束,若这事发生在霾国,一定又是一片聒噪;没有机会聒噪的就会回去写公开信,或者上网耍流氓。然而“他们住了声”,众人仍然保持静默。于是大会到了第三位主题发言的时间,这次是雅各发言。这位雅各应该是耶稣的弟弟(加拉太书1:19),《雅各书》的作者。约翰的弟弟使徒雅各已经被杀了。按着人性说,耶稣的弟弟雅各在初代教会中的地位当然举足轻重。如果说彼得讲道的重点是唯独恩典,那么雅各讲道的重点就是唯独圣经。?πεκρ?θη ??κωβος λ?γων,James answered, saying;雅各回应(他们)说。在这里我们看见彼得、 巴拿巴、保罗和雅各真是同感一灵。雅各对会众的称呼和彼得也是一样的:?νδρες ?δελφο?。雅各的发言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用旧约圣经支持彼得的见证(14-18)——神的意思。第二部分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圣经基本原则之下,对安提阿教会以及外邦教会,提出一些特别的要求——我的意思。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内容。
雅各的发言对教会纷争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拿圣经来!这也正是路德与天主教争战之时回归的原则。什么我认为、他说,她说,道德或道理,文化和传承,普世价值或民族习惯,都是粪土。关键是圣经怎么说。所以雅各提醒大家,返回“众先知的话”,“正如经上所写的”。这个唯独圣经的原则不仅让所有反对字句的人闭嘴,也为所有纷争最终达成合一,提供了唯一的可能性和神圣基础。既然圣经这样清楚,你就可以闭嘴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雅各这里引用的是阿摩司书9:11-12,“11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12使以色列人得以东所余剩的,和所有称为我名下的国。此乃行这事的耶和华说的”。显然,雅各不是一字不差地在背诵阿摩司书,而是在引证其中的基本真理。我们一方面感慨使徒对圣经的熟知;另一方面也再一次看见,旧约乃是新约的影子。不仅如此,雅各也清楚地说:“18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这是雅各的圣经神学——先知的话就是神的话,圣经就是神的话语。为什么要唯独圣经,因为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第二部分内容则提出了外邦教会的特别政策,这其目的在于在宽容基础上重建和实现教会的合一。遗憾的是,这段经文常常遭受误解,成了新律法主义卷土重来的借口和实践。实际上,在使徒行传15:18“主说的”和“我的意见”(κρ?νω,)之间,有一个张力;但恰恰是借着这个张力,为教会纷争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一切真理问题要唯独圣经;第二,圣经不是很明确的枝节问题,应该顺服教会领袖的权柄。换言之,接下来的“意见”是雅各等使徒对教会当下问题的处理方案。到底圣经何处是神的意思,何处是“保罗们”自己的意思,也是清清楚楚的。“所以据我的意见”,与“请听我的话”也是互相呼应的——这是雅各自己的观点(雅各书2:5;参考哥林多前书7:12)。不过“我的意思”必须和“神的意思”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教会的意思不能违背神的意思;只能是神的意思的具体落实和部分引用——如关于偶像崇拜和奸淫的禁令。当然,雅各作为教会第一领袖,他的“个人意见”就是教会的决议,是有权威的。按原文,远离污秽(?λ?σγημα)指向四种行为:偶像、奸淫、勒死牲畜和血(使徒行传21:25)。这四项禁令是雅各自己有意挑选出来的,κρ?νω (意见)的基本含义也恰恰是choose或挑选、分别出来之意。
总体上说,这四项活动与异教寺庙的活动有关;同时也指向日常生活:人与灵界的关系、男女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教会内部,特别是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处理这四大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圣洁与爱。我们先讨论一下那个普遍的问题,即基督徒吃血的问题。为这个问题困扰的弟兄姐妹,首先需要思考这节经文,这是关键:“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哥林多前书11:25)——如果说血代表生命,旧约“禁血令”的神学目的在唯独基督:禁止神的儿女与任何生命相交,只能与基督的生命相交。
