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高考结束了,撕书狂欢!学啥?

(2024-06-09 07:21:19) 下一个

高考结束了,撕书狂欢!学啥?

 

 

 

又到一年高考季。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最近两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国高考录取率约在90%上下。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这个《高考》?需要这么多大学生吗?答案很简单:有利润,可赚钱。

每年高考,他们都在!公安机关。帮助考生?还是坚视?防作假?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这也是连续第六年,中国的高考报名超过1000万人,创下新纪录。其中复读生人数达到413万人,约占三分之一。

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高校持续扩大招生。最近两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国高考录取率约在90%上下,相当于绝大多数考生都有机会上大学。

学生考完以“撕书”狂欢。只为“考试“,不为学知识。

“太惨了!我就只能用一个惨烈来形容了。它(高考)真的是对学生的一个摧残,一个非常非常极端的考试。” 

“在中国当时我所在的学校,五点半的时候,孩子们是一定要起来站在操场上去跑操的。当时所有的河南所有学校都是这样的,只有更早。到晚上很晚、十点多的时候才能下了晚自习回去睡觉的,他们每天睡觉的时间就非常非常少,导致所有的孩子都处于一个很疲惫的状态。我都不知道这样熬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高考结束了,你会发现孩子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反应?撕书,狂欢!把所有这些东西都撕得粉碎粉碎。就是第一时间要把它销毁,看都不要再看它一眼了,真的是太摧残人性了!”

“600分以上,在河南连郑大(中国郑州大学)都上不了。但是在别的省份,就比如陕西,当时是450分就可以上郑大……对于河南的孩子们来说不公平,而且不公平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是也没有办法。所以导致的情况就是内卷,反反复复地在内卷。”

“每天长时间的学习和很短的假期。很多家长对学生充满期待,把高考当成唯一的出路。学校和家长们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无形之间给学生又添加了好多压力。很多时候,学生会感到焦虑和压抑。”

天津某大学生说,他曾先后在河北和天津两地读过高中, 高考压力的地域性差异的确很大,天津的压力就比河北小了很多。至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在他看来,这似乎是当局故意为之:“比如,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高考难度几乎全国最高。原因就是中央政府不希望河南人上大学接受更多教育,希望把他们限制土地上当农民。同理,想把北京和上海经济搞好,就让这两个地方特别好考上大学。”

抑郁、校园霸凌与高考作弊。

“就因为孩子们被压抑得太狠了,没有突破口,所以导致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残,就属于是抑郁,抑郁的非常非常多;另一种是往外找突破口,我去欺负别人。霸凌致死、霸凌致残特别多。”

“我在天津高考,考试作弊现象非常非常严重。我的几个老师临近高考时公然教学生怎么抄附近同学的卷子。如果碰巧分配到熟悉的同学朋友坐在旁边,还会提前打招呼要帮忙。考场上,大家都互相看旁边同学的卷子抄,监考老师一般不管,除非你做的太过分,否则都不管。但是作弊仅限于互相抄,没人敢写纸条或用作弊设备。我自己没作弊,我非常讨厌作弊的人。”

中国的教育腐败问题也长期存在。教育专家早就指出,这种腐败集中表现在对公平竞争的升学考试制度的破坏上,通过权钱交易,换取短缺的教育资源。

“如果说我没有念过大学,那么我就可以很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我念过的大学就是孔乙己脱不下来的长衫。就感觉很悲哀!”

高考作弊也是一个长期问题。据中国媒体报道,为保证今年高考,中国教育部要求加强对试卷印刷、运输、评分等考试过程的监督,试卷运输由中国公安和武警全程护送,采用北斗卫星跟踪监控。同时,教育部也在尽全力防止作弊行为, 包括与公安部一起对销售作弊 机器进行管制,考点考场无线电信讯号有效屏蔽,以及在考场引进智能监控系统等。

辽宁公安机关出动1.2万余人次为高考首日护航。 6月7日高考首日,记者从辽宁省公安厅获悉,当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12580人次,全力做好考点及周边秩序维护、隐患排查、交通疏导、服务保障、 ...

1157个护考执勤点,四川公安“警”相随护航59.54万名考生赴考。

6月7日至8日,四川59.54万名考生在357个考点有序参加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省公安机关共设置护考执勤点1157个,每日投入警力5万余人次、警车 ...

青岛市公安局完成2024年夏季高考首日安保 ...

 高考首日,强化显性用警、动态布警,当日投入巡防警力3800余人次,出动警车700余台次,全力做好各考点及周边的秩序维护、安全警戒等工作。以“防个人极端、 ...

