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个人资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传”第二十四课:殉道者2(7:2-8)

(2017-03-10 20:26:14) 下一个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7:2-8,“2 司提反说,诸位父兄请听。当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还未住哈兰的时候,荣耀的神向他显现,3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和亲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4他就离开迦勒底人之地住在哈兰。他父亲死了以后,神使他从那里搬到你们现在所住之地。5在这地方神并没有给他产业,连立足之地也没有给他。但应许要将这地赐给他和他的后裔为业。那时他还没有儿子。6神说,他的后裔,必寄居外邦,那里的人,要叫他们作奴仆,苦待他们四百年。7神又说,使他们作奴仆的那国,我要惩罚,以后他们要出来,在这地方事奉我。8神又赐他割礼的约。于是亚伯拉罕生了以撒,第八日给他行了割礼。以撒生雅各,雅各生十二位先祖。”感谢神的话语。建堂第一个主日,我们证道的主题是“教会是一场殉道”;三年后的第一个主日,我们证道的主题是“教会是一场复活”——春天就是一场复活。春天万物复苏,候鸟归来。约4000前,一只叫亚伯拉罕的候鸟启程,给人类带来了春天。

亚伯拉罕为头雁的一群候鸟,他们飞越万水千山,逃离死地,飞往自由。神借着他们赐给整个人类一个福音的春天,也赐给你我一个春天。今天我们来到了殉道者司提反系列布道会的第二场,进入司提反证道部分。我们已经说过,使徒行传6:8-8:4在交叉结构中可分为三大部分:6:8-7:1是传道,7:2-53是证道,7:54-8:4是殉道——这三部分也可以放在马太福音10:16中,依次对应“羊进入狼群”、“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证道部分充分体现了“灵巧像蛇”的战略战术——控告者用圣经(旧约和摩西律法)耸动、捉拿、押送和审判,那么,司提反就比控告者更充分地讲论圣经,而且完全圣灵充满。司提反证道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涉及12个人物。第一、族长时代(2-8),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重点是亚伯拉罕。第二、寄居时代(9-16),约瑟。第三、旷野时代或会幕时代(17-43),摩西、亚伦,重点是摩西(控告者两次提到摩西)。第四、王国时代或圣殿时代(44-49),约书亚、大卫、所罗门(44-50)。第五部分、新约时代(51-53),施洗约翰、耶稣基督、司提反。

今天我们讲亚伯拉罕。旧约经文之创世记相关信息是创世记11:31-32,12:1-9,15:1-21,17:1-27,21:1-7,25:19-26,35:22b-27。其中创世记11-25章讲了亚伯拉罕17个故事,涉及三大主题,11:10-12:9,早年以及家族,对应22:1-25:8,晚年以及家族(自身的血缘关系);12:10-14:24对应18:1-21:34,亚伯拉罕与其他族裔的关系(与人的关系);15:1-17:21,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与神的关系)。使徒行传7:2-8节也可以放在交叉结构中:第2节讲神向亚伯拉罕显现,与之呼应的是第8节,神与亚伯拉罕立约;3-4讲亚伯拉罕顺服神的指示,前往应许之地,与之呼应的是6-7节,讲亚伯拉罕的后裔沦陷埃及,并要从那里出来,返回应许之地;中间经文是第5节,讲亚伯拉罕的那位后裔,根据保罗的解释,这后裔就是耶稣基督,这是司提反信息的真正中心。从始至终,这段经文按顺序展开如下主题:有一位神,一个地方,此地有后裔,另一个地方,一个圣约。愿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与我们同在,阿门。

一、有一位神(2

2司提反说,诸位父兄请听。当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还未住哈兰的时候,荣耀的神向他显现。

1、世上的光

第二节经文本身,也可以是一个交叉结构:司提反说(世上的光)-两种人类(父兄)-亚伯拉罕-两个地方(吾珥与哈兰)-荣耀的神(神就是光)。我们先看司提反说是什么意思——上帝在基督里使用基督的仆人重造世界和人类。“司提反说,诸位父兄请听”(参考使徒行传22:1,23:1)。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读。第一、司提反说。φημ?这个动词不是一般的“说”,而是公开宣告(马太福音4:7)。这个字的原意是像灯一样照耀在人前(马太福音5:11-16)。这个动词在这里用的是imperfect,用以强调司提反的证道是坚持不懈的长篇大论。如同创世纪那一幕,神的灵运行在这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世界,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圣灵没有告诉我们此时此刻司提反的心情,我只是想象,眼前这些正襟危坐的黑压压的人群,正是神救赎的对象。但这像石头一样冷酷麻木又凶狠的人群,根本不想听司提反宣告,一心只想弄死他。正如经上所记,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翰福音1:-9)。但是光继续照耀,司提反还是要说。

2、世上的人

这黑暗是怎样的人类呢。神怎样面对这样的人类呢?“诸位父兄请听”。?νδρες ?δελφο? κα? πατ?ρες,Men, brethren, and fathers,人,弟兄,父辈。首先, 你们是人(?νδρε)。人至少有四个特点。(1)创造的中心和目的,因此不能为了其他受造物(此地、圣所)伤害人;(2)不过是人,不是神。尽管是很多人,但人民群众大多数人等等只是人性的代表,特别是人罪性的代表,从来不是真理的代表;“人能把我怎么样呢”(诗篇56:11);你怎么讲我论断我,在神面前你都跟我一样;而你我唯一不一样的是,你论断我,神论断你;(3)人不能伤害按神的形象造的人(创世记9:6);(4)人有神的形象应该“自我对话”(创世记1:26),即靠基督悔改,追求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其次,上帝对眼前的人有两种看法。一方面,司提反称他们是“弟兄”,神爱世人,并劝勉世人像弟兄一样彼此相爱。人本有“我们”的形象(创世记1:26-27),本是一家人,当弟兄相爱(诗篇133:1);但弟兄相害,该隐再杀亚伯。另一方面,父辈:人是历史中的人,神一直在犹太人的祖先身上工作,所以人应该反省历史。但是在接下来的叙事中,弟兄、先祖,一直在历史中犯罪,伤害神的仆人。在原文的结构中,这里的父(πατ?ρες)与证道结尾部分的“祖宗”(πατρ?)是一个字。司提反顺服耶稣关于作光作盐的命令。一方面神就是光(约翰福音8:12,12:46;约翰一书1:5;以弗所书5:13),另一方面,神就是爱(约翰一书4:8-10;4:16;约翰福音3:16)。

3、亚伯拉罕

神借着拣选特定的人开始进入历史,开始救赎大计。这个被选择的人就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exalted father。这是由两个字组成的:??? (father) and ???? (to rise)。这个希伯来名字翻成中文,大约相当于“阿爸”、“老子”这类概念。这个名字很有挑战性,因为被称为父的这个人,竟然一直没有儿子。后来上帝赐给他新的名字,亚伯拉罕,?????????,father of a multitude,即万人之父。但那时候,这个万人之父仍然没有儿子。

亚伯拉罕!司提反的答辩简直是答非所问——大祭司、会堂和公会的人,要控告和审问的是司提反你是谁,你犯了什么罪;但司提反完全不谈他自己,整篇讲章基本上没有他自己,完全是答非所问,对控告如同粪土和空气一样置之不理。亚伯拉罕!这太精彩、太深刻了。原因只有两个。第一,这是一篇完全“无我”的讲道。“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但以理书3:16);因为你们根本不配审问我是谁;审判和评论我的只有神。这还不是蔑视,蔑视也是在意,也是捆绑;而是自由,是智慧,是爱——用有限的生命做正经事业,救人。想想“所有的人都骂你”,“做人很好的人或主流都控告你”,你们就知道司提反是何等的自由啊!让一切控告都去见乃父去吧(约翰福音8:44),无论你怎样恶心我,怎样淫者见淫地毁谤我,我根本没功夫搭理你。司提反单单仰望天父,就是亚伯拉罕的父(路加福音12:32;约翰福音8:56)。亚伯没有申辩一句话,摩西没有申辩一句话,被捉的妇人没有申辩一句话,耶稣一句也不回答。被人予夺的价值一文不值。第二、这是一篇只看基督的讲道。不屑不是为了显示清高,而是为了传讲基督。“我是谁”根本不重要,神是谁才是真问题,才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的中心。圣经伟大在哪里呢?她彻底将人类的假问题推翻了,让人关切真问题,并因为这种关切获得救赎和称义。对中国人和希腊人来说,“我是谁”都是最重要的,德尔菲神庙和诸子百家都关心这个问题;但圣经用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是罪人);然后用99句话带领人关心神是谁这个真问题(箴言书9:10;马太福音16:15)。在某种意义上,圣经之外的讲章基本上都是假话和废话;司提反的讲道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自由宣言,是神赐给人真正的福音。

