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被全盘否定后中国社会咋样
文革被走资派最大头子邓小平全盘否定后的中国社会演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是对工农兵有利呢?还是对走资派权贵有利?在走资派邓小平设计的特色中国体制,最令群众憎恨的就是贪腐横行、无官不贪。但岂不知,贪腐只是这个犯罪群体中最末端的分赃方式,是最不入流的一种分赃方式。而权力集力世袭,资源家族化,国有资产流转入权贵家族,福利等级特权制,贪腐。前面四种无论那一种方式都比贪腐收益大,安全度高,对社会危害也更为酷烈。
在走资派邓小平设计的特色中国体制中,目前,权力阶层利益分配方式有:《权力集体世袭》
《权力集体世袭》:
权力场是封闭的,掌权者就是利益分配者。目前,有目共睹的一个现象就是,长老的儿婿是长老,将军的子女是将军,部长的子女是市长。从上到下,权力集体世袭无处不在,甚至于一位镇长,百分之九十,他的父母或岳父母,就是县级老领导。正如杨继绳先生在《集体世袭与权力场》一文所说,“当今,那些父兄是高官的人,进入官场,就会飞黄腾达;进入商场,就会财源涌进。政府机关、外国公司、大型的国有和私有企业,也争先恐后地吸收高干子弟,并给于高位高薪。”
“政治家族”在当地相当普遍,占据了各部门的重要职位,令人触目惊心,仅仅一个县就可以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权力集体世袭,如处级、科级干部中家族长辈,几乎都曾经做过同等级别或更高级别的官职不说,就算是一些事业单位,只要掌握一点权力的,其子女亲属也都在同一系统,或被其他事业单位吸收。
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中也提到这一近亲繁殖现象,“总行管理的691名干部中,有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统内工作”。权力集体世袭的后果是阶层固化,贫民子弟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血缘上,输在精子或卵巢上。
而权力阶层还公然以“红色基因”、“红色家风”试图将其合法化,迫使整个社会认同这种集体世袭,让人们崇拜权力与血缘传承,而漠视法律与秩序,因为现实无数次地告诉他们只有权力才是唯一规则。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绝不仅仅是妄语,也是他们几代人数十年精心布局的“蓝图”。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资派邓小平陈云就说过“还是我们自己的子弟靠得住,不用担心将来会有人挖我们的祖坟。”他们的布局一直都是子女接班。习近平的发迹史,有那一步 不是靠的他老爹?其老爹死了,但“红色基因”在啊。
《 外参》月刊曾披露,文革后走资派八大老掌权,他们有一不成文的协定,对已去世的元老,隆重安葬;还健在的,官复原职,对其子女,也安排适当工作,其中有从政意愿者,至少安排一人为省部级职务。没有直系子女的或者直系子女实在不好安排的,就要用变通办法,安排其女婿、儿媳、侄子侄女,乃至孙辈。
如今看来,这种权力集体世袭,不仅是走资派特色中国封闭权力场的必然运行逻辑,也是他们有意如此安排。走资派邓小平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究竟设计了些什么?让少数人先富。再通过私有化,将全民资源家族化。同时,在官场和财富分配上采取各阶层世袭固化手段,实行新型“种姓”统治。在实行“先富带动后富”的欺骗性经济发展帷幕下,又通过高税收和金融手段(如通货膨胀、房地产等“刚需”)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抢掠,弱民、疲民、愚民,让大众始终在生存线上挣扎。
在走资派邓小平设计的特色中国体制中,目前,权力阶层利益分配方式有:《资源家族化》
《资源家族化》:
全民资源被家族化是分赃模式中的第二大恶。
正如前文所说,他们通过所谓开放和改革对国有资源全民资产进行了公开的掠夺,依据掌控权力和资本的大小对某一个领域实行业垄断。 按照正常逻辑,国有企业所得必然是全民所有,其收益要用于公共服务或者分配给全体国民。实际上,国民从来没有从中获得一分利益。
相反,这这些国有企业在他们的垄断经营之下长年“亏损”,还要通过中央补贴的方式再次从全民手里掠夺财富,而他们自己家族一个个却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有学者愤慨地发出疑问:中石化的茅台酒,你我喝到了吗?中石化的利润,你我分享了吗?亏损的时候,没酒可喝需要补贴的时候,国企才是全民的;盈利的时候,有酒可喝的时候,就是控制人的工具了。
国有资产在经过托管之后,就从名义上的国家和全民所有,流失到管理者的小圈子的口袋里去了,成为国企高管和少数官员的私有利益。正如走资派邓小平的二代儿瘸子所说的,中国拥有万亿以上资产的至少又17家,上千万资产的至少50家。而他们还公然宣称自己的成功“除了能力之外资本为零”。
早在2007年,据《当前社会各阶层经济状况》研究报告披露:500万拥有千万元以上财富的人(含亿万富翁),其背景基本来自三个方面: 1、党、政、军高干子女亲属,占90%以上;2、依靠港、澳或国外亲属资助,约5.5%;3、自身经营有方又遇到良好机遇者仅约4.5%。可以想见,通过近10年的房地产、货币超发、金融及股票等方式的洗劫后,如今的财富分配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马云、王健林等超级富豪在这些家族面前都不过是小马仔。这样的资源家族化分赃又岂是贪腐所可以比拟的?