直击2024上海高考首日#3000多名警辅上阵... 来自东方网

记者从警方获悉,高考首日,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3000余名警辅安保力量,为全市100余个考点,5万余名考生保驾护航,做好“绿色”护考工作。#2024上海高考 ...

新田公安闻“考”而动全警护航高考。湖南法治报。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乐剑平)6月7日是2024年高考第一天,新田县公安局各警种部门紧盯高考,闻“考”而动。当天出动警力400余人,守护在高考考点门前及 ...

高考首日,武清公安多措并举守护“高考”梦!高考首日,武清公安全警出动,以高标准、严措施、优服务,全方位开启“高考护航”模式,采取定点值守、视频巡查相结合,提高巡逻密度和频次,形成强有力的 ...

用青春作答为梦想护航2024年高考首日见闻。示范区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李斌介绍,高考期间,公安机关将出动警力400余人次,在济源一中、高级中学和沁园中学3个考点安排民警驻守执勤,维护考点及 ...

宜春公安全力护航“平安高考”。 6月7日上午,2024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在全市各考点,被问到对今年公安护考举措的意见建议时,考生家长们纷纷点赞。 助力圆梦,安全先行。

上海公安机关“一点一方案”为高考保驾护航。2024年上海高考将于6月7日(星期五)至9日(星期日)举行。 针对全市100余个考点,上海公安机关按照“一点一方案”原则部署安保工作措施增派警力加强 。

首次出动厦门交警派出6支“无人机小分队”护航高考 - 警察网。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表示,这是厦门交警首次出动无人机护航高考,当天共派出6支“无人机小分队”,来到一中、双十及几个岛外主要考点上空。 据介绍,利用无 ...

长沙公安出动6000警力护航高考。考试期间,治安、特警、交警、内保及辖区派出所民警将合成作战,全力确保考点及周边安全。同时,公安机关还将配合无线电管理、城管、食药监、工商行政管理 ...

渝北警方多举措护航2024高考。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高考前夕,渝北公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细化落实安保工作,共计出动警力300余人,排查考点周边出租屋3000余所,排查考点周边治安场所20余家,4个 ...

护航高考| 高考首日,冰城公安为学子们送上平安“大礼包”。 局围绕68所考点学校逐一开展实战摆练,为高考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考首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全面开展安保工作,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共出动警力 ...

又是一年高考时,济南公安全警全力护航高考。高考考点组织相关警种开展安保工作和动态巡逻防控,确保考点及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交通秩序井然。高考首日,济南市公安局共出动警力2900余人,警车700 ...

遼寧公安機關出動1.2萬余人次為高考首日護航。人民网辽宁频道。6月7日高考首日,記者從遼寧省公安廳獲悉,當日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共出動警力12580人次,全力做好考點及周邊秩序維護、隱患排查、交通疏導、服務保障、 ...

全力护航高考助力学子圆梦——三明市2024年高考顺利结束。 全市公安机关按照“一考点一方案”“一考点一预案”要求,组建治安、交警、巡特警、指挥中心等多警种参与的工作专班,加强警种协同作战,出动警力1586人次, ...

青岛公安使出“十八般武艺” ,交警部门出动3200余人次警力。 2024年夏季高考首日,为了营造安全有序、温馨舒适的考试环境,青岛公安使出“十八般武艺”,开启“护航高考”模式,助力莘莘学子在梦想冲刺的路上 ...

高考首日,4.27万考生有我们护航。 2024年高考第一天. “警察蓝”并肩赴考. 以坚守奉献全力护航. 全市公安机关累计. 出动警力3000余人次. 全面抓实各项安保举措. 开展“九小场所”排查整治. 实行 ...

全市公安机关全力做好2024年度高考安保工作- 淄博。高考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高规格推进,高标准落实,出动3200余人次警力对全市8个考区、15个考点、951个考场及周边进行全面检查 ...

全市公安机关全力做好2024年度高考安保工作。上海公安机关“一点一方案”为高考保驾护航-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上海公安机关“一点一方案”为高考保驾护航-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每年高考,他们都在!公安机关以“平安高考、暖心高考”为目标,出动 ... 出动警力1326人次,为全市31个高考考点保驾护航。 ... 2024年高考首日,全市公安机关各警种严阵以待 ...

昆明警方组织开展“长风2024”第一轮次集中统一行动检查 。安机关“长风2024 ... 昆明警方组织开展“长风2024”第一轮次集中统一行动检查学校668所全力护航高考 ... 此次行动中,昆明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3723人次 ...

北京市公安机关日均投入6800余警力护航高考。市公安局依托“捍卫·2024春夏平安行动”,组织各分局警力主动联合市场监管、城管、交通运输等相关单位,以105个考点及周边为重点,对黑车载客、游商兜售、 ...