4、地上的家

但是,亚伯拉罕只是蒙恩的罪人。神拣选的人不是他有什么资格,拣选完全出于神的恩典和主权。以赛亚书51:2中的“独自一人”更可能是神“第一次”(?????)呼召他。亚伯拉罕有两个特点。第一、“在米所波大米”:在于说明亚伯拉罕本是偶像崇拜者者的后裔。他本来是米所波大米(Μεσοποταμ?α)的居民。亚伯拉罕起初和他的父辈一起,在这个地方,即大河那边,崇拜偶像(约书亚记24:2-3,24:14-15)。出埃及记22:20说:“祭祀别神,不单单祭祀耶和华的,那人必要灭绝”。亚伯拉罕本来也是该死之人(犹太人神化亚伯拉罕,基督教不需要跟风)。第二、“住哈兰”,在于强调亚伯拉罕的软弱。亚伯拉罕一度半途而废,中途羁旅哈兰(Χαρρ?ν)。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吾珥之后,并没有完全顺服神的旨意,而是半途跌倒了,软弱了,一直到父亲他拉死后,在死亡的警告之后,才灵魂再度苏醒,在“复活”中继续前往应许之地。坚持信仰,需要神的连续呼召和反复重申神圣之约。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亚伯拉罕是一次重生的。吾珥和哈兰是地上的两个家,第一个家是外邦人,第二个家是半吊子基督徒。我们需要继续往前走。

5、神就是光

但人重生的每一步,都是神临在和带领的结果,我们本是祂的工作。? θε?ς τ?ς δ?ξης ?φθη,God of glory appeared,荣耀的神显现。首先,有一位神,神存在,这是一个话语前提,不需要进入人类的经验逻辑。其次,神为荣耀者(出埃及记24:16-17;诗篇29:3;以赛亚书6:3;哥林多前书2:8雅各书2:1;约翰福音1:14)。所谓荣耀,δ?ξα,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方面就是发光者,另一方面是审判者。这个名词首先在于强调神的超越和圣洁。特别是和人类的黑暗相比,神是圣洁的。而祂才是光,并且是司提反这点着的灯的光源。不仅如此,人本是按神荣耀的形象造的,如今,失去了神荣耀的形象。这是上帝孤独的光,如同创世记第6章中上帝那忧伤的“表情”。这个名词也告诉我们,上帝对一切被造物拥有审判的主权,如同烈火,要做分别黑暗的工作——创造主不会任凭按祂荣耀的形象所造的人,一直居住在黑暗和死亡之中。最后,神为显现者。?πτ?νομαι,to look at, behold。神要借着祂的显现、临在和工作,将人从黑暗中带领出来。一方面,显现是动词,告诉我们神不是偶像,而是生命,是创造着的神, 是一切生命的源头和托举者。另一方面,这位神的动作的对象首先是人,这是与人有关系的神,是向人显现的神。不仅如此,动词显现用的是被动语态,所谓显现,就是被人看见。这必是借着三位一体中的一位,就是基督,借助于“基督的人性“,才能被人看见和听见,被人认识,被人理解;这就是预表道成肉身(约翰福音1:18)。这既显示神的大能(他有能力这样显现),也显示神的大爱(祂愿意谦卑自己向人显现,为将他们拯救出来)。

二、第一故乡(3-4

3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和亲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4他就离开迦勒底人之地住在哈兰。他父亲死了以后,神使他从那里搬到你们现在所住之地。

1、离开

现在司提反要进一步讲论亚伯拉罕怎样离开鱼米之乡或偶像的国度米所波大米,即两河流域;又怎样前往应许之地迦南,即今天的巴勒斯坦。首先,信仰就是人顺应神的呼召,不断离开原来的黑暗,不断前往神的应许之地的过程。其次,人是靠着“神说”或神的话语,并顺服神的指示才可能离开原地,开始新的生活。换言之,人靠自己根本不可能离开,也不可能前往。也许你极其渴望摆脱现状,但是,千辛万苦,百转千回,你最后发现,你仍在原地,或者,又返回出发地。这是真正的轮回,这是真正阴阳的封闭循环。只有神的道,如利剑,首先拆毁劈开这个封闭的死穴,我们才可能靠着外来的神圣的力量,离开,并前往。天路的第一站首先是离开地上的家。离开(?ξ?ρχομαι),你要离开原来的地方;这里说的是本地(τ?ς γ?ς)和本族(συγγ?νεια),相当于今天说的祖国与亲人。

神要亚伯拉罕离开的是什么样的地方和族类呢?就是迦勒底人的居住地。?????????????,clod-breakers,玩泥巴的人,楔形文字的发明者和使用者,用泥土作砖的人,糟蹋土地耗尽资源的人。迦勒底人就是建造巴别塔之后,神分散工作之后,继续坚守在那个地方反抗上帝、自以为神的罪人。形式上的巴别塔被推翻了,但是,每个灵魂成了自己的巴别塔。于是有多少迦勒底人,就有多少偶像。咒诅和死亡也临到他们。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创世记11:10-26那个闪的家谱,以及创世记的其他家谱,我们会知道大洪水和巴别塔前后空虚混沌的人类。一方面,所有的家谱都是一份死亡名单或阵亡名单,正如保罗所说的,“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另一方面,这些家谱显示了一个百无聊赖、只靠生殖,最后纷纷死亡的轮回历史,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所谓生生不息,只是死死不已,循环往复。这个以生殖器或生殖为文明中心的唯一宗教,就是“历史意义”——这个时代的罪人,将下个世代的罪人的认可,看成是价值实现或意义的完成,视为不朽这种终极关切的替代。这种愚蠢,和一个罪人极力追求同时代的罪人认可一样愚蠢。事实上,“名垂青史”只是成功神学失败的精神胜利以及不甘失败执迷不悟而已。此外,迦勒底人就是偶像崇拜者,为偶像犯罪得罪神。所以上帝呼召亚伯拉罕出来,与死亡的迦勒底人,无聊的迦勒底人,犯罪的迦勒底人分别,与死人、猿人——生殖中心与动物无疑;或汗人,为照汗青在床上或商场或战场或官场或情场或法场或广场而流血流汗的笨蛋——和罪人割裂和向他们行“割礼”,开始一个全新的生命。汗青是“啥玩意呢”,一块尿布。神的仆人根本没有闲工夫要照你们的汗青。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人主张,司提反没有说离开本家,因此这是上帝在吾珥对亚伯拉罕的第一次呼召(以赛亚书51:2);而创世纪12:1是上帝对亚伯拉罕在哈兰的第二次呼召。无论如何,亚伯拉罕被称为信心之父,有一定道理。他确实就离开了,仅仅凭神的呼召,这是信心,是希伯来书的作者大加肯定的信心,因为亚伯拉罕只是顺服神,而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去的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这几乎是献以撒的预演——完全是出于对神的信心,宁愿舍弃自己最爱的人或热恋的故乡,去接受完全不能预先看明的后果。亚伯拉罕没有演唱生我养我的土地,也没有呼喊我的父老乡亲,他真的脱离了偶像。我们可以想象亚伯拉罕一家启程那一天,可能是一个黎明,他冲破了内外必然有的拦阻,毅然上路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特别重要的一天,它不仅是西方文明的起点,也是救赎历史的开端。离开偶像和迷信这意味着什么呢?自由。除了神以外一切都不是神,人类从此开始真正迈向自由。

2、前往

离开不是目的,离开是为了前往一个新的地方。δε?ρο,神指示给你一个确切的目的地。这个地方只是γ?,不再有本族或亲人。在那里,只有神与你同在。异教徒的悲剧是,只有离开,但没有目的地,这也是假基督徒的悲剧,离开了,否定世界了,认识人性的黑暗了,甚至偶尔也承认自己是罪人了;但是,不知道下一步去哪里。这常常表现为因为狭隘和念旧不能坚持教会生活,其本质就是不愿意委身基督。与此相关,外邦人一生也不断离开,但由于没有新天新地,他们总是在原地打转。这就是革命的悲剧和历史循环的秘密。新社会永远是旧社会。前往不是轮回。

3、中途

天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必有中途软弱和跌倒的功课。但是,自由的道路充满了艰难,自由的道路是十字架的道路。拦阻在于亚伯拉罕自己的信心并不是充满的。上帝起初吩咐亚伯拉罕离开本地、本族和本家。但创世记11:27-32告诉我们,亚伯拉罕是带着一大堆的家人一起离开吾珥的,而这些人到了哈兰就不走了。也许,亚伯拉罕第一次离开并没有信心离开本家,而本家,或者过去最刻骨铭心的那些关系,让亚伯拉罕的自由之路半途而废。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成了“教会”的领袖,但他不过就是一个“死人”。哈兰(?????,mountaineer,登山者,梦游巴别塔之人),是罗得、密迦(女王)和亦迦(先知)的父亲;这个夭折于吾珥的人成了哈兰这座城市的名字。这个“教会”很有可能采取多数决策机制,而哈兰一家占有绝对优势。我们不知道哈兰发生了什么事;但我们确切地知道,基督徒的天路中途,会有很多变故,甚至有血腥的内乱和灾祸,至少有保罗和马可巴拿巴的分手,更有亚伦和米利暗的控告以及250的叛乱。无论如何,只有经过哈兰,亚伯拉罕才能继续天路历程。

4、葬父

继续前行的条件是“告别父亲”,这个“父亲”和司提反称呼公会中的人那个“父(兄)”又是一个字。显而易见,犹太人,包括今天的“基督徒”,如果不告别你的“精神之父”,你的他拉,你根本不可能继续自由之路。中途要埋葬他拉,“他”比法老更深刻地拦阻你重生。你必须胜过葬父的悲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station或delay,就是一站,一个耽搁行程的地方。这是基督徒生命无法绕开甚至必须经历的一站。也许,这是你的“最后一夜”。葬父就是埋葬你的过去,无论怎样血脉相连,刻骨铭心;无论那些日子怎样泪流满面,骨肉相残。这就是保罗的见证:“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你的信仰要经历一场“杀父事件”,这个真理远远超过“俄狄浦斯情结”那个具有希腊人特色的恶心想象,这是一个新人与传统的残酷诀别。值得一提的是,亚伯拉罕葬父和献子形成对照,他拉之死(葬于哈兰)和法老之死(葬身红海)形成对照——首尾呼应地告诉我们信仰的道路是割礼的道路,是舍己的道路,是十字架的道路,是得胜的道路。