我的观点简要如下。第一、福音。创世记9:4原文直翻如下:你不要吃在生命血中的肉;旧约是新约的影,这生命血指向基督——流人子血的必被审判(利未记17:10-14;申命记12:15-16,23-27;15:23;约翰福音5:39,;希伯来书9:11-10:29)。不能绕开基督和祂的血来解释旧约的律法和血;在基督之外,忌血并不能使人称义和圣洁。第二、科学。没有一种肉完全没有血的成分,所以在基督里,凡物都是洁净的(路加福音11:40-41;罗马书14:14;提多书1:15)。第三、圣餐。外邦宗教的血祭与教会的圣餐中耶稣的宝血是冲突的,必须严格分别,坚决制止这种污秽进入教会(哥林多前书8:1-13,10:14-33)。第四、教会。因犹太人按旧约字句遵守不吃血的诫命,又因有血祭的传统,异教更有这类传统,为避免初代教会中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的冲突,所以雅各等使徒提出这样权宜之计——以不跌倒别人为食物禁忌之底线(罗马书14:20;哥林多前书8:1-13,10:14-33)——这不是出于律法,而是为了福音的大使命,并出于爱和彼此尊重。使徒行传15:21的用意,在解释雅各为什么提出这个调和性的方案——你没有必要非得当着犹太人(the Jewish Christians)和刚刚从回教归来的人面吃猪肉,这也是常识。
雅各的原则和彼得的原则是一致的:“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παρενοχλ?ω,使陷入麻烦和重担中。不过雅各的个人意见中也包含部分圣经本身的要求,就是“禁戒偶像和奸淫”,这一点是没有国界和时代界限的,因为这有新约其他经文的支持(哥林多前书8:1-13,10:14-33;哥林多前书6:15,帖撒罗尼迦前书4:3)。反对偶像崇拜是十诫的基本要求,而外邦世界偶像横行。在这个世界里,基督徒不得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分辨祭偶像的物和自己的良心,就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这里的奸淫可能主要也指向异教的庙妓文化以及乱伦和违法婚姻;同时在希腊罗马世界,淫乱成了“普世价值”。所以基督徒更要与之分别。勒死的牲畜也首先是一种外邦祭祀行动,它们的主要问题是血尚未流出;以色列人禁止这类食物(利未记17:10-14;申命记12:15-16,23-27;15:23)。而15:21主要是补充解释与“血”有关的犹太戒律——不能在这方面冒犯犹太人,何况当时基督徒聚会多在犹太会堂。路德教会并不主张不吃血,但绝对不鼓励你在食物上跌倒别人。而在教会传统中,一直有教会严格遵行雅各的教导;但也有外邦基督徒在吃血的问题上采取宽松的态度,并以不跌到别人为底线。而这些妥协,恰恰是对神的意思的具体实践:救恩优先(约翰福音1:16-17),彼此相爱(约翰福音13:34;罗马书14:13)。
22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拣选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23于是写信交付他们。内中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的安。24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有古卷在此有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25所以我们同心定意,拣选几个人,差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往你们那里去。26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 27 我们就差了犹大和西拉,他们也要亲口诉说这些事。28 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 29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