各地公安机关多措并举护航平安高考。国警察网讯记者唐建权报道:高考在即,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 ... 公安厅就做好2024年高考安保工作进行部署。 ... ·出动警力12.1万人次公安交管全力做好高考 ...

长沙公安出动6000警力护航高考。考试期间,治安、特警、交警、内保及辖区派出所民警将合成作战,全力确保考点及周边安全。同时,公安机关还将配合无线电管理、城管、食药监、工商行政管理 ...

高考首日武汉警力全面护航考点安全有序。024年全国高考7日拉开序幕,武汉市8万余名学子迎 ... 出动万余警力全力护航。截至6月7日17时,全市未 ... 在武汉市招办指挥部,武汉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五 ...

文革走了,高考学生当敌人来了。文革走了,高考学生当敌人来了《公安机关出动警力310万余人次“护航高考”》2022-06-10 来源: 新华社。

毛泽东:“高考把学生当作敌人,公开袭击,定期袭击。高考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不是引导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高考按平均分数录取,要学生门门功课都好。高考超出中学课程范围,高考出难题,学生家长抱怨。学生紧张,高考每年总有人晕倒,把学生考焦了。家长紧张。老师紧张,全国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试,如临大敌,气氛紧张。高考三天决定命运,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么多志愿,只从高校出发,不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

毛泽东时代的教育部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发出新中国第一份“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该文件称,1954年之后,学生负担过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学校负担比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重,中学比小学重,高年级比低年级重。一些高年级学校一周课时比规定实践超出5-10小时,多的高达24小时。奇怪的是,这个特点几十年没动摇,现在仍然是这样,而且相似的减负文件发了很多份,这是不是高考的问题?是不是中国教育的问题?这个老掉牙的问题现在还是老掉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高考》一直存在《方法》变了







毛泽东时代的《高考》是一直存在的。只是《高考》的《方法》改变了。走资派邓小平篡权改革开放后的《高考》用对付敌人的《方法》了。有些人不认真读《文革》的有关文章。看看走资派邓小平是怎么对待一个"赤脚兽医"的。文革中《高考》交白卷事件证明有《高考》。

再看走资派特色政府官方网对"高考"的注解:高考全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按旧中国的考试制度。

1977年,走资派邓小平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是为了改变个人的命运。

只有"恢复高考"。

唯独没有取消高考的注解。

这就是走资派邓小平反对抹黑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阴谋。

文革中直到学校停课搞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的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对《人民日报》文章《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作出批注:“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据此,七·二一大学遍地开花,开始了工农兵学员的招收。从一九六九年试点大学招生到一九七0年扩大招生再到一九七一年后全国各大学校招生。从工人农民解放军中选拔学生后各招生学校出题数学、化学、物理和写一篇作文进行摸底考试。之后等待学校通知, 接通知后去学校报到。这就是工农兵学员。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六年每年都有《高考》的。

从一九六九年试点大学招生到一九七0年扩大招生再到一九七一年后全国各大学校招生。从工人农民解放军中选拔学生后各招生学校出题数学、化学、物理和写一篇作文进行摸底考试。之后等待学校通知, 接通知后去学校报到。这就是工农兵学员。

不懂得《共运》以及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修正主义的斗争胡扯什么废话。

站在走资派的立场上就是会抹黑文革和毛泽东。没有别的思路的。

用"开会"骗去坐了十五年的牢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

不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 除了反对还会有什么呢?

想反共产党就自己写文章反。没有人去你那儿胡搅蛮缠评论的。

张铁生被枣山大队推荐考大学工农兵学员,他在公社招生组“考生登记表”中的“本人志愿”一栏填写了兽医、农田水利两个专业。作为生产队长,他要率领社员锄草抗旱,没时间复习功课。

本来县里通知称,考前会组织考生统一复习3周,张铁生认为有这3周足够。

不料县里后来取消了复习计划,但张铁生不知道。

6月27日,接到通知的张铁生赶到县城,成为最后一个到达的考生。

1973年9月,根据张铁生想学兽医或农田水利的志愿,有关部门分配他到辽宁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

张铁生成为辽宁农学院工农兵学员。1974年3月,张铁生和师生们一起到农村。在4个月时间里,张铁生和同学们为生产队治疗牲畜疾病,并且为农村培训了一批赤脚兽医。

1976年10月10日张铁生大学毕业,回到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继续插队务农。

1976年10月17日,辽宁省知青办的一位领导和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的一位干部乘吉普车来到村里,以到锦州开会的名义,将张铁生带走。从此张铁生开始了监禁生涯。