5、寄居

埋葬父亲之后,最大的试探是,我们可能认贼作父。迦南之地,比亚伯拉罕启程的吾珥更加偶像横行,因此,神要亚伯拉罕在目的地只过寄居的生活,搭建帐篷(家庭生活),建立祭坛(教会生活)。迦南是一个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生活条件远远不如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流着奶和蜜”的地方,绝非意味着“寄生幸福”。那么,上帝将亚伯拉罕带到这里到底是为什么呢?一方面,神要亚伯拉罕与拜偶像的亲族分开,而也与迦南人隔离;另一方面,就是在这与人分别的过程中,神让亚伯拉罕仰望灿烂的星空,预备救主裂天而来。神的国不在这世界上。这也正是司提反要告诉犹太人的。动词“搬到”(μετοικ?ζω)在使徒行传7:43重复出现(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只出现这两次),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to transfer settlers,表示人的暂居状态。换言之,你们到了一个本来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现在所住(κατοικ?ω)的地方原本就不是你们的;如果没有神的恩典,或者,如果你们不遵守上帝的律法,你们还可能再一次被搬出去。确实如此。

这里我们又遇到了那个难题。司提反明明说,亚伯拉罕是在父亲他拉死后才离开哈兰迁到迦南的,这与创世记11:26、11:34、12:4等记载的时间有明显的冲突。第一、他拉是70岁生的亚伯兰;第二、亚伯兰离开哈兰的时候75岁,这时候他拉145岁;第三、他拉死于205岁,即亚伯兰离开哈兰的时候,他父亲还活着,在哈兰又活了60年。但是,第四、司提反又明明说,亚伯兰是在父亲死后才离开哈兰,移居迦南的。释经者围绕这个矛盾一直聚讼不已。我在创世记11:26中找答案——他拉70岁的时候,不可能一下生出三胞胎来,因此那个句子的意思应该是,他拉从70岁的开始生孩子,陆续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亚伯兰未必就是长子,只是因为重要,所以放在了第一位。他拉是在130岁的时候生了亚伯兰。

三、应许之地(5

5在这地方神并没有给他产业,连立足之地也没有给他。但应许要将这地赐给他和他的后裔为业。那时他还没有儿子。

1、一无所有

寄居的目的是等候亚伯拉罕的后裔。但在那位后裔到来之前,按世界的标准看,你在应许之地一无所有——上帝会供应亚伯拉罕的生存必需,但是,上帝不会让亚伯拉罕拥有各种迦南的产业。教会不需要在迦南的产业上有份。所以司提反继续说,亚伯拉罕一家到了应许之地,一直到死,也没有“成为大国”,迦南也没有归到他的名下。迦南并不是亚伯拉罕真正的产业。这是神的美意,耶稣说,“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约翰福音 14:30)。世界之王捆绑我们,是因为它在我们里面有产业,或者说,我们有它的产业,我们在迦南和它有很多合资产业。它来了,我们注定妥协。但这不是亚伯拉罕的状况。

第一,“在这地方神并没有给他产业”。κληρονομ?α,主要指可以继承的遗产。亚伯拉罕在应许之地几乎一无所有,除了从巴比伦和埃及带来一些“动产”,亚伯拉罕并不是迦南的地主或望族。迦南归于亚伯拉罕名下的地产只是一块坟地(创世记23:1-20)。这是非常深刻的一段经文。一方面,迦南只是亚伯拉罕的埋骨之地,但不是永远的家乡。事实上,这世界任何地方,不过都是埋人的黄土而已,根本不存在“圣地”。另一方面,亚伯拉罕不愿意接受迦南人的馈赠,因为这些地产并不是出于神的恩赐。换言之,亚伯拉罕追求的是上好的福分,不可能满足于并囿于地上的产业。连一块墓地,亚伯拉罕也不愿意亏欠迦南人,宁可吃亏去买,也不占他们任何便宜。这是真正的寄居生活。但这不是他自己能做到的,是“神并没有给他产业”,使他没有遇到更大的试探。让我们感谢神,“在这地方神并没有给我们产业”;我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如果在这地方神赐给了我们产业,甚至像加尔文主义者和灵恩派神学所倡导的那样,要用迦南的产业荣耀神,结果会是什么呢?新加坡的丰收教会的牧师康希仍然在监狱中,韩国纯福音教会的牧师赵镛基因贪腐被判刑三年。

第二、“连立足之地也没有给他”(参考申命记2:5;11:24),这是进一步解释迦南对亚伯拉罕的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后裔”,整个迦南对亚伯拉罕毫无意义。而你不应该在死地寻找任何意义或“基地”:“但遍地上都是水,鸽子找不着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亚那里,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来”(创世记8:9);“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路加福音24:5b)?2000年后,就是在这个地方,发生了同样的故事,或者说,将这节经文真正的意指启示给了我们:“6他们在那里的时候,马利亚的产期到了,7 就生了头胎的儿子,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路加福音2-7);“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8:20)。不仅神不会将这世界任何地方赐给我们做产业——因为这世界和其上的一切都被咒诅了,都将过去——世界的王也不可能让一块地方给我们的主,和主基督里的教会。他们送给我们任何一点好处,都是为了让我们出卖长子的名分。所以各位因此也会知道教会奉献的含义——福音根绝一切交易,信仰只是信徒自己甘心乐意的献祭。你们自己想想,如果奉献改为投资,教会就会成为迦南的一个公司。我们的根基不建立在世界任何原则与合作的基础之上,正如我们的主的到来,不需要世界任何人用鲜花和掌声迎接,预备五星级酒店。

但是,没有立锥之地,绝非意味着我们不能开始地上的福音工作。耶稣裂天而来,在不可能的地方从无创造有。但不是要在地上建立天国,而是利用任何寄居之所,传讲天国的福音,带领人在末世之前,注册到新天新地。那么应许之地的生活是什么呢?亚伯拉罕在迦南只是寄居者,只搭建帐篷,只是建坛。这一点正如希伯来书11:9-10所说的,“9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10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司提反这两句话别有深意。一方面,他在回应犹太人的控告,即耶稣和祂的门徒要毁坏这地和这地的圣所;但是,这地没有任何物质上的产业属于亚伯拉罕。“我们根本不可能、也不屑毁掉你们根本就不拥有的东西”。事实上一直到今天,以色列人仍然没有完全拥有巴勒斯坦。另一方面,神给亚伯拉罕的产业,不可能在地上,而只能在天上。正如耶稣说的,我的国不在这世界。与此相关,亚伯拉罕就没有任何理由致力于在地上经营财富,尽管神的供应必然充足。物质上的知足,是作神仆人的基本条件,为确保你真的有时间、精力和生命去侍奉神。坟墓或麦比拉洞不需要花很多钱,更不需要浪费生命。

2、唯独基督

神赐给亚伯拉罕真正的产业不是迦南,而是在迦南这个地方,有一位后裔赐给他,并在这位后裔里面,赐下整个国度。神的应许是确实的。“但应许要将这地赐给他和他的后裔为业”,这个句子比较难翻译,κα? ?πηγγε?λατο α?τ? δο?ναι ε?ς κατ?σχεσιν α?τ?ν κα? τ? σπ?ρματι α?το? μετ? α?τ?ν;这是KJV的翻译:yet he promised that he would give it to him for a possession, and to his seed after him。这个句子的直译应该是:祂(神)应许给他(亚伯拉罕)进入它(这地)的产业,并且应许给他(亚伯拉罕)以后的那位后裔。首先我们说说动词应许,?πηγγε?λατο,?παγγ?λλομαι,to announce that one is about to do or furnish something to promise,即向某人宣布要去完成某件已经答应的事,主要指福分和国度(雅各书1:12,2:5)。换言之,上帝不会说谎,祂答应的事一定应验。那么上帝应许亚伯拉罕什么呢?动词不定式δο?ναι表示答应的目的,就是“给”,赐给。这包括两个问题,第一、赐给什么;第二、赐给谁。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ε?ς κατ?σχεσιν α?τ?ν,into her possession。“业”(κατ?σχεσις)与“产业”(κληρονομ?α)不是一个字,前者只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两次(使徒行传7:5;7:45)。这个句子应该是这样的含义:从迦南地里面领受一份财富。换言之,这不是说亚伯拉罕及其子孙要在物质上完全占有迦南,而是说,上帝借着迦南要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一份财富。

现在我们到了核心问题了。这份财富是赐给亚伯拉罕的那位后裔的。这位后裔是谁呢?加拉太书3:16,“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所以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司提反在谈论基督,尽管在字面上好像没有提到主。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产业,最终是借着耶稣基督赐给以色列人和万国的人,那产业就是神的国,就是圣灵和永生。除了这种解释以外,任何解释都是不通的。如果说上帝就是要将迦南这个物质的国度赐给以色列人,那么,直到今天,以色列人仍然没有得着神所应许的。犹太人拒绝耶稣,等于控告上帝在说谎。