耶路撒冷大会旨在重建教会的和平,并为保罗一行第二次传道之旅预备条件。使徒行传15:22-35告诉我们教会怎样平息因真理问题而引起的风暴,以及保罗第二次传道之旅是如何启程的。教会重建和平的方式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教会行动,包括差遣使者和交付书信(22-29);第二是牧者行动,坚持教会聚会和圣经教导(30-35)。从肯定方面说,教会重建只能通过回归圣经真理的方式,用上帝的话语和主的道去创造和更新。从否定的方面说,教会重建禁止援用政治手段、暴力手段和人情世故、孙子兵法。用话语取代拳头和阴谋,当然会有失败的危险——就是有人不愿意顺服真理;在这种情况下,教会只能任凭他们。真理不能勉强任何人,勉强任何人的真理都不是真理。但是,“我的羊认得我的声音”,只有靠话语,才能找到真正的羊群,才能建立真正的合一与和平。这是教会的方法,这是教会的“和平建国大纲”。
我们也可以说耶路撒冷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和胜利的大会。“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δοκ?ω,to be of opinion)……”这个句子证明,耶路撒冷教会已经恢复了合一和平静,并且意见一致。这次重建是在决不妥协的圣经真理和可以妥协的传统之上完成的——对犹太人在禁止吃血的教条上教会还是有所妥协,更为尊重他们。在交叉结构中,我们看见安提阿代表团从耶路撒冷胜利返回安提阿。不过正如安提阿教会差遣代表团出使耶路撒冷一样,现在耶路撒冷教会也差遣使者出使安提阿教会。这里特别提到两位弟兄的名字:“所拣选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巴撒巴(Βαρσαβ?ς,son of Sabas,意志之子)是否是使徒行传1:23中的那位漏选的使徒或他的弟兄,未有定论。而西拉将成为保罗下面传道之旅的重要同工——神也使用这场风波为保罗添加了更好的同工。Σιλ?ς的意思是woody,林木茂密的。这是精心安排的,犹大是犹太人,西拉是外邦人,罗马公民——纷争的双方都有代表,公平才有说服力。
显然,在安提阿教会中,假弟兄的搅扰和影响仍在,仅仅靠保罗巴拿巴等回去和解释是不足以平息风浪的。面对教会中的酵,教会必须小心翼翼、同心合意地共同对付。所以一方面耶路撒冷教会差遣重要的使者与保罗他们同行,另一方面,又让他们携带亲笔信给安提阿教会的众弟兄。这封信显然不仅仅是给安提阿教会的,同时送达“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这场风暴席卷了整个教会。诸位可以在地图上重新找到安提阿、叙利亚和基利家这些地方——它们基本上位于地中海东北岸,在福音从耶路撒冷向西亚和欧洲扩展的桥梁地带。这封“使徒书信”常常被人忽略和误解,但它才是新约圣经所有使徒书信的先声。这封信首先清楚地否定了搅扰众教会的那些大儿子、律法主义者或搅屎棍。在这方面,教会是立场坚定的。不过我们也看见教会的成熟与爱——仍然没有点出这些人的名字,也是盼望他们能够悔改。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持律法主义观点的人很多,也不可能一一点名。不仅如此,这封使徒书信也确立或重申了这样的原则:若非教会差遣,没有人有权利到众教会中传道或代表教会发表意见;更不用说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我们也可以因此警告那些动不动给众教会群发邮件的平信徒,你们应该知耻并且悔改。
其次,这封使徒书信传递了三个方面的正面信息。第一、耶路撒冷教会已经合一,同心定意(?μοθυμαδ?ν,使徒行传1:14等)。第二、完全肯定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传道之旅的工作:“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παραδ?δωμι,把生命全部交出来给神因此被人出卖、审判、监禁、杀害、嘲笑、折磨和凌辱(马太福音4:12;5:25;10:4,17,19,21;17:22;20:18-19;24:9-10;26:2,16,21,23,24,25;26:45,46,48;27:2,3,4,18,26;但以理书3:28)。从人性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安慰:爱传道人,珍惜他们,支持他们,肯定他们——在他们遭遇毁谤的时候进一步爱、珍惜、支持和肯定。教会最令人绝望的是,你在前面拼命,教会不仅不接纳,而且有石头和和刀子从背后玉树临风,机变百出;而一旦风暴来临,从教会出来的匕首和投枪更加邪恶和暴戾。这是主所经历过的:“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马太福音27:18)。这里的“解”字就与“不顾性命”是一个字。这是传道人不顾性命的主要原因。第三、将“雅各计划”像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一样通知众教会,旨在重建教会的和平,复兴福音的事工。