有关部门起初将张铁生安置在兴城县当地驻军的军营内。一位军代表向张铁生传达了中央粉碎“四人帮”的文件。张铁生当即表示:“这是政变,右派上台了。”

被安置在军营一个多星期后,张铁生的思想始终无法转变,随后又被带到沈阳,继续参加学习班转变思想,但仍无果。

张铁生对辽宁省知青办的一位领导说:“希望组织上尽快给我一个结论,我好早点回农村去,改变生产队的落后面貌,实现我的理想。”

这位领导劝张铁生赶紧表态转变思想,揭发批判毛远新,但张铁生并未领会其中涵义。

1976年11月18日,《山西日报》刊登《二月里的反革命噪音》,揭露张铁生1976年2月在山西进行“反革命煽动”的言行,这拉开了揭批张铁生的序幕。

12月,张铁生被押到沈阳市郊陈相屯,单独关押在某防化部队的院子内,每天24小时处在监视下。

对张铁生的批斗会随之展开,第一站就是他的母校铁岭农学院。

在批斗会上,张铁生得知自己被定性为“新生的反革命分子”,从铁岭农学院批斗会上被押走时,只有董礼平一人送别。

《批斗会》很熟吧! 文革开始对"地富反坏右"的《批斗会》,反右中的《批斗会》等都有邓小平的影子吧! 毛泽东在文革初就说"地富反坏右"早己定性, 错定的也己脱帽还批什么!

12月14日晚,在锦州开完批判会后,张铁生被关进沈阳看守所。

辽宁知青的典型人物柴春泽、吴献忠、刘继业等人也相继被关进看守所。

张铁生不仅被撤销党内外职务,还被开除了中国共产党党籍。

1983年3月,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张铁生反革命案。

在审理过程中,张铁生没有委托律师辩护,并拒绝法院为他指定辩护人。

在辩论发言时张铁生表示,自己只是个不明真相的“小将”,在复杂的路线斗争中犯了应当被宽容谅解的“错误”。

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张铁生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刑期自1976年算起。

张铁生不服判决,以没有反革命目的、构不成反革命犯罪为理由,上诉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

文革中分散的造反派红卫兵几乎都是这样一个个被关被杀被消失的。

假如分散的造反派红卫兵都集中在天安们, 邓小平恐怕不用坦克用大炮轰了。

有些人不认真读文章。为了便于读, 在文章中再读一篇。看看走资派邓小平是怎么对待一个"赤脚兽医"的。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走资派邓小平在高考上耍两面派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注:此时的中共中央主事的是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一线领导)批转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后,当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当年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紧接着1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文章说,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已成为革命运动的绊脚石,所以“不仅招生制度要改革,学制、考试制度、升留级制度等等也要改革,教育内容也要改革……初小可以学些毛主席语录,高小可以学更多的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学可以学《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有关文章。大学可以学《毛泽东选集》。”同时决定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在1966年停止招生,高考被废除。

中共中央主事的是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一线领导。在这很短时间内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一线领导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是刘少奇和邓小平想搞的文革。刘少奇和邓小平要"初小可以学些毛主席语录,高小可以学更多的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学可以学《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有关文章。大学可以学《毛泽东选集》。”是何居心? 是和毛泽东通气了吗?得到毛泽东认可吗? 文革开始的五十天内刘少奇和邓小平做了很多对抗毛泽东的事。如同林彪一面称毛泽东"四个伟大", 另一面谋划暗杀毛泽东。如此复杂内幕下毛泽东写了第一张大字报进行反击。最后反击成功。然而毛泽东逝世了, 小丑们都一个个跳出来翻案了。就如一个张铁生也关了15年。

对于当年废除高考,毛泽东有没有指示或批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毛泽东有关废除高考的任何文字资料。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同意并批转的《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亦并没有取消高考的内容。然而,当刘源6月10日将北京四中高三(五)班致毛主席的信放置刘少奇的案头不过两天,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便作出废除高考制度及当年高考推迟半年进行的决定。自1952年以来已实施14年的高考制度,说废除就废除了。须知八年抗战,国民党政府都坚持一年一度的高考制度。为了解决撤退到大后方的高校和流亡到大后方的学生招生高考的困难,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用飞机空运试卷到各考点。刘少奇如此不顾及民意,只是为阻止毛泽东回归一线,竟以几千万在校学生的命运作赌注,是可忍孰不可忍?!实在匪夷所思啊!