3、唯独信心

在那位后裔到来之前,在圣诞之前,神赐给亚伯拉罕真正的财富,就是圣灵和信心(使徒行传2:38)。这是基督徒真正的产业,并要靠着这份产业等候主的第一次降临和第二次复临。这就是信仰,这就是教会生活。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从未真正看见上帝赐下迦南作为物质的产业、可见的国度给他们。那么,他们靠什么维系和上帝的亲密关系呢?就是信心,“与时间作斗争保持自己的信念”。“那时他还没有儿子”。ο?κ ?ντος α?τ? τ?κνου,when as yet he had no child。系动词?ν这是用在动词分词(?ντος),所以一般将之理解为表示时间,用来修饰主要动词“应许”;即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他还没有儿子。τ?κνον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offspring,children。这个名词用作集合名词,可以指众多子孙(这个字与上文“后裔”σπ?ρμα)用词不同)。这个“时间状语”主要用来强调亚伯拉罕的信心。一切都未成型,一个子孙也没有,亚伯拉罕只能靠信心在时间中去守望神的应许。所以希伯来书的作者才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1)。

而恰恰是因为信心,亚伯拉罕成为神面前的义人,为整个人类,开辟出称义的新路,就是因信称义的路。新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返回以下经文:创世记15:6,“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哈巴谷书2:4,“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义人因信得生”;罗马书4:3,“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加拉太书3:6,“正如,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就是在亚伯拉罕的信心中,神应许的天国的产业开始降临。何为信仰?第一、没有看见就相信,这叫信仰,看见了才相信,这只是理性。第二、没有看见但听见了,有神的应许或确切的话语为确据,这是信仰;连神的话语都没有,这是迷信。超越理性(信心),脱离迷信(圣道),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才是我们的信仰。此外,信仰是人在上帝里面对时间的胜利,你必须将起初的信心,在时间残酷的冲击和消磨中坚持到底。信仰是一种坚持,特别是在时间中的坚持,这是最残酷的坚持。如果没有神的同在,时间就是一切信仰和坚持的坟墓。

四、第二故乡(6-7

6神说,他的后裔,必寄居外邦,那里的人,要叫他们作奴仆,苦待他们四百年。7神又说,使他们作奴仆的那国,我要惩罚,以后他们要出来,在这地方事奉我。

1、浪子

但是,“人不都是有信心”(帖撒罗尼迦后书3:2b);也不会一直保持充足的信心。所以,在信仰的道路上,人有可能有时候会跌倒,被魔鬼和世界掳去;经过很长时间的功课,才可能靠神返回天路。以色列人因此沦落在埃及。司提反引用创世记15:13-16回顾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和出埃及的历史,“13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14并且他们所要服事的那国,我要惩罚,后来他们必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15但你要享大寿数,平平安安地归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16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司提反在这里开始讲亚伯拉罕之后的故事,就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悲惨遭遇及其回归,使徒行传7:6-7同样可以安排到交叉结构中:寄居-奴役-苦难-惩罚-回归。首先就是浪子。π?ροικος,形容词,寄居的;指在某地没有公民权,同时有家不归。外邦,γ? ?λλοτρ??,a strange land;?λλ?τριος,属于别人的,外邦的。亚伯拉罕的后代,会因为环境本身的变化,更因为贪爱世界,一度会在埃及生活。这是教会的第一次沦陷,后来被掳于巴比伦是第二次。这也是基督徒的遭遇,你可能中途离开教会,或者教会离开真理的根基,寄居在世界里,安于现状,忘记属天的目标,以世界为乐。正如民数记11:5所记述的:“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

2、奴隶

但是,这种生活的实质是奴隶的生活。以色列人要在埃及“作奴仆”,δουλ?ω,使他们作奴隶。出埃及记第一章特别描述了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的状况。耶稣在属灵的意义上解释了何为奴隶:“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翰福音8:34,参考罗马书6:6,6:16-17)。奴仆的第一个特点是作苦工——为爱世界成了肚腹和埃及人的奴隶。κακ?ω,to oppress, afflict, harm,maltreat;to embitter,render evil affected——每一个英文翻译成中文,就知道以色列人在埃及有多悲惨了:压迫、折磨、伤害、虐待、苦待、凌辱……奴隶的第二个性情就是抱怨。抱怨乃是从未经过主体经验的人必有的反应:我从未负过责任,因此,遭遇任何问题,就起来要别人负责,定别人的罪。奴隶的第三个特性就是造反,而一切造反都出于嫉妒;而一切出于嫉妒的造反从未成功建立新秩序和新生活。旷野中的以色列人反复呈现了抱怨和造反的奴隶后遗症,而这两种发作,都遭遇神更重的惩罚,直到真正的悔改。

3、苦难

40和400这个数字,在圣经希伯来文学中,代表苦难或预苦期,这是认罪悔改胜过试探的时期(创世记7:4,7:12,7:17,8:6;出埃及记16:35,24:18;民数记13:25;14:33-34;申命记8:2;列王记上19:8;以西结书29:13;约拿书3:4;马太福音4:2;使徒行传1:3)。基督徒要经历埃及的苦难,而且这是充足的苦难,满满的苦难。400年是漫漫长夜。神也任凭这400年临到以色列人,为要他们能够真的学到必须的功课。但是真的很遗憾,尽管400年的奴役,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仍然不长记性,一遇到困难,又开始要返回埃及。所以400年的熬炼不能拯救任何罪人,只有基督十字架上的工作才有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司提反这里说,那寄居外邦为奴的人,与眼前这些会堂的人身份相同——这些人如今就是罗马人的奴仆。路德改革之后的400年,特别是“哥白尼-达尔文革命”之后,教会是否因自己的不忠和软弱以及犯罪,而被世俗主义奴役了400年呢?今天的神学是否是理性的奴隶呢?罗马教皇时期,路德宣布,教会被掳于巴比伦;今天,我若宣告教会正寄居在外邦,在埃及为奴,被世界苦待,你会拿石头打我吗?

4、审判

神是公义的,会审判那些奴役选民的外邦人。正如起初上帝审判了埃及的法老和他的仆从,并用十灾审判了埃及地;如今,上帝也会审判奴役犹太人的罗马帝国。显而易见,犹太会堂和犹太公会的人,一方面是外邦人的奴仆,另一方面和外邦人一起,苦待基督的门徒。这些人若不悔改,将面临同样的惩罚。κριν? ?γ? κριν? ?γ? ε?πεν ? θε?ς,这是一个语气非常重的句子,will I judge, said God;神说,我要惩罚。一方面,这话是神说的,而出于神的一定应验。另一方面,?γ?用来强调惩罚的主体是“我”,是上帝自己要惩罚(罗马书12:19)。所谓审判,κρ?νω,这个字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首先是分别,选择之意。在这个意义上,神会把奴役选民的人单独记在账上,等候审判。埃及人被惩罚不是出于“双重预定论”,不是上帝预定了他们必须犯罪受罚。很清楚,他们受罚是因为他们自己奴役选民。其次,审判,神必将审判这些苦待选民、审判选民的人。最后,与之争战,管理以至于消灭。神的惩罚也是应验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3)。

人在地上的任何福分和功成名就,以及人类任何灭亡和灾难,首先都是来自上帝的祝福和咒诅。有两个问题值得强调,第一、正本清源,告别假学问。理性主义领导了一场忘恩负义、不知悔改的反叛,起源论和发生学将世界上任何人或国家的兴亡,归因于某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的原因。这不完全是错的,但是,这只是盲人摸象的办法。从根本上说,任何人类兴衰,都出于神:兴出于神的祝福,亡出于神的咒诅。当然,神的兴亡标准与人不同。仔细研究人的起源论和发生学,这些理论致命的缺陷是同义反复。比如,所有政治学在于寻求“成为大国”的理由,或者,罗马帝国是怎样衰亡的,为什么人家希腊和美国伟大,为什么中国崛起:因为理性、商品经济,党的正确领导,爱国主义,自由或专制等等……为什么败落灭亡了?只能用相反的概念再堆砌一遍。更可悲的是奴性复发的抱怨:“这都是别人惹的,都是西方列强干的,都是耶路撒冷影响的……”。其实这事出于神。第二、我们若要幸福生活远离咒诅,就只能祝福神所祝福的,不要咒诅神所祝福的——你的苦难和灾祸从根本上说,是你咒诅了神所祝福的。

5、归回

上帝对埃及人的惩罚,首先表现为“埃及十灾”,然后表现为在红海消灭了法老和他的军队。在这之后,以色列人顺利踏上了返回迦南美地的道路:“以后他们要出来,在这地方事奉我”。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强调。第一、出埃及的时间:μετ? τα?τα,after that;在这一切发生之后。一方面,在400年奴役之后;另一方面,在上帝惩罚埃及人之后。这对基督徒的新生活也有参考意义。你什么时候开始基督徒的生活呢?首先,你要经历一个类似400年的苦难;这让你呼喊上帝、寻求救主,并认识世界、告别偶像。其次,你要经过逾越节或耶和华的夜。那夜逾越节的羔羊被杀,埃及的长子也被杀。这预表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和对世界之王魔鬼的胜利。逾越节让我们看见神的的工作,救赎与审判。再次, 过红海边或洗礼池前后的风暴。这让你认识自己,向罪死,也认识神,向神活着。第二、出来之后要回到迦南地。但回到迦南地不是要在那里“建立新中国”;而是在那里“事奉我”。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亚伯拉罕第一场前往应许之地旅程,是他父亲他拉被埋葬;以色列人第二场前往应许之地的旅程,是法老和军队以及整个以色列人一代人被埋葬。显而易见,只有新人才能进入神的国。那么新人是什么人呢?是侍奉上帝的人。不是翻身做主人,而是重生作仆人。λατρε?ω,to serve for hire;to serve, minister to;服侍和为奴当然不同,这个动词主要用来指侍奉神。这是新人与旧人本质的区别。