关于第三点,我们从这封使徒书信里面也能找到一些关于“吃血”问题的进一步解释。首先,“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 29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从逻辑上看,“圣灵和我们”的并列已经显示出,这里罗列的四项条例或外邦教会基督徒守则,有的出于圣灵,有的出于我们。其中有部分内容应该只是雅各的自由裁量和审时度势,正如前文所说的:“据我的意见”。而在交叉结构中,“我们”的意见对应的应该是“禁戒祭偶像的物(主要指肉),和血,并勒死的牲畜”;而“奸淫”乃是圣灵从始至终禁止的。不过“禁戒祭偶像的物”比较复杂,禁止偶像崇拜是圣灵的意思,但怎样处理外邦人祭祀偶像的财物,似乎有一定的讨论空间。但一般来说,教会建议信徒一概远离。其次,这里特别强调“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显然,这些条例首先针对的是“你们自己”,这个你们自己主要应该是指犹太基督徒和现有的基督徒,而不是指未来进入教会所有的基督徒。所以这节经文显示出,禁止吃血这类条例在应用上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30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众人,交付书信。31众人念了,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 32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33住了些日子,弟兄们打发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们的人那里去。(有古卷在此有 34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里。) 35 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
耶路撒冷教会的使者完全是顺服了他们的使命,他们的到来,特别是借着使徒书信(?πιστολ?,the epistle),给安提阿教会恢复了和平、安慰和喜乐。首先我们看见的是教会坚持聚会的真理——教会只能在聚会中真正重建(30-31)。教会聚会的主要目的,就在“聚集众人,交付书信”——在教会中宣读使徒书信的做法,路德教会和传统教会一起,也继承下来了。对今天的教会来说,聚会的目的就是宣读和讲解圣经——使徒书信是圣经的重要内容。我们也可以仔细研究使徒行传15:31, ?ναγν?ντες δ? ?χ?ρησαν ?π? τ? παρακλ?σει,Which when they had read, they rejoiced for the consolation。一方面,听道或读信本身带来大喜乐;另一方面,使徒书信上的主要内容是“安慰的话”,因圣灵的安慰而喜乐。这个安慰并不是说好听的,讨人的喜悦;而是信中肯定了保罗巴拿巴和安提阿教会的圣工。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保罗被否定,安提阿教会长期以来所教导和所侍奉的,都成了泡影。
不仅如此,教会在真理上继续接受建造——通过回归圣经恢复和坚固教会的合一(32-35)。一方面是犹大和西拉的教导;这里的先知(προφ?της)凡指教导圣言并拥有一定职分的人。另一方面,是保罗和巴拿巴“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我们从这里看见教会重建和成长只有一条道路,就是真理的建造,不是经营人情世故和分门结党,而是进一步回归圣经。