刘少奇、邓小平的这步棋绝非教育改革问题,而是设局,妄图嫁祸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如意算盘是:废除高考,将会民心丧尽,女一中、四中的信是写給毛泽东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误认为废除高考是毛泽东的决策。毛泽东将背负人民的骂名,背负历史的骂名。废除高考将导致全国停课,势必造成天下大乱,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还能进行下去吗?毛泽东还能重新回到台前吗?就是我刘少奇、邓小平下台,我也要留个烂摊子给你毛泽东!不幸的是,刘少奇、邓小平的阴谋得逞了。这是中国的悲哀,历史的悲哀。

毛泽东之所以发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旨在反修、防修,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不让劳苦大众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当然教育革命是一项具体内容。网各"居士"通过大量的周密考证,当年的废除高考以及全国性的“停课闹革命”,压根儿不关毛泽东的事。结论是:1)、关于废除高考,未作任何指示;2)、关于废除高考,刘少奇、邓小平不曾向亦不必向毛泽东请示甚至通报,而是刘少奇、邓小平的一大阴谋;3)1966年5月至7月下旬,毛泽东一直在南方,不在北京。

更重要的是,最知情的孔丹、刘源都没有披露毛泽东与废除高考有关的半点信息。此外,记者与当年在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就读的“大师级”学者周孝正(居士于2012年9月2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曾与周孝正有一面之交,他见我谈吐不俗,还把他的家庭电话和邮箱号留给了我)作过一次谈访。

记者:如果不介意的话,谈谈你们班在1966年写的废除高考的那封信吧!

周孝正:可以。我们班47个同学,当时以全班同学的名义給毛主席写信,倡议废除高考.....后来就登在《人民日报》上了。

记者:听说你们这所学校有很多高干子弟,来自上面的信息很灵通。

周孝正:是的。林彪孩子林立果,刘少奇的孩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孔丹(学生党员,团支部书记,写信就是由他率领的。博主注)是孔原的孩子。孔原当时是中央调查部部长。实际上我们班有的高干子弟知道“上面”有这个意思,他们就来一个倡议,况且上面也要利用我们学生。(引自《在高考风云中沉浮的学子细述当年》................

须知,周孝正是著名的反毛学者,连他都不得不承认“‘上面’有这个意思”,“况且‘上面’也要利用我们学生”。这里的“上面”分明是指刘少奇、邓小平一伙,而不是毛泽东。如果是毛泽东,不知有多少反毛文章面世了。总之,当年废除高考倘若与毛泽东有半点干系,早就你知我知天下尽知了。故奉劝全国当年的在校生,千万不要错怪毛泽东。除了走资派、官二代、红二代、富二代外,我们都是受害者,然而,真正最大的受害者,是毛泽东,是他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是他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经济已日趋衰落各种矛盾更尖锐







走资派复辟资本主义以来,包括剩余价值规律在内的各种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在它的国民经济中重新发生作用。尽管他们继续制订计划,规定发展比例,但结果是,计划落空,比例失调,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

在本国劳动人民的头上打主意。走资派他们巧立名目,增加赋税,榨取人民更多的血汗。

农业情况更是一团糟。农业政策屡遭失败,粮食短缺,畜牧业的情况也很不景气。

毛主席:现在的苏联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大资产阶级专政,德国法西斯式的专政,希特勒式的专政。

毛主席: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是列宁创造的党。虽然,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者篡夺了,但是,我劝同志们坚决相信,苏联广大的人民、广大的党员和干部,是好的,是要革命的,修正主义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

一九七五年的苏修的经济已日趋衰落,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十五年后苏联解体为十几个小国。走资派复辟资本主义后的十几年里吃红利,当红利用完之后的经济还能好吗?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顽疾。

《转载》苏修经济困难重重

作者:秉军

(载一九七五年二月十七日《人民日报》)

当前,苏修的经济已日趋衰落,各种矛盾更加尖锐。

计划落空经济混乱

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以来,包括剩余价值规律在内的各种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在它的国民经济中重新发生作用。尽管他们继续制订计划,规定发展比例,但结果是,计划落空,比例失调,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

目前正在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五年),它的一些重要计划指标显然已无法完成。比如,五年计划规定国民收入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六点八,但是头三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五点三,去年更低,增长了百分之五,今年的计划也只规定增长百分之六点五。轻工业、食品工业的增长指标,连苏修计划机构的头目也承认“不可能达到”。另一些指标,年年调整,年年压缩,以便制造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计划的假象。以工业劳动生产率为例,五年计划前四年规定应增长百分之二十九,而实际上只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六点四,显然没有完成计划指标。可是,苏修把这四年中的一九七四年的计划压低到百分之六,最近据宣布达到百分之六点五,于是就作为“超额完成”而大吹大擂。苏修就是采用这种欺骗手法来掩盖他们计划破产的丑态。