五、割礼之约

8神又赐他割礼的约。于是亚伯拉罕生了以撒,第八日给他行了割礼。以撒生雅各,雅各生十二位先祖。

1、圣约

现在的问题是,新人靠什么回归,回归之后靠什么坚持侍奉神,直到主的再来?信心不是凭空的,信心建立在上帝圣约的基础之上。圣经被称为旧约和新约,强调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就是“约”(διαθ?κη)。这是中国文化和外邦文化完全没有的概念,因此圣约信息是对中国人真正的观念革命。约从根本上将人安排在和神的关系之中,而不是将人定义在人际关系之中。中国人看人整人成瘾,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论断人诽谤人谄媚人的技术,根本原因是,我们只能在人约中定义自身,并将一切权利和责任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中。但圣约将人的权利和义务首先根植于人和上帝的关系之中,这种纵向的关切成功占领了我们的生命和灵魂,使我们脱离人对人纠缠、依靠和彼此败坏。不仅如此,圣约不是一般的“合同”,她的特点至少包括:第一、上帝谦卑自己,将自己作为立约的一方,人作为立约的另一方;这个约是不能被任何人废弃和否认的。第二、约是一种法律文件,是必须执行的;即使立约的另一方人类违约,神仍然是信实的,这约最后一定兑现。第三、这约的中保是耶稣基督,祂也是约最后的完成,救赎和审判的条款都落实在祂身上,并完成于祂的工作——神在基督里赐给我们守约的责任和能力。因信称义,这就是新约的本质。

2、割礼

上帝在创世记15-17章中,实际上赐给亚伯拉罕两个约。15章的约常常称为恩典之约;但是,由于亚伯拉罕的软弱, 他和撒拉在创世记16章中显然违约了,将自己陷入困局。就是在人不可能靠自己完全守约的情况之下,在创世记17章,神又赐给亚伯拉罕割礼之约。关于割礼(περιτομ?,circumcised),神学有各种讨论。那么割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要假冒伪善,一言以蔽之,割礼就是上帝在人类生殖器官上的一种工作。割礼的对象乃是人身上最“敏感”的部分,并且与生命繁衍有关。在某种意义上,“敏感”是人生失败或人败坏的根源,是绝对的奴役力量,肉身是人实际的上帝。可以在交叉结构中思想割礼的意义。使徒行传7:2讲有一位真神,是亚伯拉罕的救主;与之呼应的使徒行传7:8,讲论我们应该割掉的一位假神,就是肉身。肉身或所谓力比多对人奴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肉身敏感导致犯罪(肯定性敏感),而任何罪都被审判;另一方面,敏感导致肉身对肉身的敏感,即嫉妒、过度想象、攻击和残忍的报复(否定性敏感)。埃及人的生殖器不受割礼,一方面自佩自然花环,另一方面赠人阉割之刀。含的子孙迦南被咒诅,乃是因为他们整个生命都亢奋于肯定和否定两种生殖大业之中,注定与神无份。所谓亚伯拉罕的子孙,就是靠神学习管理自己肉体的人,就是因此有能力去侍奉神的人。就是在这场割礼之约中,上帝赐给亚伯兰和撒莱新名:亚伯拉罕与撒拉。未经割礼的人不可能是新造的人。

具体说,至少可以在割礼中追寻到如下信息。第一、圣约要求人和动物区别出来,就是人要在神面前承担修理看守肉体的责任。节制是圣灵结出的果子(?γκρ?τεια,加拉太书24:25;彼得后书1:6;使徒行传24:25,提多书1:8)。第二,有关赦罪。这是流血之约,与赦罪有关,因为人都犯了罪(希伯来书9:22)。第三、有关成圣,特别是胜过肉体的胜利。第四、有关教会。割礼预表洗礼及其之后的教会生活,是靠着这外在的、外加的印证以及施恩之具,人才可能顺服圣灵,过着管理肉体的新生活。第五、责任的秩序。割礼之约是给男子的——选民之中,男人首先要节制肉体。男人首先要作男人。司提反重申割礼的目的之一,应该在使徒行传7:51,“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司提反一方面指证这些犹太人根本就没有在心灵上受割礼,根本不是亚伯拉罕真正的子孙;另一方面,司提反在告诉这些人,他完全知道,他们的控告、审判和杀害,完全出于肉体,与真理无关。回到创世记几份“生生不息”的家谱,我们更可以充分理解割礼的意义。亚伯拉罕的家谱只是创世记家谱之一(创世记11:10-30),这个“人类的历史”只是一个生殖的历史,也就是肉体和死亡作王的历史:“别惹我们,让我们繁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除了繁殖(源远流长)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神要借着割礼之约,介入、中断、更新这样的人类历史。一方面提醒生殖机器:这种生殖除了不断产生一代又一代的罪人和死人毫无意义。另一方面,神要进入割礼之约的人靠这肉身上的记号胜过肉体。割礼不是阉割,不是让人作太监;但割礼也劝勉人类不要作畜生和控告者魔鬼。

值得强调的是“人的割礼”或“妄自行割”(κατατομ?,mutilation,腓立比书3:2),一定要把妄自行割和割礼之约区别出来。妄自行割不是出于神,而是出于人,为显示人的义,不要基督的义;而为了显示自己的义,就只能以残害别人来安慰对自己的残害。妄自行割的表现之一就是各种禁欲主义,特别是律法主义,即罪人起来扮演自己肉身和他人肉身的行割者。保罗曾经咒诅这些人类和行恶之人最好把自己割绝了(加拉太书5:12)。割肉派的危害首先在取消基督的救恩,然后要在别人的肉身上夸口,为此钉别人肉身的十字架(加拉太书6:13);这些鞠躬尽瘁的狗、劳劳碌碌的作恶者,或妄自行割者,要夺去我们刚刚获得的在基督里的自由、平安和喜乐(腓立比书3:1-3)。

割肉派首先相当于“成功苦待己身”的人(歌罗西书2:23)。他们残害自己肉身取悦于神,或者本来就是“三等残废”只能想象这可以取悦于神;然后一定因此生出太监般的苦毒,转去苦待别人的肉身。这等吃人秀者常常形容也特别猥琐,变态邪恶阴毒如魑魅魍魉,“妖精基督徒”在教会中也广设座位,正如捉拿行淫的妇人的那些宗教领袖及其仆从。禁欲主义者表面上对别人肉身“嫉恶(性)如仇“,但实质上这种涂脂抹粉的嗜肉偏好,源于在苦待己身的历史中形成对上帝疯狂的怨恨,又只敢迁怒于别人的肉身。律法主义者常常乐于表现“为别人的罪哭泣”这种恶毒吃人、杀人还让别人鼓掌的秀态;但他实际上是痛惜自己没有那样的犯罪机会,如同糖被别的小朋友抢去了,恨不得向父母(上帝或观众)哭死殉糖。的的确确,他弄死你的心都有,可惜日内瓦西班牙闽台已经昨日黄花。太监基督徒或属灵寡妇这两大犬类直如阴间般的残忍:“我朝思暮想都没敢也没有机会犯的罪,让你犯了,不杀你身不足以安慰我身”。力比多压抑一方面会导致关于别人“性自由”扩大化的生动想象(霾人只在这方面表现出丰富多彩高度发达的想象力和“哲学好奇心”);另一方面会导致嫉妒性暴力,首先是语言暴力。性事件可以耸动所有可怜的肉身,特别是被成功苦待的肉身,以及自卑的肉身,即鳏寡孤独者和假冒为善者。禁欲主义者的性指控不仅是嫉妒和力比多革命,也是意淫的胜利,更多是波提乏之妻贼喊捉贼的把戏,或为另外一仇怨乔装打扮的巧妙报仇。而肉身针对肉身的战争由于知己而知彼,由于知己知彼一定百战百胜。政治斗争或个人报复上兵伐黄,若下三滥不以为耻,扫黄必胜;性控告也出于关于机会成本的理性考量。但力比多的复仇公义因妄称主名渎神害人都被咒诅。

3、以撒

亚伯拉罕在一场大失败之后,靠着神的恩典,开始顺服这个割礼之约。首先是亚伯拉罕生了以撒,正如神所应许的。其次,按着这个恩典,亚伯拉罕完全顺服了割礼之约,给以撒行了割礼。当然,亚伯拉罕和他的长子以实玛利是第一批受割礼的人(创世记17:23-26)。也许亚伯拉罕不能完全明白这个“粗鄙”的礼仪,但他完全顺服了。这种顺服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出埃及记4:24-26,“24摩西在路上住宿的地方,耶和华遇见他,想要杀他。25 西坡拉就拿一块火石,割下他儿子的阳皮,丢在摩西脚前,说,你真是我的血郎了。26 这样,耶和华才放了他。西坡拉说,你因割礼就是血郎了”。关于这场冲突,众说纷纭。不过创世记17:14是最简单、最权威、最正确的解答:“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进一步解释,至少有两个答案。第一、摩西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希伯来人,或亚伯拉罕的子孙(出埃及记2:19)。因此也不愿意将自己视为约民。那时候,他最多觉得自己是不得已被神抓了壮丁,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辞职不干、炒上帝鱿鱼的“自由职业者”(出埃及记4:13)。第二、摩西没有给儿子行割礼,表明他根本没有信守亚伯拉罕的割礼之约。一方面,他自己的肉身没有被胜过(他只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或被吐槽的政治家);另一方面,他的妻子儿子或全家都在肉体的权势下面。神要治死这个肉身作王的人和家庭,才可能让他们承担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重大使命。