感谢主,一场风暴平息了,当然,这不是最后一场风暴,教会总是在风暴中前进和成长。换句话说,魔鬼总试图借着风暴摧毁教会,特别是,将教会消灭在萌芽状态,而魔鬼的使者总是律法主义者。但神的意思却是好的——每一次风暴的洗礼,教会都变得更加成熟。教会的成熟也特别表现在保罗、巴拿巴和西拉身上。安提阿刮起来的风暴以及保罗第一次传道之旅所遭遇的九死一生,都没有让西拉望而却步,他反而留下来。西拉执意留下来,出于自己的“意见”(δοκ?ω);但他最后成为保罗的正规同工,还是需要教会正式的呼召和差遣(使徒行传15:40)。διατρ?βω在这里用在imperfect——被攻击和审判的保罗和巴拿巴又回到起点,如同返回三八线。我们在使徒行传12:19中认识διατρ?βω,这个字指“在两难中坚持”或居住在某种产难一样的处境或时间中(利未记14:8;耶利米书42:7)。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种风波之后坚持的艰难困苦。你被提起来示众一番,然后你要回去继续工作;一场毫无道理的硝烟散尽,传道人在放弃和坚持中只能选择坚持。这里有两个并列的动词分词告诉我们,传道人的真理教导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的工作:διδ?σκοντες κα? ε?αγγελιζ?μενοι,teaching and preaching(the word of the Lord)。教导和传讲的对象当然是神的道;但教导强调的是对人的教训和归正;而传讲是指宣告好消息。在某种意义上,这两方面的工作分别对应着律法和福音。
什么是教会?teaching and preaching就是教会的基本工作,教会因此与社会区别出来。当然,这两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圣道;教会还有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圣礼。所以马太福音28:19-20又加上baptizing,洗礼也可以是所有圣礼的“提喻”。Teching and Preaching and Baptizing构成教会和牧者的天职。但是,教会、福音和牧者的这三大天职,每天在人间自己生产着仇敌,这三项使命几乎都是对人类“自杀性的攻击”。我今天不讨论撒旦,它永远是基督和福音的仇敌。我今天只谈人性,耶稣说世界恨你们,这个“世界充满恨”的原因,主要是对teaching,preaching和baptinzing的报复。在“恨我”这种普世价值里面,中国的族性更为人性添光加彩。中国人,不仅是外邦人,更是“基督徒”,以更为独特的方式拆毁teaching、preaching和baptizing。首先我们要知道,teaching与preaching都是言而非行;而Baptizing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并且三种圣工都要面对大众和社会。福音的三大特质,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死地,而且一定授人以柄。
第一、用行为主义报复teaching。霾国人民是知行的高调种族,尽管知行合一的道德标准从来是针对别人,而不是针对自己的。于是他们常常用行为主义和“活出来”报复、控告传道人,为此带领反教会的激进分子离开教会,回归异教修行的道理。同时,他们更利用知行合一控告传道人,为此不惜否定因信称义的基本真理。而任何传道人都是蒙恩的罪人,任何人的行为在律法面前都不可能是完全的,所以这种控告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任何流氓都可以在传道人身上演上帝和天使。不仅如此,霾国邪教总是认为不说比说更属灵,个人灵修比公开宣道更谦卑。但牧者的使命就是说话并且是公开说话,于是牧者总是不属灵,不谦卑。长期以来,从敬虔主义到霾国教会一直有一种恶俗:在“静静的马利亚”和“滔滔不绝的保罗”之间虚构一种对立,目的是用马利亚否定保罗,或论证“我虽然无知但一定比你有知的人更有生命”;话少的我一定比话多的你更属灵。于是个人见证总比主日证道更容易在教会内外赢得庸众,因为霾国大部分人都是东方异教的奴仆。无论修炼还是操练,肉身总是愿意在“大音希声”的骗术中成道演神。不过这里有两个基本常识需要一再强调。第一、传道人的天职或重担就是传道,你让他笑而不答装神弄鬼拈花望天,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第二、传道人自己显在人前是不得已的。摩西是旧约中最好的例子,第一次他拒绝神就教训他(出埃及记3:11);第二次拒绝神就发怒(出埃及记4:14);第三次在客栈滞留神要杀他(出埃及记4:24)。在新约中,保罗一语道破牧者的难处:“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哥林多前书9:16)。
报复Teaching 也出于人性。Teaching就是教训人,而且是用神的话语教训人,这个“训斥”的过程从开始就为牧者埋下了祸根——话语权力会更会招致权力意志的绞杀,教训更容易招来杀身之祸——不断积累着一种仇恨,被教导者的反抗只是在寻找一种机会,一次新闻或丑闻,听道成仇的人一定揭竿而起,而且星火燎原。而杀牧的主要方式,就是用你曾经是罪人或悔改得不够彻底的罪名,紧紧抓捕和编造你的软弱和问题,联合起来控告你和你所传讲的道。杀牧更出于嫉妒,而嫉妒总是阴间般的残忍。而那些把禾场变成市场的人,遭遇阴间般的残忍,也算罚当其罪。无论如何,摩西知道在埃及在旷野会遭遇什么,他怕的有理。