在走资派邓小平设计的特色中国体制中,目前,权力阶层利益分配方式有:《国有资产流入权贵家族》
《国有资产流入权贵家族》:
中国国有资产私有化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地充斥着将国有资产流入权贵家族。他们一手掌控公权力,一手掌控银行,利用国有资本(银行)在私有化过程中将国有资产纳入囊中,自己一分钱都不用出,就获取了巨额财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私有化过程中,权贵家族通过直系亲属或亲近,又或者通过扶持具备经营能力的商人代持,轻易地从银行贷出数千万资金,便能将几十亿上百亿的国有资产收购,然后在重组上市,瞬间便成为市值数千亿的企业。
而这样的资本运作,对与没有权力背景的商人来说,即便有钱,也完全没有机会入局。“赵家人”与“门口野蛮人”之争就令无数人目瞪口呆,级别的鲸吞游戏。难怪作为马仔的徐明,平西王虽以重罪之身却还不屑地说:“他是什么身份?跟我不是一个层次;比他牛、比他档次高的人我认识的多了,轮不到他。”作为权贵家族,根本不用向人索贿,能收别人的孝敬,那是表明认可你是他圈子里的人,他们也确实可以自豪地宣称“两袖清风”、“干干净净”。
在走资派邓小平设计的特色中国体制中,目前,权力阶层利益分配方式有:《福利等级特权制》
《福利等级特权制》:
这是以级别享受特殊待遇的等级制度。在此,以就医疗而论。据中科院几年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公共医疗费用中,有80%是用于850万厅局级以上党政干部(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仅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也向一般的党政干部公务员群体倾斜,看病拿药有“分级制度”,级别越高的,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越高,药品供应也要越好,而普通老百姓缴纳了医疗保险,却连基本的医疗都难以保证。剖腹自疗、锯腿求生或自杀以免连累家人的例子不是个别!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说:省部级以上的高干病房,一旦进入生命维持系统,一天的费用是20万,一年就是7000多万。国家的医疗资源大部分被金字塔顶端用掉了,所以全民免费医疗遥遥无期。除了医疗之外,像教育、养老金等等方面的等级、特权,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在走资派邓小平设计的特色中国体制中,目前,权力阶层利益分配方式有:《贪腐》
《贪腐》:
贪腐横行是走资派特色政府无法避免和消除,腐败和对社会的掠夺是与走资派的政治结构共生共存的。权力来源于谁就必然效忠与谁,反之,对于上位者来说,谁能给他带来利益,他就给谁权力。在这种利益链条下,下级必然要向上级输送利益,而下级只有向更下面的人要利益,最终所有后果由无权者承担。有官员说:“你们以为只有我是贪官?谁不是贪官?你们能说出一个我这个级别的人不是贪官的吗?全中国我这级别的,有一个不是贪官的吗?中国不就是腐败提拔腐败,贪官查贪官,腐败分子反腐败吗?这个还要我告诉你们?”还有官员说,“中国这种体制,鬼都会腐败。”他们正道出这个体制官员生态的本质。这种通过收受贿赂的贪腐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贪婪,而且也是表现效忠的必要手段。如官员说:“一个干部要是不贪,不色,谁敢相信你,重用你?你工作干的再好也没有用”。
当然,贪腐与前四种分赃方式比起来,是最末端的方式,它不仅在官场争斗中有被政敌利用的风险,而且毕竟在明面上不能像前面那样披上合法的外衣,所获利益与之相比也是九牛一毛。
美国白宫朝鲜化反共华人反不反?反共华人一直以美国白宫为“民主“样板来进行反共。如今美国白宫朝鲜化了,反共华人还反不反?反共华人还反不反共?反共华人还敢反美国白宫朝鲜化吗?反共华人还敢反美国的“国王万岁” 吗?反共华人还敢反美国的现任总统同俄罗斯友好吗?反共华人还敢反美国的现任总统说司机是个独裁者吗?