为了适应苏修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它的重工业,主要是军火工业不断膨胀,而民用工业发展速度极其缓慢。从一九五三到一九七三年,消费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百分之三十点八降到百分之二十五点五。苏修领导集团为缓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曾一再许愿要使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可是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前四年并没有改变过去的情况,今年干脆规定生产资料的增长为百分之七,而消费品的增长为百分之六。问题的本质是:大炮挤掉了牛油。勃列日涅夫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许诺也成了泡影。

苏修头目最近不得不供认,在完成计划当中,还存在“困难和缺点”。苏修报刊接着透露:在五年计划已经过去的时期里,“并非所有部门都能保持计划规定的速度”,部分企业没有完成“计划”。比如,钢铁企业连年完不成主要钢材的生产计划,一九七三年,低合金轧钢材的生产任务只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六。钢铁、机械、化工、轻工等部门的许多企业由于追求利润、奖金,经常不顾协作单位的订货而破坏供货合同,造成工业生产中的极大混乱。多年来,苏修主要靠增加投资来维持工业的增长率。投资虽多,但效率很低。苏联自己的调查材料表明,有半数新企业没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设计能力。乌伐洛夫化工厂是苏联最大的几家化工厂之一,它一九六八年投产的设备,到一九七四年底发挥效能的还不到三分之一。苏联工业企业经常开工不足,劳动生产率很低,浪费大得惊人。据报道,苏联在开采石油时,每年大约要损失二百亿立方米共生石油瓦斯。消费品质量的低劣也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苏修承认,大约有半数消费品达不到质量标准。

农业歉收粮食进口

苏联的农业情况更是一团糟。农业政策屡遭失败,曾使赫鲁晓夫时期的六个农业部长先后被撤职,它最后成了赫鲁晓夫本人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勃列日涅夫一上台,曾拍着胸脯担保要把农业“引上不断高涨的道路”。可是,曾几何时,勃列日涅夫也只得无可奈何地哀叹,农业这个部门,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苏联经济中一个最复杂而又最困难的部门。在他执政的十年期间就有六年粮食减产。据苏修公布,去年粮食生产比前年减产百分之十二,比计划少收一千万吨。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粮食每年都有出口。而自从复辟资本主义以来,苏联的农业生产每况愈下,以致常常要在国外市场上大量抢购粮食才能弥补国内的粮食短缺。据苏联官方公布的材料,仅一九七二——一九七三两年共进口粮食三千九百四十万吨,除去出口的数额,净进口二千九百九十万吨。去年又继续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粮食数百万吨。今天,苏联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由于粮食短缺,畜牧业的情况也很不景气。生猪的存栏头数一九六三年以来大幅度下降,直到一九七四年还未达到一九六三年的水平。绵羊和山羊每年的存栏总头数也比一九六三年为低。由于畜牧业落后,造成肉类、奶类供应紧张。最近几年苏联一直从国外进口肉类、奶类、鸡蛋、蔬菜、食糖等。

资金匮乏大借外债

由于经济困难,再加上疯狂扩军备战,使苏修的财政状况极为紧张。苏修自称其国民收入为美国的三分之二,而军费开支却同美国不相上下。他们把大量资金投入军火工业,造成资金严重不足,不得不向西方国家乞求贷款。近年来苏修经常吹嘘的几项较大的工程,如生产小轿车的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生产卡车的卡马汽车制造厂、开发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的一些工程等,无一不是靠西方的贷款搞起来的。苏修御用文人恬不知耻地说,苏联今天如果要“办一件重要事情”,特别是要实现一项“大规模计划”,“没有贷款是办不到的”。据不完全统计,苏修近十年来向西方国家借贷款项总额已达八十五亿美元,一九七○年以后借的占百分之八十。事实证明,苏修已经到了没有西方贷款就过不了日子的地步。

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苏修还在“经济一体化”的幌子下,迫使“经互会”成员国向它提供资金、设备。据报道,单是捷克斯洛伐克从一九六○至一九七○年就向苏联提供了约二十亿卢布的贷款和投资。在“协调”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五年计划时,苏修又向东德等五国索取长期“专用贷款”十多亿卢布。由此可见,苏修对它那个“大家庭”成员的盘剥也愈来愈厉害了。

苏修还在本国劳动人民的头上打主意。他们巧立名目,增加赋税,榨取人民更多的血汗。仅居民税一项,就从一九六○年的五十六亿卢布增加到一九七四年的一百六十七亿卢布,十四年内增加了两倍。国内发行的公债,到期的已达二百五十八亿卢布,苏修宣布去年年底前偿还十亿卢布,其余的则采取变相赖账的办法,推迟到一九九○年还清。