4、雅各

在割礼之约之下,“以撒生雅各”。也许圣经中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比雅各更能说明割礼的必要性了。雅各从一生下来就有两个特点。第一,贪欲和攫取,或肉体的欲望是他的上帝。所以雅各的意思就是抓。第二、雅各的全部精力用于抓人,抓自己的弟兄;如果不悔改,他的所有生命都将耗尽在人际关系中。表面上你抓别人,抓利益,但实际上,你被别人和利益抓捕,成为真正的奴隶。雅各实在需要经过割礼,作新造的人。事实上,圣经就是要借着雅各,见证救恩的真理。雅各是“神召罪人”真理的见证。正因为如此,圣经反复出现过“雅各的神”这个宣告。而使用“雅各的神”这个句子的,就是大卫,原因很简单,大卫也是蒙恩的罪人,他和雅各一样干过很多“恶心的事”,特别需要依靠神的怜悯和救赎(诗篇84:8,146:5;46:7,46:11;诗篇75:9;76:6;81:1,94:7)。所以司提反也在这次证道中这样总结,“大卫在神面前蒙恩,祈求为雅各的神预备居所”(使徒行传7:46)。真正的基督徒,首先要承认自己是雅各,同时仰望雅各的神。而所谓假基督徒,就是控告别人是雅各,而自己根本不需要雅各的神;所谓外邦人,就用雅各来控告神:你们的神怎么可以拯救这样的坏人?但雅各的神,才是我们信仰的神。

5、先祖

“雅各生十二位先祖”。关于这12位先祖,可以参考创世记35:22-26(以及创世记49:1-33),“22以色列住在那地的时候,流便去与他父亲的妾辟拉同寝,以色列也听见了。雅各共有十二个儿子……26利亚的使女悉帕所生的是迦得,亚设。这是雅各在巴旦亚兰所生的儿子”。我个人愿意相信,司提反诉说“雅各生十二位先祖”的时候,转述的应该就是这一段经文。这段经文几乎更深刻地告诉我们,第一,十二位先祖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只是罪人,而且他们的罪如此的令人“恶心”;雅各的义不能成就儿子们的义。雅各的长子算是12位先祖的代表,“流便去与他父亲的妾辟拉同寝”,这是肉体之罪的登峰造极。另一方面,这12位先祖都生在巴旦亚兰,地点就在亚伯拉罕葬父的哈兰,这12位先祖只是半吊子信徒。此外,先祖的“英雄事迹”就是“ 先祖嫉妒约瑟,把他卖到埃及去”(使徒行传7:9a)。第二、正因为如此,这12位先祖需要割礼,需要救恩,需要神。所以圣经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就是:“神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在旧约中,这个句子只出现在出埃及记3:6,3:15,3:16,4:5中,神这样启示是为了强调他愿意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后裔守约;这12位先祖得以存活,完全出于恩典,出于圣约。其次,这个句子在福音书中,耶稣自己给了最权威的解释。马太福音22:32,“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参考马可福音12:26,路加福音20:37,使徒行传3:13,7:32)。所有的人都需要借着水和灵重生,而复活才是神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真正的产业。

应用:回家的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大约生活在4000年前,主前2000年。这个4000年以前的人物,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包括亚伯拉罕在内,所有旧约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指向基督和祂的工作的。只是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才可能谈论“应用”的问题。这个应用的原则,可以参考加拉太书3:9,“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从新约关于亚伯拉罕的评论来说,我们在基督里,可以和亚伯拉罕共享的福分充分记载在希伯来书11:8-19,“8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9 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10 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11 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他以为那应许他的是可信的。 12 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 13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14 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15 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16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17 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18 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19 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领受亚伯拉罕的福分。

1、因信称义

这个问题我们在上面已有简要的讨论。罪的工价就是死亡,死亡的意义在于人与神永远隔绝。与神隔绝在有生之年就已经开始了,就是罪人不能得到神的同在和称义。向人称义的失败催逼人类探索了无数人本主义的称义道路,就是肉身成道的道路。一般来说,肉身成道有三大主要的表现,第一是苦待己身(歌罗西书2:23),这是异教的本质。第二是苦待别人——借着控告别人的不义显示自己的义。因告成义取代了因信称义。第三是偶像崇拜,不仅仅靠金钱和名望成圣,而且往往看人,指着模范人物说:人家不信基督也是个义人、成功的人。这不是真的。偶像崇拜者只是雕刻出一个假人,甚至用罪人冒充义人。这三种方法的目的是弃绝道成肉身的真理,其实质是罗马书10:3所说的,“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不仅如此,这三条道路不满足于称义,反而追求称神;不仅仅是自以为义,而且自以为神。他们一方面是称义的客体,另一方面又是称义的主体。一方面,我或那人是一个义人;另一方面,我来决定我或那个人是个义人,或那人不是个义人。罪人就这样既当球员,又演裁判;罪人既是人,又是神。这种悖谬在今天教会里也是非常普遍的,他们一方面乐于封圣,另一方面乐于钉别人的十字架,但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为了自以为神。神借着亚伯拉罕开辟了因信称义的新路,一方面就是要我们单单因神称义——这指向基督和祂的十字架——而不是因人称义;另一方面,将称义指向神所赐予的信心,而不再是,或首先不是外在的行为。这信心是任何人都可以有的,因此一切偶像、苦难、罪都不能败坏人称义的解放。这是普遍的、内在的解放,所以约翰福音3:16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但是,被称义的人要活出神的形象出来。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和法利赛人的义或生命神学斗争,乃是要我们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法利赛人的义就是说别人不义的义,乃是神最憎恶的(路加福音18:9 )。那么什么是圣经所称的义,或者被神称义的义人,他们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就是真正因信才可能有的生命。耶稣首先是义人的本体(马太福音27:24;路加福音23:47),而整卷圣经明确称义的,除了“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以外,还有八位。第一、挪亚(创世记6:9,7:1;以西结书14:14;希伯来书11:7,彼得后书2:5),挪亚的生命是敬畏神,传义道。第二、罗得(彼得后书2:7 ),罗得“常为恶人淫行忧伤”,却没有靠攻击别人罪显示自己的义;他是真忧伤,而不是到处向人表演忧伤。第三、约伯 (以西结书14:14)。约伯在苦难中仍然没有否认神,并存诚实的心追问神,追问真理;同时承认自己并非义人(约伯记9:20)。第四、但以理(以西结书14:14),但以理在狮子坑中中坚持信仰。第五、马利亚的丈夫约瑟(马太福音 1:19),约瑟虽然设想马利亚可能犯有淫乱罪“残酷伤害了自己”,仍然愿意去遮盖,不愿意去伤害,去到处控告、甚至打着属灵、爱教会、爱圣经的名义泄愤报复。约瑟仍然不愿意马利亚被伤害。第六、施洗约翰(马可福音6:20),他固守清贫的旷野生活,坚持传道,为罪人洗礼,责备法利赛人和希律,又甘愿自己谦卑,让耶稣升高。第七、马利亚太的约瑟(路加福音 23:50),让耶稣占领自己的坟墓。第八、哥尼流(使徒行传 10:22)。哥尼流敬畏神,与挪亚呼应,只是挪亚传道,哥尼流听道——一个渴慕真道,忍耐着听道的人,是神所悦纳的生命。然而,我们认识的所有生命神学的鼓吹者,控告差役和宗派特务,他们的“生命”和诸上神所悦纳的生命全部一一背道而驰。不是义人,不是好人,没有生命,没有公义,没有爱,没有重生。惟愿我们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拉太书6:1)。惟愿我们走在真正因信而称义的生命之路上。

2、天上家乡

亚伯拉罕的信心不是凭空的,他的信心指向神确切的应许,这个应许就是产业,就是那份属天的基业,就是天上的家乡。以天家为目标,你就能活出新生命,以地上为家乡,你就只能成为控告者;因为你要与人争竞,要媚俗取利,要睚眦必报。人因为犯罪被赶出伊甸园或家园,从此以后,人沦为浪子或无家可归者。浪子的幸福就是回家的幸福(路加福音15:11-32),而耶稣的十字架和复活,为我们预备了天上的家乡,又开辟了我们返回天家的道路(约翰福音14:2;14:6)。但是,在人类顺服基督和祂的道路之前,他们会靠自己寻找、移民、建设三个地上的家乡。这三个地上家乡就是圣经中特别强调的三个地方(构成著名的“新月地带”):巴比伦、迦南和埃及。我将之称为圣经中的三国演义,整本旧约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以这三个地方为地理中心展开的。我以前说过,旧约历史是三场大旅行构成的:希伯来人亚伯拉罕一家从巴比伦到应许之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到应许之地;尼希米以斯拉以及以斯帖但以理以西结带领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到应许之地。但是,这三个地方都不是人类真正的家乡,而人类在这三种乡情之中,繁殖了深刻的偶像文化,反认他乡为故乡。我们要借着亚伯拉罕的天路,从这三个寄居之地出来,踏上我们真正的回家之路。