法律就是国王?法律是“国王“说了算。国王的圣旨就是法律。“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有“国王“的社会还是自由国家吗?所以,在有“国王“的社会,都是专制政府,没有自由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是权贵自由的政府。
新闻:《他们终于喊出了“国王万岁” 当美国白宫开始朝鲜化》文章来源: 码头青年 于 2025-02-21
“在美国,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所以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也应该就是国王;不应该有其他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潘恩曾如此定义美国的根基。
然而,2月19日,白宫在X和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插图:特朗普头戴王冠,纽约天际线为背景,仿《时代》杂志的封面写着“国王万岁”。同日,他在“真相传媒”转发此言,白宫官方账号迅速附和。
这不是一场恶作剧,而是白宫主动抛出的信号。
更令人不安的,是白宫网站的变化。
2月14日,一篇题为“在总统的领导下每天都赢”的文章上线,罗列特朗普上任一个月的政绩。浏览页面,满眼是《在伟大特朗普的带领下,胜利无处不在》《特朗普发表伟大讲话》,措辞之夸张,不亚于朝鲜的宣传腔调。
更有甚者,前几天,一名美国议员甚至提议,将特朗普的生日——6月14日——定为国家节日。这一切,居然发生在标榜自由与分权的美国。
特朗普上任仅一个月,白宫已从民主的象征,悄然变为他的个人颂歌舞台。这种异象到底只是偶然,还是时代暗流已经显露出某种端倪?
我们先捋捋他这一个月的作为,看看这股“国王”风潮背后的逻辑。
1
特朗普上任一个月,动作密集,意图鲜明。
1月20日宣誓,至2月20日,白宫声称他签署了超过200份行政命令,覆盖移民、能源、贸易等领域,宣称“百小时成就超过前任百日”。
他取消纽约市拥堵费,在X上宣布“人民胜利”;对华小额邮包政策一日三变,先禁后松;对加拿大、墨西哥挥舞关税大棒,却在邻国强硬回应后偃旗息鼓。
白宫网站成了他的政绩陈列室。2月14日的文章列出“11名人质获释”“重启钢铁铝关税”“成立健康美国委员会”等成果,字面振奋。然而,细究之下,细节模糊——“人质获释”未交代具体对象与过程,关税政策更多停于口号,执行尚待检验。X上有评论一针见血:“特朗普擅长制造声势,落地却需时日。”
官员的态度同样引人注目。国务卿近日受访,称“所有成就源于总统的远见”;国防部长发表声明,赞特朗普为“美国的守护者”。这与美国官员过往的克制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民间情绪也被点燃,MAGA支持者在X上高呼“国王万岁”,议员提议以特朗普生日为国庆,称其“重塑美国荣光”。
然而,争议也如影随形。出生公民权改革刚提就被法院叫停;格陵兰岛民调风波中,数据真实性遭质疑。这一个月,特朗普试图以雷霆之势树立“强人”形象,却在执行中屡屡露出马脚。特朗普做出“国王”姿态,他到底是玩的哪一出?答案或许藏在历史与文化的深层。
2
1776年,独立战争的枪声落下,美国人痛恨君主制,于是宪法以“三权分立”来杜绝权力集中。杰斐逊曾警告:任何形式的独裁,都是自由的敌人。然而,白宫今日的“国王万岁”,恰恰触碰了这条红线。
但美国人对权力的态度,也很复杂暧昧。他们警惕独裁,却又时常为“强人”倾倒。华盛顿以战功被尊为“国父”,险些被推上王座,幸而他推辞掉了。林肯在内战中力挽狂澜,死后成为神话,头像被雕刻在山上。罗斯福在二战危机中连任四届,被视为救世主。这些人物的光环,透露出美国人对英雄的隐秘渴望。
以罗斯福为例。1933年,他接手大萧条的烂摊子,失业率高达25%,银行体系濒临崩溃。他上任百日,签署15项重大法案,兴建公共工程、救济银行,直接干预经济,被指“独裁”。但民众拥戴他,第一年GDP从743亿美元升至830亿,失业率降至20%,支持率超70%。危局之下,美国人接受了权力的集中,只因它带来了希望。
特朗普这一个月,似乎在有意效仿罗斯福。他以密集行政令营造“强人”气象,自称开启“黄金时代”。但与罗斯福不同,今天的美国经济还可以,2024年GDP增长预计2.5%,并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机。他的“国王”姿态,更像是主动塑造,而非时势所迫。
再看尼克松。1970年代,他上任时美国仍然深陷越战泥潭,国内撕裂加剧。他祭出铁腕,强力治理美国社会,首年签署70余份行政令,推动环保与反毒品政策,支持率一度超60%。但他滥用权力,窃听对手,吹嘘“结束越战”,却并未能兑现。水门事件暴露后,尼克松支持率跌至24%,最终黯然辞职。