苏修目前面临的严重经济困境,是国内复辟资本主义,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毛泽东选集》英文本翻译出版








英国劳伦斯出版公司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英文本,第1版就能印刷12000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21世纪初期(零零年代),专职研究毛泽东人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有3000多专业学者。当时,日本出版毛主席的著作品种最多的国家,出版品种至少千种以上。

当下,全世界有至少50多个国家与地区也翻译出版了毛主席著作,有至少20个国家以20种文字翻译出版《毛主席语录》。

?在中东地区,伊拉克政府曾组织翻译、选译毛泽东的著作,1958年的发行量为9万册,到1959年达到33万册,1955-1961年累计发行超过50万册。叙利亚大马士革出版社翻译阿拉伯文版《毛泽东选集》1-3卷、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多种,并把中国图书发行到沙特、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地区。

1962-1966年五年间,中国书刊在加纳的发行量为138万册,坦桑尼亚53万册,尼日利亚85万册,阿尔及利亚64万册、埃及56万册。毛泽东著作在非洲是极其广泛的“畅销书”。

乌拉圭共产党所创办的人民联合出版社曾翻译出版毛泽东著作每种订货基本在1000册以上,。

古古巴书店、新民主同盟所的光华书店,曾发行毛泽东著作每种2000册至5000册。

?70年代上半期,墨中友协和国际补偿公司发行毛泽东著作,每次订购数量均超过万册,例如1974年进口毛泽东五篇哲学著作8万册、1975年提出进口《毛主席语录》10万册。

哥伦比亚的70年代,各种革命党派、革命组织发展,积极订购毛泽东著作,毛泽东著作为代表的中国图书由1967年的6万多册增到1971年的40多万册。

1992年,阿根廷一家书店翻印西班牙版《毛泽东选集》两卷本,很多书店供不应求,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就销售1000部。委内瑞拉仅有600万人口,而且文盲极多,毛著作却极其畅销。

?看看毛主席的世界影响,中国历史上无人可比!

毛泽东,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

毛泽东的著作,也是世界各国大量的政治家、军事家——包括他的阶级敌人的必读书。

毛泽东的阶级敌人——资产阶级、欧美日政客、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家,也把他的著作视为企业管理和政治谋略、军事战略学习的必读著作。

中国对于人类世界影响力最长远、深刻的文化“输出”,就是中国自己创造性特征的共产主义革命文化的“输出”,是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毛泽东缔造的“毛泽东文化”的“输出”。

这种影响力,比元朝时期中国对世界影响力还要大。元朝影响到了欧洲和广大的亚洲以及部分的非洲,但是对于南北美洲没有影响。

而且,元朝的影响力仅限于武装力量和政治统治等硬实力,而毛泽东思想的世界影响和历史影响,在于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理论、文化思想、经济思想等软实力领域,比蒙元深刻得多、持久、广泛得多,对于全人类解放事业特别是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巨大!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人生易老天难老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诗词欣赏

采桑子 重阳 (1929.10)

作者: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像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赏析:

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29年)10月11日,农历重阳节,当时临江楼庭院中黄菊盛开,汀江两岸霜花一片,毛泽东触景生情,填词《采桑子·重阳》一首:‘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通过度重阳,咏菊花,赞秋色,抒发了诗人毛泽东的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独具神韵,极富旷古绝伦的艺术魅力。毛泽东以特有的胸怀、气魄和艺术眼光,谱写了一曲革命人生的壮美颂歌。

毛泽东的逆境人生多感慨。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6月下旬,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红四军内部关于建军原则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等问题发生意见分歧。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未能被多数同志理解和接受,毛泽东也因此未能继续当选前委书记。此后,毛泽东身患疾病,在闽西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地方工作。10月,毛泽东带病坐着担架赶到刚解放不久的上杭,住在汀江岸边的临江楼。第二天,适逢重阳节,毛泽东倚楼远眺,诗兴油然而生,吟成这首《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身处逆境时写的感怀之作。大病初愈的毛泽东心情复杂、百感交集。起句“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短暂,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则比较缓慢,好像不容易衰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这里反用其意,以“天难老”反衬“人生易老”。

1964年1月,毛泽东对英译者口头解释说:“与人间比,天是不老的。其实天也有发生、发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机界,如细菌、动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一样有发生和灭亡的过程。”

“岁岁重阳”,每年都有重阳节。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有饮宴祈寿之俗。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既是“天难老”的特点,也是“人生易老”的证明。