(1)吾珥与民族主义幻想

我们首先谈谈巴比伦。巴比伦实际上是人类的第二故乡,因为人类本来起源于埃及或非洲。不过亚伯拉罕启程于此,我们可以借此讨论一下人类的祖国情结。乡情从根本上说是对乐园的回忆或模拟,但每个人都知道,本地、本族、本家并没有自己编造的那样美好。中国人千辛万苦穿越春运,会发现回家的幸福基本上是一种文学抒情。但是,人类在故国之上堆积了太多的宗教情感。越是没有上帝信仰或天家观念的民族,越是愿意,或者只能把天家的爱移情到祖国身上。这种偶像迷思在中国特别表现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学复兴、历史自负、以及祖先崇拜。今天我们只说说祖先崇拜,这是神吩咐亚伯拉罕首先要离开的。请注意司提反整篇讲章中对“祖宗”的使用,共有18次之多。在司提反的字典里,也在整本圣经中,“祖宗”主要也是罪人的一部分,甚至首先就是罪人,而且是偶像崇拜者(约书亚记24:2-3,24:14-15)。其次,“祖宗”是杀害先知的凶手和罪犯,是背叛上帝硬着颈项的百姓(使徒行传51-53;利未记26:39-40;约书亚记24:3;列王记下17:41;诗篇78:8;马太福音23:32;路加福音6:26,11:47-48;使徒行传28:25;彼得前书1:18;约翰福音6:49;约翰福音6:58;诗篇95:9;希伯来书3:9;出埃及记10:6;诗篇78:57;诗篇106:6-7;诗篇109:14)。耶稣这样骂犹太人和他们的祖宗的:“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马太福音23:32)。

在常识上我们都知道,祖宗和我们不过是一样的罪人,正如我们和即将把我们当祖宗的后人是一样的罪人。不过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反对极端民族主义,也反对极端民族虚无主义。中国人、中国文化确实需要反省和审判,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自己也在其中。任何疯狂否定中国文化却从来不否定自己的人,精英或自以为精英着的人,我都能最终在他们身上闻出霾国所有人渣的味道出来,无一例外。从三百年殖民地到言必称希腊者,大抵如是。这不是基督徒的立场。首先,这更是常识,我们自己不比祖宗好到哪里,“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使徒行传7:51b);“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马太福音23:31)。霾人都一样,基督之外没有新鲜事,也没有新人。新社会就是旧社会,新人类就是旧人类。幼儿园的谎言不能欺哄圣灵。其次,我们借此也能理解凭什么亚当夏娃的罪要“遗传”给我们。事实上神学讲的“原罪遗传”或“归于”我们,答案之一就是我们就是亚当夏娃——每一天,面对伊甸园中的蛇的试探,没有一个人做的会比亚当夏娃更好。那你还有什么资格全面否定你的祖宗却从不反省你祖宗的罪也在你自己身上呢?所以我建议当你骂中国人是猪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你就是那猪(撒母耳记下12:7),而且因为只知道别人是猪而不知道自己猪,乃自证为猪中之猪,绝对的东方之珠,是为蠢猪。

基督徒应该效法保罗的立场。他一方面不顾一切地说,没有义人(罗马书3:10-18),包括祖宗也不过是罪人。另一方面在神面前毫无保留地坦诚: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同时更愿意接受神借着基督赐给的救赎和恩典(提摩太前书1:12-17)。愿我们告别两种“蠢猪”。第一、总觉得别人是猪因而看不见自己是猪的公共知识分子以及掌权者:自以为自己君子别人小人,自己义人别人罪人,自己智人别人蠢人。第二种,总是承认自己是罪魁,却不愿意接受基督的赦罪和救恩,又控告别的蒙恩罪人,拒绝别人进入基督里的自由,且不愿意靠圣经由猪而羊,更新生命者。后者可能正是耶稣说的猪:“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马太福音7:6)。这些不要恩典和不让别人进入恩典的“猪”,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耶稣准了他们。污鬼就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海里,淹死了。猪的数目,约有二千”(马可福音 5:13)。而我们的工作就是,“看见这事的,便将鬼附之人所遇见的,和那群猪的事,都告诉了众人”(马可福音5:16)。求神怜悯,让我们真正离开吾珥,快速穿越哈兰,直到应许之地。

(2)埃及与西方主义偶像

以迦南为轴线,与巴比伦或迦勒底的吾珥对称的地方是埃及。吾珥和迦南可以算是亚伯拉罕的第一故乡或第二故乡,因此相对来说,埃及是亚伯拉罕的外邦,正如司提反所说的(使徒行传7:6)。在迦南或自己家乡遇到难处的时候,从亚伯拉罕开始,以色列人常常到“西方”即埃及那里寻求帮助,移民或者寄居。在某种意义上,当时的埃及其文明程度可以类比后来的希腊罗马帝国以及今天的美国。因此,埃及可以代表人类关于故乡的第二大精神偶像,就是外国文化崇拜。这种崇拜是通过参考和弃绝本国的政治与文化为出发点的。于是有人崇拜希腊,有人崇拜俄罗斯,有人崇拜法国,德国,英国,美国……首先我们需要说,我们不是民族主义者,学习西方是一个基本常识,而且移民用脚投票已经让虚伪的爱国主义颜面扫地。但是,问题还有另外一面,就是西方或异国也不是家乡,他们同样存在致命的罪性。今天中国思想文化界基本上分割为两大对立思潮:国学与西学。这两种思潮从本质上分属于巴比伦崇拜和埃及崇拜。

圣经将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生活比喻为奴隶。在某种意义上,今天所有生活或追求希腊-美国文化的人,都是希腊-美国文化偶像的奴隶。这个偶像其实不仅仅是“个人自由”,而是“个人自由消费”——各种形式的“资本论”。消费主义不仅毁掉了人与上帝的关系,而且毁掉了上帝为人类创造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上帝禁止外邦偶像进入神的国度,反复告诫选民远离与外邦偶像的淫乱。一方面,外邦信仰应当除掉(创世记35:2-4,46:34;出埃及记12:43,34:24;约书亚记24:20;士师记 10:16;列王记上11:1;历代志下14:3;以斯拉记 9:2,创世记6:2;诗篇9:17,10:16,79:1,106:34,135:15;以赛亚书42:1-6;以西结书23:30;马太福音5:47,6:7,12:21,18:17,20:19,20:25)。另一方面,外邦人,埃及人,希腊人,美国人,从根子上是憎恨基督和祂的门徒的,是一听见耶稣就要生气的,是要把圣经和十字架赶出公共领域和教室的。“因为凡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厌恶”(创世记36:34b,参考约翰福音15:19),这是殉道的外邦理由,“外邦人听见就发颤,疼痛抓住非利士的居民”(出埃及记15:14)。

不要神化任何人,不要神化希腊人,不要神化美国人,因为他们不过是人。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人也正是这外邦人的一部分。神让我们怎样看人、特别是外邦人呢?请你不要翻译、介绍、谈论一个外邦人的时候,鼓吹这地球上某个地方的文化、哲学、艺术、科学、发明、神话、戏剧、罪恶的时候,眉飞色舞地好像和上帝同在一样。永远记住,他们不过是人。当然,你也无需用“他们不过是人”来控告他们,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人,正如你也不过是人。这是圣经的相关启示:“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他们的马不过是血肉,并不是灵。耶和华一伸手,那帮助人的必绊跌,那受帮助的也必跌倒,都一同灭亡”(以赛亚书31:3);“耶和华阿,求你使外邦人恐惧。愿他们知道自己不过是人”(诗篇9:20);“看哪,他的同伴都必羞愧,工匠也不过是人。任他们聚会,任他们站立,都必惧怕,一同羞愧”(以赛亚书44:11);“人子阿,你对推罗君王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心里高傲,说,我是神。我在海中坐神之位。你虽然居心自比神,也不过是人,并不是神”(以西结书28:2);“在杀你的人面前你还能说我是神吗?其实你在杀害你的人手中,不过是人,并不是神”(以西结书28:9)……其实再伟大的“文明”都灭亡了,这证明他们不过是人,越是怨天尤人,越是证明他们不过是人。正如以赛亚书51:8所说的,“因为蛀虫必咬他们,好像咬衣服,虫子必咬他们,如同咬羊绒。惟有我的公义永远长存,我的救恩直到万代”。是的,唯有那至高至上的圣者永远长存(以赛亚书57:15),只有天上的家乡永不震动,永远长存(希伯来书1:11,10:34,12:28)。