特朗普的节奏,与尼克松有几分相似。行政令数量惊人,自夸“百小时胜百日”。但尼克松的教训在于,权力若失控,反噬就在所难免。特朗普今日的步子,会否重蹈覆辙?历史已经给出过答案。
3
其实,美国人对强人的迷恋,离不开其根深蒂固的信念。
“美国梦”塑造了一种叙事: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靠个人之力扭转乾坤。特朗普从地产商人到真人秀明星,再到总统,恰是这一叙事的化身。他的成功,不能说是一种历史必然,其中不乏偶然成分,但被包装得熠熠生辉,恰恰击中了美国民众的想象。
宗教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美国基督教传统中,救世主的情结根深蒂固。部分MAGA支持者视特朗普为“神选之人”,去年遭爆头却只是擦破了耳朵,这更给他添了光环。今天的 X 上,不乏“上帝派他救美国”的言论。这种信仰投射,赋予他超乎寻常的光环。集会中,“Trump is King”的标牌,既是政治口号,也是宗教热情的延续。
政治的娱乐化,则为这股风潮添柴加火。特朗普出身真人秀,深谙表演之道。他的演讲充满戏剧性,白宫那张“王冠图”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亮相。比起以往循规蹈矩的政客,特朗普总是让自己像一个“异类”,这种姿态确实好使,起码媒体会连篇累牍来报道,让美国和世界都天天盯着他。
所以,“国王万岁”喊得热闹,文化里早就埋了种子。
有几个美国朋友跟我聊起过中美异同。其中一点,让我特别诧异,说美国人其实特别像中国人,比如嗓门大,比如特别为自己的国家骄傲,还有对权力也很热衷。
但路径有很大不同。中国惯于自上而下的集中,制度为之铺路。美国因为一向以分权为基石,宪法是总纲领,特朗普摆出的“国王”姿态就显得特别突兀。我们的忠诚多隐于幕后,美国的献媚却公开在各路媒体上演,表演意味更浓。
两国人对权力的迷恋有点像,但美国有民主这层皮,这“国王万岁”就显得特别别扭。
4
特朗普为何能在入主白宫短短一个月,就给人一种他想当“国王”的印象?
首先,美国民主的疲态已经显露无疑。近年美国政治极化加剧,左右对立,国会效率低下,媒体公信力崩塌。皮尤数据显示,2024年仅17%的民众信任联邦政府,民众对体制的失望,为“强人”出世提供了空间。特朗普一句“我能解决”,直击痛点,让美国人直呼爽,于是痛快地投出了选票。
其二,他擅于操弄话语。X与“真相传媒”成为他的直通车,绕过传统媒体,自塑叙事。那句“国王万岁”看似狂言妄言,却精准点燃了支持者的情绪,进一步把他推向“救世主”位置。
还有,外部压力助推了这股浪潮。全球化下的制造业流失,中产焦虑加剧——2024年通胀率3.2%,工资增长停滞。移民与国际冲突进一步放大不安,美国人前所未有地渴望铁腕治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恰是这情绪的出口。
特朗普掀起的这场风浪,目光不能仅停于美国本土。这声“国王万岁”,震动的不仅仅是美国,全球可能都会因此掀起滔天巨浪。
虽然美国早已不是民主灯塔,但是如果特朗普真以国王自居,那么美国仅剩的一点光环,恐怕也将慢慢熄灭。
美国曾以分权制衡为傲,国家治理和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让很多国家羡慕效仿。如今“国王万岁”响彻白宫,输出的则是另一种信号——原来民主可以向强人妥协。
尼姑的头,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这种转变,可能为全球的威权主义者壮胆。从东欧到东南亚,世界各个角落里,那些觊觎权力的政客,或许会以特朗普为模板,加速本国的JQ实验。
当然,美国的底蕴仍在。宪法、法院、舆论,未必会让特朗普由着性子发挥。但如果特朗普的“国王”作风持续发酵,世界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强势、更不可测的美国。
前任的美国总统拜登说普京是独裁者;现任的美国总统川普说司机是独裁者。独裁者!拜登说普京川普说司机。
听谁的?当然听现任的美国总统的。这是惯例。
那么,请问谁说得对?答案是:都对。对在哪里? 《对》:在掌权。谁掌权后,谁就说了算,谁说了算,谁就是对。还听不懂吗?要是还听不懂,那就是小学还没毕业。如果小学还没毕业?在这儿还敢胡说八道,胡搅蛮缠?来人,把她拖出去。
怎么定义独裁者?谁来定义独裁者?按什么标准定义独裁者?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定义独裁者?其实,各自都在用自己的话语权来攻击对方是独裁者。而显得自己是“民主“的?