第二、用实用主义报复Preaching。Preaching就是宣告好消息。而大部分霾国人进入教会就是为了“占便宜”而进来的:功利主义、成功神学、神迹奇事,天人合一,不花钱就吃鱼,不吃药就治病,等等“汉语神学”,就是为了满足“灾民理性”应运而生。但是,牧者对好消息的宣告,如果不敢于坚持真理,一味迎合世界和人心,将会逐渐激起贪爱世界之人因失望而产生的愤怒。一方面,他们与不信的人攀比:信这么久也没有不当得利;人家不信的比我过得更好。另一方面,与属灵表演艺术家攀比:我的生命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根本没有你说的那样神我一体;或者预期的果效:人家都说我改变了,都惊为天人。霾国基督徒包括他们的教会领袖,多数不知教会何为。这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中国人民更实用主义了——如果最后信仰不能当饭吃,传道人就会被他们当成饭吃。吃人的族类如今脑满肠肥地提高了中餐的境界:吃掉牧者,吃什么补什么——将神的仆人吃掉了,神仆即唐僧,吃了更加有生命,更加神气活现,气定神闲……其实这个好消息到底是什么呢?“天使进去,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路加福音1:28);“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0-11)。福音带人进入与神的关系中,在教会中学习与神和好。
第三用本质主义报复baptizing。他们乐意将圣礼定罪为法利赛人的仪式,同时株连到圣职,以及教会聚会本身。邪教语录俯拾皆是:关键是你里面如何如何如何……圣经说你里面只有污秽和愚蠢,黑暗和骄傲;而上帝就是要借着外在的道和祂所设立的形式与我们同在,将救恩和更新赐给我们。但所有牧者都在形式中侍奉神和人,因此,都可以随时被中国本质主义打倒在地。这方面我们已经多有讨论,此不赘言。
这三方面对传道的报复,一直构成传道人的冬天。这是2015年的冬天;2015年的冬天,有很多狼。我正目睹一位传道人被打倒在冰天雪地上。邪教徒不学加上有术;狼奔路司得,蝇聚安提阿。2015年的冬天,我很悲伤。我很悲伤。我的悲伤部分写在了《为……辩护》一文中;部分放飞在不寐之夜,那里有万千天使。我只是祈祷,他还能重新站起来。我知道,对保罗和巴拿巴而言,重返安提阿比重返路司得需要更大的信心。重返路司得,你要面对的是外邦人的逼迫,但还有主内的同在和安慰。但重返安提阿,那是传道人真正的伤心之地。但这世界上任何人遭遇冬天都可以折羽而归,惟牧者无路U turn。你只能在乱石堆中起来,继续前行。你只能等候下一次伤口。我知道神也使用冬天,卸去一切粉饰,拆毁诸多偏离。但我不敢在“神的美意原是如此”上慷人之慨。摩西从来不是属灵表演艺术家。他也不留恋在埃及的时候怎样不花钱就吃鱼,以及那里的黄瓜,西瓜,韭菜,葱,蒜(民数记11:5)。他有时候可能只是有些怨言:主,我只要人一样有的基本人权、自由和家庭。但显然,这一切正一点点被他们人类和神的百姓夺去和侵犯。
霾国教会对他们传道人的侵略和踩踏,其暴虐和伪善登峰造极。除了西风美雨,你更要在made in china的三种劣质至极的风刀霜剑中反复“重生”:更多的返回路司得,更多的返回安提阿……于是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一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逼近圣诞的故事。耶路撒冷合城不安,伯利恒浸泡在泪水之中。我在耶路撒冷到安提阿的路边,或者在伯利恒到埃及的流亡之路上,更是在从埃及到加利利海的路上,夜不能寐。我打开电脑夜以继日地工作,同时等候一位弟兄从深渊中上来。2015年1月7日那一天深夜,我看见一只从两座积货城成功逃出来的小狗,向我跑来;有落日的余晖在它身上,远远望去,如约帕的异象。在旷野和客西马尼园,有小动物和天使与耶稣同在,加添心力(马可福音1:13;路加福音22:43)。小动物和天使显出人间的绝对荒寒和牧者的永夜凄凉,也显出神的同在。这是两座相依为命的小房子,“房子在海边上”(使徒行传10:6)。路司得的石头和安提阿的口水,以及2015年的冬天和孤独,吕高尼和霾国的狼群,曾是我们的荣耀,并将更是我们的荣耀。“你为此被召”(提摩太前书6:12),阿门。
任不寐,2015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