(3)迦南与律法主义的试探

那么,迦南如何呢?天家不在吾珥,不在埃及,但也不在迦南,正如不在雅典,也不在耶路撒冷,而在天上(约翰福音4:21)。这是犹太教的问题,而犹太教或迦南的试探,是最残忍的试探,没有任何人能胜过。宗教或犹太教是人类构建的第三个人本主义故乡,他们宣称耶路撒冷就是上帝的宝座,而犹太人就是上帝的选民。但这不完全是真的。迦南美地只是地上王国,任何政教合一的运动都是背离天家和启示真理的,无论是罗马(天主教)、日内瓦(加尔文主义),还是莫斯科(东正教直到共产乌托邦运动)。基督教根本没有圣地,基督徒根本没有地上的家乡。但是,一旦有人将天国建造在地上,就会以上帝的名义钉别人的十字架,即像神一样论断善恶。人类都要面临三重试探。第一重就是巴比伦的试探,巴比伦文化的代表是巴别塔,代表人迷信异教,追求人靠自己可以进入天国。第二重试探是埃及的试探,埃及文化的代表是金字塔。一方面,人贪爱世界,献身殉食;另一方面,将死亡本身正常化或美化。埃及文化是典型的“唯物主义”。第三重试探就是耶路撒冷,标志性建筑是十字架。宗教徒的残忍一定是针对别人的,因为他们自以为害人是为了上帝,为了圣洁、公义,甚至是为了爱。正如主说的,“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约翰福音6:2)。耶稣没有在巴比伦钉十字架,没有在埃及钉十字架,一定在迦南地钉十字架——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残忍可以像犹太教那样假冒伪善地公然以行。

如果公会、教会没有耶稣,宗教就是世界上最邪恶的地方——以上帝的名义互相钉十字架。其实教会已经青胜于蓝。恐怕再没有在教会里钉别人十字架更反基督,更恶心,更伪善了。这永远是一个淫妇冒充愤怒天使、教徒冒充大祭司,罪人扮演上帝、不知道扮演全知道的吃人戏剧,为神咒诅。教会内部的纷争更难解怨,就像巴以和回汉冲突不能解怨一样,因为只有仇恨,没有基督。各各他十字架正是迦南本地的古老风俗,就是人殉,罪人吃人,让儿女经火归与摩洛(利未记18:21;申命记18:10;列王记下17:17,23:10;历代志下33:6;耶利米书32:35;以西结书23:37)。如果耶稣命定死于宗教徒手中,基督里的人必是如此;第一个是司提反,那谁谁谁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我只是等着,等我把当跑的路跑完。我唯一的祈求就是,让每一天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掌声变成石头和毒刺的速度,每一块石头的重量和强度,不至于摇动我每周撰写讲章的工作;而我的讲章不要因为我身在迦南石林中,里面的字在“忍无可忍”中也变成盔甲。以赛亚的嘴唇需要炭火,但以理朋友的衣服需要火炉;而我终日在人的烈火中,为救自己和别人永别神的烈火,永别火湖。其实主必知道,有时候,我是何等羡慕司提反呢,司提反是有福的:一场猛烈干脆解气的石头就回天家了,而我要面对的却是凌迟一样考究、阴间一样残忍、蛇一样下作的石刑;后现代的教会石头阵集吾珥、埃及和迦南文明之大成。而且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周复一周,日复一日,人复一人,假复一假,石复一石。主啊,不知最后在哪一片乱石最凶猛的广场上,你才能歇了我的工呢?我才能抬头看见天开了,愿那时候我能说:主啊,谢谢你。

每个人都很难胜过这三重试探,特别是第三重试探。正因为如此,上帝在基督里赐给亚伯拉罕也赐给人类离开这三个地方的道路,这与圣礼有关,而一切圣礼的本质在十字架。所以这三个地理中心分别有三条大河界定。在巴比伦,是幼发拉底河,圣经常常直接称为“大河”。亚伯拉罕进入应许之地,重要的是要穿越幼发拉底河,才能离开“故乡”。哈兰在幼发拉底河的东岸,亚伯拉罕一家是在过河之际软弱了,被拦阻了。在埃及,是红海,以色列人只有穿过红海,才与埃及人隔离,进入西奈旷野。在迦南,第三条大河就是约旦河。约旦河不仅是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门户,而且,更是新约时代的洗礼之地。这三条大河都预备基督里的洗礼,死而复活。需要强调的是,恰恰是在应许之地的迦南,在约旦河上空,天开了(约翰福音1:51;路加福音3:21;以西结书1:1)。人类寻找家乡的道路,在约旦河中洗礼的耶稣身上,从平面的道路突然转向立体的,雅各的天梯突然自上而下屹立在人间。这个启示非常清楚:家在天上;而只有经过洗礼,才可能看见天开了,并开始追求上面的事,开始天路历程(歌罗西书3:1-2)。这也正是司提反在耶路撒冷殉道之时,向人类公开宣告的,“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使徒行传7:56)。司提反用他的殉道进一步带领犹太人追求天上的产业,而他自己真的要回家了。洗礼的目的首先是“离开”,用一个可见的坐标或界限,带领你和过去,和本地、本族、本家分开。其次是死亡,就是淹死自己一切的罪,就是向罪而死,认罪悔改,就是公开宣布,那个罪人已经死了。最后,则是复活,向基督复活。一方面,完全接受基督的赦罪,并进入基督的复活和永生,开始成圣之路;另一方面,胜过法老或控告者一切的追赶与拦阻。

3、成圣之路

洗礼在旧约中首先表现为割礼,关于割礼的真理,我们也有过讨论。值得强调的只是,亚伯拉罕的割礼生活的见证,这个见证特别极端地表现在亚伯拉罕献以撒一事上面。很多神学家就这个事件发表了浩如烟海的讲章,当然,基督教的敌人也用这个事件大做文章。多年前我初读祁克果(“沉默的约翰尼斯”)的小册子的时候,也极度“恐惧和颤栗”。事实上,亚伯拉罕更具挑战性的旅程是从别是巴到摩利亚 ,这更是信心之旅。我们可以总结亚伯拉罕三场信心或成圣之路,每一次都令人震颤不已。第一、从吾珥经哈兰到迦南,亚伯拉罕割舍了本地、本族和本家;第二场,亚伯拉罕在另外一个清晨,割舍了年轻美丽的夏甲和长子以实玛利,将他们送入巴兰的旷野。第三场,又是一个清晨,亚伯拉罕从别是巴的垂丝柳下赶往摩利亚山,在那高山的荆棘树丛中,献上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第三场试验最为残忍。根据耶稣自己的解释,旧约这一切事件都是指向祂的,因此,亚伯拉罕献上自己的儿子,预表天父上帝也要这样献出自己的儿子,这在释经上没有问题。而且,我们借着亚伯拉罕的挣扎,也能理解上帝的心肠。不过我们同样可以继续将亚伯拉罕的献子行动归结为信心的榜样,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作的见证。问题是,我们怎样理解这种信心。

亚伯拉罕的信心从本质上说,就是割礼之约的信心;亚伯拉罕的信心将巴比伦的信仰淫乱割断了,又将埃及-希腊可怜的多疑心病或多少知道一点就想质疑一切的本领割掉了。神用亚伯拉罕这把信心之刀,割掉了东西文明的包皮。而只有靠着割礼之下的信心,人才可能活出神的形象来。一方面,亚伯拉罕割舍肉身最爱之物;另一方面,亚伯拉罕继续前行——完全信靠神,特别是未见结果之前,完全信赖神的公义和慈爱,仍然坚持、忍耐、奉献。换言之,一方面,以撒是亚伯拉罕难以割舍的至爱;另一方面,亚伯拉罕虽然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他这样做,但他相信上帝要作的事一定是最好的,哪怕那是表面上看起来如此的反人类,因此继续别是巴到摩利亚之旅。这种信心简直“骇人听闻”。值得强调的是,有些人(如祁克果)的一种审美式、悲剧式的解释是不对的,至少是过于夸张了——亚伯拉罕虽然知道要牺牲自己的孩子,但是仍然顺服神。不是的,而是亚伯拉罕明明知道神是美善的,只是不知道为何通往美善的道路是祭坛或肉身的割舍,但宁愿选择继续相信神的美善。理性主义者不仅对达尔文从未否认神无知,他们对自己同时奉为鼻祖的笛卡尔一定也是无知的:“我们必须记住一条颠扑不破的定则,就是,上帝所显示的,比任何事物都确定得无可比拟。即使我们的理智的见解极明显的提示出与启示相反的事务来,我们也应当相信神圣的权威,而不相信我们自己的判断”(《哲学原理》)。这正是亚伯拉罕的“理性选择”。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朋友,把你肉身最爱的割掉,或者,将你的最爱献给神,这并非出于你的伟大,而是出于你的信心,这种信心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一种理性选择。祁克果曾经感慨说:“亚伯拉罕的伟大无人堪与比拟。那么,有谁可以理解他呢?”祁克果这两句话都是错的。一方面,圣经中根本没有伟大的人,不是神不许人伟大,而是人本来就不伟大。而神将祂最爱的献给我们;你将你的独生子献给我,我将我的独生子赐给你;你根本没有失去你的独生子,却借着神的独生子获得了整个国度(1-14)。这就是信仰:“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另一方面,亚伯拉罕的信仰的确是孤独的,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见证的,神呼召亚伯拉罕的时候,亚伯拉罕正独自一人(以赛亚书51:2)。一个“正常的人”,不能理解亚伯拉罕的三场信心之旅。但是,亚伯拉罕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理解,他自己能理解就足够了,何况他追求的是上帝的理解,而且他相信上帝一定理解。这就是信仰:“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你知道我的道路”(诗篇142:3a);“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约翰福音21:17b)。不仅如此,这就是客西马尼的祷告,这就是基督的信仰:“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阿门。

任不寐,2014年3月16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