事实是:掌权者哪个不是独裁者?不管掌权一天或一辈子,在处理某些事情上是独裁的,在处理有些事情上能听听民意而不是独裁的。
所以,独裁者只是拿来攻击对方的一句口头语。别无他意。而掌权者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得到权力后都是《独裁者》。掌权者都是《独裁者》。
掌权者都是《独裁者》。
掌权者都是《独裁者》。
掌权者都是《独裁者》。
新闻:《川普再批泽连斯基为独裁者》美国总统川普周三早上,在其社交平台上,再度猛烈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这位乌克兰领袖形容为“一名成功的喜剧演员”,指他成功说服美国投入高达3500亿美元,支持一场“无法赢得的”且“本不应该开始”的战争。
川普还攻击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这笔援助超过了欧洲国家2000亿美元的总和,并表示美国在此投入中“毫无回报”。
川普的批评并未就此结束,他声称:“我们送给泽连斯基的一半钱‘失踪’了”,并且攻击泽连斯基拒绝举行选举,并指出他在乌克兰的支持率急剧下降。
川普说:“他的支持率在乌克兰非常低”,并且补充道,泽连斯基的“唯一长处是像拉小提琴一样玩弄拜登。”
“我们正在成功地谈判结束与俄罗斯的战争,大家都承认只有川普和川普政府才能做到这一点。拜登从未尝试过,欧洲未能带来和平,而泽连斯基可能想让“肥水车”继续前进。我爱乌克兰,但泽连斯基的表现很糟糕,他的国家支离破碎,数百万人无端丧生——而且这种情况还在继续……”
川普发出严厉警告,告诉泽连斯基若想保住自己的国家,必须“迅速行动”,暗示泽连斯基的执政地位岌岌可危。川普宣称,“没有选举的独裁者”泽连斯基“最好赶快行动,否则他将失去国家。”
英国媒体BBC引述白宫官员消息称,这则发文是对泽连斯基此前说法的直接回应。泽连斯基在此前回应川普,称他生活在俄罗斯制造的“虚假信息空间”中,表示希望川普的团队“更加诚实”。
川普再批泽连斯基为独裁者。
周二下午,川普在海湖庄园的记者会上批评泽连斯基应对战争的升级负有责任,并称他未能及时防止冲突。川普还暗示,泽连斯基本可以在三年前就结束这场战争,而非等到2022年俄罗斯发动全面入侵。
川普对正在进行的美俄谈判表示信心,并暗示只有川普政府才能达成解决方案,不过关于乌克兰是否应参与和平谈判的辩论正日益升级。
川普的言论引发了各界的谴责,包括来自独立参议员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批评。桑德斯指责川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过于亲近,并谴责他的言辞,称其为“放弃我们的盟友,支持专制主义,破坏我们的民主传统。”
曾经担任川普第一政府时期国安顾问的博顿(John Bolton)也在X上发表了评论,表示:“川普对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的描述,是美国总统史上最可耻的言论之一。我们对乌克兰的支持从来不是出于慈善,我们的生活取决于我们在国际的强大。”
川普此前暗示,可能会在二月底之前与普京会面。美联社报导,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都被视为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和谈地点,沙特阿拉伯也被认为是川普与普京会晤的可能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