每年都有重阳节,景色依旧,而人的年龄却不断增加,特别容易使人感慨人生短暂。

面对重阳节,想到人生短暂,悲观者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观者表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929年的毛泽东年富力强,但又身处逆境,对于像毛泽东这样一个胸怀宏图大志而又深感创业维艰的人来说,内心的体验是极其丰富的。

单纯看词开头这几句似乎有些沉闷,略感压抑,但毛泽东终究是有伟大抱负的政治家,不会因时间无涯、人生有涯的感慨而消沉衰颓,反而更加激发起“及时当勉励”的紧迫感。

毛泽东吟咏菊花有新意。

“战地黄花分外香”,作者毛泽东笔锋突然一转,写出今年重阳节独特的感受和不同寻常的意义。

“黄花”即菊花,典出《礼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菊花与重阳习俗有密切关系,重阳节也被称作菊花节。早在西汉,中国就有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登高赏菊,也是千百年来诗人吟咏的传统主题。

如王勃《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杜甫《复愁》:“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在不同的手迹中有不同的文本。

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后改为“野地黄花不用伤”和“大地黄花分外香”。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才定稿为“战地黄花分外香”。

客观地说,初稿的“但看黄花不用伤”最能反映毛泽东当年写诗时的心境状态,但它的境界不如定稿。

改成“战地黄花分外香”,给读者创造出一个色香俱佳的非凡意境,原来的感伤情绪一扫而空,显得格外开朗洒脱。

着一“战”字,把战地的环境和氛围烘托出来了,从而为此词涂抹了一笔革命色彩。

古代诗人中,把菊花和战争、战场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多。

唐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道:“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

唐末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把菊花与战争相提并论,但充满了血腥杀气。

“战地黄花分外香”化用杨万里的“若言佳节如常日,为底寒花分外香”,与元好问“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的句意完全相反,将消沉情绪转化为激扬的格调。

毛泽东笔下的战地菊花与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经受丹心热血抚育,因而更加芳香四溢。

1996年1月28日,《文汇报》所载《舒同与毛泽东》一文中写道:“1932年春漳州战役结束,毛泽东同舒同第一次会面。打扫战场时,毛泽东握着舒同的手说,早就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呵!’舒同会心地一笑,他为毛泽东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如此神妙的结句所触动。”

这是革命家的视角, 这是思想家的气魄, 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自然流露。

毛泽东激越豪迈赞秋景。毛泽东词的下阕通过吟咏秋景表达对待秋天的态度。“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一年一度的秋风猛烈地吹来,与春天明媚和煦的春光迥然不同。

秋季不及春天那样万紫千红,嫩绿娇黄,香郁迷人,但秋风具有扫荡酷暑、荡涤尘埃的巨大威力。“劲”字写出了秋天强劲有力的个性,也隐隐透露出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春夏秋冬四季中,秋以萧瑟凋敝、满目苍凉等特质给人以悲伤之感。“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

绝大多数古代诗人每每将悲情愁绪与草木摇落、万物凋零的秋景联系在一起,以萧瑟的清秋意象传达人生的烦闷、生命的忧患。无论是风格婉约的柳永、李清照,还是词风豪放的苏轼、辛弃疾,在红衰翠减、万物凋零的秋天,都禁不住感伤身世,悲从中来。

然而,毛泽东没有附和古代文人的悲秋情调。“胜似春光”一句,寓意非凡。在毛泽东看来,秋色比春光更加美好,更有魅力。

毛泽东打破了肃杀哀婉的文人悲秋传统,高扬赞秋情愫,展现出辽阔豪迈的艺术境界,彰显了豁达激越、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高气爽,水天相接,这是对“胜似春光”的具体诠释。虽是绘景写实,却又胸襟宽广,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壮阔之感。

如果说“战地黄花分外香”是芬芳秀丽的近景,表达诗人对战斗胜利的温馨心境,那么“寥廓江天万里霜”则是辽阔壮丽的远景,寄托诗人对革命前途的美好遐思,余韵悠扬。

“万里霜”之“霜”不是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色彩斑斓,绚丽迷人。

这首词的原稿是下阕在先,先描写秋天的壮美和江天的寥廓,再感悟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

诗人毛泽东进行修改时,将上、下两阕互易位置。采用这种“挪移法”之后,原先字里行间透出的抑郁情绪锐减,先抑后扬,境界变得更加开阔,更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激越豁达的活力。

这是毛泽东创作于逆境中的作品,有沉郁的思索,但全然不见怨天尤人、消沉郁闷的牢骚与哀叹,呈现给世人的是积极乐观、豁达昂扬的人生追求与洒脱心态。
登录后才可评论.